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移动研究院]:刘光毅:中国移动6G研发进展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刘光毅:中国移动6G研发进展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刘光毅:中国移动6G研发进展

清华大学——中国移动联合研究院 中国移动6G研发进展 刘光毅 中国移动集团级首席专家联合研究院6G研究中心副主任 2022年11月26日 目录 CONTENTS 从5G到6G——“连接”未来 清华大学——中国移动联合研究院 01 整体研究思路 02 研究进展 03后续规划 整体研究思路 从5G到6G——“连接”未来 清华大学——中国移动联合研究院 5G发展现状与挑战 从5G到6G——“连接”未来 清华大学——中国移动联合研究院 5G发展现状 全球5G商用持续增长,我国商用规模仍然保持领先 5G网络处于成长期,我国商用技术处于领先地位 5G明显缓解2C业务流量增长压力,特色应用正在培育 5G与AICDE融合,构建5G服务垂直行业的技术基础 5G行业专网,赋能千行百业,我国5G融入行业的广度深度领跑全球 5G面临的挑战 全球5G网络部署,普遍面临高能耗、高成本、运维难的问题 网络的架构、功能和参数选择过于复杂,接口众多 网络上行和下行的能力差异较大,小区边缘和中心的速率体验差异较大 2B更多考虑通信的连接,缺乏计算、AI、定位等能力的助力 面向2B,现有的网络产品形态不够灵活、成本不具亲和力,IT化和云化的产品形态正在成为趋势 未尽早识别主要的目标业务和场景,业务及其支撑性技术的孵化和培育起步较晚 6G发展的时间规划 从5G到6G——“连接”未来 清华大学——中国移动联合研究院 6G发展的需求和驱动力 技术标准脱钩 产业基础被卡 双碳成为刚需 安全成为刚需 产业模式变革 生态构建复杂 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 未来网络自身发展的需求 从5G到6G——“连接”未来 清华大学——中国移动联合研究院 •低碳节能 •低成本建网 •低成本运维 •端到端的网络弹性 •端到端的敏捷 •平衡的上下行链路能力 •全网一致性业务体验 •业务需求多样化和场景化 •覆盖的立体化 •交互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 •业务的开放化和定制化 •多维能力的拓展:通信、计算、AI、感知、数据和安全能力 •DOICT深度融合 •云原生的网络架构 •内生AI •内生安全 •开放与开源 现有通信技术已逼近香农定理和摩尔定律极限,6G呼唤更多基础理论和源头技术创新 美对6G研发力度超5G研究期,并主导6G联盟排斥中国企业。6G存在技术标准分化风险, “开源+白盒”的“水平开放模式”正在兴起,对“封闭垂直整合”模式产生巨大冲击 双碳战略目标使得6G要把低碳作为刚性需求; 6G将深度融入社会各层面,安全成为重中之重 我国基础产业能力的构建更加关键,如何提前做好从顶层到底层的协同布局、协同创新十分关键 与5G相比,6G将拓展更多场景、融合更多领域、赋能更多行业,对商业模式、产业生态的要求更高 科研资源相对分散,高校、科研机构6G研发整体上仍是各自为战,从技术创新到应用落地难以衔接 科研资源分散 6G推进思路 •坚持6G国际化路线,加强与欧盟、日、韩和国际标准组织的合作, 倡导全球统一标准 •`基础理论、跨界融合研究,实现“从0到1”的原始技术突破 前瞻性布局和培育应用层的产业生态,孵化新业务、新应用及其支撑技术与软件 加强应用生态培育 加快原创技术突破 推进全球统一标准 •积极吸纳外国企业加入中国的研发项目和研发体系 •加强顶层设计、架构技术研究,确保6G智简、灵活,整体最优 带动补强产业短板和模式创新 •以需求为牵引,提前布局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带动夯实材料、工艺、软件等基础 •加强开放、开源产业模式布局,积极应对“水平开放共享”产业模式的挑战 愿景: 移动信息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科技创新中心 企业为主体、央企为龙头、市场为导向, 中国移动加快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平台体系 基础理论突破 源头技术创新 共性技术攻关(器件、芯片、材料等) 产业生态培育 人才培养基地 产业融合平台 平台能力构建 (硬件、软件) 顶层设计、总体策略、技术体系 以商用需求为牵引,协同产业上下游系统推进6G研发工作,打通从基础理论、核心技术到标准、产品和应用的全产业链创新环节,布局开放、可控6G产业和应用生态,并面向国际培育国内6G产业集群。 加强应用基础领域的自主研发,建立新型高校创新联合体、产业合作伙伴联合实验室,协同开展原创技术攻关 联合攻关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清华-中国移动北邮-中国移动东南-中国移动 中关村泛联院 电子科技大学 复旦大学 南航北交大 架构 至简柔性网络空天地一体数字孪生 安全内生智慧内生分布式自治意图驱动多代共生 ...... 空口 空时频多维信道模型超大规模D-MMO感知通信一体化 智能超表面 AI辅助的空口传输可见光通信 太赫兹通信新型多址与编码 ...... 传输 灵活动态网络技术智能协同技术 400G-1T高速波分技术新型光纤技术 50GPON技术 突发态技术 ...... 跨界技术 量子安全量子计算新材料 新能源应用新工艺 ...... 需求理论技术标准产品应用 推动标准制定,促进产品转化和应用生态培育 6GHz原型样机、RIS、云化无线网络、异构硬件虚拟化、ISAC、AI驱动的空口、NetworkAI 信道模型、语义通信、全息MIMO、ISAC、AI、RIS、可见光/THz基础器件工艺、可重构芯片、原型样机 布局端到端技术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研究进展 从5G到6G——“连接”未来 清华大学——中国移动联合研究院 一、总体布局:新一代移动信息网络(6G)的技术体系从5G到6G——“连接”未来 清华大学——中国移动联合研究院 超能交通 通感互联 全息交互 元宇宙 智能交互 精准医疗 智慧工业 应用场景 统一编排和管理 分布式网络功能 逻辑功能层 边算力 边算力 IP算网底座 中心算力 端算力 光底座(SPN/OTN)光底座(基于OXC的全光网) 全光底座 物理基础设施层 七大技术特征 能力极致融合网络分布至简智慧内生泛在 边算力 安全内生可信 生态绿色低碳 运营孪生自治 空天地海融合覆盖,保证业务无缝体验 提供通信、计算、感知 等融合的能力体系 提供即插即用、按需部署 的网络功能与服务 提供无处不在的算力、算法、模型与数据,支撑无处不在的AI应用 提供主动免疫、弹性自治、虚拟共生、安全泛在的服务能力 实现从网络建设到运行维护等多个环节的节能减排,助力可持续发展 实现网络规建维优的高水平自治,降低网络运营成本 二、愿景与需求:”数字孪生,智慧泛在“已成业界共识 清华大学——中国移动联合研究院 6G将构建数字孪生、智慧泛在的全新世界,全面升级2C、2B和2H应用,赋能各行各业 IMT-2030:作为第一贡献单位发布《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白皮书及《6G典型场景和关键能力》白皮书;牵头4个立项 NGMN:牵头发布NGMN《6G驱动力与愿景》白皮书及《6G应用场景与分析》白皮书;团队成员2次荣获NGMN杰出贡献奖。 ITU:牵头6GVision文稿的讨论与撰写,并代表中国提交和宣读;主导新型编码调制、波形多址、至简、柔性和数字孪生网络等写入技术趋势报告,体现了我公司的技术引导力。 [1]G.Liuetal.,"Vision,requirementsandnetworkarchitectureof6Gmobilenetworkbeyond2030,"inChinaCommunications,vol.17,no.9,pp.92-104,Sept.2020. 二、愿景与需求:能力多维扩展,性能量级提升 清华大学——中国移动联合研究院 更全面的指标体系 用户体验速率10-100Gbps 峰值速率 频谱效率 •推动技术的演进发展,在现有5G能力指标基础上,尽可能提升关键性能指标 Tbps级 6G DL:100Mbps UL:50Mbps 较5G提升2-3倍 需求 流量密度0.1- 10Gbps/m2 可靠性 >99.99999% DL:20GbpsUL:10Gbps 10Mbps/m2 99.999% 1百万设备/km2 5G 500km/h 控制面10ms 用户面<4ms/0.5ms 网络能效 较5G提升10-100 倍 移动性 >1000km/h •提供比5G更全面的性能指标,支撑公司拓展新的业务空间,如更精准的定位、 连接数密度0.1-1亿设备/km2 室外:10m室内:3m 6G新指标 时延 控制面<1ms用户面<0.1ms 确定性QoS、AI、安全、计算、感知等 定位精度、时延抖动、 AI能力、安全性、感知、计算能力 … [1]Y.Huangetal.,"6Gmobilenetworkrequirementsandtechnicalfeasibilitystudy,"inChinaCommunications,vol.19,no.6,pp.123-136,June2022. 三、空口技术:关键需求与设计理念 清华大学——中国移动联合研究院 关键需求1: 极致的空口传输性能 关键需求2:卓越的多维度能力 关键需求3:可重构的硬件平台 谱效提升 全息/分布式MIMO新型编码调制波形语 义通信、AI空口、RIS 频谱扩展 低频、毫米波可见光、太赫兹、 全频段接入 可重构基站、开放无线网络 能力扩展 通信与计算、AI、 感知、安全一体化 全域覆盖 地面通信为主, 卫星通信提供广域覆盖微域通信提供极限性能 重构开放 极致的空口传输性能是指通过电磁波新维度、多维度组网、新型编码调制、异构链路聚合等一系列新型空口技术,实现网络全域覆盖、基础理论性能突破。 卓越的多维度能力是指DOICT走向深度融合,拓宽移动通信网络的能力边界,赋能6G无处不在的计算、感知、智能等卓越的多维度能力。 基于异构硬件的基站架构是指基站硬件平台采用两级架构,搭建兼容多频段、多制式、多功能、异构的通用基带平台 与针对特定应用或频段的专用收发前端,定义通用、可扩展的前传接口,实现6G基站架构高性能与灵活度的合理平衡。 三、空口技术-极致性能(谱效):分布式MIMO 清华大学——中国移动联合研究院 面向热点高容量场景,通过多节点智慧交互与协作改善边缘用户体验 挑战:如何实现面向商用网络的分布式MIMO,解决高性能与低复杂度之间的矛盾? 由固定簇向动态簇转变 技术挑战:低复杂度动态协作簇构建。需明确协作簇构建机制,簇内各站点的高效精细管理以及干扰协调等,复杂度较高. 解决方案:综合考虑实际网络动态实现复杂度,提出动态协作架构,获得分布式协作的复杂度和性能折中。 复杂度降低:引入AI、部分动态簇等方案,降低动态协作复杂度 由非相干向相干传输拓展 技术挑战:高精度空口校准、时频同步要求高。一方面,各节点收发通道系数需补偿;另一方面,多个节点间需要同步传输。特别是在高频传输时,对硬件要求更高。 解决方案:优化高精度校准算法,提出利用波束校准等系列方案,实现校准精度在5°以内,率先实现48数据流并行传输,谱效相比5G提升1个量级 复杂度降低:寻找鲁棒性算法,在非相干传输的前提下逼近相干传输性能 64T64R原型试验平台 三、空口技术-极致性能(用户体验速率):智能超表面 清华大学——中国移动联合研究院 提出四大挑战 提出RIS标准化演进策略 技术原理与路线 超材料天线 智能反射面 漫反射 超材料基站 普通墙面 超材料结构 什么是符合RIS特性的信道模型? 2022.3 Rel-18 2023.9 Rel-19 2025.3 Rel-20 2026.9 波束赋形 不同尺寸单元 基于几何的统计信道模型扩展,远场 除了覆盖,可以提升多少容量?如何使基于波束扫描的动态方案 网络控制中继器(NCR)5G-AdvancedRIS中继控制信号基于波束 6G空口RIS 全维度 PIN管 进一步降低开

你可能感兴趣

hot

刘光毅:6G加速数字经济发展

信息技术
中国移动研究院2023-09-25
hot

刘光毅:6GANA数据集发布

基础化工
中国移动研究院2023-07-17
hot

刘光毅:通感一体:场景需求与标准化

基础化工
中国移动研究院2023-10-27
hot

刘光毅:6GANA 2.0规划

机械设备
中国移动研究院2023-12-21
hot

刘光 : AI for 6G 汉

电子设备
中国移动2023-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