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目前的养老金体系普遍采取“三大支柱”的模式,养老金的主要来源分别为国家财政、企业、个人,我国养老金体系对于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的依赖程度是最强的。由于每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国民年龄结构、金融体系、养老金体系发展程度有所不同,导致各国间“三大支柱”的结构和特点的差异性也比较大. 根据中国社科院在《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的预测,按照现在养老金的收入和消耗速度,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累积结余会在2035年耗尽。对于基本养老保险体系来说,我国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如前所述的“缴纳养老金的人变少了,领取养老金的人变多了”,另外一方面是在退休人口>新增就业人口的前提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侧面反映出劳动生产效率)尚不能补足缺失的那一部分劳动力,也就是所谓的“未富先老”。 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老龄化进程要早于中国,养老金体系发展时间较长,应对老龄化带来收支缺口的问题有一定的经验,所以本文将以美国、日本的养老金体系发展道路和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经验为参考,探讨我国养老金体系的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的企业年金规模扩大迫在眉睫,但是目前依然是处于规模较小、覆盖率低的状况,美国401(K)计划作为一个出色企业年金管理计划是一个非常值得学习参考的对象。在我国现有的投资模式中,不同风险偏好和不同年龄的人群加入的是相同的年金计划,导致了全体员工享受着比较低的养老金收益水平。可借鉴美国现行的“有限放开投资选择权”模式,让雇员在一定的“养老金产品”范围内自由选择,以保证自动加入人群企业年金基金的保值增值。 日本和我国的养老金体系困境是比较相似的:1、人口老龄化加速;2、国民的风险偏好较为保守,偏向于投资有一定确定性收益的资产,日本GPIF目前的收益率表现较为优秀。日本公共养老金成立GPIF专门负责公共养老金基金的投资运营事务,现阶段,GPIF的投资模式采用直接投资与委外投资相结合的模式,其中以委外投资为主,投资金额占比大约70%。GPIF的投资策略在2014年之前是相对保守的,主要投资于境内债券,占比达到60%,而风险类的股票投资境内外一共仅占24%。2001年至2018年期间,日经225指数收益率与GPIF收益率的波动性相似度较高,这可能意味着GPIF的收益率波动较大主要是由于其股票投资占比较高所导致的。日本GPIF针对收益率的波动性决定采取多元化投资策略,于是从2014年开始进行另类资产投资,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私募股权投资、房地产投资等。 参考美国和日本的经验,中国养老金体系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有两个重点: 1、为基本养老保险收入端创造来源,着力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 2、吸取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升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和完备程度。 风险提示:海外经济衰退导致资产贬值、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率波动超预期、国内生育率水平较低、企业年金覆盖率发展迟缓 一、我国养老金体系:体系初步完备,缺口仍在 1、养老金“三大支柱”体系 世界各国目前的养老金体系普遍采取“三大支柱”的模式,养老金的主要来源分别为国家财政、企业、个人,我国养老金体系对于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的依赖程度是最强的。由于每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国民年龄结构、金融体系、养老金体系发展程度有所不同,导致各国间“三大支柱”的结构和特点的差异性也比较大。 目前,各国养老金框架仍然是1994年世界银行在《防止老龄危机:保护老年人及促进增长的政策》报告中提出的养老金三支柱体系。其中: 第一支柱是由政府主导的公共养老金计划,它通过一般税收收入以及企业和个人的缴费来融资,具有强制性,由政府承担,其目标是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采用的是现收现付制。 第二支柱是私人和公共部门的雇主提供的补充性养老金计划,由雇主和雇员共同参与,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是养老金的主要资金来源,采用现收现付制。 第三支柱是各种自愿性的养老储蓄计划,由个人承担,致力于提高个人的养老待遇,采用完全积累制。 我国养老金体系起步时间较晚,目前还是以政府财政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为主要支撑,2022年末,我国养老金体系中,企业年金的参保人数仅仅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参保人数的5.98%,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还处于起步阶段。 图表1:2013-2022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和企业年金参保人数(万人) 2、我国养老金即将面对的困境:“未富先老”+第二三支柱发展缓慢 我国养老金体系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过度依赖实行现收现付制的基本养老保险,这就导致当人口结构老龄化开始加速,缴纳养老保险的人会少于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人,根据中国社科院在《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的预测,按照现在养老金的收入和消耗速度,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累积结余会在2035年耗尽。 中国养老金体系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有两个重点:1、为基本养老保险收入端创造来源,着力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2、吸取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升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和完备程度。 从我国的养老金制度说起,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进行了探索和建立,最初主要集中在城镇职工的退休养老方面。直到改革开放后,才逐步探索建立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两类有所区别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而我国的全国社保基金在2000年8月才开始建立,作为基本养老金的补充来源,用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 图表2: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尽管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口较为全面,基本上实现了应保尽保,截止到2022年,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已经达到了10.53亿人,但从人口结构变化的角度来说,一方面,60岁以上的人口(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支出项)和15-59岁的人口的比例差越来越大,另外一方面,我国生育率从1991年之后低于2.1(2.1是延续人口数不变需要的生育率指标值),2021年,我国每个妇女平均生育人数为1.16人,已经低于日本、英国等老龄化程度严重的国家,我国未来将会面临老龄化加速的困境。 图表3:我国人口结构(%) 图表4:各国生育率(每个妇女生育人数,人) 从制度赡养率的角度来看,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支付压力在不断提升。简单地说,2019年由3.57个缴费者来赡养1个离退休者,而到了2050年由1.21个缴费者需要赡养1个离退休者。这意味着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养老保险支付压力将会越来越大,需要更多的缴费者来分担赡养离退休者的责任。 根据《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的测算,在企业缴费率为16%的情况下,根据制度内参保人数、缴费人数和离退休人数可以得到两个概念下的制度赡养率,即规定制度内离退休人数与参保人数的比率为“参保赡养率”,制度内离退休人数与缴费人数的比率为“缴费赡养率”。 预测显示,2019年“参保赡养率”和“缴费赡养率”分别为37.7%和47.0%。这两种比率在2019年后都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然后在2023年后加速上升。从2023年后,它们开始一路平稳上升,到2043年后有加速迹象。到2050年,这两个比率分别达到81.8%和96.3%。 图表5:养老保险赡养率预测(%) 对于基本养老保险体系来说,我国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如前所述的“缴纳养老金的人变少了,领取养老金的人变多了”,另外一方面是在退休人口>新增就业人口的前提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侧面反映出劳动生产效率)尚不能补足缺失的那一部分劳动力,也就是所谓的“未富先老”。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主要是分为两块,一块是参保人员征缴收入和结余基金资产的利息收入,一块是财政补助,经济增速同时影响个人收入和国家财政收入,所以在新增参保人数不理想的条件下,如果经济增量没有弥补前者带来的不足,那么基本养老金很可能出现收支缺口。 2019年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占GDP的比重是3.8%,根据精算报告的预测,这个指标会在2019年-2050年呈现快速增长—增速放缓—快速整张的趋势,在2050年会达到8.9%。 图表6:我国基本养老金基金支出规模和占GDP比例 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端压力逐渐增大背景下,根据社科院《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的预测,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累积结余会在2035年下降为0。从数据来看,在2019年,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总额为1062.9亿元,在2022年出现短暂的增长后,在2023年开始下降,在2028年,当期结余开始转为负数,在2050年,当期结余会下滑到-11.28万亿元,这个测算将财政补助也算入了收入口径内,数据上相对乐观,通过当期结余计算的累积结余会在2035年下降到0。 因此,中国养老金体系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有两个重点:1、为基本养老保险收入端创造来源,着力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2、吸取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升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和完备程度。 图表7: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亿元) 图表8:我国基本养老金基基金累积结余规模和占GDP比例 二、海外养老金发展经验 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老龄化进程要早于中国,养老金体系发展时间较长,应对老龄化带来收支缺口的问题有一定的经验,所以本文将以美国、日本的养老金体系发展道路和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经验为参考,探讨我国养老金体系的未来发展方向。 图表9:各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 图表10:海外部分国家的养老金体系一览 1、美国:以第二支柱——企业年金为养老金体系的主要资金来源 1.1美国养老金体系构架 美国养老金体系最初以联邦社保基金这一第一支柱为基础,第二、三支柱则作为辅助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养老金制度。然而,随着三支柱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重心逐渐由第一支柱转向第二、三支柱,形成了一个更加均衡的养老金体系。 图表11:美国养老金第二、三支柱重要发展节点 图表12:美国养老金体系结构 第一支支柱:联邦社保基金,具体包括三个计划:老年和遗属保险(Old-AgeandSurvivors Insurance,OASI)、伤残保险(D isabilityInsurance,DI)和补充性保障收入(Supplemental SecurityIncome,SSI),主要投资对象为特殊国债,收益较为稳定。 第二支柱:雇主发起养老计划。企业和职工共同缴费,自愿参与,根据资金运作方式的不同又分为DB计划和DC计划,DB计划属于收益确定型型,在该计划下,劳动者退休后领取的金额与资历、工龄和级别等因素紧密相关,但与他们缴费的金额并无直接联系。 当前工作的劳动者所缴纳的保险费实际上用于支付现有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这些保险金由国家统一收集并管理,形成了社保基金。为了确保社保基金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金支付需求,国家通常会对其进行投资,确保基金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DC计划属于缴费确定型,劳动者的个人缴费会积累在其个人账户中。国家通常会为劳动者提供几个不同的投资基金,由劳动者自行决定如何配置其个人账户的余额。基金经理会负责运作这些基金,而账户的收益或亏损将由劳动者自行承担。未来,劳动者退休后的养老金支付水平将完全取决于其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起初DB计划是第二支柱中的主导,近年来,以401(K)为代表的DC计划资产规模快速增长,2022年占比第二支柱的46.30%,第二支柱投资对象较为多元,参与股票、债券、基金、货币基金的投资运作。 图表13:美国养老金DB计划和DC计划资产规模(十亿美元) 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IRA),该计划与DC计划同样享受税收递延的优惠,其目的在于鼓励个人通过自愿储蓄的形式为退休后储备养老财富,是一种补充养老计划,参与的投资更加灵活,可投资,股票、债券、同业存单、共同基金、变动年金、房地产等资产。 图表14:美国个人养老金IRA资产规模(十亿美元) 1.2美国401(K)计划:最受欢迎的企业年金 我国的企业年金规模扩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