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融运行报告(2023)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1 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内容摘要] 2022年,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经济环境,上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力落实稳经济各项政策举措,全市经济运行呈现“平稳开局、深度回落、快速反弹、持续恢复”的态势,城市核心功能稳定运行,经济新动能持续发力,生产需求回稳向好,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全市金融系统认真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努力服务实体经济,坚决稳住经济大盘,有力实现贷款总量合理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金融支持疫后经济复苏和重点领域帮扶提质增效。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万亿元,同比下降0.2%,降幅比上半年大幅收窄5.5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彰显韧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一是三大需求逐步恢复,经济稳步回升向好。固定资产投资加快恢复,同比下降1.0%,降幅比上半年大幅收窄18.6个百分点;消费有所回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万亿元,同比下降9.1%,降幅比上半年收窄7个百分点,网上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1.1%,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外贸好于预期,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2万亿元,同比增长3.2%。二是工业生产稳步恢复,经济新动能加快发展。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1.1%,降幅比上半年收窄8.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8%,增速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6.9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产值同比增长56.9%,生物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值同比分别增长5.9%和4.7%。第三产业韧性增强,信息、金融业发挥主要带动作用,分别增长6.2%和5.2%。三是消费价格温和上涨,生产价格涨幅回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上半年回落0.3个百分点。从两大分类看,消费品价格上涨3.2%,服务价格上涨1.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购进价格分别上涨2.6%和4.9%,涨幅比上半年分别回落0.7个和2.6个百分点。四是财政收支平稳运行,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608亿元,同比下降2.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393亿元,同比增长11.4%,卫生健康、节能环保、交通运输等重点支出优先保障。全年新增就业岗位56.4万个。12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3%。 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改革创新力度显著提升。一是银行业整体稳健,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2022年12月末,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8.1万亿元和9.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和9.3%,其中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工业、租赁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和高新技术服务业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信贷支持进一步加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分别增加1987亿元和1810亿元;减负让利实体经济成效显著,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59%,同比下降62个基点,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9%,同比下降47个基点。二是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积极作用。上海社会融资规模增加8842亿元。全年累计发放再贷款473亿元,同比增长50.4%,惠及经营主体近1.2万户;累计办理再贴现1062亿元,同比增加100.8亿元。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带动相关地方法人银行机构新增 普惠小微贷款295亿元。阶段性减息资金惠及经营主体3.4万户,户均减息金额近8000元。引导金融 1本报告主要反映2022年的经济金融情况,正文中涉及的相关机构表述仍沿用2022年名称。 机构发放符合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科技创新再贷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要求的贷款,累计近1000亿元。三是证券期货和保险业稳步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持续推进。证券机构体系不断完善,业务规模快速增长,企业上市融资与并购稳步推进;保险机构和从业人员稳步增加,保险业务结构持续优化,经济社会保障功能进一步发挥;金融、商品期货交易活跃,定价功能进一步凸显。四是金融业改革开放持续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以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为引领,有效推动金融市场、产品、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建设、全国性大宗商品仓单注册中心建设、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资产转让服务平台2.0均取得积极进展,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推动临港新片区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落地,增强金融基础设施核心功能,分步推进金融市场报告库系统建设,完善面向国际的金融服务。五是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金融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持续提升。全力保障金融基础设施稳定运行,优化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功能,启动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持续推进上海市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演练,全力保障上海疫情期间金融消费者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畅通。金融业运行整体稳健,信贷资产质量基本稳定,不良贷款率为0.79%,比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金融风险收敛可控。六是区域金融合作不断加深,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突破。协调推动长三角五城市成功申建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积极推进长三角绿色金融协调发展,打造“长三角绿色金融信息管理系统”,推动绿色金融评价线上化和信息共享;推动地方征信平台成功加入“长三角征信链”,完善跨区域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持续拓展跨区域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扎实开展区域金融风险联防共治。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有力提振了社会预期和发展信心,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强大动力。上海经济回稳向好态势不断巩固,核心功能强、经济韧性足、发展潜力大、市场活力好,重大国家战略红利和多轮稳增长政策叠加效应持续释放,新产业新赛道加快形成经济新增长点。上海金融业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精准有力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一是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和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为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条件。二是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质效,优化信贷结构,更好地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三是继续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深化长三角绿色金融服务。四是全力推进高水平金融改革开放,积极推动先行先试政策落地实施。 目录 一、金融运行情况5 (一)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5 (二)证券交易活跃,保险收入平稳增长8 (三)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积极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作用9 (四)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金融消费者保护取得积极成果10 二、经济运行情况11 (一)投资和消费逐步恢复,进出口下行压力有所显现11 (二)工业生产稳步恢复,服务业行业发展有所分化12 (三)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涨幅回落14 (四)经济效益有所好转,就业形势总体稳定15 (五)房地产市场总体稳定,价格涨幅收窄15 三、预测与展望15 附录:18 专栏 专栏1上海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创新,加快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6 专栏2深入推进长三角金融一体化高质量发展13 表 表12022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5 表22022年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各利率区间占比8 表32022年证券业基本情况8 表42022年保险业基本情况8 表52022年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统计9 表62022年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统计9 表72022年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9 表82022年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9 图 图1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变化5 图2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变化6 图3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速变化6 图4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及外币存款利率7 图52022年社会融资规模分布结构9 图6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11 图7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及其增长率11 图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率11 图9货物进出口变动情况12 图10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及其增长率12 图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际增长率13 图1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变动趋势14 图13财政收支状况15 图14商品房施工和销售变动趋势15 图15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变动趋势15 一、金融运行情况 2022年,上海市金融业认真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落地各项货币政策工具,坚决支持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切实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金融业总体运行平稳,各项存款在上年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增长,信贷结构不断优化,融资成本持续回落,证券期货交易活跃,保险保障功能进一步提升。 (一)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 1.金融机构数量保持稳定,资产、净利润同比增长。2022年末,上海市共有中资银行法人6 家,外资银行法人21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129 家,从业人员12.8万人,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23.4万亿元,同比增长9.8%;各项本外币存款、贷款余额分别为19.2万亿元和10.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4%和7.4%,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3.5个和6.1个百分点。2022年,上海市金融机构资产实现净利润1625亿元,同比增长1.0%。 表12022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 注:营业网点不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等金融机构总部数据;大型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新型农村机构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公司;“其他”包含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银保监局。 2.企业存款增速下滑,个人存款增速创新 高。2022年,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累计新增1.6万亿元,同比少增3503亿元。分币种看,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1.7万亿元,同比少增1683亿元;外币各项存款减少209亿美元,同比多减478亿美元。分主体看,境内存款累计增加1.7万亿元,同比少增2150亿元;境外存款累计减少85亿元,同比多减1353亿元。 一是经济复苏带动生产经营资金周转加快,非金融企业沉淀资金明显减少。全年非金融企业本外币存款增加3649亿元,同比少增3586亿元;其中12月份增加920亿元,同比少增1866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年末增速4.7%,为2015年下半年以来最低,环比和同比分别下降2.8个和5.1个百分点。二是个人存款增速屡创新高。12月末个人存款增速23%,创历史新高,环比和同比分别提高3.1个和12个百分点。全年新增本外币个人存款1.0万亿元,同比多增5770亿元。分存款品种看,个人定期存款占比上升较快。个人定期存款增加5630亿元,同比多增2595亿元。三是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由升转降。全年非银行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增加926亿元,同比少增5081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图1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变化 3.贷款增长速度放缓,贷款投向不断优化。 2022年,全市本外币贷款累计增加7107亿元,同比少增4284亿元。分币种看,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8233亿元,同比少增2038亿元;外币各项贷款减少265亿美元,同比多减464亿美元。分主体看,境内贷款累计增加7065亿元,同比少增3610亿元;境外贷款累计增加42亿元,同比少增674亿元。 从贷款投向分析,全年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工业、租赁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和高新技术服务业,分别增加1595亿元、924亿元、600亿元和523亿元,同比分别少增596亿元、多增96亿元、67亿元和56亿元;12月末境内企业信用贷款增速为17.6%,高出境内企业贷款增速9.6个百分点;全年投向制造业和基础设施业的中长期贷款分别增加1987亿元和600亿元,均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全年普惠小微贷款增加1810亿元,其中12月份增加210亿元,环比和同比分别多增4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