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IPE]:积弊 清理——2016-2017年度120城市PITI报告发布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积弊 清理——2016-2017年度120城市PITI报告发布

房地产2017-09-06IPEJ***
积弊 清理——2016-2017年度120城市PITI报告发布

12016-2017 年度 120 城市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PITI)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2016-2017 年度 120 城市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PITI)报告积弊 清理 2编写组成员: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阮清鸳、果叶、应姗、任依丽、魏峰、马军、陈奕汀、张一、司文俊、陈奇峰、吕星华、谭博文、王茗萱自然资源保护协会 NRDC:王彦,吴琪,张西雅 , 高雨禾,Erin Wong, Brian Bartholomew绿色江南:方应君、李佳、巢博来自安徽绿满江淮、山东绿行齐鲁、福建绿家园、苏州绿色江南、江西青赣、河北绿行太行、武汉行澈环保的伙伴也对本省的部分城市进行了评价,南京大学在全国范围内挑选了 25 个城市进行评价。衷心感谢以下专家对我们报告提供的建议和指导(排名不分先后,按姓氏笔划排列)王华、王灿发、王锡锌、刘伟、阳平坚、张立新、杨素娟、单光鼐、竺效、赵争、郭红燕、贾峰、原庆丹、夏祖义、耿子威、曾红鹰IPE 和 NRDC 衷心感谢以下合作伙伴及志愿者在评价中给予的支持和帮助:李瑾涛、曹琴、从亚迪、吴卫、李中盛、李庆伟、谢孟希、于英汉关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是一家在北京注册的公益环境研究机构。自 2006年 5 月成立以来,IPE 开发并运行中国污染地图(www.ipe.org.cn)数据库,并于 2014 年 6 月上线首款集全国环境质量与重点污染源实时排放信息于一体的手机软件“蔚蓝地图”,以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促进环境治理机制的完善。关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是一家国际公益环保组织。NRDC拥有近500名员工,以科学、法律、政策方面的专家为主力,以及约200万会员及支持者。自 1970 年成立以来,NRDC 一直在为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及公众健康而进行不懈努力。NRDC 在美国、中国、印度、加拿大、墨西哥、智利、哥斯达黎加、欧盟等国家及地区开展工作。 32016-2017 年度 120 城市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PITI)序言——从集中清理到长效治理 ....................................................................1十年回顾:中国环境信息公开于艰难中取得历史性进展.....................................3概要...........................................................................................................6第 1 章.评价对象、范围及流程.....................................................................17 一、评价对象 .......................................................................................17 二、评价范围 .......................................................................................18 三、评价流程 .......................................................................................19第 2 章.评价结果........................................................................................20 第 1 节 总分及排名 ...............................................................................20 第 2 节 同类区域和城市 PITI 得分对比 ..................................................26 一、各省平均得分对比 ..............................................................26 二、直辖市得分对比 .................................................................28 三、省会城市得分对比 ..............................................................28 四、各省榜首............................................................................29 五、各大区得分对比 .................................................................30 六、省区内各城市得分对比 .......................................................30第 3 章.评价发现........................................................................................31 第 1 节 分项评价 ..................................................................................31 一、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 ..........................................................31 二、污染源自行监测信息 ..........................................................37 三、互动回应............................................................................43 四、企业排放数据 .....................................................................49 五、环境影响评价信息 ..............................................................53 第 2 节 全明星 ......................................................................................55附录 1 评价标准 ..............................................................................................57附录 2 各省评价城市年度得分对比图 ...............................................................60附录 3 合作伙伴评分表 ....................................................................................66目录 4 12016-2017 年度 120 城市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PITI)2016-2017 年度 PITI 报告积弊 清理序言:从集中清理到长效治理对于中国的环境监管和信息公开,这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2016 年 1 月从河北开始的中央环保督查,如今已覆盖全国 31 个省区市。中央环保督查将问责的剑锋直指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地方党政官员。而高调发布的分省督查反馈,不复四平八稳的官样文章,鞭辟之锋利、用词之严厉,令朝野震动。一些地区污染源监管和信息公开长期滞后的原因,也因此清晰可辨。在历年 PITI 指数得分中排名偏低的天津,在此次督查中被发现在水污染治理中伪造文件,同时其下辖的两个区公然以空气质量监测站周边区域采取控制交通流量、增加水洗保洁次数等功利性措施的形式,干扰空气质量监测。而因临汾等市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不佳而排名倒数第一的山西,则被指放松治污要求,漠视群众环境诉求,被动应对,行动迟缓,导致环境质量急剧恶化。从属于这样的地方政府,环境监管怎能不受到干预,而污染大户的信息公开又怎能不困难重重?不只动于九天之上,也试图沉于九地之下,通过大量的文件核查,现场检查,结合公开征集到的数以万计的公众投诉举报,一批长期被掩饰的问题得以通过中央环保督查曝光。尤为突出的是,环保督查促使各省市开展自查自纠,一次性清理出三年来建设项目违规案例 62 万条,并全面予以公开,令多年积弊一朝曝光。在全面督查外,环保部还组织专项督查,从全国征调 5600 名环监人员,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开展为期一年的大气污染专项督查。通过环保部官微(@ 环保部发布)每日进行的公开,涉及企业数量之多,违规比例之高,都让各界对工业污染防治的必要性和挑战性有了新的认识。全面督查和专项督查推动的信息公开,促使 62 万违规项目被曝光。这一集中清理,极大地扩展了监管信息公开所覆盖的范围,有鉴于此,PITI 指数年度评价于 8 年来首次增加了附加分,参评的 120 城市均得到这一分。 2如此规模的集中清理,为何又只是作为附加分呢?原因在于,动用行政资源展开如此大规模督查难以常态化,个案清理过后也可能反弹。而《环保法》和《大气法》的结合,恰恰提供了一个突破性手段。环保法配套的《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要求各地级市公开重点排污单位名录, 大气法则明确规定名录上的涉气企业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并实时公开。李克强总理在本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大篇幅阐述雾霾治理,着重提出要全面推进污染源治理,“对所有重点工业污染源,实行 24 小时在线监控。明确排放不达标企业最后达标时限,到期不达标的坚决依法关停”,这无疑是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环境治理的战略举措。鉴于重点企业常常受到地方重点保护,污染企业因此有恃无恐,需在实行 24 小时在线监控外要求在线数据实时向社会公开。环保督查携中央权威,动用宝贵行政资源,可谓干将发硎,有作其芒。面对数量庞大的污染源,以及地方政府的干预,环保督查和集中清理的重点,应从个案问责转向机制问责。对各地纳入重点排污名录而未按照环保法、大气法要求进行环境信息公开要求的企业严格执法,对于未履行执法职责的主要负责人予以处分。通过让每一根烟囱都公开,借助社会监督力量,突破地方干预,才能真正建立基于环保法治的长效污染防治机制。 32016-2017 年度 120 城市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PITI)2008 年 5 月 1 日,《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开始实施。同年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共同研发了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PITI),为明确环境信息公开元年我国环境信息公开的基准线,也为记录和见证中国环境信息公开的每一步。《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走进了第十个年头,而 PITI 项目也开展了八期。之所以可以持续开展评价,皆因 IPE 在持续收集、整理、分析各级各地环保部门所发布的污染源监管信息。从水污染地图数据库 2006 年起步时每年收集到的不到 2000 条污染源监管记录开始,到 2016 年年度更新量达到近 7万条,数字本身的变化,客观反映了中国环境信息公开的历史性进展。图表 1 蔚蓝地图数据库 2006 年以来年度更新入库污染源监管记录量中国环境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