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履约监管与信息公开总结
履约概览
- 完成率与价格走势: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于2021年12月31日结束,履约完成率达到99.5%,显示出市场的高效运作。截至该日期,全国碳排放配额(CEA)收盘价为54.22元/吨,较首日开盘价上涨13%,市场交易价格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
政策与法规
- 监管机制:生态环境部于2021年1月5日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需定期公开重点排放单位的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情况。
- 履约周期与通知:2022年2月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通知,要求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在2022年4月29日前公开本行政区域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的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配额清缴完成和处罚情况。
履约名单与公示
- 公示进展:29个省市已公开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共计1998家企业。北京、天津未公开履约名单,广东公布的仅涉及深圳的8家企业。
- 处罚情况:部分地区公布了处罚情况汇总表,但部分省市未公开企业履约与处罚信息。
监管与执行
- 日常监管:生态环境部强调设区的市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按照“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对名录内企业进行日常监管与执法,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公开合规性。
- 信息公开执行:截至2022年6月5日,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上有1815家企业完成了信息公开,覆盖范围广泛,但存在地区间差异,部分省市公开比例较高,而有些省市则较低。
建议与展望
- 加强监管:建议各地主管部门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督促未完成信息公开的企业尽快依法公开碳排放数据。
- 持续关注:蔚蓝地图将持续关注全国碳市场的信息公开工作,与社会各界合作,推动构建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完善监管制度,促进绿色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
结论
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的成功结束,以及随后的监管与信息公开机制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在碳交易和减排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通过加强监管和提高信息透明度,市场正逐步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机制来促进企业减排和加速绿色转型。未来,随着更多地区和企业加入这一系统,预计碳市场将更加成熟和完善,对推动中国乃至全球的气候行动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