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2023第三季度收入2.9亿元(-26.5%),归母净利润0.6亿元(-58.1%)。2023前三季度收入合计10.4亿元(-2.3%),归母净利润3亿元(-8.2%),业绩略有承压。 下游大客户采购库存待消化,23Q3略有承压。分季度看,2023Q1/Q2/Q3单季度收入分别为3.7/3.9/2.9亿元(+29.2%/-0.8%/-26.5%),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1.3/0.6亿元(+61.7%/+11.7%/-58.1%),单三季度业绩有所承压,主要因呼吸机下游大客户库存待消化,导致公司业绩出现短期波动。 加大费用投入,盈利能力维稳。从费用率看,前三季度销售/研发/财务/管理费用率分别为2.2%/7.7%/-4.2%/7%,四费率合计12.6%(+4.9pp)。其中销售费率同比提高0.4pp,主要因公司持续扩大团队规模,积极拓展新客户;研发费用率同比提高2.1pp,主要系公司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布局战略新赛道,持续推进创新研发项目;管理费用率同比提高1.7pp,主要因厂房搬迁、基地摊销费用增加所致。从盈利能力看,2023前三季度毛利率为42.9%(-0.1pp),毛利率水平维持稳定。 形成“基石-成长-战略”三大业务为核心的战略方向。家用呼吸机和人工战略耳蜗将为公司带来长期、稳定的收入,是公司的基石业务。公司具备从医疗器械延伸到食品级生产品控的能力,液态硅胶将作为技术延伸的主要赛道,在未来对公司业绩和新客户开拓带来有益影响,属于公司的成长业务。战略业务属于中长期规划,2023上半年和国际头部咨询合作梳理新业务布局,打造具有强成长性的医疗器械CDMO和CRO一站式服务公司。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3-2025年营收为15/19/2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5/6.5亿元,对应PE为36/28/22倍。参考同业PE给予公司2024年34倍估值,目标价42.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风险、下游客户订单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政策变化风险、创新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指标/年度 盈利预测 关键假设: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仪器与设备、药品、药品流通和其他4个部分: 1)家用呼吸机组件:呼吸机业务是公司业绩的主要贡献者,业绩增速与下游客户订单需求相关。2023年下游大客户需要消化呼吸机库存,业绩短期内承压,随着海外市场拓展和马来西亚生产基地的落地,2024年后产能将持续释放,我们预计2023-2025年家用呼吸机组件业务增速为-4.5%/26%/26%,毛利率分别为44%/46%/46%。 2)精密模具及自动化设备:涵盖液态硅胶、塑胶模具和其他自动化设备,液态硅胶是公司从医疗设备生产延伸到食品级生产的重磅产品,在精密模具制造技术上具有显著优势且新客户拓展情况良好,目前该业务增速较快。预计2023-2025年精密模具及自动化设备业务增速分别为60%/50%/50%,2023-2025年毛利率分别为41%/42%/43%。 3)家用及消费电子组件:涵盖手机、咖啡机、面部护理仪器等家用和消费电子组件,目前YETI、SKG等项目进展顺利,已经取得订单与销售收入。我们预计2023-2025年家用及消费电子组件业务增速分别为30%/35%/35%,毛利率分别为38%/39%/40%。 4)人工植入耳蜗组件:公司系全球人工耳蜗龙头客户B部分零部件独家供应商,长期与B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我们预计2023-2025年人工植入耳蜗组件业务增速分别为20%/20%/20%,毛利率分别为65%/65%/65%。 5)自主产品(肺功能仪):公司自产大型肺功能仪已陆续在公立医院实现装机,目前该产品基数较小,增速较快,随着国产化产品渗透率不断提高,我们预计2023-2025年自主产品业务增速分别为90%/30%/30%,毛利率分别为60%/60%/60%。 基于以上假设,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业务收入拆分如下表: 表1:拆分业务收入及毛利率 综合以上假设测算,我们预计2023-2025年营收为15/19/24亿元,同增4%/27%/28%;归母净利润为4/5/6.5亿元,同增-3.2%/30%/28%,对应PE为36/28/22倍。 相对估值 我们采取相对估值的方法,选取2家医疗设备上游供应商:海泰新光、奕瑞科技作为可比公司,2024年同业公司平均PE为31倍。考虑到公司是医疗器械组件制造龙头,液态硅胶、人工植入耳蜗组件正处于快速放量阶段,参考同业PE给予公司2024年34倍估值,对应目标价42.5元,维持“买入”评级。 表2:可比公司估值(202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