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运营维护行业分类 轨道交通运营维护是轨道交通后市场的重要组成,根据运营维护的场景,可以将其分为供电系统、工务工 程、信号系统、机车车辆等环节。 根据运营维护的场景进行分类 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由电力系统经高压输电网、牵引变电所降压、变相或换流等环节,向轨道交通运行的电力机车、动车组输送电力。供电系统是轨道交通运营的动力源泉,由接触网、受电弓等部分组成。为提升供电系统的维护质量,原铁道部于2012年印发《高速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6C系统)总体技术规范》,提出构建高速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以下简称“6C系统”),对供电系统的维护进行规范和统一。6C系统是对牵引供电和接触网设备进行全面检测与监测的综合系统,为轨道交通供电设备的安全运行、运行状态和参数的综合分析、设备的维修提供技术保障。6C系统由高速公网综合检测装置(C1装置)、接触网安全巡检装置(C2装置)、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C3装置)、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C4装置)、受电弓滑板监测装置(C5装置)、接触网及供电设备地面监测装置(C6装置)六大独立装置组成。 供电系统维护 综合数据处理中心对各装置进行数据接入与信息交换,并通过供电设备基础数据库分析监测数据所反映的设备状态,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故障及潜在的安全隐患。 轨道交通工务工程维护从事的是轨道、隧道、桥梁等设施的自动化养护。相较于发达国家,中国轨道交通工务工程运营维护技术能力普遍偏低。为改变落后现状,中国铁路总公司提出“检、养、运”维护管理模式,加强轨道交通工务工程检测管理,利用先进的检测设备、科学的检测手段指导工务工程维护,提高轨道、隧道、桥梁等设施的维护质量。 轨道交通运营维护分类 工务工程维护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是传递行车信息、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的关键系统,由各类信号显示、轨道电路、道岔转辙装置等硬件设备及其他相关附属设施构成。信号系统维护范围包括计算机联锁系统、行车调度指挥系统、闭塞系统、列车自动监控系统等。 信号系统维护 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维护涉及有动力机车与无动力车辆的日常检修维护,包括机车车辆运行故障动态图像检测、入库轨边综合检测、车载安全检测系统等。中国第一代机车车辆运营设备理论寿命约为10年,目前已存在更新换代需求。动车运用所负责配属动车组的一级检修和二级检修,对车辆进行车轴超声探伤、踏面修形、电气回路绝缘检测等维护手段。 机车车辆维护 轨道交通运营维护行业特征 中国轨道交通运营维护行业呈现出智能化趋势、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维护和政企合力经营等特征。智能制造 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的各行各业,作为智能制造的代表,轨道交通行业将逐步迈入智能化时代,形成完善的、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智能制造模式,智能化趋势也将向产业上下游延伸,并迅速带动轨道交通运营维护市场的快速 增长。同时,中国轨道交通运营维护行业的进入壁垒较高,进入企业需拥有覆盖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的维护设备和管理能力。另外,中国诸多政府为了实现降本增效和盘活资产的经济目的,大力引入社会资本对多条线路进行 市场化和商业化运营,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智能化趋势 智能制造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的各行各业,作为智能制造的代表,轨道交通行业将逐步迈入智能化时代,形成完善的、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智能制造模式,智能化趋势也将向产业上下游延伸,并迅速带动轨道交通运营维护市场的快速增长。 全球正出现以智能制造、信息网络、新能源和新材料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轨道交通行业也不例外,将逐步迈入智能化时代,形成完善的、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智能制造模式,智能化趋势也将向产业上 下游延伸,并迅速带动轨道交通运营维护市场的快速增长。国务院在近年以来指出将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 备,加快其中新材料、技术、工艺应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在进一步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自主化、智能化发展。当前中国针对轨道交通运营设备的维护为统一定期维修。不同种类的设备维 护周期差别巨大,部分设备在定期维修日期前已老化严重,在此传统模式下,轨道交通运营维护服务成本保持高位,且依赖政府财政补贴。目前行业趋势为将“定期修”升级为“定期修”与“状态修”相结合, 通过“机器人+大数据”等手段,将下一代工业互联网技术融入轨道交通运营维护领域,全面推进车辆检修无人工厂、桥隧线路无人巡检、供电变电无人值守等项目的落地,打造轨道交通运营维护智能化的新体 系。神州高铁在轨道交通运营维护领域最早完成检测、检修、清洗、物流等机器人的研制并投入商用,神州高铁研制的世界首个动车车底巡检机器人采用全自动操作,行动、检测、充电全程无需人工干预,减少 工作人员负担。该系统通过先进的双臂机器人技术、机器视觉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等替代传统人工检测作业,高效解决动车组一级修和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检修作业存在的问题。智能化维护模式将使运营单位得以 随时掌握设备的状况与潜在风险,有效减少或避免中国当前定期检修次数频繁、车辆运行效率低、检修工 作量大、维修时间长等现状。 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维护 中国轨道交通运营维护行业的进入壁垒较高,进入企业需拥有覆盖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的维护设备和管理能力。 当前,中国轨道交通运营维护行业呈现进入壁垒高、行业参与者少、市场集中度高的竞争格局。中国轨道 交通运营维护行业在研发、设计、生产方面均有较高门槛,根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铁路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及部门规范性文件,列入相关目录的铁路专用 设备应当取得相关生产许可或资质认证,从事规定的铁路运营维护设备的生产企业须获得轨道交通部门相关行政审批。轨道交通运营维护解决方案提供商可分为整条线路承包商和分段承包商。整条线路承包对公 司要求极高,需拥有覆盖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的维护设备和管理能力,目前中国仅神州高铁、中国铁建、中国中车等数家公司具备整包能力,占据轨道交通运营维护行业主要市场份额。随着维护设备逐渐国产 化,本土厂商在该领域的技术、服务等方面逐步提升,但受制于资金、规模、资质等问题,分段承包商仅专精于运营维护细分领域,缺乏整体集成能力,代表公司有世纪瑞尔、鼎汉科技、辉煌科技、运达科技 等。经过近20年高速发展,中国轨道交通运营维护市场竞争格局趋于稳定,新进入者独立拓展市场难度较大。 政企合力经营 中国地方诸多政府为了实现降本增效和盘活资产的经济目的,大力引入社会资本对多条线路进行市场化和商业化运营,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考虑到新建线路缺乏运营维保专业人才,短期内难以补充,诸多地方政府将许多新建线路从建设期起即选择了委托给专业化第三方的运营管理方式,使政府不用再承担运营维保这一市场化的企业职能,充分发挥 了专业化企业的积极性,有效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支出。上述做法在西方先进国家和地区已被广泛采用并取得了成功。目前,中国的香港地铁和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已走在市场化运营的前列,并在发达国家取 得了线路运营维保权。 萌芽期 建国以后,轨道交通运营维护逐渐兴起,但是发展较慢。受限于轨道交通总里程较短、研发实力落后 等因素,当时中国铁路运营维护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较大,缺乏规模化的检测设备生产能力,没有形成系统的轨道交通运营维护规范。 轨道交通运营维护行业的概念逐渐兴起,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较大,没有形成规模化发展。 启动期 1979~2011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建立统筹的轨道交通建筑规划及运营维护标准。此阶段,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维护采用人工巡视、观测点检查、非信息化检查等传统检测监测手段,严重依赖人工干预,信息化程度 低,且耗时耗力,尤其是在高速行车状态中人眼观察能力有限,极易漏检而留下安全隐患。此阶段,轨道交通工务工程维护方法以徒步巡视和静态检查为主,桥梁墩台裂纹、隧道的水害、掉块等主要依 靠人工徒步巡视检查,静态检查则是以人工巡查方式对轨道、隧道、桥梁关键部位、病害地段等进行检查。 中国政府逐渐制定标准以规范轨道交通运营维护行业的有序发展,该行业的市场规模逐步扩大,但是与同期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轨道交通运营维护能力亟待提高。 高速发展期 2012~2023 随着中国电气化铁路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运营维护要求日渐提高。原铁道部于2012年印发《高速 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6C系统)总体技术规范》,对高速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进行统一规范,实现对供电系统的全面维护。2013年,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维 护检修管理规范》,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维护检修管理工作的一般要求和各系统具体要求等,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预防性维护检修管理工作。在原铁道部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的统筹规 划下,中国轨道交通运营维护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基于机器视觉的设备缺陷智能识别定位等新技术陆续投入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传统维护设备逐渐开启智能化、信息化升级改造,但与美、日、欧洲等 成熟市场相比,中国轨道交通运营维护占总投资的比重偏低,仅占5%以下,在商业化水平、运营效 率方面提升空间显著。但是在该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商业模式的积累,中国市场上必将产生营收、市值过千亿的超大型企业。 伴随着基于机器视觉的设备缺陷智能识别定位等新技术陆续投入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轨道交通运营维护行业朝着智能化、信息化升级改造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应用效率方面,依旧需要进一步提升。值 得一提的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保产业已进入发展黄金期,运营维保后市场将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最具发展前景、空间最大的产业环节。 轨道交通运营维护产业链分析 中国轨道交通运营维护产业链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环节。产业链上游环节的参与主体为轨道交通运营 维护部件制造商,代表企业有凌云光技术、雷得兴业、正电电气、睿控创合、道森电子和长电科技等企业。中游环节的市场参与者为轨道交通运营维护解决方案提供商,代表企业有中车股份、神州高铁、鼎汉技术、唐源电 气、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等企业。下游环节涉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应用领域,代表企业有深圳地铁、北京地 铁、广州地铁和杭州地铁等。 产业链上游从组成部分来看,运营维护所需的零部件可以分为视觉类部件、电气设备类部件、信息技术类部件和其他部件如工具仪器、辅助材料、车体类部件和机械部件等,因视觉部件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和资金壁垒, 故其占据了接近40%的成本支出份额。在产业链中游环节中,智能化和服务品质升级化是两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发展,轨道交通的运营和维护过程将越来越智能化和自动化。例如,通过引入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列车的远程监控和维护,提高运营效率。其中物联网对轨道交通的智能化发展至关重要。 过去5年间,全球物联网行业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其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3,461亿美元上涨至2022年的4,938亿美元,2018-2022年化复合增长率达到9.29%。这也表明在未来物联网会更加能激发出轨道交通服务的智能化 发展潜力。另外,随着乘客对出行服务品质的要求提高,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将更加注重服务质量的提升。例如,通过引入移动支付、智能导航等技术,可以提供更便捷的票务服务,提高乘客体验。产业链下游的终端应用环节 包括铁路和地铁两大交通业,愈发旺盛的下游需求也将刺激轨道交通运营维护行业产业链中游规模的持续扩大。 上 产业链上游 生产制造端 轨道交通运营维护部件制造商 上游厂商 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雷得兴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正电电气有限公司 查看全部 产业链上游说明 轨道交通运营维护行业产业链上游环节的参与主体为轨道交通运营维护部件制造商,部件采购成本约 占中游轨道交通运营维护解决方案提供商营业成本的20-40%,核心部件涉及视觉类部件、电气设备类部件、信息技术类部件、工具仪器、辅助材料等。上游行业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利 产业链中游 品牌端 轨道交通运营维护解决方案提供商 中游厂商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