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利差审视:城市负债资产,作用几何? ——以地级市样本为例 摘要: 我们在《地级市债务如何算?》的文章里面解决了衡量地级市债务的几个口径问题,但更多的是聚焦于债的“多寡”,本文则延续前文,继续关注地级市,聚焦到地级市城投的定价之上,探讨2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债多的地方市场的认可度一定差吗?这个问 题的延申下,我们做债务和利差的映射,观察可得点。第二个问题是,城投定价,看什么? 对城投定价,亦是对城市定价,因而我们从朴素的资产负债表逻辑出发,城市负债之外便是城市资产。关于城市资产,定性的解读和逻辑众多,本文尝试抱以定量的思路提出三板斧的设想,从昭然的经济财政数据,到底层的产业结构变迁,再到城市收缩和扩张命运的思考,或许是关于城市资产“三位一体”的度量思路。 基于以上2个问题,我们来做一些定量化的尝试,本文度量的维度是城市的扩张和收缩问题。 城市的扩张和收缩是需要载体的,当下这个载体不是冷冰冰的基建和房地产,而是产业要素,例如资本、技术及人口这三类最基础的经济增长要素,同时反馈到需求端,供给需消费支撑,因此左右绕不开的关键,即是“人”,因此我们选择“人口”指标进行尝试和分析。 首先,我们以中部地级市为例,提出四个关于“人”的指标,分别是人口流失度,市区人口占比度、流动人口拆解、产业 人口结构,对其进行统计性分析和描述。 近期研究: 城投分化的逻辑和推演-2023/03/15 地级市的债务如何算?-2023/07/19 其次,基于上述指标,我们在做两个参考系。一方面,从存粹的指标出发,衡量相对债务视角下城市收缩和扩张的分化,探讨债务的有效性问题;另一方面,从地理区位出发,以武汉城市群为例,分析城市群扩张的方向以及潜在的收缩问题,思考谁会发散,谁又会收敛? 诚然,当下的债市火热,政策面及消息面成为投资端最主要的驱动因子,城投债一时也成了“稀缺品”,所谓基本面的思辨,似乎有点不合时宜。 但于长久而言,流动性的注入到底是只能平滑杠杆,还是能够乐观到让“城投债”变成“地方债”,仍有待思辨。而在短端投资卷成了麻花之下,长久期如何选,基本面或仍有一席之地,本文的溯源和推论或也基于此需求而来。 如需全文或交流,请了解机构付费服务,联系人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