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保尔森基金会金]:融科技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案例与展望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融科技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案例与展望

融科技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案例与展望

研究指导 戴青丽保尔森基金会副主席兼总裁 马骏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 研究团队 组长 孙蕊保尔森基金会高级顾问兼绿色金融中心执行主任 张芳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ESG投资研究中心副主任 副组长 鲁飞飞保尔森基金会绿色金融中心副主任 成员(按姓氏拼音首字母顺序排列) 陈翔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风险管理部绿色金融与行业规划团队经理范程程原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ESG投资研究中心研究员高培莹原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ESG投资研究中心研究员郭梦瑶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ESG研究员 韩晓燕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ESG投研负责人黄丁伟湖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林群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 林园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营业管理部货币信贷统计处科长罗含英中国人民银行台州市分行调查统计科科长 任健中国华电集团碳资产运营有限公司职员邵媛中国华电集团碳资产运营有限公司职员 沈燕鸿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ESG投资研究中心研究员徐鹏达湖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干部 喻晓岚中国人民银行台州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张洁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信息部碳排放处处长张壮中国华电集团碳资产运营有限公司碳管部副主任 朱璟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风险管理部绿色金融与行业规划团队主管朱睿博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金融研究处主任科员 致谢 本课题研究由保尔森基金会绿色金融中心和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共同完成。在本课题案例征集、调研、案例跟踪、报告研讨以及文本审阅的过程中,得到了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中国人民银行台州市分行、中国人民银行衢州市分行、湖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有限公司、碳阻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颖投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摩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蚂蚁集团全面风险管理部、北京特拉库塔科技有限公司、NewEnergyNexus国际清洁能源加速器气候金融科技项目等机构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我们致以诚挚的感谢! 目录 一、引言2 二、金融科技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政策、市场与机遇5 三、金融科技在中国绿色金融业务中的应用:2021年与2022年案例跟踪19 四、金融科技在中国绿色金融业务中的应用:2023年案例研究24 案例一金融科技支持转型金融: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转型金融过程管理工具25 案例二金融科技支持绿色普惠金融:台州“微绿达”普惠绿色金融应用场景29 案例三金融科技支持绿色低碳转型:中国华电低碳数智化管理平台33 五、金融科技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问题与建议37 参考文献42 一、引言 一、引言 在推进实现“3060”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 前实现碳中和)背景下,自2021年以来,中国逐步探索形成了包括绿色金融标准体系、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激励约束机制、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及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在内的绿色金融五大支柱。金融科技作为重要的赋能工具,不断深化与绿色金融体系的结合,在绿色信贷、ESG投融资、绿色普惠、转型金融、碳资产核算、碳普惠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创新性的应用。 2022年,金融科技支持中国绿色金融的市场主体进一步活跃,越来越多的大型科技企业和金融科技企业纷纷布局,拓展绿色金融业务,行业格局呈现向头部集中的趋势。金融科技工具在绿色信贷业务领域得到全面应用,并逐步向绿色信托、绿色租赁、环境权益类产品拓展。物联网、遥感以及区块链等技术得到突破性运用,如启用农业遥感识别支持授信、提升碳排放数据获得的准确性与便捷性。中国多家银行已开发上线绿色金融系统,并将绿色智能识别与评价纳入银行授信流程。从地域发展看,北京、上海两地仍是相关市场主体最聚集的地区,过去一年深圳涌现出了较多优秀企业与产品,发展迅速。 为关注金融科技赋能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市场趋势、政策动态、典型实践,识别金融科技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前沿动态和观点,自2020年起,保尔森基金会绿色金融中心与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北京绿金院”)对金融科技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市场动态和案例开展持续研究,并连续三年发布了《金融科技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案例与展望》系列报告。2023年,课题组继续对金融科技赋能中国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的最新政策进展、市场变化及典型案例进行了研究,回顾了近三年中国金融科技支持绿色金融的市场走势,并形成了《金融科技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案例与展望(2023年)》报告(以下简称“本报告”)。 本报告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过去一年政策支持金融科技助力绿色金融的新进展,综述了2022年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对比分析了2020年以来金融科技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整体情况,提出了未来金融科技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市场机遇。第二部分跟踪研究了2021年与2022年报告中三个典型案例的最新进展。这些案例是: 一、引言 嘉实基金ESG评分系统、湖州融资主体ESG评价体系与成都数字农业平台。第三部分聚焦中国绿色金融发展重要领域和前瞻性应用场景,深度剖析了三个新增典型案例。它们是: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转型金融过程管理工具、台州“微绿达”普惠绿色金融应用场景及中国华电低碳数智化管理平台,分别代表了中国转型金融、绿色普惠金融、碳资产管理等三个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第四部分立足金融科技助推绿色金融发展的最新进展,从监管部门及相关部委、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四个视角分析了当前金融科技助力绿色金融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给出相应建议。报告认为,这些问题与挑战主要体现为: (1)监管部门及相关部委角度:当前金融科技在赋能绿色金融过程中仍缺乏国家层面的具体指导和规划,同时环境信息披露和共享水平仍然较低。 (2)地方政府视角:企业、银行和政府之间信息不对称、不通畅,且对金融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力度不足。 (3)金融机构视角:绿色金融服务能力不足,具备绿色金融与金融科技双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短缺。 (4)科技公司层面:关键领域面临技术突破难题,对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等业务领域理解不够深入,服务金融业的质效有待提升。 针对上述问题,本报告提出如下建议: (1)监管部门及相关部委:建议将金融科技支持绿色金融纳入绿色金融政策框架;通过白名单等方式,加快建立气候环境数据共享协同机制;将赋能绿色金融业务的科技创新纳入已有的监管沙盒试点,激发行业创新活力;通过高校课程设置改革、建立产学研基地、定向委托培养、建立实验室等,强化绿色金融与金融科技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2)对地方政府:建议地方政府加强交流合作,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积极总结可复制推广经验,形成行业标准;建设金融科技支持绿色发展项目库和平台,高效匹配科技企业的绿色创新资金需求和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工具需求;健全绿色科技创新的激励制度,明确绿色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财政支持政策,加强对绿色创新技术的扶持,引导和鼓励企业进行独立或协同的绿色科技创新。 (3)对金融机构:建议金融机构建立或在原有金融科技战略中重点强调支持绿色金融科技创新和发展,将绿色金融业务平台建设与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加大在转型金融、绿色普惠等重点业务的拓展创新和尝试力度。 (4)对科技公司:建议科技公司深化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积极开发新型数据平台和分析工具;加强与金融机构的互动,针对金融机构现有绿色金融产品和业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推进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业务领域的创新和实践。 二、金融科技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政策、市场与机遇 2021年以来,中国逐步探索确立了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与市场定价的“三大功能”,形成了以标准体系、环境信息披露框架、激励约束机制、产品和服务体系、国际合作为“五大支柱”的绿色金融体系。金融科技作为重要的赋能工具在绿色金融领域中的应用空间日渐广阔,课题组持续关注中国金融科技赋能绿色金融发展的最新政策动态、市场趋势、典型实践,识别中国金融科技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前沿动态和观点。 1.政策支持 (1)绿色低碳发展相关政策 围绕“双碳”目标,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明确了未来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2022年中国绿色金融的政策体系、市场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推动全球绿色金融发展,中国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倡导者。中国积极发起和参与了多项绿色金融领域的多边合作机制,包括二十国集团(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SFWG)、央行和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可持续金融国际平台(IPSF)、《“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GIP)、中英绿色金融工作组等。2022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参与设立的NGFS和国际可持续金融政策研究与交流网络(INSPIRE)共同成立的生物多样性和金融稳定联合研究小组发布最终报告,为世界各地的央行与监管机构在生物多样性损失方面的行动提出了建议。2022年6月,由中国和欧盟等经济体共同发起的可持续金融国际平台(IPSF)发布《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更新版,新增的17项内容增补完善了对建筑业和制造业实现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的经济活动。中国建设银行等多家大型银行已参照该目录开展了相关业务。2022年11月,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正式批准了由中国人民银行与美国财政部担任共 同主席的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提交的《2022年G20可持续金融报告》,其中包括 《G20转型金融框架》等重要内容。这是继2016年G20领导人在杭州峰会上就发展绿色金融达成共识后首次就发展转型金融形成国际共识。《G20转型金融框架》将指导各成员国结合自身情况制定转型金融具体政策,包括出台转型金融标准、信息披露要求、激励机制等。2022年,GIP中亚办公室举办了多场公开活动,吸引了多家有兴趣签署《“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GIP)的当地金融机构;2022年11月,GIP非洲办公室正式成立,而GIP东南亚办公室有望于2023年内落地。2022年12月,中英金融机构气候和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组正式更名为中英金融机构可持续信息披露工作组,并启动相关工作。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构建不断推进,持续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两个文件构成了顶层设计,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设定了清晰的时间表、路线图。随后,2022年各行业主管部委制定了能源、工业、城乡建筑实施方案,出台了科技、财政、人才、统计核算等支撑保障政策。2022年6月,全国印发了首个区域性碳达峰实施方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 范区碳达峰实施方案》。截至2023年3月,全国31省(市、自治区)均制定了各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或实施意见,构成了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的“N”。上述碳达峰碳中和系列文件已构建起目标明确、衔接有序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双碳工作取得良好开局,为将来各项落地举措稳步推进提供指引。 表1:31省(区、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或实施意见 7 资料来源:北京绿金院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绿色金融体系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2022年6月,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将推进绿色金融上升到战略高度,成为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里程碑。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2023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通知,明确将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三项货币政策工具。截至2022年12月末,中国人民银行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以及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专项再贷款两项政策工具,分别发放了再贷款资金3097亿元、811亿元,合计3908 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向碳减排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