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华宝证券]:金融产品行业生态报告:暗潮汹涌下积蓄的力量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金融产品行业生态报告:暗潮汹涌下积蓄的力量

2023-10-23华宝证券c***
金融产品行业生态报告:暗潮汹涌下积蓄的力量

暗潮汹涌下积蓄的力量 金融产品行业生态报告 2023年10月23日 证券研究报告|资管生态专题报告 分析师:张青 分析师登记编码:S0890516100001电话:021-20321154 邮箱:zhangqing@cnhbstock.com 分析师:孙书娜 分析师登记编码:S0890523070001电话:021-20321306 邮箱:sunshuna@cnhbstock.com 分析师:李亭函 分析师登记编码:S0890519080001电话:021-20321017 邮箱:litinghan@cnhbstock.com 研究助理:付伟 邮箱:fuwei@cnhbstock.com 研究助理:冯思诗 邮箱:fengsishi@cnhbstock.com 研究助理:张帅 邮箱: zhangshuai564576@cnhbstock.com 销售服务电话: 021-20515355 相关研究报告 投资要点 2023年,在震荡的A股市场和不断加剧的行业竞争下,各类金融产品赛道都陷入了深度调整的格局中。当我们无法继续“刀刃向内”的自我革新时,跳出原有的认知框架,去其他赛道寻找新的火种就成为了另一种有价值的选择。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都想知道其他竞品行业在做些什么,他们又会有哪些创新,这些变化又有哪些可以为我所用?这些想法是我们撰写《金融产品行业生态报告》的初衷,希望我们对行业的洞察,可以帮助那些转型中的金融机构,为行业的变革尽一些绵薄之力。 当我们彻底步入“后资管新规时代”,我们会发现伴随着非标转标的浪潮越来越大、越来越彻底时,从非标流出的资金不断浥注到资本市场中后,净值化产品的超额收益在过去两年中快速衰减,从公募基金到私募基金,从主观投资到量化投资,莫不如此。在过去,我们只需要寻找到一条合适的金融赛道长期耕耘,就可以找到投资的最终解,但现在,必须能够同时驾驭多品种投资,在不同的赛道间有机配置才能求得想要的答案,中国的金融产品市场正在经历“向产品要收益”到“向资产配置要收益”的转变过程。我们也期待在这样一轮转型过程中,我们的报告可以为大家提供更多的观点与思路。 我们越来越深刻的感觉到,这场历史级的变革对于我们现有认知是颠覆性的重塑。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们以更高的频次加强同金融同业的沟通,从公司领导、中层骨干、投资经理到一线销售,不同的视角最终组合勾勒出这个变革中金融行业的真实样貌;我们尝试把一个个主观的、定性的观点,和一组组客观的数据相结合,跳出情绪去看待当下整个金融赛道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一次次观点的推翻与重建,让我们对于未来的方向与结论更有信心。在《金融产品行业生态报告》中,我们系统性回顾了2023年上半年公募基金、银行理财、保险资管、私募基金、信托、券商资管和场外衍生品这几条赛道的数据变迁,更结合我们的视角进行了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浅浅探索,数据和观点背后是金融产品生态的暗潮汹涌,那些许多人看不到的地方,正在有积极的变化在发生。 风险提示:本报告基于历史公开数据的分析,存在失效风险,不代表对金融产品未来情况的预测,不构成投资建议。本报告所提及的金融产品仅供分析使用,不代表推荐。 内容目录 1.公募基金:黎明前的曙光?4 1.1.低迷的基金募集行情倒逼财富管理行业步入“买方投顾”时代5 1.2.异军突起的微盘股,能否持续表现?5 1.3.主动投资VS被动投资,谁在引领新的风潮?6 1.4.“买基金选大牌?”——明星基金经理是否信任?7 1.5.在深度震荡的格局中,公募基金如何寻找更稳健的投资方式?9 1.6.基金投顾业务迎来重大变革11 1.7.上半年公募基金市场数据回顾12 2.银行理财:沉默中积蓄的创新力量18 2.1.从“寻找张英”开始的权益投资经理IP建设18 2.2.在产品设计上积极调整与投资者的关系—让利型产品的积极尝试19 2.3.跳出投资的“卷”,在产品功能上积极有为20 2.4.上半年银行理财数据回顾20 3.保险资管:加强权益投资,从资产配置要收益的时代开始了22 3.1.海外保险资产配置:权益资产配置显著高于我国,重视多元资产配置23 3.2.挪威政府养老基金-全球(GPFG,NorwayGovernmentPensionFund-Global)24 3.3.保险资金增加权益资产实现多元化配置,需要更多的规则建设26 3.4.上半年保险资管数据回顾27 4.私募基金:监管持续深入,定向解决问题28 4.1.《运作指引》是“资管新规”的延伸,规则对齐、防止套利的监管意图非常明确29 4.2.《运作指引》针对少数重点问题,进行直接的、定向的管控,比如取缔结构化发债、比如雪球产品,充分体现了监管的定向性和精确性29 4.3.私募证券基金“野蛮生长”的阶段彻底结束30 5.信托:迷茫中的探索31 5.1.非标到底还能不能做?31 5.2.中国信托行业的规模短期之内是否会大幅下降?31 5.3.中国信托公司的新方向在哪里?32 5.4.站在2023年展望信托行业的未来33 6.券商资管:如何寻找差异化竞争优势?33 6.1.券商资管在上半年的积极表现背后,依然有三大隐忧值得关注33 6.2.上半年券商资管数据回顾35 7.场外衍生品: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37 8.风险提示38 图表目录 图1:公募基金月度发行份额(亿份)4 图2:2023年以来市值风格指数表现6 图3:主被动基金规模变化情况7 图4:主被动基金业绩表现7 图5:2019年以来市场风格与投资范式变化(分年度观测)9 图6:红利低波指数相对上证指数收益情况10 图7:2015-2023年上半年公募基金管理只数及规模12 图8:公募基金产品分布12 图9:2023H1公募基金月度发行规模13 图10:2023H1不同类型基金的收益中位数(%)14 图11:2023H1不同风格主动权益基金收益(价值成长维度)14 图12:2023H1各风格基金指数走势14 图13:2023H1行业主题型基金指数走势15 图14:2023H1港股指数走势17 图15:2023年6月银行理财权益投资占比3.2%19 图16:2023H1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万亿)21 图17: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占比21 图18:封闭式产品存续规模占比提升21 图19:全市场新发封闭式产品期限下降21 图20:理财产品资产配置情况22 图21:2021.6-2023.6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变化22 图22:2011-2021美国人身险合并账户资产配置结构23 图23:美国人身险一般账户与独立账户资产配置及规模结构(2021)23 图24:2011-2018英国保险行业资产配置结构24 图25:1998-2022GPFG基金资产配置结构及总市值(十亿挪威克朗)26 图26:1998-2022GPFG基金投资收益率26 图27:保费收入(亿元)及同比增速(%)28 图28:保险资金大类资产配置趋势28 图29:2020-2022年保险资金详细资产配置结构28 图30:1990-2022我国离婚率变动情况32 图31:2023年以来1年期城投债收益率34 图32:2023年以来3年期城投债收益率34 图33:券商私募资管规模(亿元)35 表1:大/小/微盘指数日均成交额与流通市值占比6 表2:明星绩优基金业绩延续性9 表3:大类资产收益相关性(2014/01/01-2023/09/30)10 表4:2023H1各类型基金平均发行份额13 表5:2023H1行业主题型基金指数表现15 表6:2023H1固收类基金业绩表现15 表7:2023H1港股通基金业绩表现16 表8:2023H1主动股票型QDII业绩表现17 表9:2023H1被动型QDII全投资概况17 表10:2023H1债券型QDII业绩表现18 表11:2023H1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数量(只)及收益情况(%)35 表12:2023H1券商大集合改造产品数量(只)及收益情况(%)36 表13:2023年上半年持牌券商管理的公募产品数量(只)及收益情况(%)37 2023年,在震荡的A股市场和不断加剧的行业竞争下,各类金融产品赛道都陷入了深度调整的格局中。当我们无法继续“刀刃向内”的自我革新时,跳出原有的认知框架,去其他赛道寻找新的火种就成为了另一种有价值的选择。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都想知道其他竞品行业在做些什么,他们又会有哪些创新,这些变化又有哪些可以为我所用?这些想法是我们撰写《金融产品行业生态报告》的初衷,希望我们对行业的洞察,可以帮助那些转型中的金融机构,为行业的变革尽一些绵薄之力。 另一方面,当我们彻底步入“后资管新规时代”,我们会发现伴随着非标转标的浪潮越来越大、越来越彻底时,从非标流出的资金不断浥注到资本市场中后,净值化产品的超额收益在过去两年中快速衰减,从公募基金到私募基金,从主观投资到量化投资,莫不如此。在过去,我们只需要寻找到一条合适的金融赛道长期耕耘,就可以找到投资的最终解,但现在,必须能够同时驾驭多品种投资,在不同的赛道间有机配置才能求得想要的答案,中国的金融产品市场正在经历“向产品要收益”到“向资产配置要收益”的转变过程。我们也期待在这样一轮转型过程中,我们的报告可以为大家提供更多的观点与思路。 1.公募基金:黎明前的曙光? 对于公募基金行业而言,2023年上半年最大的事件莫过于其保有规模首次超越同期银行理财时点规模(2023年6月30日时点数),坐上了金融产品赛道的“头把交椅”,也进一步印证了资管新规后各个金融产品赛道强弱关系的变化趋势。根据基金业协会数据,2023H1全市场公募基金数量10980只,规模27.69万亿元,相较年初增加6.37%(1.66万亿元),全市场基金份额25.80万亿份,相较年初增加7.76%(1.86万亿份)。 但在事件背后,作为行业观察者,我们也应该看到,受到A股市场整体震荡的影响,权益市场中的强势行业快速轮动,结构性行情突出,涨跌分化严重,投资者信心不足导致公募基金新发延续冷淡态势,公募基金的规模与份额走出了逆市增长的态势,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的贡献,两者在规模增速上分别达到11.53%、9.82%,撑起了公募基金行业的“大半边天”。 从公募基金新发的规模和结构看,呈现出“规模冰点”和“债强于股”的特征,投资者对于权益市场的信心趋于底部,从A股市场的大周期看,这往往是市场趋于底部的一个前置特征。在这个不断趋于底部的过程,投资者和行业从业者都承担了极大的煎熬。 图1:公募基金月度发行份额(亿份) 资料来源:Wind,华宝证券研究创新部 1.1.低迷的基金募集行情倒逼财富管理行业步入“买方投顾”时代 公募基金的销售在2023年步入低点,同2021年火热的募集形势形成鲜明的对比,尽管基金公司、财富管理机构乃至互联网的意见领袖都在反复重申当前市场的投资价值,但投资者不愿掏出真金白银的现实,还是让公募基金产业链条上的每一个投资者都格外疲惫。 公募基金行业长期流传一句话“好做不好卖,好卖不好做”,这样的故事在公募基金20余年的历史上反复上演,追根溯源是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卖方销售”模式主导的结果。在市场高位的时候,财富管理机构和理财经理花费较少的精力就可以完成较多的基金产品销售,反之,在市场低位的时候,财富管理机构和理财经理花费更多的精力却也无法完成潜在的业绩指标,在这个逻辑的推动和A股市场大起大落的背景下,“理性”的财富管理机构更有意愿选择顺应趋势而不是逆势而为,从而会进一步加剧资本市场的波动。这里面固然有投资者“追涨杀跌”等不理性行为的结果,但机构端的推波助澜依然是主要的影响变量。 这种现实不仅对投资者购买公募基金的获得感造成了负面影响,对于A股市场的理性发展也构成了制约。改变“卖方销售”的模式,让财富管理真正以“客户为中心”,才是转变A股市场不合理资金供给结构的关键。从这个角度看,构建真正意义上的“买方投顾”,让投资者、资产管理机构和财富管理机构三者的权责利相统一,在专业投研和标准化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