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联证券]:米拉多铜矿注入开启发展新篇章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米拉多铜矿注入开启发展新篇章

2023-10-11国联证券王***
米拉多铜矿注入开启发展新篇章

公司是国内第二大铜冶炼企业,布局铜全产业链。米拉多铜矿注入,提升原料自给率,公司盈利能力也有望进一步增强。子公司铜冠铜箔系列产品市占率高,技术水平领先。近年来发力高端铜箔市场,打造核心竞争力。 米拉多铜矿注入巩固公司行业地位 2022年,公司以66.7亿元收购集团持有的中铁建铜冠70%股权,其核心资产为米拉多铜矿,截至2022年底合计保有铜金属量677万吨。米拉多铜矿一期工程于2021年达产,矿石处理量2000万吨/年,年产约9万吨铜金属量对应的铜精矿。二期工程预计2025年6月投产,2027年达产。届时一期和二期对铜矿石处理量将合计达到4620万吨/年,预计年产约20万吨铜金属量对应的铜精矿。平均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公司矿产铜产量有望增加至近20万吨/年,原料自给率有望从当前的3%左右提升至10%以上。 发力高端铜箔市场打开成长空间 控股子公司铜冠铜箔主要产品PCB铜箔与锂电池铜箔,应用于通信、计算机、消费电子以及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现有产能5.5万吨/年,计划进一步增加至8万吨/年。深耕电子铜箔行业10余年,积累了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在内的一大批下游行业龙头企业客户。2021年,公司在国内PCB铜箔与锂电池铜箔市场占有率分别为第3位与第6位。受行业竞争加剧等不利因素影响,短期盈利能力下降。为应对市场变化,公司主要发力高端铜箔市场,以技术含量较高的PCB铜箔中的RTF箔及VLP箔以及厚度6μm及以下锂电池铜箔等为主,走差异化与高端化路线。 供需紧平衡格局推动铜价重心上移 供应端看,全球新发现铜资源减少、矿山品位下降、长期资本开支不足等因素制约供给。需求端看,能源结构转向大势所趋。根据SMM测算,2026年新能源领域耗铜占比有望超过20%。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23-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50.1/1381.2/1636.4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10.8%/2.3%/18.5%,3年CAGR为10.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4/38.2/46.8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33.4%/4.9%/22.6%,3年CAGR为19.7%;EPS分别为0.29/0.30/0.37元/股。可比公司2023年平均PE为13倍。鉴于米拉多铜矿一期已经达产,二期项目预计将于2025年6月建成投产,有望进一步增强公司盈利能力。我们给予公司2023年14倍PE,目标价4.06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波动风险、米拉多二期工程项目开发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矿产资源状况不确定性的风险、海外政治与安全风险等。 投资聚焦 核心逻辑 公司是国内第二大铜冶炼企业,布局铜全产业链。米拉多铜矿注入,增厚公司资源储备,提升原料自给率,增强公司盈利能力。子公司铜冠铜箔深耕行业十余年,技术水平领先,产品市占率高。近年来发力高端铜箔市场,走差异化与高端化路线,打造核心竞争力。展望未来,我们认为,铜供应端约束或逐步强化,需求端受能源结构转型推动,预计未来铜供应存在缺口,铜价重心有望不断上移。铜下游深加工领域,公司具备技术研发与产能规模等优势,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不同于市场的观点 市场普遍认为公司主营业务为铜冶炼,主要利润来源为加工费,盈利能力弱。我们认为,随着米拉多铜矿注入,特别是在二期工程建成投产后,矿产铜产量显著增加,原料自给率提升,盈利能力增强,公司具备一定成长属性。 核心假设 产量方面: 根据公司产量指引以及资源基础状况,我们假设2023-25年各类产品产量如下:铜产品:米拉多铜矿二期工程计划于2025年6月投产,2023-25年铜精矿含铜分别为9.22/9.22/12.96万吨,对应公司权益量分别为6.45/6.45/9.07万吨。假设公司境内铜精矿含铜产量维持在5万吨/年水平,则2023-25年公司自产铜精矿含铜产量分别为11.45/11.45/14.07万吨;公司新增50万吨/年冶炼产能将于2024年底投产,预计2023-25年阴极铜产量分别为170/170/200万吨;绿色智能铜基新材料产业园一体化项目计划于2025年投产,预计2023-25年铜加工材产量分别为40/40/55万吨。 黄金等副产品:随着冶炼规模上升,黄金等副产品产量同步增加。假设公司2023-25年黄金产量分别为16/18/20吨,白银产品产量分别为500/560/700吨。 化工及其他产品:公司主要化工产品为硫酸,同为铜冶炼副产品。假设公司2023-25年硫酸产量分别为496/505/600万吨。 价格方面: 供给端来看,矿产资源品位普遍下降及新开发矿山数量减少,铜供给可能受到制约。需求端来看,经济复苏预期、能源结构转型战略特别是新能源行业发展前景拉动需求,供需紧平衡格局驱动铜价中枢有望逐步上移。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基于上述核心假设,我们预计公司2023-25年营收分别为1350.1/1381.2/1636.4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10.8%/2.3%/18.5%,3年CAGR为10.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4/38.2/46.8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33.4%/4.9%/22.6%,3年CAGR为19.7%;EPS分别为0.29/0.30/0.37元/股。可比公司2023年平均PE为13倍。鉴于米拉多铜矿一期已经达产,二期项目预计将于2025年6月建成投产,有望进一步增强公司盈利能力。我们给予公司2023年14倍PE,目标价4.06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投资看点 短期来看,米拉多铜矿陆续投产、铜加工费处于高位增强公司盈利能力。中长期来看,公司以米拉多铜矿为样板,未来或具备获取更多海外优质铜资源的潜力。以及公司不断做强做大铜全产业链,提升硬实力、构筑护城河。 1.中国铜工业开创者布局全产业链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名安徽铜都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铜陵有色”或“公司”)于1992年6月经安徽省体改委批准,采用定向募集的方式发起设立。1996年11月20日在深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国铜工业板块第一只上市的股票。现已发展成为集铜采选、冶炼、加工、贸易为一体的大型全产业链铜生产企业,主要产品涵盖阴极铜、硫酸、黄金、白银、铜箔及铜板带等,公司在铜矿采选、铜冶炼及铜箔加工等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领先的行业地位和显著的竞争优势。 1.1创新驱动公司迈入发展新阶段 控股股东与实控人分别为有色集团与安徽省国资委。公司控股股东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有色集团”或“集团”)前身是1952年9月成立的铜官山矿务局,隶属中央重工业部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领导;1958年6月,安徽省委决定撤销铜官山矿务局;1959年4月,成立铜官山有色金属公司,隶属安徽省冶金厅领导(1962年4月1日起,改由冶金部直接领导);1965年1月,冶金部批复更名为铜陵有色金属公司;1985年1月,划归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95年9月19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批准改组为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2000年7月,正式移交安徽省管理;2006年5月,实施公司制改革,名称变更为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截至2023年8月15日,集团持有公司47.26%的股份,为公司控股股东。安徽省国资委直接持有集团61%的股份,其全资子公司安徽省投资集团持有集团39%的股份。安徽省国资委“直接+间接”共持有有色集团100%的股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图表1:公司股权结构(截至2023年8月15日) 公司设立至今主要经历四大发展阶段。创业上市阶段(1992-1996年)、完善产业链阶段(1998-2004年,形成矿山采选、冶炼、加工完整产业链)、跨越发展阶段(2007-2010年,铜主业资产整体上市,铜冶炼产能持续扩大)与创新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特别是2022年1月,公司控股子公司安徽铜冠铜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铜冠铜箔”)在创业板成功上市,现已发展成为国内高性能电子铜箔产品的领军生产企业之一。2022年12月12日,公司发布公告,拟向集团发行股份、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购买其持有的中铁建铜冠70%股权。 图表2:公司发展历程 集团资源储量丰富。根据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公布的《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2023年跟踪评级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集团矿产资源保有金属储量分别为铜1344.74万吨、金202.78吨、银2290.99吨及铁1342.70万吨。 图表3:集团矿山资源储量情况(截至2022年底) 1.2铜冶炼巨头上中下游协同发展 铜精矿含铜产量整体较为稳定,阴极铜产量逐年攀升。目前自有矿山主要为冬瓜山铜矿、沙溪铜矿、安庆铜矿等。2018年以来,公司铜精矿含铜年产量保持在5万吨以上。公司旗下现有四个铜冶炼企业、一个铅锌冶炼企业。以铜陵为中心,构建省内外多点分布的产业辐射圈,范围涵盖皖江基地、长三角基地(江苏张家港)、北方基地(内蒙古赤峰)。采用长期合同、现货零售销售模式。阴极铜产量自2016年的129.79万吨增加至2022年的162.87万吨,CAGR为3.9%。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22年国内阴极铜产量为1106.3万吨,公司占比14.7%。阴极铜产量仅次于江西铜业(2022年为183.94万吨),排名全国第二。冶炼副产品硫酸产量也自2018年的422.28万吨上升至2022年的495.38万吨,CAGR为2.5%。 图表4:2018年来铜精矿含铜年产量在5万吨以上 图表5:阴极铜产量再上台阶 铜加工板块正持续发力。公司旗下主要铜加工企业有金威铜业、铜冠电工、黄铜棒材、铜冠铜箔等,采取长期合同、以单定产销售模式。自2016年铜加工板块整体实现盈利后,近年来铜加工板块持续发力。铜加工材产量从2016年的31.50万吨增加至2022年的39.09万吨,CAGR为3.7%。公司不断调整铜加工发展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产品效益,由过去传统低效的铜丝、铜线、铜球、铜棒、铜板向高导铜材、高端合金、高精度电子铜箔和锂电铜箔等方向发展。控股子公司铜冠铜箔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不仅是铜冠铜箔公司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也是公司铜加工板块发展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投资建设绿色智能铜基新材料产业园一体化项目。2022年9月,公司与铜陵市政府、铜陵市经开区管委会签署《项目投资协议》,新建铜精矿熔炼、电解精炼、高端铜线材、烟气制酸等生产配套设施。项目建设规模高端铜线材产能50万吨/年,副产品硫酸170万吨/年。项目总投资103亿元人民币,建设工期30个月。 图表6:硫酸产量稳步增加 图表7:铜加工材产量逐年攀升 1.3业务结构与盈利能力优化提升 营收稳步上涨,盈利能力显著改善。2021年,受益于阴极铜价格大幅上涨,公司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1310.34亿元。2022年,阴极铜价格同比回落,营收有所下滑,同比转负。2023年H1,实现营收687.97亿元,同比增长11.10%。盈利方面,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1.01亿元,2022年下滑至27.30亿元。2023年H1实现归母净利润14.29亿元,同比增长2.57%。 阴极铜生产销售是公司主导业务。分产品看,铜产品贡献主要营收,2016年来占比维持在80%以上。2023年H1铜产品营收595.30亿元,占比86.53%;其次是黄金等副产品,占比10.56%;最后是化工及其它产品,占比2.31%。毛利方面,2016年来铜产品占比逐渐下滑,从2016年的80.41%下滑至2023年H1的63.53%;黄金等副产品占比上升,毛利占比从2016年的16.44%上升至2023年H1的30.49%。主要是由于随着冶炼规模上升,金银等副产品产量增加。最后是化工及其它产品,主要是硫酸,产量稳步上升。但由于价格波动较大,其毛利占比也呈现高波动特征。毛利率方面,铜产品毛利率较为稳定,2016年来约为4%。2023年H1为3.7%,主要是由于公司原料自给率较低,毛利率主要跟随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