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头豹研究院]:产后康复医疗服务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产后康复医疗服务

医药生物2023-09-06陈凯健头豹研究院机构上传
产后康复医疗服务

产后康复医疗服务行业分类 产后康复医疗服务行业主体包括医院、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诊所等医疗机构和产后恢复中 心、月子中心、医美、美容院、运动健身中心、月嫂服务机构等产后康复机构。 按行业主体分类 妇幼保健院 产前、产中、产后护理服务,其中产后护理包括产后恢复、乳房护理、母乳喂养指导等,确保孕产妇能够获得安全、舒适、高效的医疗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 运动健身中心主要指健身房、私教工作室、专项运动中心(如瑜伽中心)等,能够为产妇在产后提供产后塑形、产后瑜伽等功能性康复指导的私人机构 运动健身中心 月嫂服务机构是指提供具有母婴护理专业技能和经验的产后护理人员(即月嫂)上门为家庭提供全面的母婴护理服务,包括宝宝护理和辅助产妇恢复等方面的帮助的私人专业机构, 月嫂服务机构 [2] 1:https://www.zhihu.… 2:梵恩诗产后恢复机构;… [3] 产后康复医疗服务行业特征 产后康复医疗服务面对的消费终端为产后宝妈,行业具有市场需求旺盛、准入门槛高、竞争环境剧烈的特 点。 用户画像 产后康复医疗服务面对的消费终端为25-34岁的产后宝妈,群体基数庞大 目前中国的生育主力军为90、95后女性,该年龄段群体的特点为科学文化水平和经济收入普遍较高,医疗 观念强,重视产前产后的医疗保健作用。同时从整体数据来看,这一年龄段的产妇当全职产妇的意愿大大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产妇,高达63%,这有赖于育儿观念转变和家庭成员的经济支持,而不受到职场影响的 全职产妇则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对自身产后康复的关注上。 市场需求旺盛 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产妇关于医疗保健消费观念的变化,孕育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2022年中国产妇数量为941.9万人,随着新冠疫情的结束,以及国家对2030年实现14.5亿人口数量的目标 的推进,人们的生育意愿将逐步回升,产妇数量将稳步增加,至2027年增加至1483万人。并且受疫情的影响,人们对医疗保健的意识增强,支出意愿提高,同时这一代的孕龄女性受优生优育政策的影响,会更愿 意在自身的产后康复服务上进行消费。此外,中国产康行业极低的市场渗透率意味着巨大的尚未发掘的存量市场,随着我国产康行业的渗透率也将稳步提高,根据保守估计,2027年产后康复医疗服务行业规模预 计达到484.1亿元。 准入门槛高 大型产康机构前期成本高,小型私人产康机构难以存活。 目前中国产康医疗服务行业主要分为连锁品牌和非连锁品牌,其中连锁品牌一般规模较大,经营的标准需要达到品牌方的要求,开业前期成本包括加盟费、场地费、固定设备费用、人工费等一系列投入,前期投 入的成本高。而非连锁品牌则规模各异,前期投入相对较小,但由于缺乏品牌效应,不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存活率较低。 竞争环境激烈 市场集中程度低,非产康行业机构入局分割市场份额。 中国产后康复行业目前尚未形成龙头企业,在细分的月子中心市场中市占率前四的企业仅占市场份额的11%。受中国政策的驱动,一二线城市的公立医院正在配套完善产后康复服务,且部分地区已将产后康复 项目纳入了医保报销范围,在产后康复项目已经纳入了部分地区的医保,而对比私人产康机构价格较为昂贵的特点,公立医院在抢占中低端产康市场上占据了相对优势地位。此外,部分非产康行业机构(如健身 中心、美容院)通过提供与产康相关的服务分割市场份额,同时该类机构大多具有服务上的专业化优势,私人产康机构在行业竞争中的弱势地位进一步加剧。预测未来私人产康机构存在的发展点将在于以差异 化、私人化的产康服务来获得竞争中的比较优势。 [3] 1:https://www.sohu.… 2:申港证券;艾媒咨询 [4] 产后康复医疗服务发展历程 产后康复医疗服务产业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995~2004年萌芽期,国家颁布政策号召保障母婴健 康,但受制于国民知识和经济水平,居民产康意识薄弱,产康服务主要由公立医院提供;2004~2013年启动 期,第一家月子中心的出现带动先后出现了两批私人产后康复服务品牌,第一批品牌没有成功在市场存活,而第 二批存活下的品牌获得了市场认可而快速发展,成为未来市场的主流品牌;2013年~2019年高速发展期,中国出台一系列规范产康行业发展的政策,规范行业的准入标准,产康行业经过优胜劣汰进入大品牌行业时代; 2019~2023年震荡期,受新冠疫情的爆发、中国连续出台的一系列保障妇幼健康的政策和中国居民收入的增加影响,居民对产后康复的意识得到了巨大提高,一大批非产康专业性私人机构通过提供产康相关服务入局产康行 业,行业竞争加剧。 萌芽期 1995~2004 启动期 中国大陆第一家月子中心——北京新妈妈月子中心于1999年在北京成立,创始团队为资深医护人 员,服务内容以简单的母婴护理为主,主要布局于一线城市。紧随其后,罗兰私语、苗条妈妈、coconutXX产后修复等品牌入局,成为首批布局私人产后康复行业的品牌。而第二批产康品牌如美丽 妈妈、骄阳兰多、妈妈贝儿在2006年后相继入局,提供更为完善的产后恢复服务。 首批产康品牌多为直营店的经营模式,且缺少有效的宣传手段,加之国人对产后护理意识仍然十分薄弱,因此第一批品牌在该阶段的末期基本已经销声匿迹。而第二批存活下来的产康品牌成为未来市场 的主流品牌。 高速发展期 2013~2019 《家政服务·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质量规范》、《产后母婴康复机构行业管理与服务指南》、《母婴保健服务场地通用要求》、《月子中心服务质量规范》等一大批政策出台限制和标准化母婴产后康复行 业的准入门槛。中国互联网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月子中心等母婴产后护理行业从此有了国家标准。经过六年的优胜劣汰竞争,实力较弱的产后护理品 牌被淘汰出局,产康行业开始进入大品牌行业。同时受互联网发展的影响,产康行业再一次面临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 震荡期 2019~2023 《母婴安全行动计划 (2018-2020年)》提出强调建设妇幼保健专科,促进产后保健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实施妇幼健康保障工程,加快推进各级 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母婴安全行动计划 (2018-2020年)》强调建设妇幼保健专科,促进产后保健发展,中国出台一系列产康行业利好政策。2014-2019年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 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呈现同步增长的态势,2019年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21,559元,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达1,902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人均居民消费支出略有下滑,人们的医疗保健消费支 出也同步下降,分别为21,210元,1,843元。 中国推出一系列产康相关政策提高了人们对产后康复的重视程度。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正逐步剧增。 该阶段的生育主力军为90后,这一群体的特点是平均知识文化水平高,收入能力和消费能力都较高,更加重视身体健康,愿意且能够承担医疗保健的支出。产康行业新进入局者增加,部分非产康专业性 机构如健身中心、美容院、医美中心等机构通过提供与产后康复需求相关的服务(如私处护理、产后塑形)进入产康市场,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公立机构的产康服务进一步完善,产康市场行业的竞争加 剧。 [4] 1:https://www.163.c… 2:艾媒咨询;华经情报网 [5] 产后康复医疗服务产业链分析 产后康复医疗服务产业链上游包括产后康复医疗设备供应商,代表性参与方为麦澜德和伟思医疗。产业链中游包括产后康复医疗服务提供商,以参与方的性质分为公立机构和私营机构,公立机构的代表性参与方为各城市 公立医院,私营机构的代表性参与方为爱帝宫(月子中心)、蓝丝带(产康中心)、和睦家(私营医院)。产业 链下游包括产康服务的直接消费者——产后宝妈。 产后康复医疗服务行业产业链上游市场集中程度较高,销售终端近90%面向机构性消费者,且由于其产品质量对中游环节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对中游企业的议价能力强。而产业链中游市场头部企业的 市占率仅为12%,头部效应微弱,目前发展趋势为地方性连锁品牌多,全国性连锁品牌较少,市场呈现高度分散的格局。受制于技术门槛,中游参与方向上游产业渗透的能力较弱,缺乏对上游企业的议价能力。同时由于非产 康行业机构(如健身中心)以提供产后康复服务(如产后塑形)的方式划分市场份额,且各品牌间存在的服务同 质化问题,导致下游消费者的选择方案多,中游企业竞争加剧,因此对下游消费者的议价能力也较弱。产业链下游包括的产后宝妈人群基数庞大,每年接近1500万,但目前的市场渗透率对比欧美、台湾地区仍差距显著,存 在接近840亿元尚未挖掘的潜在市场规模。目前制约产业链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各品牌间服务同质化情况严重,中游企业缺乏不可替代性,这一点可以通过联动上游环节,通过创新产品研发的方式使中游企业向产后宝妈提供更 差异化的服务,强化市场认同感,扩大市场的份额。 上 产业链上游 生产制造端 产后康复设备供应商 上游厂商 产业链上游说明 上游主要包括产后康复医疗设备供应商。该环节的参与方利用自己的核心技术将配件组装成产后康复 设备出售给中游的产康服务提供商获利。产后康复设备的核心产品主要包括医疗专用器械、非医疗设备、家庭设备,分别应用于医院、私营产康机构、家庭等场景,其中医院和私营产康机构占据了近 90%的市场份额。由于产康服务提供商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产康服务的差异度和所 配置的产康设备的先进程度,因此该环节的参与方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能够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大部分的传导至中下游企业产康设备行业中,麦澜德和伟思医疗作为头部企业占据了近40%的市场 份额,市场集中度高。同时由于医疗专用器械的生产需要遵循医疗器械生产规范,头部企业存在一定技术护城河,行业存在头部效应。行业生产技术成熟,头部企业规模效益明显,生产成本占销售终端 价格的比重为15%~20%,产品盈利能力强。以麦澜德为例,2019~2021年期间,公司主要产品盆底诊疗系列平均销售单价分别为每台 4.60 万元、4.25 万元及 4.16万元,产后恢复系列平均销售单价 分别为每台 5.49 万元、4.99 万元及 4.68 万元,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80.16%、76.17%和72.95%。2020年后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公司下调产品价格以应对需求下滑的影响。 中 产业链中游 品牌端 产后康复医疗服务提供商 中游厂商 深圳爱帝宫母婴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杭州贝康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馨月汇母婴专护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查看全部 产业链中游说明 中游主要包括产后康复医疗服务的提供商。该环节的参与方通过采购上游企业生产的产品和设备,组 织培训产后护理专业人员,针对宝妈们出现的产后问题,提供专业性的产后康复指导和产后产品,帮助宝妈们在产后最大程度恢复身体机能,提高生活质量。与上游产业相对独立,目前向上游渗透的现 象较少,部分头部企业拥有自主研发的能力。该环节的参与者按性质主要分为公立机构和私营机构两类。其中公立以医院为代表,其优势为能够提供专业的设备和专业人员,更受产后宝妈的信赖,但服 务的体验感较差。而私营则以月子中心、产后康复中心为代表,其优势为能够提供同样专业但更为贴心个性化的服务,但价格较为昂贵,且行业规范仍受消费者质疑。目前市场正经历非产康专业性质机 产业链下游 渠道端及终端客户 产后宝妈 渠道端 个人 产业链下游说明 下游主要指产后康复医疗服务直接消费者——产后宝妈。 需求分析:目前中国每年的产妇数量 约为1,500万,而月子中心的市场渗透率仅为5%~8%,仍存在约1400万的潜在消费者,保守按照转 化率30%,客单价20,000元来计算,潜在的市场规模为840亿,市场需求体量巨大。同时对比台湾地区产康行业接近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