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类)饮料行业分类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茶饮料市场开始萌发和起步,到本世纪初进入迅速发展期。伴随茶饮料市场的发展,茶饮 料的种类随之不断变化。根据现行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于2008年11月1日发布并实施的茶饮料的国家标准GB/T21733-2008的规定,茶饮料可按产品风味可分为:茶饮料(茶汤)、调味茶饮料、复 (混)合茶饮料、茶浓缩液。其中茶饮料(茶汤)分细分为:红茶饮料、绿茶饮料、乌龙茶饮料、花茶饮料及其他茶饮 料;调味茶饮品可细分为果汁茶饮料、果味茶饮料、奶茶饮料、奶味茶饮料、碳酸茶饮料、其他调味茶。 按产品风味可分为:茶饮料(茶汤)、调味茶饮料、复(混)合茶饮料、茶浓缩液。 茶饮料(茶汤)是一种以茶叶为主要原料,经过加工制成的液体饮料,制作过程中可添加少量的食糖或甜味剂,产品应保持茶汁原有风味。根据国家标准G/BT 21733-2008,茶饮料(茶汤)根据其原料茶叶的种类可分为红茶饮料、绿茶饮料、乌龙茶饮料、花茶饮料及其他茶饮料;而根据添加物及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个分类:纯茶饮料、茶类饮料、茶饮料浓缩液、茶饮料粉、茶饮料调味剂。无论是哪种茶饮料(茶汤),其茶多酚含量应≧300 mg/kg,咖啡因含量应≧40 mg/kg,产品都应保证茶汁原有风味。 茶饮料(茶汤) 调味茶饮料是一种以茶叶为基础原料,加入果汁、乳制品、二氧化碳、甜味剂、酸味剂、香精等调味品调制而成的液体饮料。根据不同的调味品加入方式和种类,调味茶饮料可分为果汁茶饮料、果味茶饮料、奶茶饮料、奶味茶饮料、碳酸茶饮料和其他调味茶饮料等多个品类:(1)果汁茶饮料和果味茶饮料是一种液体饮料,以茶叶的水提取液、茶粉等为基础原料,加入果汁、食糖、甜味剂、食用果味香精等调味品制成。这类饮料中茶多酚含量应不少于200mg/kg,咖啡因含量不少于35mg/kg,而果汁条饮料中的果汁质量分数应不少于5%;(2)奶茶饮料和奶味茶饮料也是一种液体饮料,以茶叶的水提取液、茶粉等为基础原料,加入乳或乳制品、食糖、甜味剂、食用奶味香精等调味品制成。这类饮料中茶多酚含量应不少于200mg/kg,咖啡因含量不少于35mg/kg,而奶茶饮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应不少于0.5%; (3)碳酸茶饮料是以茶叶的水提取液、茶粉等为原料,加入二氧化碳气体、食糖、甜味剂、食用香精等调味品调制而成的液体饮料。这类饮料中茶多酚含量应不少于100mg/kg,咖啡因含量应不少于 320mg/kg,而二氧化碳气体含量(20℃容积倍数)应不少于1.5倍;(4)其他调味茶饮料是以茶叶的水提取液、茶粉等为基础原料,加入除果汁和乳之外其他可食用的配料、食糖、甜味剂、食用酸味剂、食用香精等调味品制成的液体饮料。这类饮料中茶多酚含量应不少于150mg/kg,咖啡因含量应不少于325mg/kg。 茶(类)饮料分类 调味茶饮料 复合茶饮料是以茶叶和植物或谷物的水提取液、浓缩液 茶(类)饮料行业特征 在新世代的饮品消费当中,茶饮料的文化性和健康性逐渐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成为饮料市场的新主力军。 行业现阶段主要呈现出以市场规模庞大、销售渠道多元化、消费群体年轻化、市场竞争激烈、可持续消费持续火 热、无糖茶饮驶入发展快车道几大特征为主的总体行业特征。 销售渠道多元化 以线下渠道销售为主,电商渠道比重日益攀升 根据中国饮料行业协会和天猫平台发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茶饮料行业线下渠道销售占据超过70%的市场份额。茶饮料消费者更注重口感和品质,线下店铺可提供直接品尝和体验的机会,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 的需求,也能够使得产品更加便捷地到达消费者手中。除此之外,茶饮料品牌在线下店铺中可通过装修、服务等方式进行品牌建设,增强品牌形象和消费者认知度。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茶饮料销 售已进入包括传统电商、社群电商、即时零售、商超卖场等全渠道数万销售网点覆盖。线上渠道销售茶饮 料可让消费者更加方便地购买产品,不需到实体店铺排队等候,节省时间和精力。除此之外,线上销售也帮助茶饮料突破地域限制,面向更广泛的消费者,因此线上渠道对于茶饮料行业日益重要。 消费群体年轻化 年轻人成为茶饮料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随着其购买力的不断上升,将成为未来消费市场增长的关键力量。 根据天猫披露的《2021饮料消费者趋势洞察》显示,95后以高消费增速成为驱动饮料大盘增长的增量人 群。随着年轻人的消费力提升,此类群体更加注重茶饮料的品牌、口味、服务等方面的问题,而茶饮料品牌也在积极迎合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例如,茶饮料品牌在口味上进行创新,推出更加符合年轻人口味的 产品,比如水果茶、奶茶等。此外,茶饮料品牌也在营销上注重年轻化,通过社交媒体、明星代言等方式吸引年轻消费者。大部分年轻人在面对当下诸多不确定因素叠加的大环境时,表现出“当下谨慎,未来积 极”的态度,这是其消费能力具备良性成长空间、未来具备消费势能的重要佐证。 市场竞争激烈 茶饮料市场产品多样但同质化严重,竞争极为激烈,市场集中度较高。 环保、低碳成为未来茶饮料发展方向 消费者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多部减碳政策出台,环保、低碳成为未来茶饮料发展方向。 二十大报告将双碳行动作为绿色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2022年10月26日,康师傅饮品在上海举办“茶饮料 碳中和路径实践成果分享会”,发布一款真正实现碳中和的茶类饮料——“纯萃零糖原味茶饮料”,同时发布茶饮料碳足迹核算标准《茶类饮料碳足迹评价技术规范》及茶饮料碳中和评价标准《茶类饮料产品碳 中和评价技术规范》。社会各方对康师傅在本次分享会报告的内容予以广泛关注和认可。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对于环境友好的产品需求也将不断增加。研发环保、低碳的茶饮料可满足消费者对环境 保护的需求,提升品牌形象,树立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从而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 无糖茶饮驶入发展快车道 伴随人均收入增长与消费群体更迭,健康、减糖成为更重要的消费主题,无糖茶饮驶入发展快车道。 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及支付能力的不断提高,消费者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戒糖、断糖概念让部分消费 者开始有意识地减少糖分摄入,并将其视为迈向健康的第一步。茶饮料中茶的健康形象成为消费者选购该类产品的一个重要动力。中国食品报披露,无糖饮料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目前已有近6成消费者购买过无 糖饮料,其2019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远高于饮料总体增长率。2016年的无糖茶饮市场规模为6亿,2020年的这一数据达到48.5亿,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伴随中国经济政策中以大循环为主的基调以及新 兴消费群体对不断升级的健康需求,在未来,茶饮料或将朝着无糖化、药用化方向快速发展。 萌芽期 1993~1998 (1)1993年,旭日升成立,首创“冰茶”概念,推出“旭日升红茶饮料”和“旭日升绿茶饮料”两款产品,投入3,000万元用于旭日升冰茶生产和市场开发。1993年-1998年茶饮料行业新闻:(2) 1993年,康师傅公司推出茉莉清茶,成为行业第一个推广花茶的品牌.(3)1994年,茶之韵公司将茶叶和植物精华相结合,在市场上推出黄山毛峰三重茶。(4)1995年,统一公司与雀巢公司合作下推出 新产品雪碧茶。(5)1996年,康师傅与可口可乐公司合作,推出茶系列产品。(6)1997年,台湾珍珠奶茶进入中国茶饮料市场,成为茶饮料市场的新兴品类。三得利乌龙茶进入茶饮料市场(7) 1998年,娃哈哈公司推出冰岛山泉茶,成为其主打产品之一。 茶饮市场初具规模。(1)1995年,旭日升冰茶销售额达到5,000万元。茶饮市场初具规模。(2)广告成为品牌宣传的重要手段,品牌在电视、报纸、户外等媒体上不断推出创新广告,以吸引更多的消 费者,“茶饮”概念得到传播和发展。(3) 产品升级换代:茶饮料品种逐渐丰富,不断升级换代,针对不同人群推出各种口味的茶饮料。(4)行业竞争逐渐激烈。多个品牌涌入市场,形成激烈竞争局 面。 茶之韵、康师傅、统一、家家、珍香、娃哈哈等品牌成为行业龙头。 启动期 1998~2003 (1)统一、饮茶正式进入中国茶饮料市场,1998年统一集团推出绿箭口味茶饮料,通过独特的口味和包装设计吸引大量消费者,成为茶饮料市场的一匹黑马。(2)2000年,王老吉在茶饮料市场推出 具有中草药功效的凉茶饮料,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王老吉凭借其独特的品牌形象和产品特点,逐渐在市场上树立领先地位。(3)2002年农夫山泉推出茶π系列产品,通过原料选用和工艺创新,提供更 加天然和健康的茶饮料选择,受到市场广泛好评。(4)2001年,旭日升的市场份额迅速从最初的70%跌至30%。康师傅、统一集团、王老吉和农夫山泉等品牌在1998年至2003年茶饮料行业中表现 出色,通过不断创新和市场推广,成功扩大市场份额,催动中国茶饮企业发展。 1998年至2003年茶饮料行业增长速度加快。各大品牌纷纷推出新产品、注重健康属性、加大品牌建 设和市场宣传力度,康师傅、统一销售额上涨,与旭日升形成三足鼎立局面。茶饮料逐渐成为消费者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速发展期 2003~2009 (1)百事、可口可乐等饮料巨头进入中国茶饮料市场,对茶饮市场造成冲击,市场竞争加剧。(2) 统一收购南方茶叶集团,推出多种系列新产品,如统一绿茶、统一奶茶等。(3)星巴克进入中国茶 高速发展期 (1)2010年至2014年,康师傅茶饮料在中国市场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该品牌通过持续推出新品、加 大广告宣传和市场投入,巩固在茶饮料市场的市场份额。(2)2010年,统一集团推出多款新品茶饮料,包括果味茶饮料、凉茶饮料等,不断创新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3)2012年,乐事茶饮料 开始崭露头角,通过与知名茶叶品牌合作,推出茶味浓郁的茶饮料产品,收到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4)2013年,益力多茶饮料推出蜂蜜柚子茶等新品,通过独特的口味和功能性,吸引大量消费者的 关注。 2010年至2014年茶饮料行业进入持续增长、激烈竞争和创新发展的新阶段。消费者开始注重茶饮料 的天然、健康等因素。茶饮料企业通过推出多样化产品、加大市场投入和创新研发,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品牌影响力。茶饮料市场也受到政府的关注和政策扶持,进一步促进行业发展。 震荡期 2015~2023 茶饮料市场渐渐分化,增速放缓,以“小茗同学”与“茶π”为代表的新派茶饮开始进入中国茶饮料 市场。多数企业加快无糖茶饮的产品研发。(1)2020年发布的中国茶饮料报告显示,亚洲即饮凉茶市场份额下降27.1%。根据凯度消费者指数,凉茶在家庭渗透率方面,已经从超过50%下降到45%, 逐渐转为弱势。(2)可口可乐公司在2015年推出无糖茶饮品牌"Gold Peak",包括无糖绿茶和无糖茉莉花茶;2018年推出无糖茶饮品牌"Honest Tea",包括无糖茉莉花茶和无糖柠檬茶。(3)伊利集 团在2018年推出无糖乌龙茶饮料品牌“伊利蒙牛乌龙茶”。(4)与此同时,王老吉也加快创新步伐,2019年推出黑凉茶、2020年推出无糖凉茶、无糖气泡凉茶、茉莉凉茶等产品,无糖茶饮迅速发 展。 茶饮料市场由“量”向“质”转变,多数供应商将资金投入创新,如推出新口味、开创健康、解腻、元气、益气等概念和功能益处,主流茶饮开始向年轻消费者拓展。随着消费者愈加注重健康,消费观 念发生转变,更多头部企业加入无糖茶饮阵营,推动无糖茶因细分行业快速发展。从目前来看,2023-2025将是中国无糖饮料的风口期,驶入发展快车道。 [4] 1:https://www.mast… 2:康师傅平台官网 茶(类)饮料产业链分析 中国茶饮料行业产业链结构较为简单,上游主要为茶叶种植以及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主要参与者有茶农、茶叶种植园和食品添加剂供应商,茶叶种植以中国南方为主,其中云南、福建、四川等省份是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