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行助力零碳交通 目录 Contents 交通出行零碳转型意义重大03 节能降碳潜力大04 带动影响范围广05 推动交通出行碳减排的五个关键着力点07 交通工具电动化08 资源利用高效化10 出行结构低碳化11 电力来源绿色化13 交通体系数智化14 数字出行助力零碳转型的企业实践17 科学量化夯实低碳发展的“核算底座”18 有效落实多措并举推动节能低碳转型19 积极带动数字碳普惠视角下的低碳行动21 合理规划数字出行助力碳中和的“1+3”模式24 安全有序推进数字出行的零碳转型27 附录29 数字碳普惠视角下的碳排放和减排贡献科学评价方法研究29 核心观点 交通出行零碳转型节能降碳潜力大、影响范围广,是做好“双碳”工作的主战场之一。 交通工具电动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出行结构低碳化、电力来源绿色化、交通体系数智化是推动城市交通出行低碳转型的五个关键着力点。 数字出行以高效资源利用为发展基础,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城市交通运营效率和数字化服务能力,助力行业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在交通领域低碳转型与绿色发展方面发挥了较好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数字出行平台主要通过以下四个维度助力交通运输行业乃至全社会零碳转型。一是科学量化,夯实低碳发展的“核算底座”;二是有效落实,有序降低平台生态内出行碳排放;三是积极带动,从数字碳普惠视角出发,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激励全社会参与碳减排行动;四是合理规划,提出数字出行助力碳中和的“1+3”模式。 数字出行平台通过核算运营方与用户的减排贡献,构建基于普惠激励的“低碳出行共同体”,有助于建立用户侧绿色低碳偏好,加速运营车辆电气化,带动充电基础设施绿色化和交通资源配置高效化,以加速实现交通出行零碳化目标。 建议在确保安全有序的前提下积极推进碳中和目标如期达成。一是要凝聚共识,积极降碳;二是要把握节奏,有序降碳;三是要防范风险,安全降碳。 —节能降碳潜力大 交通运输作为终端能源消费的重要部门,也是支撑“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领域。全球范围看,交通运输是第二大碳排放行业,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的四分之一1左右;在我国,交通运输是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重要领域,当前的碳排放量在全国碳排放量中的占比超过10%2,其中道路交通占比约80%3,且仍处于不断增长阶段。 碳达峰十大行动 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绿色低碳全民行动 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 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 循环经济助力低碳行动 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 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 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 节能降碳增效行动 交通领域节能降碳在我国“双碳”政策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表示,要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将“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作为重点任务列入我国碳达峰十大行动之一。包括城市出行在内的交通领域零碳转型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整体路线图中居于重要地位。 图1:“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是我国碳达峰十大行动之一 交通出行零碳转型意义重大 推进智能交通和绿色交通深度融合是实现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在交通领域乃至全社会范围内达成“双碳”目标的重要构成。概括而言,交通出行零碳转型节能降碳潜力大、带动影响范围广,是做好“双碳”工作的主战场之一。 1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交通运输行业为全球第二大碳排放部门,2020年碳排量占比达26%,是引发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 2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交通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9.6%;李晓易等人在2021年发布于《中国工程科学》的《交通运输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显示“2019年,交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约占我国全社会二氧化碳排放的11%”;另有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交通领域碳排放9.3亿吨,占全国终端碳排放的15%。结合相关数据判断,我国交通行业当前的碳排放量在全国碳排放量中占比应超过10%。 3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0)》。 交通出行零碳转型意义重大数字出行助力零碳交通 表1:交通领域节能降碳在我国“双碳”政策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 此外,《“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以及各个地方政府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中也多次提出要加快交通行业的绿色转型和智能化转型。 文件名称 相关表述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加快推进交通体系建设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确保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 《“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 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积极运用大数据优化运输组织模式 《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有序发展出行、住宿等领域共享经济;提升交通系统智能化水平,积极引导绿色出行 《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 着力构建绿色低碳交通体系 《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 推动交通领域绿色转型 《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标准更新升级和应用实施的通知》 明确能源、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标准化工作重点 二带动影响范围广 交通是由“人-车-路”等多种要素相互协同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影响其碳排放的因素也较为复杂。交通运输结构、汽车制造水平、人们的出行习惯以及电力能源结构等因素都与交通行业的排放强度和排放总量密切相关。近年来,为了协同推进交通领域低碳转型,相关领域也提出一系列绿色转型配套目标。 比如,在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 销售总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将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方面,《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GB19578-2021)提出乘用车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水平到2025年下降至4L/100km。在引导公众绿色出行方面,《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重点创建100个左右绿色出行城市,引导公众出 行优先选择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不断提升城市绿色出行水平,到2025年,力争60%以上的创建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 以“交通零碳转型”为牵引,协同推进产业全链条各要素的迭代升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能源结构转型、城市基础设施改善以及绿色生产生活理念的形成具有广泛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交通工具电动化 交通工具电动化可以有效降低直至消除直接排放。目前,我国交通行业仍以汽油、柴油等化石燃料消耗为主,交通工具消耗化石能源的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烟尘颗粒、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以及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体,加剧雾霾、酸雨及温室效应。全面推动交通工具电动化进而实现道路交通的减碳降污在行业内已经形成共识,尤其是电动汽车对燃油汽车的替代,被视作交通零碳转型的关键路径之一。 交通工具 电动化 交通体系 数智化 资源利用 高效化 电力来源 绿色化 出行结构 低碳化 推动交通出行碳减排的五个关键着力点 图2:推动交通出行碳减排的五个关键着力点 交通运输行业排放占比高、排放源众多、排放方式和结构复杂、统计困难,是各国推进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重点和难点。交通工具电动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出行结构低碳化、电力来源绿色化、交通体系数智化是推动城市交通出行低碳转型的五个关键着力点。 表2:2021(2022)年全国及主要城市的三类交通工具新能源比率6 公共汽电车 巡游出租车 乘用车 全国平均 71.3% 14.9% 4.1% 北京市 51.9% 30.1% 8.1% 深圳市 97.7% 100% 18.4% 上海市 78.5% 38.8% 19.8% 广州市 92.8% 83.7% 16.2% 乘用车电动化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在城市公交用车、出租车和私人汽车消费三个领域有序推进。虽然私人乘用车是我国交通出行碳排放的绝对大头和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但从实践经验看,从公共服务用车和出租车切入,从而对私人汽车消费领域的电动化产生带动作用 是最终实现全社会电动化转型的可行路径。 首先,城市公交用车的电动化路径已基本清晰。相对于私人车辆,公共服务车辆的管理较为集中,其电动化替代的可操作性也更强。早在2015年,交通部便明确了在公共领域推广新能源车的总体目标4。《中国城市客运发展报告2021》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平均公共汽电车新能源比率约71.3%。 其次,共享出行领域的汽车电动化转型正在加速推进。包括网约出租车和巡游出租车在内的共享出行领域是推动汽车电动化的另一个主战场。共享出行领域数字化水平高、平台推动力度大、运营属性强,在落地应用新能源汽车方面优势明显。自2016年以来,全国已有多个省市出台相关政策,规定新增或更换巡游出租车、网约车需全部为新能源汽车。截至2022年底,在滴滴平台注册的纯电动汽车已经超过200万辆。2022年下半年,滴滴平台网约车月运营里程电动化比率已经超过50%,大幅领先欧美市场。网约车电动化转型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初期发挥着“启动器”作用。 最后,私人新能源车消费意识逐渐成熟。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初期,私人消费者主动购买的市场驱动力不足。但2020年以来私人消费意识逐渐觉醒,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及市场渗透率快速攀升。截至2022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3.19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1310万辆5,占比4.10%。 虽然各个领域的乘用车电动化转型都在加速推进,但整体看,全面推动汽车电动化尤其是私人汽车消费领域的汽车电动化转型,依然面临充电不便、购车成本高、里程焦虑等核心卡点,亟待找到破题关键。 42015年,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和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的新能源车总量达到30万辆,2018年进一步将推广目标增加了一倍,提出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需达60万辆。 5公安部统计数据。 二资源利用高效化 中央深改委第二十七次会议指出,要突出抓好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资源节约,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促进生产领域节能降碳。推进交通领域节能降碳,要以开放共享、循环利用、高效配置为手段,全面提高交通工具、交通用能以及公共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 一是提升交通工具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交通工具共乘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打破交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二元对立,通过归并公众出行需求,减少道路上行驶的汽车数量,有效缓解拥堵,进而降低行驶和拥堵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公共交通系统是公众共享交通工具的典型应用,此外,网约车、拼车、顺风车、共享(电)单车是共享出行平台在人们对出行品质需求不断提高和资源供给能力有限的矛盾中探索出的新模式,相对公共交通而言,具有更轻量、更灵活、更智能的新优势。 二是控制交通工具的能耗水平,提高用能效率。为了有效控制乘用车能耗水平,2017年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和质检总局联合发布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简称“双积分”政策),该政策于2018年正式实施。在“双积分”政 策的积极引导下,我国燃油乘用车的平均百公里油耗水平从2016年的6.43L降低至2021年的5.1L;电动汽车平均电耗也不断下降,2021年平均百公里电耗12.24千瓦时,相比2016年下降22%。 6数据来源: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节能减排中心、上海市公安局、深圳市公安局、广州市公安局。其中公共汽电车、巡游出租车数据为2021年数据,乘用车新能源车比率数据为2022年数据。 0公里 3公里 5公里 10公里 自行车电动自行车 步行共享自行车共享电动自行车公共汽车 轨道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