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北京大数据研究院]: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2023版)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2023版)

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2023版)

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 (2023版) 北京大数据研究院 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治数科技 2023年9月 2023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 前言 大数据概念最早由美国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1980年出版的 《第三次浪潮》中提出。国家《“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大数据产业是以数据生成、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的关键支撑,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引擎。 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探索阶段、发展阶段和创新驱动阶段。2000年前后中国的大数据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始进行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分析实践,但整个行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化和系统化。2000-2005年大数据产业处于探索阶段,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建立了大数据研究机构和创新园区,开始加大对大数据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投入,政府也开始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2010年前后我国大数据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政府制定了包括产业扶持资金、税收优惠和土地资源支持等各方面政策,杭州、成都等城市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大数据产业集群。同时,互联网企业积极进入大数据领域,加速了产业的发展。2015年至今中国大数据产业进入创新驱动为主导的发展阶段,政府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大数据战略”,鼓励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融合创新。除一线城市外,二三线城市也开始积极争取大数据产业发展机遇。 I 2023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 2022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57万亿元,同比增长18%,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更逐渐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发布,以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为重点,系统搭建了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加快发展和数据要素市场构建。 为紧跟国家政策方针,衡量全国各地大数据产业发展水平,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在2020年、2021年、2022年连续发布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的基础上,聚焦近年来大数据产业各领域的进展和趋势,深入调研了各地大数据政策环境、大数据产业和企业发展状况,采集了最新的产业数据、企业数据,编制形成《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 (2023版)》,力求客观呈现和科学评判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情况,为各地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借鉴,为数字中国建设赋能添力。 II 2023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 目录 01研究方法01 (一)指标体系02 (二)数据资源03 (三)计算方法03 02总体评价04 (一)从前15强省份看大数据产业发展05 (二)从前15强城市看大数据产业发展08 (三)从区域经济圈看大数据产业发展13 03分项评析16 (一)产业水平17 (二)产业创新24 (三)产业环境28 04发展建议32 2023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 01 研究方法 2023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 2023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 (一)指标体系 通过综合研究国内外大数据发展情况,结合产业生命周期、产业链、产业竞争力等基本信息,今年对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标体系进行了优化精简,设置产业水平、产业创新、产业环境等3个维度的6个二 级指标与18个三级指标。考虑到数据要素市场对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影响,今年重点在产业环境指标项下新增了大数据管理机构设置情况、交易场所建设情况等指标。 表1-1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产业水平 企业数量 市场主体数量上市企业数量独角兽企业数量瞪羚企业数量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 产业质量 上市企业总市值 独角兽企业总估值 大数据企业融资总额 建设网站情况 产业创新 知识产权 专利数软著数 创新人才 开设大数据相关专业的高校数量 上市企业技术人员数 产业环境 政策环境 大数据产业政策数量 大数据相关法律法规数 服务环境 大数据管理机构设置情况 产业联盟、协会等建设情况 交易场所建设情况 2 2023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 (二)数据资源 基于北京大数据研究院自建大数据企业数据库,对全国31个省级 行政区(不包含港澳台地区)和163个重点城市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情 况进行综合评估。大数据企业数据库收录了8780家全国优质大数据企业与合作方的数据资源,建立包括企业工商信息、运营情况、研发情况、投融资情况、产品情况等在内的122个企业维度指标,并设有头部企业库和产品库。 (三)计算方法 本指数采用“改进向量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具体方法如下: 1.构建指标体系:结合产业分析理论、产业结构、产业相关指标体系,构建大数据产业指标构架体系。 : 2.数据处理:用极差正规化法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正向指标标准化 : 负向指标标准化 3.确定权重:用“改进向量法”为指标赋权。使用欧氏距离度量样本特征向量和“最优向量”的相似程度: 结果:代表指标体系中某级某个指标得分: 3 2023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 02 总体评价 2023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 (一)从前15强省份看大数据产业发展 区域间发展差距仍然显著 指数评价结果显示,过去一年里我国大数据产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区域间差异仍然明显。 东部地区产业集聚效应显著,指数排名前15强省份中,东部地区占据8席,北京、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省份(直辖市)持续领跑全国。 指数排名前15强的中部省份有安徽、河南、湖北3个,湖南、江西等中部省份也在加速追赶,产业实力不断提升。 西部地区发展相对缓慢,排名前15强省份中有四川、重庆和广西 3个,但陕西、贵州等多个西部省份正展现出较强的发展势头。 图2-1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热力图 5 2023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 东中西部多省份均有亮点 从各省份(含自治区、直辖市)分项指标排名来看,头部省份总体上占据榜单前列,但部分其它省份在具体维度上也有值得称道的表现。 京、沪、粤、苏、浙等5省在产业水平和产业创新两大维度上均占据前5强,在产业环境维度前5强中占据3席,展现出极强的产业综合实力;需要指出,北京、上海等直辖市在部分数量型指标评比上存在劣势,尤其影响到产业环境维度排名。 山东、河南两个北方大省大数据产业环境表现突出,跻身全国前五。其中,山东省实施数字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开展大数据产业“繁星”“龙腾”“沃土”“雨露”“焕新”“匠心”六大行动,推进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河南省提出加快构建“底座牢固、资源富集、创新活跃、应用繁荣、治理有序”的现代化大数据产业体系,积极发展产业配套环境初见成效。 安徽、四川、湖北等三个中西部省在分项排名中也有突出表现,表明当地政府重视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潜在实力不容小觑,有望成为我国大数据产业的重要增长极。贵州在产业环境分项表现突出,带动总排名进入前15,说明其大数据产业环境建设效果尤为明显。 6 2023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 辽宁作为东北地区代表,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排名进入15强,其在产业创新分项更为突出,说明辽宁大数据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好。 表2-1前15强省份各领域排名情况 省份 总排名 产业水平排名 产业创新排名 产业环境排名 北京市 1 1 1 8 广东省 2 2 2 1 江苏省 3 5 4 2 浙江省 4 4 3 4 上海市 5 3 5 10 山东省 6 6 6 3 安徽省 7 7 8 6 四川省 8 8 11 7 河南省 9 13 10 5 福建省 10 10 12 9 湖北省 11 9 7 11 辽宁省 12 16 9 13 重庆市 13 15 18 14 天津市 14 11 20 15 贵州省 15 20 22 12 7 2023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 (二)从前15强城市看大数据产业发展 城市大数据产业格局稳定 从全国163个重点城市大数据指数排名结果看,我国大数据产业 发展的城市地理格局基本保持稳定。排名前15名的城市仍然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西部只有成都、重庆两座城市入围。从南北方向来看,前15强以南方城市居多,表明我国北方城市整体上仍有待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 图2-2前15强城市排名及分布情况 8 2023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 表2-2前15强城市各领域排名情况 省份 总排名 产业水平排名 产业创新排名 产业环境排名 北京市 1 1 1 1 上海市 2 2 2 3 深圳市 3 4 5 2 杭州市 4 3 3 7 广州市 5 5 4 10 南京市 6 6 6 21 苏州市 7 7 23 9 武汉市 8 10 7 12 合肥市 9 9 9 11 成都市 10 8 11 18 天津市 11 11 14 6 青岛市 12 13 19 5 重庆市 13 15 16 4 郑州市 14 19 8 13 无锡市 15 12 35 17 从城市梯队和排名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城市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显著,表现出产业发展不均衡特点。 第一梯队绝对优势明显,引领全国大数据产业发展,依次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等5个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这些城市实力雄厚,大数据产业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9 2023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 第二梯队追赶势头强劲,大数据产业水平持续提升,依次为南京、苏州、武汉、合肥、成都、天津、青岛、重庆等8个城市,以东部和中部城市为主,排名相对集中,差距不明显。 第三梯队发展趋势良好,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依次为郑州、无锡、长沙、济南、福州、西安、厦门等7个城市,主要为中部和部分西部城市,这些城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整体趋势较好,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 图2-3大数据指数城市排名散点图 10 2023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 “北上深杭广”全面领先 北、上、深、杭、广等第一梯队五个城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连续四年稳居全国前五,并且在产业水平、产业创新和产业环境三个维度发展基本均衡,体现极强的综合实力。 北京市在产业水平和产业创新方面表现突出,已连续四年位居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榜首,且与第二名差距持续拉大,呈现“强者恒强”发展态势。 上海市和杭州市排名较上一年度均有小幅提升,深圳市和广州市相应有所下降,但四个城市总体差距较小。 上海在产业规模扩张、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成效明显,在产业创新和产业水平方面略优于深圳,但深圳在产业环境方面表现优于上海。 图2-4领先城市各领域指标雷达图 11 2023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 第二梯队城市各有侧重点 第二梯队8个城市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整体差距较小,排名位次较上一年度变化较大,大数据产业发展侧重点不同。 苏州、武汉、青岛大数据产业发展提升明显,特别是青岛在本年度成功跻身第二梯队,而成都、天津、重庆三个城市相较上一年度排名位次略有下降。 南京在产业创新和产业水平维度较为领先,且各维度能力发展较为平衡,整体排名位于第二梯队城市首位。 苏州、合肥、武汉、重庆、天津、青岛等城市在大数据产业环境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有条件进一步把产业环境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动力。 图2-5第二梯队城市各领域指标雷达图 12 2023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 2023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 (三)从区域经济圈看大数据产业发展 四大经济圈中心城市为极核 从区域经济圈来看,大数据产业发展呈现出以中心城市为极核、周边城市梯度发展的整体格局。 京津冀经济圈:大数据产业发展水平相差较大。北京作为增长极,吸引大量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资源集聚,大数据产业发展蝉联第一;天津、石家庄等周边城市与北京的差距有所增加,但正在积极探索特色化发展道路,致力于培育适宜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产业环境,提升产业发展水平。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持续推进,区域大数据产业发展极化效应有望减弱,扩散效

你可能感兴趣

hot

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

信息技术
北京大数据研究院2022-09-17
hot

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

信息技术
北京大数据研究院2022-09-15
hot

2021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白皮书

信息技术
北京大数据研究2021-10-25
hot

2018中国大数据发展指数报告

信息技术
赛迪智库2018-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