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机国内降幅收窄,政策传导提速工程机械复苏在即。据工程机械行业协会数据,2023年8月销售各类挖掘机13105台,同比下降27.5%,下降幅度较7月收窄2.2pct。其中国内5669台,同比下降37.7%,下降幅度较7月收窄7pct; 出口7436台,同比下降17.2%,下滑幅度较7月扩大3.4pct。进入下半年以来,经济政策持续释放,房地产方面陆续推出了城中村改造、房贷利率下调、认房不认贷、取消限购等纾解产业链困局,在供给端的改善和销售端的刺激下,地产呈现企稳趋势,前8月全国新开工面积6.39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4.4%,从月度情况来看,自6月起连续环比改善,同比降幅由-31.35%收窄至-23.05%,开工端复苏有助于提振国内工程机械行业需求,持续推荐国内工程机械龙头三一重工,建议关注中联重科、徐工机械、柳工等。除工程机械综合主机厂外,受国内行业下行影响较小的叉车和高空作业平台行业延续较好增长,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叉车主要制造企业统计,2023年8月当月销售各类又车97657台,同比增长16.6%,其中国内61753台,同比增长15.4%,出口35904台,同比增长18.7%。建议关注杭叉集团、安徽合力。 新股中集环科(301559.SZ):公司是全球制造规模最大、品种系列最全、技术领先的集罐式集装箱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为一体的全球化工物流装备制造商和全生命周期服务商。公司坚持“制造+服务+智能”的业务发展方向,为多品类化工液体、液化气体及粉末类商品的储存和运输提供安全、经济、环保的优质解决方案,为罐式集装箱提供维修、清洗、翻新、改造等后市场服务,并基于物联网技术提供定制化的罐箱信息服务。同时,基于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公司衍生出医疗设备部件的制造能力并广泛运用于核磁共振影像设备领域。此外,公司正积极探索环保领域业务。公司研发、制造及销售全系列产品的罐式集装箱,涵盖标准不锈钢液体罐箱、特种不锈钢液体罐箱、碳钢气体罐箱、碳钢粉末罐箱等,具备行业领先的罐箱研发和制造能力。公司罐式集装箱产品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连续多年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2018年,公司被国家工信部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公司罐式集装箱产品主要用于全球化工物流的多式联运,面向欧洲、亚洲、北美洲等地区市场,直接客户主要包括EXSIF、Ermewa集团、CS Leasing、Peacock Container、Trifleet、Seaco等国际知名租箱公司及Den Hartogh、Eagle Liner、Bertschi、SuttonsInternational、中铁铁龙、密尔克卫等终端运营商,运输的化学品涉及全球几乎所有的精细化工和基础化工巨擘及活跃参与者,包括巴斯夫、拜耳、杜邦、中化等。公司医疗设备部件主要客户包括西门子、联影医疗及健信核磁等。 2020-2022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8.37亿元、41.51亿元、55.39亿元,复合增速达到39.74%;实现归母净利润2.51亿元、3.10亿元、7.08亿元,复合增速达到67.82%。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在手订单金额达到21.41亿元,在手订单数量充足,为后续经营带来充分保障。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工控行业汇川技术、英威腾、伟创电气、信捷电气等;机器人行业鸣志电器、凯尔达、绿的谐波、埃斯顿等;机床行业海天精工、纽威数控、华中数控、奥普光电等;刀具行业欧科亿、华锐精密等;检测行业华测检测、谱尼测试、苏试试验等;工程机械行业三一重工、徐工机械、恒立液压等;激光行业联赢激光、华曙高科等;物流装备行业法兰泰克、兰剑智能、诺力股份等;工业气体杭氧股份。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景气度不及预期;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不及预期;重点行业政策实施不及预期;公司推进相关事项存在不确定。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 一、行情回顾 (一)板块行情回顾 本周上证综指涨幅为0.47%,深证成指涨幅为0.34%,沪深300涨幅为0.81%。其中,机械(中信)板块涨幅为0.33%。 机械各子板块纺织服装机械涨幅最大,涨幅为2.43%;核电设备涨幅最小,涨幅为-6.91%。 图表1主要指数当周日涨跌幅(%) 图表2机械行业细分板块当周累计涨跌幅(%) 本周涨幅最大的是通信,涨幅为2.74%;涨幅最小的是国防军工,涨幅为-2.10%;机械行业涨幅为0.33%。 图表3全行业当周涨跌幅(%) (二)个股行情回顾 个股方面,本周涨幅前五名依次为德恩精工(27.2%)、健麾信息(17.4%)、亿嘉和(16.7%)、金太阳(16.1%)、博亚精工(15.5%) 图表4涨幅前五 本周涨幅后五名依次为钢研纳克(-15.8%)、汉马科技(-15.6%)、华亚智能(-14.7%)、必创科技(-10.4%)、文一科技(-10.3%)。 图表5涨幅后五 二、行业与公司投资观点 (一)行业及公司研究报告 1、三一重工(600031)深度研究报告:放眼全球视角强化战略布局,紧抓行业发展机遇向世界龙头进军 专注工程机械,行业龙头走向全球。公司历史悠久,前身是创始团队创办的湖南涟源焊接材料厂,以混凝土机械为切入点成功踏足工程机械行业。经过多年高质量的发展,公司逐步完善挖掘机械、起重机械、路面机械和桩工机械产品图谱,以优异的产品质量、完善的销售渠道体系、快速的服务响应与售后保障得到了全球客户的一致好评。2022年,公司混凝土机械稳居全球第一,挖掘机械连续12年国内销量第一,汽车起重机国内市场份额达32%,摊铺机国内市场份额突破30%,旋挖钻国内市场份额突破40%。凭借着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持续高比例的研发投入,公司多款产品销量行业领先,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浪潮下具备先发优势。预计未来在国际化的加持下不断突破自我,赶超海外巨头。 全球工程机械超2000亿美元规模,国内下行周期或将结束。传统工程机械行业下游与地产基建相关性较高,受宏观经济景气度和固定资产投资等影响存在明显的周期。从全球来看,工程机械行业市场规模近4年有3年超2000亿美元,2022年受全球疫后复苏推动达2306亿美元,维持较高水平。工程机械制造商主要来自于美国、日本和中国,2022年合计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5.9%,卡特彼勒和小松以明显的优势占据行业前两名的位置。 2022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前10名中来自中国的有两家,依次是排名第3的徐工和第5的三一重工,此外中联重科排名第12名、柳工排名第17名。受疫情影响国家跨周期调节、原材料价格高企、非道路移动机械“国四”切换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工程机械市场自2021年4月起进入下行周期,各主要产品均出现了连续多月内销同比下降的情况。 2023年上半年,除挖掘机外,其他主要传统工程机械品类累计内销销量已基本实现止跌回正,预计随着地产基建复苏带来的需求修复以及前期不利因素的消除,行业筑底逐步完成,年内有望实现反弹,行业加速复苏。 23H1盈利能力大幅修复,看好行业复苏公司率先受益。公司作为工程机械龙头,多个产品在全球、国内销量行业第一,主营业务包括挖掘机械、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路面机械和桩工机械。2022年受国内竞争激烈、原材料价格上涨、行业逐步进入下行周期等因素影响盈利能力有所下滑,2023年上半年受益于海外收入占比提升、原材料价格回落、汇兑收益等原因,多数主营业务毛利明显提升。据公司公告,2023年上半年挖掘机械、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毛利率分别为34.3%、22.1%、25.0%、分别同比提升9.19、1.16、9.33pct,公司综合营业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分别为28.2%、8.8%,分别同比提升5.7、1.9pct。 其中二季度毛利率为28.72%,同比提升6.55pct,环比一季度提升1.12pct,自2021年第四季度以来毛利率逐季提升。预计未来国内复苏叠加公司海外渗透率的稳步提升,公司规模有望稳步提升,经营质量向好,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加速推进产品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智能工厂加持持续降本增效。当前,工程机械行业迎来长期的技术上行周期,第四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能源革命叠加,世界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超级技术窗口期,数智化、电动化、国际化已成为全行业共识。公司2021年成立新能源技术委员会,将工程机械电动化作为长远发展目标并加速推进,2022年攻克35项电动化技术,已累计获得电动化专利697项,为抢占赛道先发优势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截至2022年,公司开发完成79款电动产品的开发,上市67款电动化产品。2022年,电动化产品销量超3500台,销售额突破27亿元。在电动搅拌车、电动自卸车、电动起重机方面,公司产品销售市占率均居行业第一,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此外,公司加速推进灯塔工厂的建设,截至2022年,公司累计推进31家灯塔工厂建设,已实现25家灯塔工厂建成达产,高端智能制造加持未来有望持续降本增效。 投资建议:公司是工程机械龙头之一,借助于全球化战略加速转型,在工程机械电动化、智能化变革的阶段,有望借助自身多年的技术研发优势获得先发优势。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855.9、1020.9、1234.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9%、19.3%、20.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8.3、94.6、115.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9.8%、38.5%、22.1%;EPS分别为0.80、1.11、1.36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公司2023年24倍PE,对应目标价为19.30元,股价较当前有20.5%的空间,首次覆盖,给予“强推”评级。 2、华锐精密(688059)深度研究报告:刀具高端迈进,产能逐步释放,渠道有序拓展 国内硬质合金刀具制造领先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掌握硬质合金数控刀片全流程研发生产工艺技术,产品包括车削、铣削和钻削三大系列数控刀片,并积极拓张整体刀具、刀体、金属陶瓷刀片等业务,产品性能达到行业先进水平。2017-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由1.34亿元增长至6.02亿元,CAGR达35%;归母净利润由0.31亿元增至1.66亿元,CAGR达39.64%,公司成长迅速。 切削刀具是典型的周期性工业耗材,制造业升级催化国产替代需求。2021年全球刀具市场规模超2000亿元,国内市场规模近500亿元。国内刀具市场较为分散,中低端产品竞争混乱,头部国产品牌通过研发和创新发力,向高端刀具市场渗透。根据《从进出口数据看硬质合金刀片发展趋势》数据,进口数控刀片均价为30元/片左右,国产内销均价为7元/片左右,出口均价为9-10元/片,进口与国产刀片单价价差较大。我国机床数控化率提升空间大,需求量保持提升态势,在下游制造业升级背景下,刀具市场结构有望向中高端优化。公司硬质合金刀片产量多年位居全国前三,营收和盈利能力位于国内行业前列。 把握数控刀具关键工艺,逐步迈向高端。公司重视研发,关键加工工艺自主可控,募投项目提升公司竞争力。1)IPO项目:主要布局数控刀片、金属陶瓷刀片、整体刀具等,助于有效解决数控刀片产能瓶颈,提升刀片的加工精度、效率和使用寿命等切削性能。 2)可转债项目:主要布局精密数控刀体及各类高效钻削刀具,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结构。公司IPO募投和可转债项目建成达产后,产能将逐步提升、产品种类将逐步丰富、价值量将逐步提升。 国内优化渠道布局,海外扩张销售渠道,逐渐沉淀中高端客户。公司目前采用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销售模式,2019-2022年,公司直销营收从0.29亿元增长至0.50亿元,复合增长率19.97%,直销规模逐渐扩大,有助于打开中高端客户市场。公司积极布局海外市场,2019-2022年,公司海外市场营收从0.10亿元增长至0.29亿元,复合增长率40.53%。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收分别为7.77、10.32、13.3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8、2.67、3.5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90、4.34、5.81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水平,基于公司为国内数控刀具领先地位,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