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1日 行业研究 9月初资金利率为何大幅走高? ——流动性周报(2023.09.04-2023.09.10) 银行业 买入(维持) 作者分析师:王一峰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9050002010-57378038 wangyf@ebscn.com 分析师:刘杰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22110002010-57378032 liujie9@ebscn.com 联系人:赵晨阳 zhaochenyang@ebscn.com 行业与沪深300指数对比图 资料来源:Wind 相关研报 9月会降准吗?——流动性周报 (2023.08.28-2023.09.01) 近期同业存单利率为何上行?——流动性周报(2023.08.21-2023.08.27) 近期资金面为何收缩?——流动性周报 (2023.08.14-2023.08.18) NSFR对存单影响大吗?——流动性周报 (2023.08.07-2023.08.11) 降准窗口前置有何妨?——流动性周报 (2023.07.31-2023.08.04) 政府债发力会导致资金面收紧吗?——流动性周报(2023.07.24-2023.07.30) DR007与NCD利率是什么关系?——流动性周报(2023.07.17-2023.07.23) 6月金融数据前瞻——流动性周报 (2023.07.03-2023.07.09) 要点 本周观点:9月初资金利率为何大幅走高 近期资本市场波动剧烈,股、债、汇市场“联动效应”增强,一度出现“三杀”行情,短端资金利率在9月初即大幅走高,同业存单一级市场发行利率已显著高于上市银行综合负债成本率,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破7.3。我们怎么去理解这些问题? 一、DR为何月初大幅走高? 按照资金市场流动性分布一般季节性规律,随着财政缴税和财政拨付的完成,以及信贷“冲量”后的月初集中到期,跨月后备付安排存在冗余,月初资金面往往会相对宽松,但9月份情况有所不同。 我们观察到:8月份下旬,预计银行信贷“冲量”力度显著加大,1M国股转贴利率持续接近于零,部分超短期跨月贷款会集中在9月初到期。加之8~9月份,我们尚未观测到信贷需求显著回暖迹象,理论上月初资金会“淤积”在银行体系。以DR利率为例,8月跨月后逐步走低,截至9月5日,DR001一度降至1.39%,DR007降至1.74%附近,处于7天OMO利率之下,但从9月6日开始,短端资金利率再度上行,DR利率开始围绕政策利率波动。9月资金面过早偏紧不符合过往一般规律,我们认为,需要关注以下四个问题: 问题一:境内美元流动性是否缺乏?由于出口增速放缓、北向资金净流出,以及人民币贬值预期较大会导致结汇需求下滑等因素,使得境内市场银行体系美元流动性处于相对短缺状态。从银行外币的存贷款条线和同业条线看,今年以来外币存贷差逐步下降,相反外币同业资负比(外币买入返售+存放非银/同业拆入)则明显上行。这表明,银行对于外币的需求在不断加大,更多开始选择通过市场化净融入的方式来平盘,无论是外币的存款利率,还是市场化利率,均处于高位,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也持续上行,外币超额存款准备金规模出现明显下滑。 图1:今年以来外币存贷差有所收窄 从“降息”到“稳信贷”的距离——流动性 周报(2023.06.26-2023.07.02) 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时间:2020年1月-2023年7月 问题二:央行是否因为稳汇率而收紧了人民币资金池?对于在岸市场而言,央行收紧人民币资金池的方式可以有两种:一是指导国有大行控制净融出规模;另一个则是与个别国有大行开展货币掉期操作。我们认为,为稳定汇率存在这种可能。 虽然8月份以来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加大,但央行在8月中旬、下旬,以及9月上旬均使用较大量OMO填补流动性缺口,应对缴税高峰期和跨月资金需求。央行不太会选择一边控制大行净融出,一边大量投放OMO。同时,基于稳汇率目标,央行不排除与国有大行开展了货币掉期操作,进而收紧在岸人民币资金池,导致银行体系备付金规模下滑,净融出也同步走低。 我们预估在8月初至9月上旬这段时间,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优先考虑的是稳汇率,进而导致了金融市场广谱利率的自然抬升。对于上述推论,可基于8-9月份的央行资产负债表“其他资产”科目进行事后验证,若该科目出现“异动”负增长,则表明央行可能在外汇市场采取了相关操作。 问题三:银行是否缺资金头寸?9月份以来,国有大行净融出有所恢复,但9 月7日开始走低。而股份制银行则持续下滑,并开始转为净融入。 预估国有大行8月末信贷冲量力度较大,会使得一些短贷和票据在9月初集中到期,资金相对冗余,加之跨月效应加持,净融出规模会有一定恢复。而后续有所走低,推测可能与信贷集中到期结束、存款流失以及稳汇率要求有关。 虽然股份制银行8月末或也有信贷冲量,但力度不及国有大行,而且股份制银行作为夹心层银行,存款基础相对薄弱,稳定性不够,8月末存款降息预期较为浓厚的情况下,不排除股份制银行在8月末出现大量流失,导致当月存贷差出现负增长,对头寸形成挤压。 此外,观察到近期政府债发行再提速,本周及下周政府债净融资规模分别为2027、2832亿,较月初一周(8月28日-9月1日)多增1829、2634亿,政府债供给放量亦对机构资金融出能力形成一定压制。 图2:9月份以来股份制银行净融出进一步下滑 资料来源:中国货币网,光大证券研究所;时间:2023年8月1日-2023年9月7日 问题四:央行是否旨在推动金融市场降杠杆?我们认为是有的。2020年疫情以来R001每日成交量不断攀升,在2020-2021年期间,市场一度将4万亿作为阶段性上限值,但很快被突破,目前最高突破了8万亿水平。伴随着疫情出现以来这几年货币政策总体维持宽松基调,金融市场广谱利率不断下行,机构获 取票息收益的难度加大,刺激了通过加杠杆增厚收益的行为,导致非银机构资产负债两端快速膨胀,交易较为拥挤,一旦出现流动性变盘,易造成市场大幅调整。因此,央行在8月份国新办会议上,也提出“防止资金套利和空转”, 而推动金融市场降杠杆是其中的要义之一,特别是在目前稳汇率压力较大、金融市场短端利率较高的情况下,更需要市场能够提前降杠杆予以适应。 综上,我们认为9月初DR即大幅走高,直接原因在于银行体系即期头寸和未来预期头寸都有所偏紧有关,背后深层次的逻辑在于,央行多目标约束下,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需要更加兼顾外部目标,导致在结构性流动性短缺框架逐步恢复的情况下,诸如降准等偏高烈度的流动性投放工具落地滞后。 二、信贷投放发力对超额流动性形成抽水,8月信贷、社融大概率同比多增 8月末信贷冲量力度不减,金融数据读数料同比多增。对于8月金融数据,Wind一致预测均值显示新增人民币贷款约1.1万亿,同比少增1500亿左右;新增社融2.62万亿,同比多增1500亿左右。但我们预估:在“8.18”会议后信贷冲量明显,8月新增信贷或达1.4万亿以上,同比多增1500亿以上;新增社融或在3.2万亿左右,同比多增约7400亿。 政策驱动力度走强对信贷读数改善形成一定支撑。8月18日,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三部门联合会议上强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要够、节奏要稳、结构要优”,指出“主要金融机构要主动担当作为,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国有大行要继续发挥支柱作用”。这一背景下,预计国有大行仍将发挥“头雁”作用,对信贷投放形成较强支撑,全月信贷增长较好。 票据转贴“零利率”行情持续侧面反映信贷冲量力度不减。8月1M转贴利率多数交易日均在1%以下运行,月内均值中枢0.69%,环比7月下行41bp,较去年同期中枢下迁9bp。月内机构收票需求相对旺盛,下旬再现持续的“零利率”行情,预计仍维持较高贷款冲量力度。 新增对公与零售贷款表观数据改善。8月PMI、出口等经济指标均出现一定边际好转迹象,市场融资需求或较7月有所恢复,叠加8·18会议“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相关表述,对公贷款投放环比改善可期。零售方面,存量按揭利率调整逐步落地背景下,早偿压力较前期有所缓释,中国货币网8月RMBS条件早偿率指数均值0.137,较7月均值0.155有所回落。综合来看,8月对公、零售贷款投放表现均有望边际改善。 社融方面,8月新增社融或在3.2万亿左右,同比多增约7400亿,调整口径后增速测得9.13%,较7月回升0.2pct。主要分项构成:1)信贷投放总量发力、结构优化情况下,表内融资亦有望实现同比多增。2)8月票据融资力度不减,且考虑到年初以来表内外票据规模持续收缩,月内未贴现票据或同比少增。3)鉴于去年同期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码落地推升委托贷款基数,今年 8月委托贷款或较大幅度同比少增,预计非标融资新增规模在-50亿左右。4) 直接融资方面,预估月内企业股债融资合计约3000亿,同比持平或小幅多 增;政府债发行集中放量,月内净融资约1.24万亿,同比多增超9000亿,对社融读数形成较强支撑。 三、同业存单市场存在一定“负反馈”效应,国有大行发挥了头雁效应 8月份MLF降息之后,存单利率“不降反升”,9月份以来有进一步上行之势,有三个现象值得关注: 1、二级市场收益率与一级市场发行利率之间的利差大幅走阔。9月份以来,存单一二级市场利差显著走阔,特别是9月6-7日,利差高达10bp,创年内新高。这反映出,存单市场存在一定“负反馈”现象,即受“汇率贬值压力加大 制约降准预期+短端资金利率高企+9月份信贷预期偏乐观+9月地方债发行量较大”等多重利空因素冲击,市场情绪较为悲观,甚至担心会出现类似于去年Q4的理财赎回潮,此时非银机构自然会选择资产端不断减仓抛售降杠杆,造成二级市场收益率大幅抬升,并带动一级市场发行利率同步上行。根据中国货币网公布的数据,货币基金自9月份以来在存单市场上持续净卖出,但理财和农商行却维持净买入状态。 图3:9月份以来存单市场一二级利差显著走阔 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时间:2023年1月4日-2023年9月7日 表1:9月份以来货币基金在存单市场持续净卖出(亿元) 大行/政策行 股份行 城商行 外资行 农商行 证券 保险 基金公司 理财 其他 货基 09/01 -65 -117 -40 7 294 -1 16 27 27 0 -142 09/04 -33 -65 52 -4 222 -5 -68 -56 93 97 -230 09/05 -45 -30 112 -1 154 -79 -2 -56 -15 108 -136 09/06 10 -52 18 10 173 -76 -1 -101 79 104 -162 09/07 118 5 36 16 116 -17 13 -112 62 123 -372 资料来源:中国货币网,光大证券研究所 2、个别大行在一级市场上提价诉求较强。可以看到,近期银行在一级市场存单提价存在一定博弈心理,通过不断提价来寻求市场能够接受的均衡点位,9月 7日个别国有大行率先将一级市场发行利率提升至2.40%,引致其他机构跟随提价,当日存单募集情况较好,但9月8日伴随着二级市场收益率的再度调整,个别大行再度提高一级市场发行利率,但募集量却并不尽如人意,存单市场风险犹存。之所以大行提价诉求较强,可能与9月份稳信贷任务较重有一定关系,需要未雨绸缪提前储备存单安排跨季。股份制银行的信贷任务相对弱一些,但由于大行的率先提价,导致股份制银行只能成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进而进一步抬升了其市场类负债成本。 3、目前的存单价格出现超调迹象。9月份以来的存单价格走势已明显超调。因为根据我们一直以来的逻辑,3、6、9、12四个季末月份中,信贷投放是逐季衰减的,而国有大行在9月份的一般性存贷差也是全年最高的。这意味着,从司库行为或者存贷款运行规律来看,9月份的存单价格理应低于6月份水平。然而,目前二级市场收益率已高于6月份,一级市场也在不断提价,这些然已经超出了银行司库能够掌控的范畴,即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