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H1公司实现营收23.30亿元,同比+124.38%;实现归母净利润0.66亿元,同比+6.30%;实现扣非净利润0.57亿元,同比-2.96%。分季度看,公司2023年Q2实现营收12.56亿元,同比+118.98%, 环比+16.97%; 实现归母净利润0.36亿元,同比-12.56%,环比+21.54%;实现扣非净利润0.31亿元,同比-22.31%,环比+16.88%。 H1利润端同比改善,盈利水平有所提高:2023年H1,公司前瞻布局新能源汽车电子、光伏储能、充电桩等新兴领域,积极开发变压器等高附加值产品系列,推动公司盈利增长。2023年H1公司毛利率为11.85%,同比-5.11pcts; 净利率为3.25%,同比-2.70pcts。费用方面,2023年H1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23%/3.23%/3.09%/0.15%,同比变动分别为-0.68/-0.83/-0.43/+0.94pcts。其中,财务费用率与绝对值同比均有所增长,主要系汇率变动及海光电子并表所致。 新品研发持续突破,多项研究成果赋能业绩增长:2023年H1,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各业务技术研发取得突破。磁性元件方面,在汽车电子领域,直流转换器(DC/DC)用环形变压器成功试产;在充电桩领域,公司成功研发10KV以上高压系统用1MW超大功率的磁性元件产品,为下一代充电桩的发展做好技术储备;在光伏储能领域,公司成功研发新型三相差模电感,采用磁组合设计,具有结构简单、原材料种类少、无气隙、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在电源产品方面,GaN PD65W/100W/140W电源项目、PD+DC/DC双路双向带无线充快充项目及DC/DC PD65W/140W多口充电器及移动电源项目均处于EVT/DVT阶段;AC/DC 21V/2A主要工具平台充电器即将量产,可应用于电动工具、园林工具及其电池包的扩充应用。此外,投影仪及商显用高功率适配器产品研发方面,公司180W/220W/240W/260W高功率低温升适配器及其迭代产品成功量产,主要应用于投影、商显、游戏本等市场。 受益新能源景气度高,车电+新能源打开盈利空间:2022年,公司围绕发展战略,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子、光伏储能、充电桩等应用领域,成功引进优质头部客户并取得项目定点,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光储绿色能源方面,公司成功研发新型的逆变电感、差模电感,成功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在充电桩领域,成功研发1MW超大功率的磁性元件产品;在汽车电子领域,公司的车载、OBC模块用磁性元件全面完成了水冷化的设计,降低了温升,缩小了体积,提升了产品的效率。据乘联会统计,国内7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64.1万辆,同比增长31.9%,1-7月累计零售372.5万辆,同比增长36.3%。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2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达87.41GW,同比增长60.3%; 2022年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年增长数量达到260万台左右,累计数量达到520万台左右,同比增长近100%。随着新能源行业景气度不断提升以及公司产品开发持续突破,公司有望进一步夯实车电、新能源用磁性元件这一细分领域的龙头地位,进一步打开利润增长空间。 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深耕磁性元件及开关电源多年,业务涵盖电子变压器和电感等磁性元件以及电源适配器、动力电池充电器和定制电源等开关电源产品。受益于新能源行业景气度上行,磁性元件需求有望大幅提升。其中新能源汽车搭载大量OBC、逆变器、共模电感等磁性元件,新能源车出货量和单车磁性元件价值量的提升有望带动磁性元件需求快速增长;光伏方面,磁性元器件是光伏升压变压器与光伏逆变器的关键元器件,未来光伏装机量持续提升将有效拉动磁性元器件需求增长。此外,公司收购了同业优质企业海光电子,海光电子深耕磁性元件领域多年,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未来有望发挥业务协同价值,盈利能力有望再上新台阶。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5亿元、3.45亿元、4.76亿元,EPS分别为0.50元、0.70元、0.97元,PE分别为23X、16X、12X。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客户相对集中风险,汇率波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