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东方证券]:银行业周报:央行关注银行利润合理增长,财政发力社融信贷有望反弹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银行业周报:央行关注银行利润合理增长,财政发力社融信贷有望反弹

金融2023-08-20屈俊东方证券G***
银行业周报:央行关注银行利润合理增长,财政发力社融信贷有望反弹

行业研究|行业周报 看好(维持) 央行关注银行利润合理增长,财政发力社融信贷有望反弹 ——银行业周报 银行行业 国家/地区中国 行业银行行业 报告发布日期2023年08月20日 核心观点 央行明确须保持银行合理利润增长和息差水平,以维持银行相应的信用扩张和化解风险能力。1.央行在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专栏指出“需保持合理利润和净息差水平,这样有利于增强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2.央行 明确须保持银行合理利润增长和息差水平,目的第一是维持银行相应的信用扩张能力,第二后续金融机构风险化解和地方政府债务化解风险过程中,银行应该也要扮演重要角色,保障银行合理利润增长使得银行有足够的财务资源配合风险化解。 随着经济数据在Q2以来进一步走弱,财政逆周期发力可能性加大,有望带动社融走出低谷。1.2022年Q4以来考虑到疫情放开和房地产政策持续放松,自2022Q4以来广义财政持续退坡,广义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缺口(收入-支 出)基本处于同比多增状态,反应出政府部门加杠杆意愿不强,财政扩张力度不足。2.随着2023Q2以来宏观经济运行压力逐步加大,财政政策逐步转为更加积极,随着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一系列稳经济政策出台,其中在以往强调跨周期政策保持发展定力的同时,要求在经济承压阶段仍然要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预期下半年广义财政将重回扩张通道,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策工具有望加速发行和使用,考虑到年初以来广义财政收支节奏和政府债发行节奏,我们认为随着政治局会 证券分析师屈俊 qujun@orientsec.com.cn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23060001 议提出加强逆周期,财政既有意愿也有空间进入新一轮的扩张周期,有望扭转二季度以来需求不振的格局,社融将进入抬升通道。 LPR报价和存款利率有望跟随MLF下调,降准可能性仍然存在。1.2023年6月,金融机构人民币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19%,环比大幅下降15bps;主要是由于票据融资加权平均利率大幅环比下降64bps至2.67%,而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 4.48%,环比小幅下降5bps;其中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5%,环比持平;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11%,环比下降3bps。由此可见核心贷款品种价格正逐步企稳。2.考虑到几个因素:第一、货币政策调整降息带来的重定价,6月LPR报价下调10bps,8月OMO和MLF利率再度下调10bps和15bps,预计21日LPR报价将跟随调整。第二、存量按揭利率调整优化带来的影响。第三、地方政府债务化债过程中置换导致的存量涉政类资产的利率调整。银行总体资产端仍存在较大压力,我们预期后续为维持银行整体利润和息差合意水平,以保障银行体系的信用扩张能力和化债过程中必要的财务资源储备,存款端降息值得期待。3.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我们预期后续降准的可能性仍然存在:第一、政府债发行有望8- 12月集中发行,主要是今年1-7月发行节奏整体偏慢;第二、MLF8-12月为年内到期高峰,置换性的需要;第三、后续房地产领域支持政策、地方政府债务化债和置换、可能的政策性、结构性政策的推进均需要长期流动性的支持。 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考虑到PPI、企业利润、库存同比增速或将触底,经济下行动能减弱,悲观预期有望修正,随着货币政策调整,后续需求端政策发力的预期有所增强,23Q3财政加码预期有所加强、房地产政策调整优化有助于稳定经济增长同时修正风险预期,并带动社融和信贷增速反弹。目前银行估值仍处低位,结合经济基本面、需求侧政策预期和银行总体基本面情况,我们认为银行板块在Q3具有较大估值修复机会,或将取得绝对收益,维持银行业看好评级,建议加大对强顺周期核心品种的关注。 配置策略:经济预期在Q3修复过程中,建议加大对与经济强相关的高beta且估值调整到位的品种的关注,建议:宁波银行(002142,未评级)、成都银行 (601838,买入)、江苏银行(600919,买入)、招商银行(600036,未评级)等银行。 风险提示 经济修复节奏低于预期;房地产流动性风险继续蔓延;海外流动性风险蔓延。 7月社融信贷总体表现低于预期,财政逆周期加力有望带动社融走出低谷:——7月金融数据点评 政策调整风险预期修正,顺周期逻辑主导银行股投资:——银行业周观点 着力扩大总需求、逆周期政策加力:—— 2023年7月24日政治局会议点评 2023-08-14 2023-07-30 2023-07-25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一、央行明确须保持银行合理利润增长和息差水平,以维持银行相应的信用扩张和化解风险能力 央行在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专栏1指出“商业银行向实体经济发放贷款面临资本约束,化解风险也要消耗资本,我国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有明确的监管标准。商业银行维持稳健经营、防范金融风险,需保持合理利润和净息差水平,这样也有利于增强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疫情以来,在央行的指导下商业银行积极响应让利实体的号召,银行利润表和息差持续承压,截止目前来看,美国银行业息差(3.31%)接近我国银行业息差(1.74%)两倍的水平,此次央行明确了要合理看待银行利润和息差的问题,或意味着2020年以来银行让利实体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当前贷款定价水平已经处于较低的水平,继续大幅让利实体或告一段落。 银行作为杠杆经营的行业,撬动杠杆的基础是其资本,在当前外延型补充资本压力较大的背景下,通过利润留存的方式内生性补充资本是主要的渠道,因此要取得合理的经济增长必须维持银行信用扩张增速,而银行信用扩张能力的基础即是银行的资本,必须保障银行利润增速和ROE水平,才能保障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必要的全社会信用扩张需要。而要维持银行利润增速和ROE在合理水平,净息差也天然有其底线要求。 央行的信用政策导向是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如果假设实际GDP增速5%,通胀率2%,名义GDP增速7%,那么银行信贷增速基本围绕社融增速上下波动,考虑到实体经济资金运用效率的问题,实际社融和信贷增速通常高于7%的最低要求,实际情况来看,2023年7月社融同比增速8.9%,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速11.1%。考虑到资本运用效率和风险权重的问题,银行风险加权资产增速低于贷款增速,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测算2021-2022年银行业风险加权资产增速基本维持在8%-9%左右,相应的要维持资本平衡,资本的内生增速也应该维持在8-9%的水平上,考虑到分红率30%,银行利润增速和ROE水平必须维持在两位数以上的水平。 图1:社会融资增速与贷款增速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WInd,东方证券研究所 图2:中国银行业风险加权资产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Wind,东方证券研究所 银行利润最主要的来源就是利息收入,如果要维持一定的利润增长速度,息差水平也必须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以上,2019年以来银行业息差持续下行,对利润增长构成较大压力。截止到2023年6月,银行业息差水平已经降至历史地位1.74%的水平,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在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关于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合格审慎评估指标中对于净息差1.80%的要求,其中净息差不低于1.8%(含):100分;0.8%(含)至1.8%:60分(含)至100分;0.8%以下:0分,我们可以将1.8%视为监管认为银行长期稳健经营的合格审慎的息差目标。 图3:中国银行业净息差 数据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Wind,东方证券研究所 央行明确须保持银行合理利润增长和息差水平,目的第一是维持银行相应的信用扩张能力,第二后续金融机构风险化解和地方政府债务化解风险过程中,银行应该也要扮演重要角色,保障银行合理利润增长使得银行有足够的财务资源配合风险化解。 二、随着经济数据在Q2以来进一步走弱,财政逆周期发力可能性加大,有望带动社融走出低谷 2022年Q4以来考虑到疫情放开和房地产政策持续放松,自2022Q4以来广义财政持续退坡,广义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缺口(收入-支出)基本处于同比多增状态,反应出政府部门加杠杆意愿不强,财政扩张力度不足。 图4:广义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收支增速 数据来源:财政部,Wind,东方证券研究所 图5:广义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收支缺口同比增量 数据来源:财政部,Wind,东方证券研究所 随着2023Q2以来宏观经济运行压力逐步加大,财政政策逐步转为更加积极,随着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一系列稳经济政策出台,其中在以往强调跨周期政策保持发展定力的同时,要求在经济承压阶段仍然要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预期下半年广义财政将重回扩张通道,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策工具有望加速发行和使用,考虑到年初以来广义财政收支节奏和政府债发行节奏,我们认为随着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强逆周期,财政既有意愿也有空间进入新一轮的扩张周期,有望扭转二季度以来需求不振的格局,社融将进入抬升通道。 图6:国债地方债发行进度 数据来源:财政部,Wind,东方证券研究所 表1:当年累计:历年1至7月累计新增社融结构(单位: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 新增人民币贷款 新增外币贷款 新增委托贷款 新增信托贷款 新增未贴现票据 企业债券融资 股票融资 政府债券 其他 2017 158,692 91,248 260 6,205 14,076 3,634 -245 4,845 32,192 6,477 2018 132,805 100,506 -899 -8,953 -3,092 -5,460 13,427 2,687 24,535 10,053 2019 159,007 108,305 -124 -5,919 252 -4,950 18,615 1,798 31,043 9,988 2020 225,612 133,507 2,957 -2,458 -2,662 2,733 35,952 3,677 43,409 8,497 2021 188,750 137,813 2,202 -1,297 -8,809 -2,370 18,645 5,892 26,353 10,321 2022 217,947 139,837 -678 36 -4,150 -4,511 20,522 6,466 50,530 9,895 2023 220,769 156,412 -581 752 457 -1,109 12,856 5,381 37,892 8,709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网,Wind,东方证券研究所 三、LPR报价和存款利率有望跟随MLF下调,降准可能性仍然存在 根据央行2023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23年6月,金融机构人民币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19%,环比大幅下降15bps;主要是由于票据融资加权平均利率大幅环比下降64bps至2.67%,而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48%,环比小幅下降5bps;其中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3.95%,环比持平;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11%,环比下降3bps。由此可见核心贷款品种价格正逐步企稳。 但考虑到几个因素:第一、货币政策调整降息带来的重定价,6月LPR报价下调10bps,8月OMO和MLF利率再度下调10bps和15bps,预计21日LPR报价将跟随调整。第二、存量按揭利率调整优化带来的影响。第三、地方政府债务化债过程中置换导致的存量涉政类资产的利率调整。银行总体资产端仍存在较大压力,我们预期后续为维持银行整体利润和息差合意水平,以保障银行体系的信用扩张能力和化债过程中必要的财务资源储备,存款端降息值得期待。 图7:金融机构人民币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