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京津冀地区的竞争格局? A:北京在京津冀地区十分有代表性。公立医院实力强,其中北京同仁医院在眼科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广州中山眼科,其次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及301医院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还有好几家连锁上市公 司:收购了英智眼科的爱尔眼科,收购了民众眼科的华夏眼科,收购了华德眼科的普瑞眼科,收购了美尔目眼科的光正眼科。 Q:京津冀地区的竞争格局? A:北京在京津冀地区十分有代表性。公立医院实力强,其中北京同仁医院在眼科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广州中山眼科,其次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及301医院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还有好几家连锁上市公 司:收购了英智眼科的爱尔眼科,收购了民众眼科的华夏眼科,收购了华德眼科的普瑞眼科,收购了美尔目眼科的光正眼科。北京有几家在三科领域实力强劲的公司,擅长屈光领域的茗视光眼科,做高端医疗的和睦家医院,香港的林顺潮眼科医院,以及德视佳这家机构。 天津的眼科市场简单。公立眼科医院中,天津眼科医院和天津眼科中心医院在视光和小儿眼科领域实力强悍。民营眼科医疗布局形成晚,爱尔眼科于2012年成立,普瑞眼科于2020年成立,华夏眼科在天津已经开始选址和装修,预计在2023年年底前可以进入正常营业。 河北的眼科医院以公立为主,在除承德之外的10个地级市中,每个地级市都有一家公立眼专科医院或者大综合、小专科的公立眼科医院。在民营医疗方面,爱尔眼科在11个地级市设有医院,华夏眼科在衡水有一家眼科医院:同仁眼科,朝聚眼科在唐山有5家眼科医院,在承德有1家眼科医院,预计7月份在张家口开设眼科医院。河北当地的眼科医院实力也不错。邯郸爱眼眼科在邯郸地区布局了9家医院,经营了将近20年,在石家庄开设了1家眼科医院,在秦皇岛开设了1家眼视光医院。复明眼科历史久远,在衡水和辛集开设有眼科医院,在河北省省内开设有四家连锁机构。 Q:京津冀地区屈光项目的手术量、医院竞争策略? A:6月份进入屈光项目的传统旺季,北京地区屈光手术量增长明显,公立和民营医院较2022年同期的增长超过20%。屈光和视光项目和传统眼病项目不同,属于全自费项目,不受医保保护,患者往往根据对医疗机构和品牌的认可选择医院。2022年同期,由于北京的入境限制,北京区域以外患者无法顺利到北京完成手术,只能在当地完成,在疫情放开后,北京周边患者往往选择到北京接受手术,在北京总患者中占比约50%,所以北京的屈光手术量增长十分明显。天津的手术量较2022年同期比有明显增长,但是虹吸效应尤 其在屈光项目方面比北京弱。河北较2022年同期相比略有增长,但增长幅度小于天津,也小于北京。从其他角度讲,北京对天津和河北也存在虹吸效应,三地区较2022年同期总增长约10%。 各大医院的竞争主要在存量患者上,因为患者的数量整体没有太大变化。屈光手术患者分为高三毕业生这种刚需患者和非刚需患者。人群的近视率近年没有明显提升,2003-2005年出生的孩子近视率约83%,2018年小学生的近视率为53.6%,2020年小学生的近视率为52.7%,下降了0.29%,虽然2021年和2022年近视率未公布,但是据推测相较2018年会有部分上升,这是疫情期间的网课造成的,而高中生的近视率未受疫情影响太多。征兵、招警、军校招生人数没有大规模扩招,在招警、招兵过程中,需要手术的刚需患者比例约83%,没有太大变化,虽然警校生和军校生的报名人数逐年增加,刚需患者数量缓慢增加,但是在2034年会出现拐点,因为刚需患者数量随着人口数量的变动而变动,在2016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所以2034年刚需患者数量会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另外,医院不能对高三学生做过度商业开发,所以刚需患者数量呈稳定趋势。非刚需患者是各医院竞争的主要人群,这部分患者的数量呈下降趋势。以往在屈光患者中,非刚需占比40%,刚需占比60%,在2023年上半年,非刚需占比下降到35%,刚需占比上升至65%,刚需患者总量没有太大变动意味着非刚需患者增长乏力。非刚需患者主要分为在校大学生、部分对自己形象有更高要求的白领阶层和对眼睛有特殊需求的患者如户外运动爱好者,在校大学生的存量不变,大学生患者的总人数逐渐下降。从高三生到大学生,再到社会青年,由于前端消化了许多患者,所以后端有屈光手术需求的患者逐渐减少。20-30岁年龄段人群中做过近视眼手术的人占比从以往的0.2%增长到2023年的0.4%,之后增长的难度更高,所以非刚需患者是各医院未来竞争的重点和难点。 Q:京津冀地区屈光手术的价格趋势?是否有价格下降风险? A:公立医院是手术价格的引导者,公立医院的价格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准,民营医院的手术价格随着市场状态进行适当调整,较2022年同期略有下降。从手术结构看,高端手术占比没有明显变化,主要是因为手术对象以高三毕业生为主。许多想要报考警校和军校的高三患者在高考结束后会进行屈光手术以通过6月下旬和七月中旬的眼科体检,因此对手术的时效要求高。相比于全飞秒和半飞秒这种表层手术,晶体植入手术 等高端手术属于创伤性手术,在搏击对抗中容易造成对眼球的伤害,所以不被军校和警校允许,另外此手术所需的晶体即ICL到院周期长,不能满足此类患者的时效要求,所以此类患者往往不会选择晶体植入手术。 目前临床手术仍然是眼表层的SBK、PRK、全飞秒等几种类型,没有更新,因此手术价格不会上涨,甚至在引流产品存在的情况下有下降趋势,所以民营医院2023年的屈光手术价格稳中有降。以北京的全飞秒手术为例,公立医院中,北京同仁医院的价格约2.2万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价格在2-2.1万元之间,301医院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价格约2万元;民营医院中,茗视光的手术量较大,和爱尔眼科的价格都在1.9-2万元之间,普瑞、华夏、阿玛施在北京的分支机构价格约1.5万元,其余的民营医院价格在1.6-1.8万元之间,较2022年同期相比下降5%左右,与2018年为了竞争降价2000-3000元不同,总体呈稳定小幅下降趋势。 屈光手术价格存在价格下降风险,但是目前没有松动迹象,患者对屈光手术价格高昂的抱怨对屈光手术的价格影响不大。之前患者对药品和高值医疗耗材的意见比较大,公立医院目前执行药材零加成,而且眼科术 前、术中、术后用的很多药品、高值医疗耗材、人工进行带量采购,集采以后价格下降幅度很大,并且很多低价产品也介入集采目录,所以很多白内障患者得到了实惠。而屈光手术属于高端、刚需、非必要手术,并非与民生休戚相关,即患者近视之后可以选择框架镜,也可以选择高端的屈光手术,国家不会因为小部分人群将屈光手术纳入医保或者干预价格。在眼科中,国家干预了一项非医保项目,即角膜塑形镜的耗材费用。在屈光手术中,费用占比最大的是手术费,而手术费作为非医保项目,国家相关价格指导部门和物价局没有对其进行限制,因此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对手术费用有自主定价权。 Q:屈光手术费用占比? A:屈光手术费用分为4部分:检查费用、药物费用、手术费、术后复查费用。以天津为例,检查费用约500-800元,从术前到术后恢复的医药费约300-400元,公立医院的复查费用每次约200-300元,以2万元的手术为例,术后每季度查一次,手术费包括术中耗材、设备使用费、专家费在内,大约1.8万元。屈光手术的手术费和白内障手术不同,白内障手术属于医保项目,需要公示,对于人工费、术中费用区分详细,屈光手术的手术费囊括了所有费用,但是人工费的费用占比不高,手术费的主要利润属于医疗机构。 Q:屈光手术术式占比、演变趋势? A:全飞秒的占比最高,占比介于30%-35%,半飞秒的占比和全飞秒接近,之后是ICL手术以及眼表层手术。未来全飞秒手术占比不断增加,主要原因是全飞秒的装机量不断扩大,截止到2023年5月底,全国全飞 秒装机量超过900台,装机量的普及使原来SBK、PRK等眼表层手术患者转化为全飞秒手术患者。ICL手术价格比全飞秒高50%,时效性较慢,受到一些岗位和专业的限制,人民群众对其了解程度不高,知道2016年第四代产品推出后才开始在国内大范围推广。虽然全飞秒手术占比不断提高,但是不会完全蚕食半飞秒、SBK等部分的手术市场,原因其一是全飞秒适用要求高,只能矫正300度-650度的屈光不正,而角膜偏薄、曲率偏平、度数偏大或偏小的患者不适用全飞秒手术,所以未来全飞秒手术占比不会超过50%或60%。 Q:暑期屈光患者的占比情况? A:暑期患者中高三生比例达75%-80%,剩下的患者是返乡的在校大学生以及征兵入伍的社会青年患者。其中军校报考学生患者占比最高,因为军校在一个省的招生量约3000人,警校在一个省的招生量约1200-1500人。 Q:京津冀地区白内障业务的业务量、民营医院态度? A:上半年各大医院无论是白内障手术量还是门诊量的转化率较2022年同期增幅都在30%以上,原因其一是白内障手术属于可择期手术,在疫情期间中老年患者不愿主动前往医疗机构进行眼健康的检查和白内障手术,希望手术向后推迟;原因其二是疫情期间各大医院尤其是民营医院的社会性筛查工作处于停滞状态,公立医院一般在国家的要求下进行社区工作的开展,民营医院热衷于进行社区患者的筛查工作,便于患者发现自己的眼疾,促使患者向医院导流,从而提升医院的门诊数量,疫情放开之后,各大民营医院想要继续大力扩展此类业务。 白内障是眼底病、眼整形类项目、眼肿瘤、眼眶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基础,白内障的筛出率决定了其他病种的到院人数,并且白内障手术的社会效益和口碑都很好、手术成熟、术后效果好、医保政策清晰、风险不高, 所以各大医院会主推白内障项目,同时通过白内障拉动其他常规眼科的门诊量,间接影响医院的屈光、视光项目。 Q:6月份以来,京津冀地区视光业务的增长情况? A:6月份以来,视光项目的增长较平缓。8月10日到8月31日即暑假后半程是全年视光项目增长的最高峰,在此期间,患者往往会到医院进行视力干预、配镜、视力矫正。从9月份开学后的第一个周末到国庆长假, 患者数量呈递减趋势,在此过程中,周六患者数量最多,周日次之。主要是因为在暑假期间,患者用眼不规律,开学之后发现近视程度增加,患者家长带患者到医院就诊。视光项目在6、7月份较2022年同期相比, 并没有出现明显增幅,原因其一是市场规律;原因其二是2022年同期京津冀地区各地医疗机构已经开始正常运营,患者开始正常到医院就诊,患者基数比较高,2023年和2022年同期相较患者数量没有显著增加,但是较2021年同期相比数量明显增加;原因其三是河北省在2023年对角膜塑形镜进行集采,5月初进行了价格公示,8月1日在河北省全省范围内执行价格,角膜塑形镜类产品非急需产品,所以从2022年11月起许多患者处于观望状态,这对视光业务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Q:河北省集采落地对行业的影响? A:河北要求8月1日后各医院的集采落地,但是并非所有公立医院的政策已经落地,民营医院仍处于观望状态,因为市场的属地市场性质十分明显,医院并非按照国家、省级具体要求降价,而是看本地区竞争对手是否执行此价格,因为复查工作繁琐,大部分患者不会跨地级市进行手术。本次集采对行业的影响目前无法观察,只能等9月份或2024年才能看到。验配角膜塑形镜的患者中部分对价格敏感,部分对价格敏感性不高,目 前青少年治理防控产品中效果最好的是角膜塑形镜,国内两款产品均价约5500-6800元,框架镜的高端产品即防控镜的价格约3980元,二者的差额不很大,所以此次集采后价格敏感患者会有一部分从框架镜换成角膜塑形镜,但是不会出现集采后大部分患者放弃框架镜选择角膜塑形镜的情况。 Q:小型眼科医院打价格战对市场格局的影响? A:个别地区存在小型眼科医院通过打价格战企图扩大市场规模的情况,但是对整体格局影响不大。市场的价格引导第一梯队是公立医院,第二梯队是在当地实力强悍的民营医院,第三梯队是当地单体的民营眼科医院。患者如果更相信品牌或者连锁机构,会选择高端的医院,要么是2.2万元费用的公立医院,要么是1.8万元费用的华夏、普瑞等医院,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