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安信证券]:从数据维度深度剖析国内医用内窥镜行业投资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从数据维度深度剖析国内医用内窥镜行业投资

公用事业2023-08-16马帅安信证券C***
从数据维度深度剖析国内医用内窥镜行业投资

行业近况:招采端口径下,我国整体内镜设备(软镜+硬镜)市场规模2022年估计达到约172亿元,同比增长46%;2023H1估计达到约83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9%,维持快速增长。 2022年,我国软镜市场规模实现约85.9亿元,占整体内镜设备市场比重达到49.8%,同比增长达47.8%;2023H1实现约44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速达33%。细分来看,消化内镜市场规模约为74亿元,同比增长约53%;支气管镜市场规模约为12亿元,同比增长约23%。 2022年,我国硬镜市场规模实现约86.5亿元,占整体内镜设备市场比重达到50.16%,同比增长达44%;2023H1实现约39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速达24%。硬镜市场的细分领域较多,可分为胸腹腔镜、关节镜、鼻咽喉镜、宫腔镜、脊柱内镜、泌尿外科内镜等。 其中,体量占比最高的两大细分是胸腹腔镜和骨科内镜(关节、脊柱),22年分别占据将近50%和20%的份额。 长期空间:预计2032年我国整体医用内镜市场规模将有望超过500亿元(设备,招采端口径;耗材,假设长期来看集采降价50%),未来10年的CAGR预计约为8.7%。 结构方面,2032年,预计我国软镜市场规模达到约230亿元左右,未来10年CAGR约为10.6%;硬镜达到约180亿元左右,CAGR 7.8%,硬镜细分领域众多,且较杂,若单看部分高景气细分,如胸腹腔镜、骨科等,预计CAGR会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介于硬镜平均增速与软镜平均增速之间;内镜耗材,若假设集采后降价50%,那么预计将达到约95亿元,CAGR约为6.6%。假若不考虑集采因素,2032年内镜耗材市场规模预计将接近190亿元,CAGR达14.2%,同时整体医用内镜市场有望超过600亿元,CAGR约10%+。 竞争格局:2023H1,消化内镜国产化率合计份额约15%,硬镜国产化率约40-50%。 2022年,我国硬镜市场外资企业份额合计约为52.17%,国产企业份额合计为34.27%;2023H1,外资企业份额合计为46.03%,近3年累计降幅达到26.89pct,国产企业份额合计为40.57%,近3年累计提升幅度达到29.42pct。软镜的市场格局相对集中,2022年外资三大家(奥林巴斯、富士、宾得)在国内软镜市场的占有率共为77.82%,其中消化内镜达到约85%;2023H1,合计市场份额达70.45%,近3年累计下降约16pct,其中消化内镜合计市场份额达到82%,近3年累计下降约8.4pct。开立+澳华在国内软镜市场的合计市占率于2022年达到11.92%,其中消化内镜市占率达到约13%;2023H1达到约14.62%,近3年提升约8.7pct,其中消化内镜达到15.4%,近3年提升约9.2pct。 内镜行业成长性强,底部配置价值高。 行业看未来10年的复合增速预计在10%左右,加上部分细分领域目前外资占比仍然较高(>80%),叠加国产替代的持续进行,开立、澳华、迈瑞等国产龙头的成长空间十分可观。假设2032年,我国软镜设备招采端年市场规模达到230亿,若国产龙头市占率能够达30%+,那么对应销售规模预计将达到70亿元左右(招采端),结合现有体量来看,单软镜这一条业务线的成长空间就在5-10倍这一区间。近期市场受短期因素影响出现较大波动,无需对内镜板块过度悲观,中长期人口结构变化、恶性肿瘤发病率提升、微创诊疗的普及、内镜开展率与治疗率(渗透率)和国产化率的提升对行业持续产生拉动的逻辑不变;中长期来看,医疗反腐有利于为行业正本清源,减少厂商的不必要的销售费用,为真正创新的产品、具有高临床获益的产品提供空间。在底部关注先前估值较高的高景气度内镜核心标的具有较高性价比。 建议关注标的:(1)内镜设备端:a)内镜业务现阶段以软镜为主:开立医疗、澳华内镜;b)内镜业务现阶段以硬镜为主:迈瑞医疗、海泰新光、西山科技等;(2)内镜诊疗耗材:南微医学、安杰思等。 风险提示:(1)行业政策端的不确定性;(2)行业需求端波动的风险;(3)有关公司产品推广不及预期;(4)测算模型存在统计误差的风险:本文中与市场规模、竞争格局、产品价格、厂商业务经营相关的数据仅代表从公开数据统计和在此基础上测算而来的结果,而由于数据获取可及性方面的局限和抽样统计本身的误差,其结果或与公司真实经营数据间客观存在差距,请投资者谨慎参考,尤其是具体公司的经营数据还应以公司披露口径为准。 1.本篇报告的创新之处、旨在回答的问题和所能提供的增量 报告背景和旨在回答的问题:2022年以来,内镜国产龙头所做出的成绩市场有目共睹,无论是硬镜领域的迈瑞、海泰,软镜方面的开立、澳华,抑或是耗材领域的南微、安杰思在疫情后随院内常规诊疗复苏而实现的业绩提速。在优秀国产企业取得佳绩的同时,大家也对背后的产业逻辑更加关注。内镜的长期成长逻辑是十分顺畅的,底层变量是内镜检查量的持续增长,这一增长非常明确的受到诸如人口老龄化、恶性肿瘤高发、微创诊疗方法和疾病早筛方法渗透率提升等宏观或中观因素的拉动,再叠加在这一趋势之下的国产替代来到拐点(国产龙头业绩提速、市占率显著提升),市场对内镜行业的景气度的预期或者评判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化。再加上近期医疗反腐政策的出现,市场放大了对行业预期的波动,因此本篇报告在这个时点发布,主要旨在明晰行业中长期的天花板在哪里、已经走到了哪里、未来还有多少空间,以及国产企业在这个行业历史进程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报告创新之处和增量:既往市场对内镜行业的研究不乏定性研究和根据历史数据的线性外推。本篇报告在市场存量成果的基础上,尽可能希望以更加数据化的视角量化衡量近几年行业整体和各个细分领域真实的体量和增长,以及主要厂商的市场份额变化,再基于现实数据提出一套用以灵敏测算行业整体和各个细分领域中长期空间的模型框架,并且我们也希望模型还能够根据未来跟踪变量的变化或者新的外生冲击而进行实时调整从而修正预期,对行业进行有效、及时的跟踪和判断。 2.如何量化衡量医用内镜行业近年来的成长轨迹和近期边际变化? 我国整体内镜设备(软镜+硬镜)市场规模于2022年估计达到约172亿元,同比增长约46%,于2023H1估计达到约83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9%。鉴于市场上目前缺乏可靠、权威口径下的近两年内镜市场统计,我们统合了多渠道数据,包括众成数科、《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数据报告》等,将各个内窥镜主要细分领域的招投标数据进行系统性整合,最终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近年来我国医用内镜市场规模增长情况,口径:招采端、按招标情况统计,单位:亿元 根据我们的统计,在招投标口径下,2022年,我国软镜市场规模实现约85.9亿元(招采端),占整体内镜设备市场比重达到49.8%,同比增长达47.8%;2023H1实现约44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速超过30%。细分来看,2022年消化内镜市场规模约为74亿元,同比增长约53%;支气管镜市场规模约为12亿元,同比增长约23%。需要说明的是,支气管镜和鼻咽喉镜较为特殊,同时有软镜和硬镜在临床上使用,由于较难对数据再进行拆分,因此我们根据使用率的高低,暂且将支气管镜归入软镜口径,而将鼻咽喉镜归入硬镜口径。 硬镜方面,在招投标口径下,2022年市场规模达到约86.5亿元(招采端),占整体内镜设备市场比重达到50.16%,同比增长达44%;2023H1实现约39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速达24%。 与软镜不同的是,硬镜市场的细分领域较多较杂,可分为胸腹腔镜、关节镜、鼻咽喉镜、宫腔镜、脊柱内镜、泌尿外科内镜等。其中,体量占比最高的两大细分是胸腹腔镜和骨科内镜(关节、脊柱),22年所占份额分别接近50%和20%。 图1.近年来我国软镜与硬镜市场规模变化情况(亿元,招采端) 图2.近年我国软硬镜市场规模分季度变化(亿元,招采端) 3.怎么看内镜行业的中长期空间?细分领域怎样拆解? 预计2022年我国消化内镜开展量达到9213万例,内镜下治疗量达到800万例。 内镜行业能够保持长期增长的底层逻辑是内镜术式开展量的增加,长期趋势来看,内镜开展量将在人口老龄化、内镜检查率提升、恶性肿瘤发病率提升等宏观因素的拉动下持续增长。 为了测算行业的长期空间,首先需要确认的基本事实包括:(1)内镜开展量到底是在什么规模?;(2)内镜下诊疗率有多少?(即内镜下诊疗术式量/内镜总开展量)。基于以上事实,我们可以进而推知内镜的渗透率有多少,再结合海外对标国家的内镜渗透率,便能够大致知道长期来看我国每年内镜开展例数的空间有多少、天花板大致在哪里。针对内镜开展量的规模,我们引用了安杰思招股书中对于我国圈套器市场用量的数据,假设开展一台内镜下治疗术式(EMR)刚需一只圈套器,也就是圈套器的市场用量其实可以约等于当年内镜下切除息肉术式开展量(EMR)。针对EMR手术率,我们参考了《中国消化内镜技术发展现状》对2012年我国内镜市场的调查数据,从而知道在10年前我国EMR术式的开展率(EMR手术量/内镜开展量)情况。 在以上事实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假设:(1)内镜下切除息肉的比率随着时间推移小幅下降,因为随着体检的普及和早癌发现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内镜检查是发生在无症状(健康体检或高危人群早期预防,年龄超过40岁,有家族史等)或轻症状人群中,检查的基数在逐渐扩大。(2)胃镜占比将随着时间推移小幅下降,肠镜将逐步提升。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22年全国癌症报告》,我国2016年新发病例排名前三位的恶性肿瘤分别是:肺癌(82.8万例)、结直肠癌(40.8万例)、胃癌(39.7万例),可以看到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并不低于胃癌,但2012年我国肠镜的检查率(0.4%)却显著低于胃镜(1.7%),这主要是由于肠镜的特殊检查方式造成的大众接受度天然较胃镜更低。鉴于肠镜仍是临床确诊结直肠诸多病症的金标准,随着公众对于疾病认识的提升,将会有更多人接受肠镜、不再排斥。 综上,我们经过测算得到下表:2012年至2020年,估计我国总体消化内镜开展量从2833.4万例增长至6909.9万例,实现年复合增长率约11.8%,内镜的渗透率从2.1%提升至6.5%,胃镜的渗透率从1.7%提升至5.2%,肠镜的渗透率从0.4%提升至1.3%。2022年,估计我国总体内镜开展量达到9213.2万例,同比增长13.5%,其中包括胃镜7384.6万例和肠镜1828.6万例。内镜下治疗量方面,2012年-2020年,我国从271.7万例增长至600万例,CAGR达10.4%。选取以日本作为我们的对标国家,主要为我们与日本同属东亚国家,在消化道癌症高发这一点上具有相似性,且日本的高内镜检查率与消化道早癌高发现率在世界范围内也较为典型。日本目前胃镜渗透率达12.5%(胃镜检查例数/总人口),根据胃肠镜的比例,估计肠镜渗透率达8%。继而可推算出,我国消化内镜检查例数的天花板约为2.9亿次/年,以及内镜下治疗量约为2625万例,是2022年这一数据的约3.2倍。 表2:消化内镜开展量与内镜下诊疗量空间测算 基于对胃肠镜内镜开展情况的测算,我们可以进一步对内镜设备需求量和内镜下耗材的需求量做空间测算。假设:(1)单台内镜检查时间为30分钟,包括做检查的时间、事前准备、清洗消毒、事后与患者沟通注意事项的时间。(2)内镜中心往往与门诊工作时间相近,即一天7-8小时左右,一年约250个工作日,考虑到目前较多医院在周末也会安排内镜检查,因此每年按照300个可检查天数计算。结合以上两个假设,可计算出:单台内镜设备一年能够完成的内镜检查量约为4800台,再根据我们先前测算出的2022年全国共计9213.2万例内镜检查量,可得到为了满足这些检查量,理论上至少需要19194台内镜设备。而根据《2020中国消化内镜技术普查》提供数据,2012年我国消化内镜设备保有量约为12472台、2019年约为17374台,复合增速达4.8%,假设2020-2022消化内镜保有量按照依旧按此速度增长,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