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研究 债务收缩压力显现 结论:7月M1同比继续下降,社融增速再创新低,私人部门信贷再次收缩,企业中长贷年内首次同比少增,不再是社融的支撑。这与7月份物价、PMI 等数据传达出同样的信号,体现国内工业消费品需求偏弱、地产销售边际放缓,整体内生动力不足。我们认为物价年内回升力度可能不大,而债务压力的持续增加以及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速的下降,最快三季度内,降息、降准等空间还会继续打开。 数据:7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3459亿元,同比少增3498亿元。新增社融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经济研究*动态点评 2023年08月11日 作者 分析师蒋飞 执业证书编号:S1070521080001邮箱:jiangfei@cgws.com 联系人仝垚炜 执业证书编号:S1070122040023 邮箱:tongyaowei@cgws.com 5282亿元,同比少增2703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8.9%,前值9.0%。 M1同比2.3%,前值3.1%;M2同比10.7%,前值11.3%。 要点:7月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是近五年同期最低水平;而社融存量同比增速进一步下降至8.9%,再创有数据以来新低。社融进一步走弱首要是由于信贷支撑作用明显减弱:除了居民端信贷收缩,企业中长期贷款也年内首次同比少增。7月份居民部门无论是中长期还是短期贷款都在净偿还。实际上2022 年以来居民单月新增贷款规模波动加剧,并且出现净偿还的次数明显增多,体现私人部门“去杠杆”的趋势逐渐显现,也反映出地产需求的调整。企业 端仅票据融资相对较强,中长期、短期融资均同比少增乃至净偿还,表明企业融资需求整体偏弱,企业中长贷年内首次同比少增,不再支撑信贷增长,或表明政策对企业融资的支持可能持续性不强。 社融偏弱的第二点,在于直接融资额也较低。7月直接融资(债券+股票), 同比少增432亿元,今年以来直接融资规模都不及去年。社融偏弱的第三点, 在于政府债发行未提速对社融贡献不强。今年前7月政府债发行速度偏慢, 比去年同期少增1.26万亿元。政治局会议提到“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 和使用”,我们预计最快8月份政府债发行可能会重新加速,重新对社融形成支撑,政府债增速可能也会回升。 尽管7月社融偏弱,但信用产出效果反而回升。我们在《本轮主动去库存见底了吗?》中提到,自从2013年中国宏观杠杆率超过185%(通常用债务总量与GDP之比来衡量宏观杠杆率)之后,我国经济就已经进入债务拖累 型发展模式中。继续加杠杆的边际收益下降,边际风险上升。当前信贷收缩, 信用产出效果反而回升的现象,一定程度证明债务拖累的发展模式仍在延续。继续加杠杆的边际收益下降,边际风险上升。 7月份,体现货币活跃度的M1同比增速继续降至2.3%。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继续降至10.7%。表征存款定期化的(M2-M1)/M1上升至3.21,仍然偏高,表明储蓄倾向并没有得到明显缓解。 风险提示: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不及预期;降息降准不及预期;财政政策超预期;信用事件集中爆发。 相关研究 1、《美国通胀如期反弹》2023-08-11 2、《美国7月份通胀快评》2023-08-11 3、《物价见底以后怎么走?》2023-08-09 内容目录 1.信贷收缩、直接融资较弱,社融增速再创新低3 2.居民贷款收缩,企业贷款走弱5 3.M1增速进一步回落,显示需求偏弱6 风险提示7 图表目录 图表1:新增社融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3 图表2: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仍在回落3 图表3:当月社融结构3 图表4:社融口径政府债单月发行额(亿元)3 图表5:政府债发行与存量增速3 图表6:社融产出效果有所回升4 图表7:当月新增贷款结构5 图表8: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处于近5年同期最低水平5 图表9:企业不同期限贷款分化5 图表10:居民中长期贷款当月新增6 图表11:地产销售面积增速与居民中长贷款增速6 图表12:M1同比与PMI(%)6 图表13:存款定期化趋势略有下降6 1.信贷收缩、直接融资较弱,社融增速再创新低 7月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为5282亿元,弱于季节性,达到近五年同期最低水平;而社融存量同比增速进一步下降至8.9%,再创有数据以来新低。社融进一步走弱主要是由于信贷支撑作用明显减弱:除了居民端信贷收缩,企业中长期贷款也在今年首次出现同比 少增,另外7月份直接融资额也较低,政府债发行未提速,都对社融贡献不大。 图表1:新增社融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图表2: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仍在回落 2019 80,000 当月新增社融(亿元) 中国:社会融资规模:当月值(亿元,右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 20202021 60,000 40,000 20,000 0 20222023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14 13 12 11 10 9 8 2018/052019/062020/072021/082022/09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资料来源:WIND,中国人民银行,长城证券产业金融研究院资料来源:WIND,中国人民银行,长城证券产业金融研究院 当月社会融资规模结构 单位:亿元 当月新增 同比增减 2023-07 2023-06 2023-05 2023-04 2023-03 2023-07 2023-06 2023-05 2023-04 2023-03 社会融资规模:当月值 5282 42241 15555 12253 53862 -2503 -9685 -12860 2926 7297 (1)信贷融资 364 32413 12219 4431 39487 -3724 1873 -6011 815 7196 (2)表外非标融资 -1724 -903 -1457 -1143 1922 1329 -761 362 2031 1787 委托贷款 8 -56 35 83 175 -81 324 167 85 68 信托贷款 230 -154 303 119 -45 628 674 922 734 214 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 -1962 -693 -1795 -1345 1792 782 -1759 -727 1212 1505 (3)直接融资 1965 2921 -1397 3937 3966 -432 -14 -2055 -881 -742 债券融资 1179 2221 -2150 2944 3352 219 -125 -2516 -708 -398 股票融资 786 700 753 993 614 -651 111 461 -173 -344 (4)政府债券 4109 5371 5571 4548 6015 111 -10845 -5011 636 -1059 图表3:当月社融结构 资料来源:WIND,中国人民银行,长城证券产业金融研究院 分项来看,首先是政府债券发行暂未提速,对社融支撑作用不强。7月份政府债券新增融资4109亿元,同比仅多增111亿,今年前7月政府债发行速度偏慢,累计新增政府 债券3.7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1.26万亿元。7月末政府债存量同比维持在10.1% 的水平。实际上6-9月是政府债发行大月,而今年7月单月融资占比为5.4%,比过去5 年同期均值1低5.9个百分点,发行进度不及往年。政治局会议提到“加快地方政府专项 债券发行和使用”,我们预计最快8月份政府债发行可能会重新加速,重新对社融形成支撑,政府债增速可能也会回升。 图表4:社融口径政府债单月发行额(亿元)图表5:政府债发行与存量增速 1按今年3.88万亿赤字+3.8万亿专项债的总发行量测算,另外,由于2022年政府债发行节奏较特殊,过去5年选2017-2021年数据。 20,000 15,000 10,000 5,000 20192020202120222023 社融:政府债券:当月值(亿元) 社融存量:政府债券:同比(右轴,%) 20,00025 15,000 20 10,000 15 5,000 0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010 2019-062020-042021-022021-122022-10 资料来源:WIND,中国人民银行,长城证券产业金融研究院资料来源:WIND,中国人民银行,长城证券产业金融研究院 其次是7月新增直接融资(债券+股票),同比少增432亿元,主要是股票融资同比少 增651亿元。今年前7月,股票融资同比少增1085亿元,表明今年股票发行注册制全面推行暂未使直接融资有力提升。7月份债券融资同比多增,我们在《8月债券投资报告》中指出,今年7月信用债(公司债、企业债、中票、短融)发行成本大体呈下降 趋势,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发行成本偏高,融资成本有所上升。而融资成本偏高之下,今年前7月,社融口径债券融资同比少增7666亿元。 再次是非标融资同比少减,对社融拖累不大。委托、信托与未贴现承兑汇票分化。新增委托贷款为8亿元,同比少增。新增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分别为230亿元和 -1962亿元,分别同比多增628亿元、少减782亿元。 最后是新增信贷,同比少增3724亿元,与信贷支撑6月份社融规模整体偏高相反,7月信贷成为社融的主要拖累。社融偏弱,但信用产出效果反而回升。从信用扩张效果来看,信用所带来的需求扩张效果(或者说债务产出效率)有所回升。以汽车销量和PMI 值为例,大致以PMI/社融以及乘用车零售量/社融的趋势值表征信用扩张效果,可以看到这种产出效果有所回升。 图表6:社融产出效果有所回升 PMI/社融规模:指数修匀 乘用车零售/社融规模:指数修养(右轴) 0.007 0.006 0.005 0.004 0.003 0.002 0.001 2014/072015/082016/092017/102018/112019/122021/012022/022023/03 资料来源:WIND,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乘联会,长城证券产业金融研究院 210 190 170 150 130 110 90 70 50 我们在《本轮主动去库存见底了吗?》中提到,自从2013年中国宏观杠杆率超过185% (通常用债务总量与GDP之比来衡量宏观杠杆率)之后,我国经济就已经进入债务拖累型发展模式中。继续加杠杆的边际收益下降,边际风险上升。当前信贷收缩,信用产出效果反而回升的现象,一定程度证明债务拖累的发展模式仍在延续。 2.居民贷款收缩,企业贷款走弱 对于新增信贷,7月份居民贷款再次出现净偿还,私人部门“去杠杆”倾向凸显。企业中长贷也首次同比少增,不再支撑信贷增长。 图表7:当月新增贷款结构 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结构 单位:亿元 当月新增 同比增减 2023-07 2023-06 2023-05 2023-04 2023-03 2023-07 2023-06 2023-05 2023-04 2023-03 新增人民币贷款:当月值 3459 30500 13600 7188 38900 -3331 2400 -5300 734 7600 (1)居民贷款 -2007 9639 3672 -2411 12447 -3224 1157 784 -241 4908 居民短期 -1335 4914 1988 -1255 6094 -1066 632.13 148 600.87 2246 居民中长期 -672 4630 1684 -1156 6348 -2158 463.28 637 -842.28 2613 (2)企业贷款 2378 22803 8558 6839 27000 -499 687 -6742 1055 2200 企业短期 -3785 7449 350 -1099 10815 -239 543 -2292 849 2726 企业中长期 2712 15933 7698 6669 20700 -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