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华创证券]:中日对比研究系列二:五问五答,对比日本再看国内预制食品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中日对比研究系列二:五问五答,对比日本再看国内预制食品

食品饮料2023-08-10欧阳予、彭俊霖、董广阳华创证券点***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中日对比研究系列二:五问五答,对比日本再看国内预制食品

引言:复盘日本风云激变,再看中国星星点灯。2019年我们曾外发《他山之石—日清食品:怎么看方便面这门生意?》,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近期我们再次前往东京,深入调研日冷、日清等食品饮料巨头。本文作为中日对比研究系列报告第二篇,以日本预制食品复盘起手,同时延续在《看懂安井的三个阶段》中的思考,以五问五答形式,再度聚焦国内预制食品产业及相关投资机会。 参考日本,怎样看待国内预制食品的成长性?复盘日本,速冻受B端拖累明显,1990-2019年量/价CAGR分别1.5%/-1%;方便面量上低个位数增长,价靠产品结构优化。回到国内,一是跨板块对比看,预制食品攻守兼备,无论经济好坏,BC双轮驱动下成长可穿越周期,韧性远好于其他板块如调味品、酒水等。二是若不考虑日本经济拖累,日本速冻1990-2005年CAGR可达5.5%,对比看国内往后10年高个位数增长具备支撑。三是从驱动因素看,宏微观需求共振,国内量价均有一倍以上空间,终局可看至更高。此外从品类端再验证,一方面日本速冻需求常青,而国内老品天花板更高,不应低估后续成长持续性,另一方面日本产业发展也非一帆风顺,国内锁鲜装&预制菜增长点充足,与其纠结短期数据,不如淡化增速波动,从产业大趋势来把握。 参照日本趋势演绎,国内还有哪些品类可以接力增长?日本预制食品核心围绕下游渠道、消费场景进行演绎,每一轮大的产业机会均是来源于下游场景的变换。日本1990s后,产品渠道上B端需求转弱,C端更添动力,下游业态上便利店带动放量,餐饮亦有结构性机会,消费场景上加工方式基本迭代为微波解冻,消费理念上产品更趋健康化、功能化。回到国内,下游场景上,国内空气炸锅或可贡献C端增量,优先关注调理肉制品及早餐场景等。零售模式上,新零售及便利店值得更加关注,餐饮业态上,团餐、烧烤、烘焙等想象空间更足,各类粉面快餐副食小吃亦有增量机会。 日本经济下行,对相关企业及股价有何影响?基本面上,行业降速,宏观下行,小企业加速退出,而龙头韧性仍强,通过及时战略调整,仍可稳健穿越周期。其中日清受益消费降级,维持稳健成长,日冷调整有所阵痛,节奏先抑后扬。股价上,1990年起持续杀估值,整体定价中枢向下,市值相对平稳,2012年估值开始修复,再加上企业海外加速、盈利能力提升,最终均可兑现超额收益。 行业步入下半场后,企业经营动作有哪些调整?一是企业普遍对利润提出更高诉求,前期1990-2010年刀尖向内,深挖效率,集中体现在优化集团架构、缩减低毛利单品、提升供应链效率、加强内部管理等上;2010年起企业资本支出回升,开始聚焦生产端翻新及自动化,同时通缩趋于结束,格局优化后企业普遍提价,亦带动盈利持续提升。二是龙头聚焦核心品类的同时,横跨多品类寻求结构性机会,且单品推新节奏显著加快。三是纷纷布局大健康相关板块,但内生增长普遍一般,最后更靠收购并表拉动,同时海外并购、建厂等动作普遍,尤其在日元升值阶段。 对比日本,国内企业估值又该怎么给? 参考日冷1975-1984年估值,当前安井等30X具备支撑。1975年起日冷估值维持在30X,直至1985年股市泡沫化。对比看:一是无论行业抑或企业,当前安井增速均优于当时日冷,二是日本上下游挤压更为严重,国内企业经营环境更优,三是剥离掉低估值的农产及冷链业务,日冷速冻估值可看到更高。当前安井仅30X左右,基本与日冷1975-1984年估值相似,且增长动能、潜在空间更足,往下具备支撑。 远期稳态下可看至20X左右,强管理+高股息均可看更高溢价。日冷单速冻部分估值在20X左右,与三全接近,结合国内板块定价中枢更高,整体平移看企业理应至少20X以上。以安井为例,当前市值对应25年净利润仅约20X,当前估值安全边际足够充足。此外参考日冷DOE提升持续提振股价,当增速渐趋平缓时,高股息政策仍可部分抬升企业估值中枢。 投资建议:持续成长的弱周期相关赛道,关注战略驱动龙头。从行业来看,预制食品发展趋势明确,国内成长韧性显著低估,同时赛道攻守兼备,顺逆周期均可兑现超额收益。而从企业来看,当前国内跑马圈地已至尾声,新业态&新品类风起云涌之际,更看巨头后续战略引领,何况当前估值向下具备支撑。 具体到标的上,重点推荐安井食品、千味央厨、立高食品,关注三全食品及即将上市的锅圈食品、阿宽食品。 风险提示:中日经济社会环境不同、企业竞争加剧、需求恢复不及预期。 投资主题 报告亮点 报告的与众不同或创新之处。1)参考日本,分析国内预制食品的成长性,发现跨板块对比看,预制食品攻守兼备,无论经济好坏,BC双轮驱动下成长可穿越周期;剥离日本经济拖累因素看,国内往后10年高个位数增长具备支撑;从驱动因素看,宏微观需求共振,国内量价均有一倍以上空间,终局可看至更高。2)参照日本趋势演绎,探讨国内可以接力增长的品类,发现日本预制食品核心围绕下游渠道、消费场景进行演绎,每一轮大的产业机会均是来源于下游场景的变换。回到国内,下游场景上,国内空气炸锅或可贡献C端增量,优先关注调理肉制品及早餐场景等。零售模式上,新零售及便利店值得更加关注,餐饮业态上,团餐、烧烤、烘焙等想象空间更足,各类粉面快餐副食小吃亦有增量机会。3)分析日本经济下行对相关企业经营及股价的影响,发现基本面上小企业出清加快,龙头韧性显现;经营动作上企业横向拓展求增量,深挖效率提盈利;股价短期杀估值,但盈利改善+出海高增,均可兑现超额收益。4)对比日本,分析国内企业估值,发现参考日冷1975-1984年估值,当前安井等30X具备支撑;远期稳态下可看至20X左右,龙头更看管理溢价。 投资逻辑 持续成长的弱周期相关赛道,关注战略驱动龙头。从行业来看,预制食品发展趋势明确,国内成长韧性显著低估,同时赛道攻守兼备,顺逆周期均可兑现超额收益。而从企业来看,当前国内跑马圈地已至尾声,新业态&新品类风起云涌之际,更看巨头后续战略引领,何况估值向下具备支撑。具体到标的上,重点推荐安井食品、千味央厨、立高食品,关注三全食品及即将上市的锅圈食品、阿宽食品。 引言:复盘日本风云激变,再看中国星星点灯 19年我们曾外发《他山之石—日清食品:怎么看方便面这门生意?》,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近期我们再次前往东京,调研过程中惊喜发现日冷、日清在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中,依旧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且股价表现同样亮眼。本文作为中日对比研究系列报告第二篇,以日本预制食品复盘起手,同时延续在我们在《看懂安井的三个阶段》中的思考,围绕以下五个问题重点展开: 参考日本,怎样看待国内预制食品的成长性? 参照日本趋势演绎,国内还有哪些品类可以接力增长? 日本经济下行,对相关企业及股价有何影响? 行业步入下半场后,企业经营动作有哪些调整? 对比日本,国内企业估值又该怎么给? 一、参考日本,怎样看待国内预制食品的成长性? (一)日本复盘:量受B端拖累,价受通缩制约,最终整体仍可低增 速冻:受B端拖累明显,1990-2019年量/价CAGR分别1.5%/-1%。量上,日本泡沫经济后,外食1997年触顶回降,带动B端速冻产量走低,而C端在品类延展、场景打开下维持较快增长,最终行业总量维持在约160万吨。价上,1985-1990年间速冻均价达到顶峰,此后步入下行,至2008年左右止跌企稳,究其原因一是1990s后期通缩压力加剧,水畜产品等价格显著走低,二是餐饮消费降级背景下,倒逼供应链食材降价,三是均价更低的主食类产品占比增多。 图表1日本速冻食品产量分渠道变化 图表2日本速冻食品均价走势变化 方便面:量低个位数增长,价靠产品结构优化。量上,袋面、杯面前期即呈爆发式增长,故至1990s时量增贡献已经有限,此后整体维持低个位数增长。价上,受日本通缩压力影响,单品定价长期稳定,袋面自1990-2007年长期维持90日元,部分高价产品如日清王由1992年250日元降至1998年200日元。整体看,1990s起直至2010s,企业基本丧失提价权,终端售价因产品老化略微下降,但产品结构优化支撑行业整体均价向上。 图表3日本方便面需求量变化情况 图表4日本杯面建议销售价格变化 (二)三个视角看国内:成长穿越周期,高个位数增速具备保障 对比日本,不同的是外界宏观背景,但相同的是家庭小型化、餐饮连锁化等种种驱动,客观讲国内产业未必类似日本演绎,抽离掉外部变量影响后,仍可对行业后续成长进行展望: 一是跨板块对比看:攻守兼备,成长可穿越周期。日本早期经济繁荣,一是带动地产、餐饮高速增长,二是导致居民工作强度增加,B端降本增效+C端便捷需求下,预制食品兑现较快成长。而此后即便经济步入下行,在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趋势下,加上消费降级、预制食品性价比凸显,C端亦可接力放量,最终行业整体呈现弱周期相关属性,即无论经济好坏,BC双轮驱动下预制食品均可实现稳增,人均消费量逐年提升,成长韧性远好于其他板块如酱油、酒水等。 图表5不同子行业人均消费量对比 图表6预制食品在日本家庭食饮支出占比持续提升 二是剥离日本经济拖累因素看:十年维度下高个位数增速应有保障。尽管日本产业平稳增长,但亦受到B端需求转弱、通货紧缩等影响,而回到国内,一方面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并未出现类似日本衰退危机,另一方面国内战略纵深更长,低线城市仍可大面积深挖,餐饮工业化改造空间充足,故不太可能出现B端需求长期向下情况。以日本速冻为例,若是给予均价每年+2%、同时自1998年起B端产量+1%,还原后日本速冻规模1990-2005年CAGR仍可达5.6%左右。考虑到国内产业仍在发展早期,且社会环境、宏观背景等均远好于日本1990s,因而往后10年看,行业维持高个位数以上增长具备支撑。 三是从驱动因素来看:宏微观需求共振,终局可看至更高。梳理我国宏观背景、BC趋势等,均与日本1980s年代高度接近,核心驱动因素并未变化,对比看国内尚处于发展中期,未来预计仍有至少10年快速发展期。且从终局来看,首先量上,当前速冻人均消费仍在日本1980s早期,预计至少仍有一倍以上空间;其次价上,一是目前多为饺子、汤圆等传统米面,产品结构仍有优化空间,二是参考日本非主食类速冻提价表现好于整体食品,以安井为例2022年火锅料出厂价约在1.3万/吨,对比日本速冻2021年2.5万/吨(按人民币:日元=19:1换算)仍有提升空间。 图表7剔除日本宏观下行后速冻食品产值理论走势 图表8日本副食类速冻产品提价能力更强 (三)从品类再验证:单品次第花开,短期增长坚实 1、传统品类:需求有望常青,不宜低估成长持续性 日本需求更加常青,不宜低估国内品类的成长周期。当前部分观点认为,速冻产品生命周期偏短,尤其担心消费习惯转变后传统品类的成长性。但参照日本,我们有以下启发: 速冻品类生命周期长,上量后需求更趋稳定而非转弱。从核心品类上看,汉堡肉、炸丸子、肉片等均是1970s即已上量,尽管后续B端持续转弱,但近40年来规模仍可维持平稳,而米饭、乌冬面等成长更是贯穿1980-2020s。从企业单品看,日冷炸鸡、味之素饺子、加卜吉乌冬面等,甚至日清杯面等,前期均可兑现10-20年的快速成长,后期增长曲线趋缓但仍可低增。回到国内,不应低估品类成长的持续性,其中米面至少仍可低增,火锅料下游业态坚实,当前仍在成长中期。 新品持续贡献增量,加上单品天花板更高,后续龙头增长点依旧充足。据日本冷冻食品协会,一方面参考日本速冻调理品类数目由1973年356提升至1977年659,再到1991年的2192个,传统品类仍可裂分迭代,尤其国内饮食本就较日本丰富,后续新品拓展空间更足,另一方面,对比日本最大单品规模在500亿日元级别(约25亿人民币),国内消费群体更多,对应到单品赛道更大,新式米面如油条、蒸饺、手抓饼等均在50亿体量,小酥肉/烤肠等亦在40+亿/百亿级别。再加上国内格局更为分散,当前整体企业CR3在15%左右,远低于日本稳态下CR3在50+%,综合看,尽管行业整体或有降速,但结构性机会依旧充足,规模优势下龙头增长点更足。 图表9日本主流单品自1980s起维持平稳增长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