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趋势加速,线控转向有望实现0->1的突破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汽车与零部件 证券分析师:黄细里 执业证书编号:S0600520010001联系邮箱:huangxl@dwzq.com.cn联系电话:021-60199793 证券分析师:谭行悦 执业证书编号:S0600523070001联系邮箱:tanxy@dwzq.com.cn2023年8月6日 智能化+硬件标准化趋势推动线控转向0->1突破 智能化驱动线控转向升级,头部智能化车企有望实现产品落地。从机械助力->线控转向,转向系统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线控转向能够实现静默方向盘、随需转向、方向盘折叠等智能化功能,提供更好的自动驾驶体验。特斯拉公布线控转向专利,CyberTruck上有望率先搭载。 对标一体化压铸,线控转向或成为全新技术趋势。我们认为线控转向与一体化压铸相似,是对整车制造过程中全新的工艺升级,通过线控转向技术(线控制动+线控油门已经实现),使得底盘与车身实现完全解耦,个性化驾驶体验通过软件进行调教,而底盘的硬件制造趋于标准化,从而通过大批量的规模效应,降低差异化成本,同时带来车辆生产装配并行性的可能,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有望获得大规模普及应用。 线控转向产业链有望重构,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线控转向对转向产业链的改变:1)安全冗余需求下线控转向价值向电子件集中;2)新增的路感反馈总成带来对转矩反馈电机以及传感器更多的需求;3)线控转向只能在DP-EPS/R-EPS的基础上实现,R-EPS使用滚珠丝杠作为减速传动机构性能更佳,线控转向渗透率提升有望带动滚珠丝杠在汽车上的应用。 线控转向国产供应链有望崛起。国外供应商在EPS领域具有先发垄断优势。目前国内厂商在ECU/ MCU、电机、传感器等领域已有成熟产品,线控转向导入期为自主供应商带来国产化替代的良机 核心受益标的 转向系统总成,推荐:1)有望最早实现线控转向落地量产的自主供应商【耐世特】;2)国内领先的转向系统供应商【华域汽车】;3)布局转向系统底盘平台型企业【伯特利】【拓普集团】。关注:国内布局线控转向供应商【浙江世宝】; 转向EPS电机,电机用量增加+自主替代,关注【德尔股份】、【德昌股份】; 转向系统传感器,线控转向系统用量持续增加,推荐【保隆科技】【嵘泰股份】; 齿轮齿条,转向系统轴等机械件,国内份额领先供应商,关注【北特科技】、【德迈仕】、【中 马传动】; 滚柱丝杠,线控转向提升需求,关注【五洲新春】、【贝斯特】、【长盛轴承】。 风险提示:汽车智能化进程不及预期;线控转向渗透率不及预期;下游乘用车需求复苏不及预期。 目录 机械->电控,转向系统持续升级 智能化+硬件标准化推动线控转向0->1突破 线控转向产业链梳理 线控转向上游供应链标的线控转向重点关注总成标的风险提示 一、机械->电控,转向系统持续升级 转向节/车轮 转向拉杆 助力电机 底盘四大核心系统之一,负责控制车辆运动方向。汽车底盘由转向、制动、传动与行驶四大系统构成,转向系统是控制汽车行驶路线和方向的主要装置,用于保持或改变车辆的行驶方向。目前主流转向系统主要由方向盘、转向管柱、中间轴、转向器及转向节组成,其中转向器为核心部件。当驾驶员转动方向盘时,所做的转向运动通过转向管柱传递至中间轴,中间轴传递至转向器,由转向器拉动转向拉杆传递至转向节,转向节接着向内或向外旋转,牵动车轮向左或向右,从而改变行驶中车辆的方向。 方向盘 中间轴 万向节 转向器 万向节 转向管柱 图:汽车转向系统主要构成图:转向系统转矩传导 机械助力转向->线控转向,转向技术逐渐升级。最初车辆转向系统是纯机械结构转向(MS),通过机械传动放大操作力矩,需要较大的转向力矩。随着技术的进步,陆续出现机械液压助力转向(HPS)、电子液压助力转向(EHPS)、电子助力转向(EPS),到线控转向(SbW)已实现全动力转向。 助力电动化趋势,转向性能全面升级。随着转向系统向电子助力及线控转向发展,转向系统的助力能够实现随速改变,低速增大助力,提升转向便捷度,高速减小助力,提升高速稳定性;助力控制更加精准,有效降低油耗;在线控转向结构下,硬件解耦,实现转向路感可调。 图:转向系统技术演进过程表:各类转向系统技术特点 机械转向系统(MS)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以人力为主要动力源,通过机械传动结构放大。MS以驾驶员体力作为转向系统主要动力源,驾驶员转动方向盘,通过转向器中的减速器放大旋转力矩,通过拉杆控制转向节完成车辆转向。 纯机械结构,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廉。机械助力转向系统全部传力部件均为机械,其助力力度相比其他助力转向系统是最弱的(无辅助助力),不过全机械的特征使其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廉,过去主要在轻型车辆(如微面等)上装备,现阶段基本淘汰。 方向盘 转向拉杆 转向节 万向节 转向器 图:机械助力转向系统核心部件图:搭载机械转向系统的昌河铃木 机械液压助力转向系统(HPS)发动机提供液压动力,实现转向助力 发动机驱动液压泵,为转向机构提供助力。发动机液压泵提供助力,对转向系统施加辅助作用力,协助实现转向。由于其提供液压的液压泵由发动机通过皮带驱动,因此只有发动机运转,转向泵才能够运转,转向系统才有助力源。 液压泵持续建压,消耗发动机动力。在车辆运行过程中,无论是否进行转向操作,液压泵始终需要进行压力储备,因此发动机部分动力需要消耗在液压泵上,从而增加整车的燃油消耗量。 图:机械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核心部件图:采用机械液压助力的富康车型 油液管路 机械控制阀 液压缸活塞 齿轮齿条 液压泵 液压油储液罐 电子液压助力转向系统(EHPS)电机驱动液压泵工作,实现助力随速变化 电机驱动液压泵,通过液压助力转向。电子液压转向助力系统原理与机械液压转向助力相同,最大的区别在于不再使用发动机驱动液压泵,而改为电机驱动的液压泵。新增的电控系统包括车速传感器、电磁阀、转向ECU等,实现助力随速变化功能。 精准控制助力泵开关,减少能量消耗。助力泵启动和关闭全部由电控系统控制,在不做转向动作 的时候,助力泵关闭,因此它对于发动机动力的消耗更小,从而相比HPS油耗下降。 图:电子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核心部件图:法拉利-Roma搭载电子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执行机构与机械液压助力相同 助力泵 电子助力转向系统(EPS)取消液压系统,电机产生助力,能耗最低,实现ADAS功能基本配置 电机直接提供助力,实现ADAS功能基本配置。EPS系统转向时,转矩传感器检测到转向盘的转矩后将电压信号输送到ECU,ECU向电机发出指令,使电机输出对应转向助力转矩,从而产生辅助动力。EPS是实现ADAS功能的基本配置,结构更精简、随速转向更精确。 EPS实现更高能效控制,符合节能减排趋势。据智研咨询,EPS的百公里油耗率为0.5%,相比之 下EHPS和HPS的百公里油耗率分别为2%/3%,EPS更符合推崇节能减排的大趋势。 图:EPS系统结构图:转向系统油耗率对比 方向盘 转向齿轮 转向助力控制单元(ECU) 转向力矩传感 器 万向节传动轴 电子机械助力转向机 转向角传感器 转向柱 EPS根据位置和结构,有多种分类,各自具有特点 转向柱助力式(C-EPS)结构紧凑,扭矩输出相对较小。C-EPS的转矩传感器、电动机等安装在转 向柱上,结构紧凑,电机的响应性较好。但由于电机安装在驾驶舱内,体积较小,输出扭矩不大。 小齿轮助力式(P-EPS)助力较大,布置相对方便。P-EPS的转矩传感器、电动机整体安装在转向小齿轮处,直接给小齿轮助力,各个部件布置更加方便,可用于中型车辆,提供较大的助力值。 齿条助力式(R-EPS)直接驱动齿条,提供最大助力。R-EPS转矩传感器单独地安装在小齿轮处,电机安装在小齿轮另一端的齿条处,安装位置自由,直接给齿条助力,能提供最大的助力值。 管柱式(C-EPS) 图:各类转向系统电机布置位置 小齿轮助力式(P-EPS) 齿条助力式(R-EPS) EPS的渗透率趋于稳定,中国市场外资领先。相比于HPS,EPS环保、耗电小、操纵精确,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首选。中国乘用车市场EPS的渗透率已经基本达到顶峰。目前我国EPS市场以博世为代表的外资占据主导地位,耐世特等国产供应商也有较强的竞争力。智能化趋势下,线控转向渗透率的提高预期将挤压EPS的空间。 图:2021年中国EPS市场格局 19.5% 18.8% 4.9% 8.5% 18.5% 12.3% 17.5% 博世 NSK 采埃孚 JTEKT 豫北光洋 联创汽车电子 其他 图:全球ESP市场规模测算图:中国乘用车市场EPS渗透率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6% 4% 2% 0% -2% -4% -6% -8% -10% -12% -14% 100% 90% 80% 70% 60% 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E 市场规模(亿美元)Yoy 二、智能化+标准化,线控转向有望实现0->1突破 智能化驱动,线控转向更符合高级别自动驾驶需求。SBW增强自动驾驶的智能化体验,以耐世特为例,可以实现:1)随需转向,安全切换传统与自动驾驶间的转向控制;2)静默方向盘,自动驾驶时保持静止,消除转动的潜在危险;3)可收缩式管柱,自动驾驶时自动收缩,增加座舱可用空间。SBW方向盘布置更灵活,甚至可以折叠,为L4及以上自动驾驶取消方向盘做铺垫。 智能化驱动软件占比提升,线控转向提供更多个性化选择。SBW相比EPS代码量近3倍增长,为车企个性化转向功能提供可能。SBW可通过算法实现可变转向比(如低速与高速同样转弯角度所需方向盘转量不同)、可变路感反馈等智能化功能。未来汽车的差异化价值将更多由软件算法决定。 图:汽车软件价值占比变化图:转向系统代码量增加 2015年 2030年 取消机械连接,线控转向带来安全冗余高需求。线控转向 , , (SBW)在EPS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用线控代替了转向管柱与转向器间的物理连接,实现了上下车身的解耦。相比于EPSSBW能够实现更快响应、更自由布置、更智能等特点,是实现L3及以上自动驾驶的核心功能之一。由于取消了机械连接为保障出现故障时的行车安全,SBW对核心零部件的安全要求更高,并且需要满足冗余设计。 表:线控转向核心零部件要求 图:线控转向系统结构 关键零部件 主被动安全 功能安全 网络安全 追踪性 平顺性 稳定性 舒适性 智能性 转向机构 传感器 √ √ √ √ 转向控制器 √ √ √ √ √ √ √ √ 转向电机 √ √ √ √ 减速机构 √ √ √ 传动机构 √ √ √ 手感模拟单元 扭矩角度传感器 √ √ √ √ √ 手感控制器 √ √ √ √ √ √ √ √ 手感模拟电机 √ √ √ √ √ 手感模拟减速机构 √ √ √ √ 手感模拟传动机构 √ √ √ 手感模拟机械限位 √ √ √ 底盘环节占据较高研发成本,软件定义汽车驱动硬件标准化。根据FCA集团前CEO测算,车企每年的研发费用有45-50%花费在消费者难以感知到差异性的领域,如底盘调教、发动机和变速箱研发等,在这些方面很难让消费者感受到车企间的不同。在“软件定义汽车”的趋势下,把宝贵的资源花在算法或者其它更加能够增加企业区分度的方向,让底盘系统、电池系统等成为统一标准件,将是未来研发结构优化重要大方向。 图:车企研发成本占比测算 线控底盘完成上下车体解耦,线控转向有望实现0->1突破。线控底盘技术(转向、制动、悬挂)实现了上车身与底盘的机械解耦,将油车时代最具备个性化调教的领域进行了硬件标准化,性能 调节由算法实现。目前线控制动、线控悬架已经处于1->N的量产阶段,而线控转向仍处于导入期。 我们认为线控转向是打通线控底盘的最后一个环节,硬件标准化下线控转向的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