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储能产业趋势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储能产业趋势

储能产业趋势

储能产业趋势 2023年6月 第147期 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日期:2023.7.15 目录 热点话题5 新能源配储比例走高趋势明显5 用户侧储能迎来高光时刻7 政策动态10 《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审议通过10 国家能源局:启动新型储能试点示范申报,纳入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库10 江苏发改委:储能放电补贴0.3元/kWh,重点发展电网侧10 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新型储能发展的实施意见》10 河北发改委:风光配储最高需求3.1GW/7.4GWh11 山东能源局公示2023年第一批新型储能入库项目11 新疆2023年度独立新型储能建设方案组织上报,积极探索建设构网型储能11 《天津市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发布,独立储能每年调用完全充放电次数不低于300次12 贵州发布1.95GW/3.9GWh独立储能示范项目,给予30元/kWh资金支持12 浙江瓯海区:用户侧储能项目按放电量给予0.8元/kWh补贴12 广东江门市新型储能电站项目推荐布局实施方案发布12 项目动态13 全国最大新能源配套电化学储能电站并网13 国内最大电化学储能电站全容量并网投运13 全球首个服务于数据中心的重力储能项目落户河北13 湖南省首个35kV高压直挂储能电站成功并网13 世界最大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在青海开工建设14 国家电投东明储能项目并网送电,建设磷酸铁锂电池+长时钠离子电池14 宁夏境内最大新能源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并网14 国内首个“飞轮储能+百万机组联合调频”项目投运14 普鲁士蓝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投入使用15 技术动态15 中科大突破全固态锂电池电解质在性能和成本上的双重瓶颈15 海外动态16 特斯拉将为Neoen首个4h储能项目提供224个2XLMegapacks16 南非深层矿山的重力储能开发潜力巨大16 美国能源部加速长时储能商业化,将带来几项关键行动16 欧盟批准对匈牙利储能项目提供11亿欧元的国家援助17 联盟活动17 第二届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圆满召开17 2023年第八届中国储能西部论坛即将召开18 2023澳洲储能商务考察及拓展交流项目19 2023新型储能电站开发与运营培训考察(山东站)19 会员动态20 新会员|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20 新会员|国能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 数读海博思创IPO:主营储能系统去年营收24.6亿,占公司总营收94.61%21 全钒液流储能新秀星辰新能获海松资本近亿元Pre-A轮投资21 华能建成全球首座百兆瓦级分散控制构网型储能电站21 开勒能科发布全液冷分布式储能系统解决方案21 警告:内部文件,任何非法使用,阅读或转载将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楚能新能源孝感锂电池产业园项目一期正式投产,规划总产能150GWh21 四维能源安徽制造基地一期项目竣工投产22 制造业单项冠军、通信储能龙头双登股份IPO获受理22 电工时代承建的多个储能电站全部一次并网成功22 中天科技新增12亿储能业务订单22 鹏辉能源衢州智慧储能制造基地二期项目开工22 晶科储能年产12GWh储能系统与12GWh储能电池项目开工23 中腾微网成功中标马尔代夫40MWh储能EPC项目23 鹏辉能源钠电大规模量产,签订北方最大钠离子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合作协议23 采日能源助力中国海油首个陆地集中式光伏配储项目成功并网23 正泰电源5.1MWh20尺液冷储能系统下线24 海辰储能宣布完成C轮融资24 盘古钠祥钠离子电池研发总部及制造基地项目签约落地24 永泰数能年产5GWh储能设备、5万台充电桩基地项目落户安徽宿州24 数据发布24 6月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25 6月份新型储能招/中标规模25 6月份CNESA储能指数25 7月份峰谷价差分析25 全国首批钠离子电池测评名单公布25 致读者27 警告:内部文件,任何非法使用,阅读或转载将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热点话题 新能源配储比例走高趋势明显 业内呼吁已久的“叫停新能源强制配储政策”不但没有叫停,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今年以来,河南、山东、广东等地陆续发文加快新型储能发展,要求严格按照开发方案中承诺的储能配比配置储能设施,如未投运,电网不得调度和收购其电力电量。有的甚至提出,按照未完成储能容量对应新能源容量规模的2倍停运其并网发电容量。 纵观新能源配储政策发展,由最初的鼓励引导到成为并网标配,再到不建受罚,配储比例也从原先的10%—20%逐步上升至15%—30%,储能时长从1—2小时抬升至4—5小时,呈现逐步走高态势。业内多次呼吁,新能源配储不能简单“一刀切”,应停止强制措施,配不配、怎么配交给市场选择。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新能源强制配储越陷越深?叫停新能源强制配储的难点又何在? 新能源配储走高趋势明显 6月2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新型储能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2021年及以后河南省年度风光开发方案中的新能源项目,要严格按照开发方案中承诺的储能配比配置储能设施,储能设施投运时间应不晚于新能源项目投运时间;如未投运,电网不得调度和收购其电力电量。 无独有偶。6月7日,广东省能源局印发了《关于新能源发电项目配置储能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未按要求配置储能的新能源发电项目,电网公司原则上不予调度,不收购其电力电量。3月8日,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公室发布关于征求《山东省电力并网运行管理实施细则(2023年修订版)》《山东省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实施细则(2023年修订版)》规范性文件意见的通知,明确对于新能源场站实际配建或租赁储能容量不足的,按照未完成储能容量对应新能源容量规模的2倍停运其并网发电容量,直至满足接入批复方案要求为止。 随着新能源规模越来越大,其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的特点给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带来巨大挑战,迫切需要通过储能设施提升调节能力、保障安全。基于此,各地不断加大储能发展力度,乃至上调新型储能装机目标。河南省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规模达到500万千瓦以上,力争达到600万千瓦。这一目标较去年8月河南省发布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力争并网规模达到220万千瓦”的目标提升超一倍。 强制配储是我国当前储能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中国能源报》记者注意到,自2017年以来,有超过20个省市陆续出台新能源配储政策文件,1—2小时储能时长,10%、15%的配置比例已属常规设置,4—5小时储能时长,20%、25%、30%乃至更高配置比例正不断涌现。 “各地新型储能装机目标设置很高,得想尽办法完成。加上新能源消纳问题,压力很大,新能源配储比例走高趋势明显。”业内人士称。 多重因素驱动的综合结果 那么,有哪些因素推高了新能源配储比例? “当前,储能商业模式还不成熟,去年电池价格较高,储能项目存在规划多落地少、备案不建设或建而不用等问题。”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刘为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基于此,地方政府不得不出台强制措施,保证配置储能项目落地运行,以保障新能源高效消纳利用,为电力系统提供容量支撑及一定顶峰能力。 “虽然我国各省市的电源结构和负荷特性差异较大,但随着新能源并网规模的快速增长,各省市的调峰缺口呈现的规律基本相似,即时间尺度上由1—2小时向3—4小时、甚至4—5小时扩展,平衡上由单季节短时性电力平衡问题逐步向多季节性、多日持续性电力电量紧平衡问题发展。”华北电力大学教授郑华进一步向《中国能源报》记者指出,新能源和储能产业向好趋势明确,加上储能产业赛道的多元化和国企央企等对新能源指标的刚性需求,用资源换产业自然成为地方抓经济的“重点举措”。 当前,我国多地开启储能反配新能源模式,即以储能规模拿新能源项目指标。“新能源项目配建一定规模的储能,是维护电力系统稳定、保证新能源出力的未雨绸缪之举,也在一定程度上设置了新能源开发门槛,要求开发商有实力,理性开发,避免一哄而上拿新能源项目资源。”三峡新能源山东分公司副总经理汝会通向《中国能源报》记者指出,“但‘强配’本身很粗暴,不够舒展,更谈不上优雅。” 当前,配建储能的成本仍主要由发电侧承担,提高配储比例,无疑加重了新能源发电企业的负担,且易滋生低质量储能电站泛滥、配储利用率不足等问题。“成本增加主要来自储能系统成本。”刘为算了一笔账,以100MW的磷酸铁锂电池为例,当前2小时系统EPC成本在1500元/kWh左右,4小时系统成本在1300元/kWh左右。100MW光伏电站(初始投资4亿左右)配置10%、2小时储能项目,其初始投资成本将增加7.5%(3000万元);配建20%、2小时储能项目,初始成本将增加15%(6000万元);配建25%、4小时储能项目,初始投资成本价将增加32.5%(1.3亿元)。 最终要回归市场引导 针对新能源配储成本困境,各地政策也在不断创造疏导条件,比如,鼓励建立共享(独立)储能电站、拉大峰谷电价差,给予一定补贴等。广东对于新能源项目配建非独立储能和用户侧的非独立储能规模在 1000千瓦时以上的储能项目,给予一次性奖励;河南明确独立储能电站以低于市场价的电价购入电量,输出电价则按照高于市场价,具体为当月煤电市场化交易均价的1.64倍执行,投资主体可在电价的“一低一高”间获得收益。 “这些措施只能疏导部分投资成本。”郑华认为,市场的事情应该交由市场主体决策,缺乏配套成本消纳和成本传导机制的“拔苗助长”会对储能产业造成伤害。要让“真”市场来发现“真”需求,放下“计划”的手,让“市场”发挥作用和价值。 在汝会通看来,新能源配储的关键不在于时长、比例,而是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成本疏导途径,收益预期普遍不足,配储普遍侵蚀新能源的利润,变成了新能源的“寄生体”,“还是要从电力现货市场角度去思考,尽快建立机制,引导配建储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发挥配建储能和新能源电站的整体联动作用,实现新能源项目的效益最大化。如果形成这样的市场共识,那今天的‘要我配储’就转变为明天的‘我要配储’。” 刘为认为,储能产业已经进入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阶段,需要平衡产业发展和电力系统承受能力。从长远来看,新能源强制配储只是过渡性政策,随着与储能价值相匹配的电力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新能源配储政策所带来的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用户侧储能迎来高光时刻 今年用户侧储能或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广东省发改委近日印发的《广东省促进新型储能电站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提出,大力鼓励用户侧储能发展。按照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原则支持工商业企业、产业园区等配建新型储能电站。 该《措施》被称为“最强用户侧储能支持政策”。《措施》指出,要加快推动分布式新能源、微电网配置新型储能电站,推动工业园区、商业楼宇开展冷、热、电、储综合能源服务。同时明确,用户侧储能项目使用产品经认定符合先进优质产品标准规范的,其储能设施用电量单独计量,电价参照广东省蓄冷电价政策执行。 在业内人士看来,上述《措施》仅是我国用户侧储能即将快速发展的缩影,今年用户侧储能或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市场热度持续提升 储能分为电源侧储能、电网侧储能、新能源配建储能、用户侧储能。由于我国居民电价较低且峰谷电价差较小,用户侧储能经济性有限,此前不具备大力发展空间,并未被高度重视。随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持续推进,用户侧储能逐渐迎来“高光”时刻。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用户侧储能安装量比以往多了不少”“过去只有一些大用能客户关注储能,今年很多小工商业用户也开始关注储能”“随着峰谷差拉大,用户侧储能的关注度和市场热度越来越高”。 中电联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工商业配置储能新增总能量达0.76吉瓦时,同比增长106.29%,其中,广东、江苏、浙江等工商业大省占比超过八成。以广东为例,其拥有丰富的工商业资源,电力市场化改革又走在全国前沿,用户侧储能具有多元应用场景。尤其是《措施》明确,精密制造、通信、金融等用电量大且对供电可靠性、电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