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基本面仍然稳定,但通胀压力有所缓释 7月27日,美国二季度GDP数据出炉:同比+2.6%(共识+2%,前值+1.8%); 环比折年+2.4%(共识+1.5%,前值+2%)。从结构上看,个人消费支出驱动了1.1ppt的(环比折年,下同)增长,较上季度走弱;私人部门投资驱动了1ppt的增长,库存状态尚属健康;扣减项进口走弱驱动了1.2ppt的增长,主要由商品进口下降所致,或暗示美国需求有走弱风险。总体看,美国二季度GDP数据表现不及表面显示地那样强劲,但仍然稳定向上。 7月28日,美国个人消费支出量价数据公布,其中PCE价格指数同比+3%(共识+3%,前值+3.8%),环比+0.16%(共识+0.2%,前值+0.13%);核心PCE价格指数同比+4.1%(共识+4.2%,前值+4.6%),环比+0.17%(共识+0.2%,前值+0.31%)。结构上,耐用品通胀有明显的缓释迹象(环比-0.3%),汽车、家居等均在降价;服务的通胀压力依然有刚性(环比+0.3%),交运服务降价,其余涨价。 个人消费支出量方面,6月PCE环比+0.5%(共识+0.2%,前值+0.2%)。耐用品消费环比+1.4%,表现最强的是汽车(环比+3.7%);服务环比+0.4%,表现稳定强劲。美国耐用品消费量强、价弱是个耐人寻味的事实。考虑到美国汽车销量在6月份首次反超2021年同期水平,我们相信总体上美国的经济基本面仍然处在向上阶段。 美联储7月如期加息25bp,后续仍可能继续加息 7月27日,美联储宣布加息25bp,符合市场的共识。会后,市场的焦点聚集在七月是否是2023年美联储最后一次加息,衍生品市场价格隐含加息路径始终维持在2023年的剩余时间不加息。但我们的观点是:美联储大概率在2023年还有1-2次加息。我们认为原因有三点: 1)2022年下半年以来,美联储点阵图隐含的加息次数始终高于衍生品市场的隐含假设,事实证明市场总是低估美联储的鹰派倾向; 2)目前美国的经济基本面数据基本处于打败市场共识和符合市场共识的范围内,不及市场共识仍属少数,另外,6月PCE价格虽有松动,但服务业的量价一如既往地坚挺,同时,美联储也不再认为美国会进入衰退,而是会经历一段“低于长期趋势的增长”,这说明基本面支持加息; 3)鲍威尔在记者问答中提到几个重点:“‘加息过头’的风险不及‘加息不足’”,“相比‘加一休一’,‘加二休一’也是放慢加息节奏”。 基于这些信息,我们认为未来两种情况的概率较高:一是9月和12月加息,11月不加息;二是11月加息,9月和12月不加息。在两种可能性中,我们倾向于2023年剩余的三次会议中再加息一次。但无论是哪种,我们认为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的定价不够充分。 风险提示:经济周期下行的风险,国际政治局势的不确定性,国内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 全球市场表现 全球主要指数与资产比较 图1:全球主要指数与资产比较 本周重点市场与宏观数据 图2:美国GDP:环比折年率(%) 图3:美国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 图4:美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现状指数 图5:美国成屋销售折年数:环比 港股数据 港股通各板块表现 图6:港股通各板块表现中位数(按申万一级行业划分) 图7:港股通各板块表现中位数排名(按申万一级行业划分) 图8:港股通各板块表现中位数(按GICS行业划分) 图9:港股通各板块表现中位数排名(按GICS二级行业划分) 港股分析师业绩预期调整情况 图10:港股通个股业绩调整幅度排名(FY2净利润) 图11:港股通各行业业绩调整幅度中位数(FY2净利润,申万一级行业) 图12:港股通各行业业绩调整幅度中位数(FY2净利润,GICS行业) 南向资金状况 图13:港股通净买入(人民币) 图14:港股通净买入(港币) 图15:个股南向资金流入与流出排名 图16:各行业南向资金净流入情况(申万一级行业,百万港元) 图17:各行业南向资金净流入情况(GICS行业,百万港元) 美股数据(S&P 500/NASDAQ 100成分股) 美股各板块表现 图18:美股各板块表现中位数 图19:美股各板块表现中位数排名 美股分析师业绩调整情况 图20:美股个股业绩调整幅度排名(FY2净利润) 图21:美股各行业业绩调整幅度中位数(FY2净利润) 港股通个股内外资资金流向比较 图22:港股通个股内外资资金流向比较(申万一级行业) 图23:港股通个股内外资资金流向比较(申万二级行业)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