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报告总结了《2022年中国碳价调查报告》的成果。此次调查于2022年10-11月展开。在此期间,项目团队与行业协会合作,对来自已经受到或即将受到碳价影响的中国碳密集型行业的行业代表,尤其是来自中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首个覆盖行业——发电行业的代表,进行了广泛的调查。除发电行业外,水泥行业和钢铁行业被认为是对加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准备最为充分的重点排放行业。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水泥行业和钢铁行业被认为最有可能在2024年前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超过40%的发电行业受访者预计,其所在企业将需要从市场上购买配额来完成第二个履约周期(注:2022-2023年)的履约。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碳价水平将逐步上涨,且碳价对投资决策的影响也会日益增加。受访者还对中国在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峰目标表现出极大的信心。 关键词 碳价,碳排放交易,碳市场,公共政策,利益相关方调查,中国 推荐引用 Slater,H.,王庶,黎瑞鑫,《2022年中国碳价调查报告》,2023年2月,ICF,北京 通讯地址 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2号北京银泰中心C座3125单元,邮编100022电邮:chinacarbonpricing@icf.com 致谢: 本调查由ICF国际咨询公司开展,美国环保协会、能源基金会和挪威环境局给予了大力支持。报告执笔人感谢所有为本报告作出贡献的其他组织和个人。 我们也非常感谢以下行业协会、企业及其代表协助发放调查问卷: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协会、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以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感谢ICF国际咨询公司的贾士伟对本调查项目的执行和项目管理提供的大力支持。 中国碳论坛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FrankJotzo教授一起发起了2013年的首次调查,并随后负责管理后续调查项目的执行,直至2020年。多年来,中国碳论坛总经理卫诚然(PeterEdwards)为调查提供了宝贵的支持,报告执笔人对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目录 目录III 执行摘要V 概述1 中国碳排放交易动态3 调查受访者6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9 碳价预期17 自愿碳市场/抵消机制21 排放交易的准备程度23 碳价对投资的影响28 碳边境调节机制31 项目合作伙伴32 项目资助方32 缩略词: 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抵销机制) CDM清洁发展机制 CNY人民币 CO2二氧化碳 ETS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GDP国内生产总值 GHG温室气体 MEE生态环境部 MRV监测、报告和核查NDRC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TCE吨煤当量 tCO2吨二氧化碳 执行摘要 2022年中国碳价调查于2022年10月和11月展开,共收集了465名利益相关方对中国碳价现状和未来的预期。虽然不能因此宣称本调查具有充分代表性,但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市场利益相关方对于中国未来碳价的预期。自2013年以来开展的类似调查为本次调查奠定了基础。 中国碳市场的发展 2013年至2016年期间,中国相继启动了八个地方碳市场。这些地方市场对配额分配机制、覆 盖行业、抵消机制的使用以及各类衍生品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的尝试。中国于2015年《巴黎协定》达成前夕宣布将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使得全国碳市场自2021年2月起正式具有合法地位。该文件规定了各级政府、控排企业以及第三方核查责任的相关细节。中国的全国碳市场最初仅纳入了发电行业,随后将逐步扩大覆盖范围,按照“成熟一个纳入一个”的原则覆盖其他重点排放行业。2021年7月,位于上海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平台进行了首批交易,开盘价为48元/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首个履约周期于2021年12月31日结束。截至首个履约周 期结束,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覆盖了电力行业的2162家控排企业,这些企业的年温室气体排放 总量为45亿吨。 自2021年调查以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发展呈现出几个方面的关键进展。2022年11 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一项新的2022年排放配额分配计划草案,广泛征求意见。该草案指出,第 二个履约周期仍为两年,电力行业企业必须于2023年12月31日之前缴纳配额完成履约。2022年 12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最新的电力行业排放监测、报告与核查(MRV)指南,以期进一步提高碳排放数据质量。 2021年1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通知,允许发电行业企业使用先前签发的CCER抵消部分出于履约目的而缴纳的配额,然而全面修订的CCER法规仍有待正式发布(预计会在2023年内发布)。 受访者 调查收集了来自不同行业的利益相关方的答复共465份。其中84%来自控排企业,包括至少49%的受访者来自已经被纳入地方或全国碳市场的企业。在控排企业中,发电行业占比最高(受访者比例为38%),其次是建筑材料(21%)、钢铁 (13%)、化工(5%)、有色金属(3%)和石化(3%)行业。10%的受访者来自碳市场相关服务供应商,另有3%的受访者来自研究机构和行业协会。32%的受访者来自于地方碳市场所在省份(直辖市)。 图表1:受访者所在单位的地理分布情况 中国全国碳市场动态 来自发电行业的受访者被问及其所在企业在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内的配额分配情况。与去年调查结果相比,在今年的调查中,更高比例的受访者预计其所在的公司需要在市场上购买配额,以满足履约需求(41%相对于26%)。 继发电行业之后,水泥行业和钢铁行业对参与全国碳市场的准备明显较其他行业更为充分。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乐观地认为上述两个行业最早将在2023年准备好加入全国碳市场,而对这 两个行业被纳入全国碳市场时间的加权平均预期为2024年。对其他重点排放行业纳入时间的平均 预期则是在2025年前。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025年以后 2024-2025年 2023年 图表2:您认为还有哪些行业将准备好加入国家碳市场?(n=392,385,371,368,367,356,342,371) 受访者预计,从目前直至2030年,碳价对投资决策产生的影响将会显著增加。约五分之四的 回答该问题受访者预计,到2025年其所在企业的投资决策至少会受到中等程度的影响。仅有6% 的回答该问题的受访者预计即使到2025年其所在企业的投资决策也不会受到影响。 预计碳排放交易将对投资决策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12% 40% 31% 17% 21% 52% 21% 6% 41% 44% 11% 51% 30% 12% 5%7% 否 是,微小影响是,有一定影响是,有重大影响 2023202520302050 图表3:到2023年/2025年/2030年/2050年,您预期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是否会影响投资决策?(n=423,422,416,397) 碳价预期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预计全国碳市场的碳价将会稳步上涨。2022年的全国碳市场平均碳价预期为59元/吨,到2025年将升至87元/吨,在2030年之前将达到130元/吨。虽然实际价格水平依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自去年调查以来,针对同一年份的预期范围有所缩小。20-80百分位区间价格从2022年的49-60元/吨增长至2030年的58-180元/吨。虽然对到2030年的价格预期 要略低于去年调查的结果,但其依然大大高于此前调查中对到2020年的预期。对未来碳价的预期可能会受到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中高于预期的起始价格的影响。到本世纪中期的预期价格远低于欧盟2023年1月的平均价格水平(约83欧元或约600元人民币)。 预计中国碳价将稳步上涨 350 300 20-80%范围的调查预测 调查反馈平均值 250 239 元/吨二氧化碳 200 试点 (实际价格范围) 150 100 50 2012 2014 2016 2018 2020 2022 2024 2026 2028 2030 0 130 87 59 2032 2034 2036 2038 2040 2042 2044 2046 2048 2050 全国碳市场(预测) 图表4:地方碳市场目前的价格区间以及对全国体系的价格预估。 中国的排放目标和排放峰值 2020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将在“2030年前”(早于之前 “2030年左右”的承诺)达峰,提振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雄心。今年,85%的受访者预计,中 国将在2030年前或不晚于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只有13%的受访者预计中国的排放量将在2025年或更早达峰,较两年前(2020年)调查中的36%有所下降。 中国有望在2030年前或不晚于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峰 10% 14% 30% 42% 2%1%0% 已经达峰20222023-20252026-202920302030年后不会达峰 图表5:您预期中国碳排放将于何时达到峰值?(n=434) 概述 本报告是对《2022中国碳价调查报告》成果的总结。2013年、2015年以及自2017年以来每年开展的类似调查,为本调查项目奠定了基础。每次调查的许多问题都保持相似或类似,以便对历年的结果进行比较。此外,鉴于本年度调查在中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首个履约周期结束后开展,因此也纳入了新设计的一些问题,以体现对首个履约周期的反馈。 当2013年调查启动时,中国中央政府对使用碳价作为促进减排的政策工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为其已经开始在全国相继推出了七个地方试点碳市场。彼时,中国也在积极考虑实施碳税的可行性。 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作出的“碳达峰、碳中和”承诺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即中国将努力在 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并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些目标建立在到2030年将国家经济的碳强度至少降低65%的目标之上。1全国碳市场有望在帮助中国实现这些目标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2021年7月,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线上交易。作为中国首个明确的直接限制碳排放的全国性政策,这标志着中国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截至目前,全国碳市场已经覆盖了中国40%以上的碳排放,进而增加了所覆盖排放企业的实际碳排放成本。随着碳价机制的不断完善,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碳市场将发展为一个累计交易额高达1000亿元人民币的庞大市场2,进而为整个经济体的碳减排提供价格信号与资金支持。 《2022年中国碳价调查》于2022年10月17日至11月22日期间通过在线调查平台“调查派”匿名开展。通过与相关行业协会进行合作,本次调查重点放在中国碳密集型产业的从业代表上,并特别关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碳价的发电行业。我们向上述行业协会的会员发放了调查问卷,并向参与过2021年调查并留下联系方式的受访者发放问卷。此外,我们还利用社交媒体,尤其是微信平台,有针对性地向潜在受访者发放了问卷。 本次调查共收到来自行业、市场相关服务提供商和研究机构等各界专业人士的答复465份。约有一半的受访者(49%)来自全国或地方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已覆盖或预计可能覆盖的企业。此外,还有34%的调查反馈来自于未来将被纳入、不确定是否会被全国碳市场纳入或预计不会被全国碳市场纳入的行业的代表,3%来自于行业协会。行业意见的总体代表性达到86%(400份反馈)。 这项调查评估了专家和市场参与者对未来中国碳价的预期,以及碳价如何融入中国更广泛的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调查量化了对市场设计、相关政策、碳价以及对投资决策的影响的预期。因此,调查可以增进市场和政策制定者对行业和专家如何看待碳价前景的理解。 由于不存在业内代表专家名单,且受访者都是自愿参与调查,因此本调查不能绝对代表所有专家和各行各业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本报告中所得出的预期可被理解为对未来影响中国碳价行情的各类因素有一定认识和见解的部分群体所作出的“最佳猜测”。 就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