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佩信集团]:2023全国智能制造行业人才雇佣及供需前景展望 - 发现报告

2023全国智能制造行业人才雇佣及供需前景展望

轻工制造2023-07-19-佩信集团用***
2023全国智能制造行业人才雇佣及供需前景展望

CONTENTS 前言01 一、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02 智能制造产业结构智能制造市场规模智能制造政策环境智能制造五大领域部署03040507 二、智能制造行业人才现状与挑战12 智能制造人才现状智能制造人才挑战1315 三、智能制造细分行业人才需求分析17 汽车行业生产行业制药行业182628 总结与展望30 报告说明31 关于佩信集团32 前 言 人口红利消失、用工成本的增加,传统制造业面临着产业结构失衡、自身的同质化竞争严重、利润率水平持续走低等诸多发展困境。制造业需改变之前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方式,积极应对资源能源耗竭和污染排放加剧等问题。 随着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进程的不断加快,智能制造成为行业的重要关键词。自2015年起我国已发布包括《中国制造2025》等10余项重要政策,中共二十大报告将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作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重要目标,并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未来制造业将走向智能化、绿色化、敏捷化。运用实时数据分析、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智能制造能够更加快速、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切换生产方式,赋能绿色生产,降低能耗和废弃物排放,优化生产流程和能源使用方式,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柔性化。 加快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中国制造的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将进一步深化,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改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新型制造体系,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世界工厂”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走向“中国智造”转型与创新之路,离不开人才储备与挖掘。智能制造对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亟需具备数字技术与生产制造的跨领域知识储备、懂得如何与机器或数字化工具协同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制造业企业在加速转型的过程中,需长线布局一支高效的人才团队,而通过运用前瞻性的人才战略,深入了解行业内人力资源市场情况,全面预测人才供需趋势,进行人才储备,对于智能制造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智能制造产业结构智能制造市场规模智能制造政策环境智能制造五大领域部署 一、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制造业正面临着中低端产业向东南亚转移、产业链加速重构、国际竞争壁垒加大、人口老龄加剧等诸多发展困境,加快制造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大势所趋。 智能制造产业结构 智能制造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制造全生命周期,涉及制造企业的设计、生产、管理、销售及服务等众多环节,通过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赋能,促使制造业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 从产业链看,依托互联网广泛的连接能力,制造企业正在通过连接设备、用户、产业上下游等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变革。 上游行业:主要为基础硬件、感知层次的相关硬件产品、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 中游行业:是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等系统集成服务提供商; 下游行业:主要为市场需求方,包括交通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行业。 智能制造市场规模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中最重要和最基础的部分,制造业产值超过经济总量的 27%。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 年中国 GDP121.02 万亿元,工业增加值 40.16 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达到 33.5 万亿元,占 GDP 比重 27.7%,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口红利的消失、用工成本的增加,给制造业带来诸多挑战。国内越来越多的制造业开始探索新的道路,选择使用自动化机器,实现少人化作业。未来,随着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完备,相关装备和机器的需求将会越来越旺盛。 智能制造政策环境 智能制造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智能制造对于推进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自2015年起便发布了包括《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10余项重要政策,支持智能制造发展。 中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逐年增长,2022 年已经达到3.31 万 亿 元。智 能 制 造 行 业 产 值 约 占 装 备 制 造 业 的20% 左右,未来将会提升 25%-30%。 《中国制造 2025》中提出,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并研究制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编制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布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智能制造相关政策 智能制造五大领域部署 中国企业智能制造五大部署重点依次为:数字化工厂、设备及用户价值深挖、工业物联网、重构商业模式以及人工智能。其中,企业数字化工厂部署以打通生产到执行的数据流为主要任务,被企业列为智能制造部署的首要任务,占比最高。 国内制造业生产方式逐渐向自动化生产、智能工厂的生产方式转变。通过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等技术的赋能,导入自动化设备、自动化生产线,推动数字技术在制造业生产、研发、设计、制造、管理等领域的深化应用,实现制造业工厂少人化作业。 1、中国灯塔工厂坐拥 50 家,持续位列全球第一 灯塔工厂是智能制造领域的模范工厂,从 2018 年至今,在 132 家世界级工厂中,中国坐拥 50 家,占比超过总数的1/3,持续位列全球第一,涉及电子、电器、生活服务、工业制造、汽车、半导体等多个行业。 2、56% 的灯塔工厂位于江苏、广东、安徽、山东等地区 从地区分布上看,拥有灯塔工厂位列前五的省份是江苏、广东、安徽、山东、中国台湾,其中江苏和广东具有领先地位,合计占比 32%。江苏共有 9 个工厂被评为灯塔工厂,分布在苏州、太仓、无锡、昆山、南京,位居全国第一。涉及汽车、消费品、电子等多个行业,其中汽车和生活服务类制造工厂在数量上位于前列。 从城市分布上,苏州、合肥、青岛、上海等地均为灯塔工厂的主要阵地,都具有 3 家及以上灯塔工厂。其中苏州位居全国第一,累计数量达 6 家,包括强生、宝洁、博世、纬创、联合利华、亿滋,同时一些存在感不那么强的城市也拥有灯塔工厂,比如广东顺德、湖北荆州、福建宁德等。 3、海尔、美的、富士康领航中国智造 美的、海尔、富士康、联合利华、博世、宝洁、宁德时代、三一重工、纬创在中国拥有两个以上的灯塔工厂,主要涉及的行业包括电器、电子、消费品、汽车和工业设备领域。 海尔在中国拥有 6 家灯塔工厂,是国内灯塔工厂数量最多的企业,美的、富士康分别拥有 5 家,与海尔一起引领中国智造。2018 年,青岛海尔中央空调互联工厂首批入选全球“灯塔工厂”,也是唯一入选的中国本土企业。在今年,天津海尔洗衣机互联工厂还成为全球首个入选“可持续灯塔工厂”的中国本土企业。 4、中国智能制造人才升级 智能制造对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亟需具备数字技术与生产制造的跨领域知识储备、懂得如何与机器或数字化工具协同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根据领英研究,灯塔工厂企业对软件工程师、解决方案架构师、系统集成工程师、数据科学家以及数据工程师需求量大。走向“中国智造”转型与创新之路的企业,需要加强这些类型人才储备与挖掘。 智能制造行业人才现状与挑战 智能制造人才现状智能制造人才挑战 二、智能制造行业人才现状与挑战 智能制造人才现状 《吉林大学 2022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2022年 74.48% 的毕业生集中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等,其中在制造业就业的毕业生比例高达 23.11%,位列第一。 1、人才呈年轻化、高学历化 智能制造人才年龄主要分布在 25-35 岁,以男性为主,35 岁以下的人才占比超半数。领英《中国智能制造技术人才洞察》报告中指出,超 60% 均具备硕士及以上学历,超 60% 工作经验为 10 年以下。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2022 届 毕 业 生 就 业 质 量 报 告》本 部2022 届毕业生就业人数最多的 5 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262 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988 人)、制造业(597 人)、金融业(519 人)、教育(497 人),制造业位列第三,占比 12.25%。 这表明智能制造作为一个新兴的年轻领域,吸引了更多年轻力量的加入,同时智能制造作为专业要求高的领域,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也相对较高,因而从业者的学历属于偏高水平。 3、专业出身多元化 通过综合整理外部报告,智能制造技术人才主要的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电子电气工程等,其中中国智能制造技术人才毕业于计算机科学专业的人数最多,技术人才多数从事软件工程师、算法工程师、研发工程师等职位。 2、吉林大学、上海交大、武汉理工是人才输送的高校主力军 猎聘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白皮书》中,制造业人才毕业排名前三的高校分别是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 年生产制造新发职位同比增长 38.93%,招聘平均年薪为21.03 万元。智能制造新发职位同比增长 77.45%,招聘平均年薪为 23.33 万元。在智能制造子领域,机器人占比最高,高达 55.29%。 4、主要聚集于国内信息产业或制造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 智能制造人才分布以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为主,人才聚集性较强。智能制造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北和华南地区,上海、深圳、苏州、北京四座城市聚集了智能制造的大部分人才。 2022 年智能制造热招职位 TOP10 为机械工程师、算法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嵌入式软件开发、工艺 / 制程工程 师、产 品 经 理、硬 件 工 程 师、C++、测 试 工 程 师、JAVA,其中机械工程师职位占比位居首位。从招聘平均年薪看,算法工程师招聘最高,近 40 万。 5、机械、算法、电气工程师等岗位热招 猎聘《2022 智能制造招聘求职图鉴》数据显示,2022 智能制造人才挑战 1、人口红利减少,人才短缺加剧 制造业潜在劳动力市场的适龄人口持续减少的现象或将维持 10 年以上,造成行业潜在劳动力不足。从 2012 年开始,中国制造业的潜在劳动力适龄人口数量变化为负数,持续到 2021 年底,制造业潜在劳动力市场平均每年减少 700 万左右的适龄人口。到 2025 年,人社部预计智能制造人才缺口约 450 万人。 猎聘大数据显示,15 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均处于人才相对紧缺的状态,其中智能制造位于榜首,生物技术、芯片、物联网、新材料、人工智能等产业紧跟其后。 注 : 来源猎聘大数据,近一年指 2022 年 3 月至 2023 年 2 月;TSI(Talent Shortage Index) 意为人才紧缺指数,如果 TSI 呈上升趋势,表示人才越来越抢手,找工作相对容易。如果 TSI 呈下降趋势,表示职位越来越抢手,找工作相对难,该指数计算主要考虑招聘方发布职位、云电话与求职方活跃、应聘等因素建立模型计算得出。 2、高复合技能人才和高端研发人才极为匮乏 传统制造业的升级对软硬件的配套设备提出了更高端和明确的要求,由此催生了高精尖技术类人才的需求。随着《中国制造 2025》政策的推进,除传统的制造业工人之外,需要机械与自动化、新材料制造、国防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新兴医疗制造、信息技术和能源与环保等方面的人才。 技术人才往往需具备数字技术与生产制造的跨领域知识储备,需懂得如何与机器或数字化工具协同工作,用机器或数字语言与实际制造场景结合。从具体职能来看,软硬件技术研发类人才、结构机械设计类人才、算法和功能安全类人才目前需求有所上涨,嵌入式软硬件设计、机械结构设计技能等具体人才技能成为热门。 智能制造需要各类工程师和技术人才通过长期的训练、实践和学习,同时涵盖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数据挖掘等多重数字技术,从而形成对自身行业的多层次理解和认知,但是职业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也阻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