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22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2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

2023-07-05-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花***
2022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

二〇二三年七月 内容提要 城市地下空间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其发展态势与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显著相关。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以城市高质量发展为宗旨,助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书基于2021年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基础数据,构建了城市地下空间评价指标体系,全景式展示了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格局与产业发展的最新成就,在不同维度和层面上揭示了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内在关系,为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目录 第一章发展纵览1 1中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地下空间发展格局2 22021年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水平3 3区域层面地下空间发展综评4 第二章城市评价5 1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综合实力评价6 2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发展评价10 第三章政策法规16 1政策法规概述17 2类型与颁布主体18 3主题类型18 第四章行业与市场19 1地下空间行业与产业分类20 2轨道交通行业与市场21 3地下空间规划服务市场24 第五章科研与交流27 1科研支撑28 2科研成果30 3学术交流31 4热点预测32 第六章灾害与事故33 1地下空间灾害与事故的界定34 2总体概况34 3类型分析35 关于数据来源、选取以及使用采用的说明36 主要指标解释37 附录一:2021年部分城市地下空间建设评价指标展示38 附录二:2021年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大事记42 壹 发展纵览 1中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地下空间发展格局 2021年是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2021年,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地下交通稳步发展,城市交通立体化、网络化程度不断提升;地下综合体持续建设,普惠便捷的公共服务供给不断完善;地下防空防灾设施配置不断优化,城市韧性与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地下空间已成为支撑城市可持续、高质量稳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空间分布的集聚程度来衡量,截至2021年底,中国城市地下空间仍延续“三带三心多片”的总体发展格局。 其中,“三带”是指中国三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连绵带,分别为东部沿海带、长江经济带和京广线连绵带。 “三心”是指中国三个城市地下空间发展中心,分别为北部发展中心、东部发展中 心与东南发展中心。区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整体水平领先全国,其中北部发展中心为京津冀城市群,地下空间发展以人防政策要求建设逐步向市场需求主导过渡;东部发展中心为长三角城市群,东南发展中心为粤港澳大湾区,两者地下空间发展均以市场力量为主导。 “多片”是指以各级中心城市为核心,不同规模城市群为主体,呈多元分布的地下空间集中发展片区,分别为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山西中部城市群。片区的典型特征是区内城市群承载人口和经济的能力明显增强,各城市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力量共同作用推动地下空间快速发展,地下空间法治管理水平加快提升,地下空间建设量相对其他区域增长更快,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地下空间发展较领先。 成渝城市群 山西中部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 长江中游城市群 山东半岛城市群 粤闽浙沿海城市群 图例 城市地下空间发展中心 北部湾城市群 城市群地下空间发展片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连绵带 22021年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水平 截至2021年底,中国①城市地下空间累计建设27亿平方米。 2021年,中国城市地下空间新增建筑面积(含轨道交通、综合管廊等)约2.8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9.3%;约占同期城市建(构)筑物竣工面积的21.8%,而长三角城市群以及珠三角城市群约占24%。 辽宁 黑龙江吉林 东北地区 四川 云南重庆广西陕西贵州新疆宁夏内蒙古甘肃青海西藏 西部地区 河南 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山西 中部地区 江苏 山东广东浙江福建河北北京上海天津海南 东部地区 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 (万平方米) 2021年各省区市新增地下空间建筑面积比较 数据来源:各地自然资源局、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国防动员办公室,部分根据国家统计局及各地2022年统计年鉴、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计算 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划分方法依据国家统计局《东西中部和东北地区划分方法》(2011) ①本书中除明确注明,各项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3区域层面地下空间发展综评 依据国家统计局关于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划分,以2021年为重点研究对象,分区域进行地下空间发展综合评价,以便深入剖析全国地下空间发展的区域特征,便于掌握全国地下空间发展的实时动态。 (1)东部地区——始终是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核心 东部地区汇集了中国重要的社会资源、科创力量和资本市场,地下空间行业多元发展,供需市场最大,地下空间专有技术与装备的创新较为频繁,始终是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核心。 2021年,山东半岛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地下空间建设水平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发展较快,政策完善度加快提升,成为城市群地下空间发展片。 (2)中部地区——地下空间与新型城镇化同步推进 2021年,中部地区深化落实地下空间高质量发展,与城镇化进程同步推进。 武汉、郑州、合肥、长沙等中部地区省会城市仍是区域地下空间发展领头羊。湖北省在地下空间政策法规的颁布数量与主题类型完善度方面居中部地区之首。安徽省近年来地下空间建设增速较快,但地下空间总体发展水平仍有待提高。 (3)西部地区——地下空间发展势头较好 2021年,成渝城市群地下空间发展片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是西部地下空间领军地带;以宁夏、云南、新疆为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地下空间发展水平提升较快;关中平原城市群整体发展缓慢。 (4)东北地区——地下空间发展相对平稳 2021年,辽宁省地下空间新增面积同比有所增加,黑龙江、吉林并无显著变化。 贰 城市评价 1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综合实力评价 (1)地下空间综合实力评价体系构建 随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入推进,中国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实力评价不仅要关注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本身,同时应兼顾地下空间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贡献以及地下空间供给服务水平。 2021年地下空间综合实力评价标准体系融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在2020年构建的标准体系基础上,增加安全韧性内容,精简同类关联度较高的指标,最终形成地下空间综合实力评价指数。 基础法支治撑•地下空间管理体制机制 •地下空间法规政策支撑 •地下空间安全指标安韧全性•地下生命线工程配套情况•地下避难防灾空间覆盖情况 硬实建指设标•现状建成地下空间情况 •地下空间综合利用情况 力•地下交通设施系统重设要施 •地下市政公用设施系统•地下物流系统 软发展•地下空间专业高校开设情况及科研水平 实力 潜力•地下空间专业机构对城市的经济贡献率 地下空间法治支撑 (2)本书20将2各1城年市城置市于地同一下评空价间标发准体展系综,以合此实衡力量单和评项价评各价城排市地名下空间发展的真实水平。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综合实力评价分为法治支撑、建设指标、重要设施、安全韧性与发展潜力五个单项。单项最佳的城市取100分并作为该项评价基数,并非表示该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已无提升空间。各单项评价指标通过加权得出地下空间综合实力指标。 地下空间法治支撑主要考量该城市地 下空间管理的体制机制健全程度、政策支撑完善程度两个方面。2021年地下空间治理体系排名前10位的城市,如右图所示。 •地下空间管理体制机制 主要考量截至2021年底,该城市地下空间管理体制机制的健全程度,是否有归口管理,是否有专门的统筹管理机构。 •地下空间政策支撑 地下空间安全韧性 主要考量截至2021年底,该城市颁布法规政策、规范性文件的总数量、主题类型(涵盖范围)。 上海杭州北京西安南京武汉郑州成都重庆青岛 10088.1684. 21 72 .37 68.4264.4760.5359.2155.2655.26 2021年中国城市地下空间法治支撑TOP10 判断城市地下空间的防灾减灾能力以及综合 管廊、管线等公用设施对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配建水平。主要考量该城市地下空间安全指标、地下生命线工程配套情况、地下避难防灾空间覆盖情况。2021年排名前10位的城市,如左图所示。 •地下空间安全指标 主要考量2021年,该城市地下空间事故发生频次与新增地下空间建筑面积的比值,数值越小,表明新增单位面积的地下空间发生的事故概率越小,相比其他城市地下空间的安全系数越高。 •地下生命线工程配套情况 主要考量截至2021年底,该城市排水强度、 2021年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安全韧性TOP10综合管廊建设密度、道路的综合管廊配建率。 •地下避难防灾空间覆盖情况 主要考量截至2021年底,该城市建成区内单位面积的地下避难防灾空间覆盖率。 地下空间建设指标 地下空间建设指标主要考量该城市现状建成地下空间情况、地下空间综合利用两个方面,2021年地下空间建设指标排名前10位的城市如右图所示。 •现状建成地下空间情况 主要考量截至2021年底,该城市地下空间的人均指标(即地下空间人均建筑面积)、建设强度与停车地下化率,详见本章地下空间建设发展相关内容。 •城市地下综合利用情况 地下空间重要设施 主要考量截至2021年底,该城市地下空间功能复合程度、互联互通程度,突出地下空间之间有效衔接与功能、交通组织的融合。 地下空间重要设施的评价由城市地下 杭州南京上海广州北京武汉天津深圳苏州长沙 10089.2980 .38 70.3167.9267.2266.9164.7562.0761.17 2021年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指标TOP10 •地下交通系统 主要考量截至2021年底,该城市建成 交通系统、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系统、地下综合体、地下物流系统等方面组成,2021年排名前10位的城市,如下图所示。 10097.1285.9484.4880. 58 79. 94 79. 22 78. 94 77. 82 77. 15 上海深圳成都宁波武汉北京广州苏州南宁杭州 2021年中国城市地下空间重要设施TOP10 区轨道交通线网密度、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分担率、轨道交通系统客流强度,以及城区地下道路、隧道建设数量。 •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系统 主要考量截至2021年底,该城市已建的综合管廊覆盖率、综合管廊入廊情况、已建成地下市政设施类型与数量(污水处理厂、变电站、水厂等),以及真空垃圾收集系统投入使用的项目数量。 •地下物流系统 主要考量截至2021年底,该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的使用情况。由于仅有雄安新区建成部分地下物流通道但尚未投入使用,待有实际运营案例,将重新计算权重排名。 地下空间发展潜力主要考量该城市开设地下空间专业的高校情况、专业机构经济贡献率。作为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实力的增量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最低,2021年排名前10位的城市,如右图所示。 •地下空间专业高校 主要考量截至2021年底,该城市开设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的累计数量、专业开设年限以及招生情况;该专业是否为硕、博学位授权点也作为评价指标之一。 •地下空间专业机构经济贡献率 主要考量该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服务供应商承接地下空间项目的收入在该城市2021年第三产业中的比重。 地下空间发展潜力 10098.7880. 97 75 .01 65.4764.7664.1762.5860.6456.86 南京郑州成都西安北京武汉青岛济南哈尔滨长沙 2021年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潜力TOP10 (3)2021年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综合实力TOP10 根据地下空间综合实力评价体系,截至2021年底,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综合实力排 名前10位中,东部城市占7席,中部城市占2席,西部城市占1席。 1 2 3 4 5

你可能感兴趣

hot

2023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

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空间分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24-01-15
hot

2020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公共版)

房地产
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2020-12-01
hot

2022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蓝皮书

交运设备
亿欧智库2023-01-09
hot

2022中国车路协同产业发展蓝皮书

交运设备
亿欧智库2022-11-18
hot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主要热点问题

房地产
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202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