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产 管理行业报告 2023 1|中国资产管理报告2023 中国资产管理报告2023|2 欢迎阅读安永新发布的中国资产管理报告。对于那些关注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人来说,2022年充满了令人眩晕的变化,几乎让人不知所措:疲软的股市抑制了对资管产品的需求,但新推出的个人养老金计划又为行业的增长带来了新的希望;疫情加剧了商业活动的挑战性,但旅游和社交距离方面的限制在年底之前得到了解除;虽然行业规模保持平稳,但结构性的变化仍在继续……在本报告中,我们总结了行业的十大关键趋势,并就每个趋势未来将如何改变行业的发展给出了我们的看法。 3|中国资产管理报告2023 3|中国资产管理报告2023 行业保持韧性 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管理总规模从2021年的68万亿元人民币微降至2022年底的67万亿元人民币,结束了自2018年以来连续增长的势头。考虑到中国股市的主要指数上证综指在年内下跌了15%,行业规模的缩水小到几乎可以忽略。行业总规模下降的主因是通道业务的持续压缩(自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以来规模已经减半)。除去通道业务之外,各项业务大多实现了增长。尤其是私 募基金和公募基金作为行业的双引擎,得益于相对较高的固定收益产品比重均表现强劲。总体而言,中国的资管行业依然在长期上升通道内运行。其2017-2022年间的规模复合平均增长率达到7%。我们预计,资本市场深化发展、投资者意识的提高、对专业资产管理服务认可度的上升以及销售渠道的改善等将持续推动行业增长。 1 数据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安永博智隆分析 1其他包括期货公司及其资管公司私募资管计划以及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 中国资产管理报告2023|4 公募基金仍是核心 尽管加剧的股市波动给公募基金的回报带来了压力,但它仍然是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最大的板块,并且成功地保持了长期的增长势头。公募基金行业的规模在2022年末达到26万亿元人民币,比一年前增加了4000亿元人民币。这个增量使其成为全行业规模增长的最大引擎。 公募基金能够克服不利的外部因素,保持上升势头固然鼓舞人心,但它也开始显出一些疲态。这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行业对新发基金的依赖越来越大。2022年,公募基金行业通过新基金总计募集了1.7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行业净增量的400,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新发基金,行业的规模本来是下降的。而2021年这个数字则为54%。在 股市波动放大的背景下,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再次取代股票和平衡型基金成为行业的增长引擎。这两种产品合计占新募集资金总额的70%,而在2021年,这一数字则低于30%。虽然对于备受困扰的资管行业来说,有一根“救命稻草”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但对于基金管理公司来说,依靠新发产品,尤其是固定收益类产品来维持规模不是什么长久之计。正如我们在2018年至2022年间所看到的,相比权益类产品,基金公司很难通过固收类产品建立起自己的长期业绩记录。没有长期业绩记录就难以差异化。这种依赖性同时还抬高了销售成本,并削弱客户粘性。 2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安永博智隆分析 5|中国资产管理报告2023 中国资产管理报告2023|6 中国资产管理报告2023|6 77|中国资产管理报告2023 7|中国资产管理报告2023 “固收+”光环退却 所谓的“固收+”自2019年以来一直是最受欢迎的产品。但到了2022年,它的光芒终于开始退去。背后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对于固收资产的未来回报市场开始出现不同的意见。虽然中国仍处于低利率环境中,但央行在多大程度上将继续推进信贷扩张是存在疑问的。债券市场不断放大的交易量是对债券价格未来走势分歧的最佳证明。债券市场前景的不确定性还受到快速缩水的信用风险溢价影响。在2021年发生几起违约案件后,市场重拾了信心,而随之而来的信用风险溢价的下降进一步削弱 了债券回报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在“+”的方面,股票市场也越来越难以提供投资者所期望的回报。因此,越来越多的“固收+”产品被迫转向另类投资,而这又反过来压低了另类投资的回报。除了资产供应的问题之外,“固收+另类”的策略要想实现预期回报率,还需要考虑监管的态度、管理人获取和管理另类资产能力和渠道的情况等诸多条件,这些问题的不确定性都在2022年被放大。 资料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债券信息网,安永博智隆分析 最关键的是,债券和股票走势的趋同已经大大削弱了这种策略的吸引力。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自2020年以来,中国国债和A股的走势呈现很高的相关性,这使得“固收+”产品的成功越来越取决于个券的选择能力,从而削弱了产品的总体吸引力。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投资者寻找增强回报的目光可能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固收+”产品,但他们决没有停止寻找对现有投资组合的补充手段。正如我们将在下一章中看到的,对多资产和多策略产品的需求仍然强劲。 3 中国资产管理报告2023|8 9|中国资产管理报告2023 9|中国资产管理报告2023 另类资产的需求持续增长 多年持续的强监管态势非但没有扼杀中国另类投资管理业,反而使其得到了升华。如今另类资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受中国投资者青睐,甚至可以说已经是其投资组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实际上,持续的需求是2022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几乎所有业务板块的一个特征。长期的低利率环境和越来越大的提升回报的压力促使包括保险公司、主权财富基金和其他机构投资者涌向房地产、私募股权、对冲基金和其他类型的另类资产。高净值个人投资者也大笔增加另类资产的投资,因为他们过去所青睐的银行理财产品的供应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 对资管行业而言,另类投资热潮的最大受益者莫过于私募基金管理人了。它们在2022年末管理的资产总额超过了20万亿元人民币,相比2021年底进一步上升。私募股权基金和创投基金是私募基金业最活跃的板块之一,其资产 规模增长了8186亿元人民币。这两类基金在2022年共筹集了4450亿元人民币。由于享有更好的税优政策,创投基金的规模增速要快于私募股权基金,但两者的具体投融资行为其实是越来越接近的。 私募基金行业的另一支柱,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也从持续旺盛的需求中获益。在股市下跌15%的背景下,它们的资产管理总额从6.3万亿退至5.6万亿。但全年新募集的2400亿元人民币为行业规模提供了支撑。总体而言,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并未表现出与市场回报方面的明显差异,至少在2022年没有。因此,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管理人也已经开始依赖新发基金。正如同公募基金一样,如果这个问题持续,则行业会面临盈利能力和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 4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安永博智隆分析 中国资产管理报告2023|10 5 养老金业务一骑绝尘,但仍需另辟蹊径 长期以来,养老金一直是中国资产管理行业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但是因为养老金的资产管理业务(管理来自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计划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委外组合)有较高的牌照门槛,所以这块业务以往一直比较低调。 不过,随着增长转移到新的领域——养老FoF——这项业务正吸引越来越多的视线。作为新出台的个人养老金计划的四大产品供应商之一,公募基金公司目前占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到2022年底,21家管理公司共同管理着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的养老金FoF,大部分都建立了不错的业绩记录。 然而,这项新业务依然需要参与竞争的基金公司快速升级各方面的能力。养老金业务历史上一直是一项机构业务,如今为了获取和服务个人投资者,基金公司需要建设自己养老金业务的零售渠道、品牌、价值主张等。在运营方面,FoF的设计要求基金公司提供更广泛的底层产品,这是目前大多数中小型基金公司尚无法达到的,因为它们中的大多数现在通常专注于一个资产大类(股票或者债券),而缺乏综合组织不同大类资产长期投资的投研和风控能力。 有关中国养老制度改革更多细节,请参阅我们发布的 《中国养老金2023年报告》。 管理报告2023 11|中国资产 11|中国资产管理报告2023 中国资产管理报告2023|12 中国资产管理报告2023|12 ESG投资开始扎根 2020年,中国做出承诺,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并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为中国的ESG投资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双碳承诺是一个全面的社会经济目标,但对资产管理行业也有着重大影响。首先采取行动的是中国资产管理行业长期以来的先导——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该基金在2020年就发布了第一个全球ESG投资委外组合,并于2022年宣布将增加对ESG主题基金的投资。2022年8月,社保又发布了其第一个海外责任投资 组合。在2022年11月,社保基金又给出了其第一个国内ESG委外组合。此外,社保基金还在新发布的实业投资指南中提到将增加对ESG主题基金的配置,并在进行尽职调查和绩效评估时纳入ESG因素。 保险公司是ESG投资的另一大支持者。监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保险公司的绿色投资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占行业总投资额的4%,比前一年翻了一番。保险公司的ESG投资去向与其战略性资产配置保持一致: 约70%投于绿色债券、20%投于实业投资、剩余部分则投于股票等其他方面。同时,保险公司也对使用外部管理人进行ESG投资持开放态度。 零售投资者也热衷于增加ESG投资,因而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都在增加他们的ESG投入以满足这块业务发展的需求。在公募方面,现在已有606个ESG或责任投资基金,管理资产规模为4350亿元人民币。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2022年出版的《基金管理人绿色投资自评估报告》,三分之二的受访基金公司已推出了绿色投资产品,并且超过一半的公司将绿色投资列为公司战略重点之一。 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者已经对不断增长的需求做出了更明确的回应。自2021年以来,这方面的监管发展明显加速,为行业内ESG的长期发展以及可持续和绿色投资铺平道路。 6 13|中国资产管理报告2023 表1:近年来有关绿色金融和环境、社会及管治(ESG)的主要政策和指导方针 管治 管治 2016年8月 中国人民银行与财政部等七个部委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鼓励养老基金和保险基金等长期资金进行绿色投资。 2018年11月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了《绿色投资指引(试行)》,敦促国内外养老基金的基金管理机构发挥责任投资者的示范作用,积极建立符合绿色投资或ESG投资规范的长期机制。 2021年9月-10月 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相关部门和单位将制定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领域的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其他特定行业的计划。各地区还将根据计划要求制定自己的碳达峰行动计划。 2021年11月 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以提供激励和指导资金投资于绿色低碳领域和行业。 2021年12月 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多个部门联合发布《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方案》,采取措施引导和促进更多的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活动,以实现国家制定的贡献目标和低碳发展目标。 2022年6月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旨在促进意识提高,并要求相关组织进行管理。 2022年7月 中国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发布了《中国绿色债券原则》,标志着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迈出了统一标准和与国际市场融合的重要一步。 资料来源:国务院,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安永博智隆分析 然而,大多数基金公司仍处于建设ESG投资能力的过程中。对于ESG专业人才的争夺战一直是行业面临的紧迫 压力点,但调查显示,在人力资源、数据、政策和投研流程以及其他运营能力方面同样存在短板需要补足。 中国资产管理报告2023|14 跨境资金流动和外资管理人的增加 尽管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不断升级,中国投资者对海外资产的需求仍然强劲,并且监管机构也不断提供牌照和额度等方面的支持。 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