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载板是封装环节的核心材料,高技术门槛带来溢价:IC载板直接搭载芯片,为其提供保护、支撑、散热作用,同时为芯片与PCB母板之间提供电子连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IC封装技术中一种必要的核心材料。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IC的特征尺寸不断缩小,集成度不断提高,相应的IC封装向着超多引脚、窄节距、超小型化方向发展。在高阶封装领域,IC载板已取代传统引线框架,成为芯片封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载板直接与芯片相连,产品尺寸小、精密度高,在线路精细、孔距大小和信号干扰等方面要求更高,因此在制造时需要更精准的层间对位技术、电镀能力、钻孔技术。IC载板的工艺流程复杂,涉及工序多,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才能优化出合适参数,下游客户对IC载板的量产也有严格的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了供应商进入主流市场的门槛。 行业规模持续扩大,AI算力芯片、Chiplet等进一步拉动载板需求:ChatGPT等大模型主要是基于多层transformer模型的联系上下文对话类模型,模型参数庞大,训练和推理过程需要大量的算力芯片。当前,Chiplet是AMD、台积电等多家集成电路头部极为关注的先进封测解决方案,根据Omdia的统计数据,2024年,采用Chiplet的处理器芯片的全球市场规模将达58亿美元,到2035年将达到57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3.09%,Chiplet处理器芯片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也将带动ABF载板需求量的提升。据Prismark数据,2025年全球IC载板行业规模有望达到160-170亿美元。 日韩及中国台湾地区具备先发优势,国内厂商持续加码:根据Prismark数据,2020年全球IC载板行业前10大厂商合计占据83%的市场份额,竞争格局较为集中。根据集微咨询,2021年内资企业的封装基板产值约为8.29亿美元,全球占比为5.84%,面对极低的市占率,国内厂商持续加码。深南电路封装基板业务营收占比逐步攀升,定增25.5亿用于IC载板产品制造项目。兴森科技公告披露,拟广州投资约60亿、珠海投资约12亿建设FCBGA项目,珠海项目已于2022年12月底建成并成功试产,有望23Q3进入小批量产品交付阶段;广州一期厂房已于2022年9月完成厂房封顶,预计23Q4度完成产线建设。胜宏科技2021年9月发布公告,公司以8958.94万元受让科发富鼎98.969%的财产份额,进而间接持有了珠海越亚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2.1553%股份,布局IC载板领域,国内厂商持续加码该领域。 建议关注:深南电路、兴森科技、崇达技术、胜宏科技、方邦股份、华正新材、生益科技 风险提示:技术研发风险;相关扩产项目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供应紧张及价格波动风险 1.IC载板是封装领域的核心材料,国内厂商市占率低 1.1.芯片封装技术多样,先进封装主要应用于下游高端市场 集成电路(IC)产业链主要包括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晶圆制造、芯片成品制造和测试,以及上游相关的设备和材料。集成电路芯片由设计公司设计出芯片方案或集成方案,委托集成电路制造商生产晶圆(芯片),然后将芯片委托封测企业进行封装、测试等,再由下游客户将产品销售给电子终端产品组装厂。 图1.芯片封装产业链级别划分 芯片封装技术主要包括:DIP双列直插式、组件封装式、PGA插针网格式、BGA球栅阵列式(PBGA基板、CBGA基板、FCBGA基板、TBGA基板、CDPBGA基板)、CSP封装(传统导线架形式、硬质内插板型、软质内插板型、晶圆尺寸封装)、MCM封装等。 表1:芯片封装方式 目前业内半导体先进封装技术主要包括:SiP、WL-CSP、FC、eWLB、PiP、PoP及2.5D/3D封装技术等。在5G通讯应用市场领域,业内趋势向大尺寸的封装产品发展;在5G移动终端领域,已基本实现所有封装类型的全覆盖;在车载电子领域,eWLB、QFN等方案广泛应用于以ADAS和DMS为代表的产品;在半导体存储市场领域,主要覆盖DRAM、Flash、USB、SSD等各种存储芯片产品。 FCBGA市场主要被日韩及中国台湾地区垄断,大陆国产化替代迫在眉睫。倒装芯片球栅格阵列(FCBGA)基板是针对AI、5G、大数据、高性能计算(HPC)、智能汽车和数据中心等新兴需求上所应用的CPU、图形处理器(GPU)、FPGA等高端数字芯片的重要载体,具有高算力、高速度、高带宽、低延迟、低功耗、多功能和系统级集成等许多优点。将多层陶瓷片高温共烧成多层陶瓷金属化基片,再在基片上制作多层金属布线,然后进行电镀等。Prismark预测的2011—2026年封装基板市场中,FCBGA市场规模在基板市场中最高。目前我国大陆基板厂已经具备引线键合球栅格阵列(WBBGA)、倒装芯片级封装(FCCSP)等中低端基板制造能力,但高端的FCBGA基板量产市场仍被日韩及中国台湾地区企业所垄断。 图2.FC-BGA基板结构 1.2.IC载板是IC封装中一种核心材料 IC载板又称IC封装基板,是IC封装技术中一种必要的新封装载体。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IC的特征尺寸不断缩小,集成度不断提高,相应的IC封装向着超多引脚、窄节距、超小型化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球栅阵列封装(Ball Grid Array,简称BGA)、芯片尺寸封装(Chip Scale Package,简称CSP)为代表的新型IC高密度封装形式问世。 图3.IC载板示意图 根据封装工艺的不同,IC载板可分为引线键合IC载板和倒装IC载板。其中,引线键合(WB)使用细金属线,利用热、压力、超声波能量使金属引线与芯片焊盘、基板焊盘紧密焊合,实现芯片与基板间的电气互连和芯片间的信息互通,大量应用于射频模块、存储芯片、微机电系统器件封装;倒装(FC)封装与引线键合不同,其采用焊球连接芯片与基板,即在芯片的焊盘上形成焊球,然后将芯片翻转贴到对应的基板上,利用加热熔融的焊球实现芯片与基板焊盘结合,该封装工艺已广泛应用于CPU、GPU及Chipset等产品封装。 图4.引线键合封装和倒装封装 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IC载板可分为存储芯片IC载板、微机电系统IC载板、射频模块IC载板、处理器芯片IC载板和高速通信IC载板。 在高阶封装领域,IC载板已取代传统引线框架,成为芯片封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IC载板直接搭载芯片,为其提供保护、支撑、散热作用,同时为芯片与PCB母板之间提供电子连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助于实现多引脚化、多芯片模块化并缩小封装产品体积、改善电性能及散热性,甚至可埋入无源、有源器件以实现一定系统功能。 IC载板上游主要包括基材、铜箔、干膜、湿膜、金属材料(铜球、镍球、金盐)等,其中基板是最大的成本端,占封装整体物料成本的38%左右,在部分高端倒装(FlipChip,FC)工艺中,载板的成本占比可高达70%至80%。 表2:先进封装技术 根据基板材料的不同,IC载板可分为硬质基板、柔性基板和陶瓷基板,又可分为BT基板、ABF基板和MIS基板等。 表3:按基材分类IC载板 BT载板主要用在MEMS、内存等领域。BT材料是由双马来酰亚胺与氰酸酯树脂合成制得的,因具有很高的高玻璃化温度,优秀的介电性能、低热膨胀率、良好的力学特征等性能,在高密度互连(HDI)多层印制板和封装用基板中得到广泛的应用。BT板开始只用在芯片封装上,市场主要供应商有日系三菱瓦斯MGC、Hitachi、松下、住友等,韩国有Doosan、LG,中国台湾地区有南亚、联致等,国内有生益科技、广东盈骅等。 ABF载板主要用在CPU、GPU等算力芯片,核心材料产能不足、工艺复杂,国产替代空间较大。 ABF是一种由高分子树脂、硅微粉和溶剂等物质混合形成的复合薄膜材料,通过除胶工艺控制其表面粗糙度,形成线宽/线间距不大于15 μm/15μm的精细线路。因填料采用均匀分布的平均直径不大于0.5 μm的硅微粉,可以实现孔径为25~30 μm的高密度盲孔。总的来说,相比于其他增层介质,ABF具有易于加工和较高的工艺兼容性等特点,因此被广泛用作FCBGA基板的增层介质材料。ABF材质可做线路较细、高脚数、高传输的IC,主要用于CPU、GPU、FPGA、ASIC等高运算性能芯片,ABF关键材料ABF薄膜由味之素垄断,核心材料产量的不足严重制约ABF载板产能的扩张,加之制造工艺复杂,国产化率低,大陆厂商替代空间较大。 2.IC载板竞争格局集中,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2.1.IC载板对制造精度要求严格,技术不断迭代提高 IC载板是在HDI板的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是适应电子封装技术快速发展而向高端技术的延伸,具有高密度、高精度、高性能、小型化及薄型化等特点。以移动产品处理器的芯片IC载板为例,其线宽/线距为20μm/20μm,在未来2-3年还将不断降低至15μm /15μm,10μm/10μm。 表4:IC载板、SLP、HDI和普通PCB参数对比 早期用减成法工艺来制作线宽/线距50μm及以上的IC载板。减成法工艺首先是在覆铜板上整板电镀一层铜,用于保护线路和导通孔,然后蚀刻掉不需要的铜皮,保留线路和导通孔中的铜。缺陷是侧蚀性控制难度高,会限制制作精细程度。随着市面对IC载板精度和制造成本要求提升,这种工艺因良率低、精度不够等原因逐渐被市场淘汰。 图5.引线键合封装和倒装封装减成法工艺流程 当前主流制作工艺主要有半加成法和改良半加成法两种,用于生产线宽/线距小于25μm的IC载板。两种工艺原理相似,首先,在基板上涂覆一层薄铜,然后进行线路设计,再电镀上一层指定厚度的铜层,最终把种子铜层移除。两种工艺流程的基本差异是种子铜层的厚度。半加成法的种子铜层为一层薄化学镀铜涂层(小于1.5μm),改良半加成法种子铜层为一层薄的层压铜箔(大于1.5μm)。 图6.改良半加成法工艺流程 IC载板门槛主要在于工艺。由于载板直接与芯片相连,产品尺寸小、精密度高,在线路精细、孔距大小和信号干扰等方面要求更高,因此在制造时需要更精准的层间对位技术、电镀能力、钻孔技术。IC载板的工艺流程复杂,涉及工序多,在镀铜、阻焊等工艺上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才能优化出合适参数。另外,业内一般采用“合格供应商认证制度”,对IC载板的量产有着严格的评价体系,这也提升了供应商进入主流市场的门槛。 2020年IC载板市场前10大厂商合计占比83%,行业竞争格局较为集中。根据Prismark数据,2020年全球IC载板行业前10大厂商合计占据83%的市场份额,前三家厂商Unimicron、Ibiden、SEMCO分别占据15%、11%和10%,合计市占率已达到36%。日本企业占据了FCBGA、FCCSP、埋入式基板等高端IC载板大部分市场,为三星、苹果和Intel等巨头公司的供应商,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分别受益于发达的存储产业和晶圆代工产业。日本IC载板龙头包括Ibiden(揖斐电)、Shinko(新光电气)和Kyocera(京瓷),韩国有SEMCO(三星电机)、Simmtech(信泰)、Daeduck(大德)等老牌企业,中国台湾有Unimicron(欣兴电子)、Kinsus(景硕)、NY PCB(南亚)和ASE materials(日月光材料)等企业。 图7.2020年全球IC载板行业市场份额 表5:全球IC载板行业龙头 内资厂商产值占比较小,国产替代存在较大空间。由于IC载板技术难度高、设备材料获取受限、客户导入困难等一系列原因,内资厂商在此行业中暂时未能占据到有利地位。根据Prismark 2021Q4报告预测,2021年全球IC封装基板行业规模达到141.98亿美元,2026年有望达到214.347亿美元。根据集微咨询,2021年中国大陆封装基板产业规模快速提升的趋势,2021年中国大陆封装基板产业规模约为23亿美元,同比增长56%,其中来自内资企业的封装基板产值约为8.29亿美元,全球占比为5.84%,国产替代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2.2.受需求端不断拉动,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自新冠疫情开始,线上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