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工具箱系列之一 证券研究报告·金融工程·金工专题报告 成长性与确定性兼具,配置港股医药正当时 ——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投资要点 医疗市场持续扩容:当前国内人口老龄化加快,医疗刚需扩大;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健康消费升级需求增加,是未来医疗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同时疫情不利因素出清,医院诊疗量回升。不论短期还是中长期,医疗行业的增长均具有极高的确定性。 政策边际改善:集采降价阵痛结束,未来新产品获批放量在即。医保国谈趋向温和,企业压力减轻。医保控费与支持国产替代政策大环境不改,国产替代进程加快。药品审批与支付政策鼓励创新药发展,创新药市场空间广阔。 港股医疗板块相较内地机遇更丰富:与A股相比,港股医疗板块创新属性更强,未来业绩增长的基石坚固。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成份股中存在大量细分行业龙头,且未在内地上市,投资港股可以买到内地缺少的优质标的。随着美元加息步入尾声,海外流动性增加,港股 迎来反弹机会。 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当前处在历史低点:截至2023年6月1日,大部分成份股估值的历史分位数处于过去10年的20%以下的底部位置,经过近半年的快速下跌,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成份股赔率逐渐提升,未来收益空间广阔,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分析: 指数介绍: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HSSCHI”)旨在反映于香港上市、可经港股通买卖,从事药品、生物技术、医疗保健设备及医疗及医学美容服务业务公司之整体表现。 指数成份股: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以大中市值风格为主,行业上聚焦药品和生物技术。 指数表现:指数相比于恒生指数和上证指数,弹性更高。美国加息暂时告一段落,2023年下半年海外流动性逐步“宽松”是大势所趋;当前时刻,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有望结束超跌行情,迎来戴维斯双击。 估值分析:截至2023年6月1日,指数估值回落至2020年以来低点,PB(LF)为2.5倍,处于指数发布以来15.7%分位,接近2019年9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安全边际较高,向上有空间。 盈利分析:盈利有望稳步改善。根据Wind一致盈利预测数据,预期前十大权重股2023-2025年平均归母净利润为7.1亿/16.7亿/27.4亿,2023-2025年平均归母净利润增速为93.9.%/35.6%/55.3%。 流动性分析:成份股交易活跃,截至2023年6月1日,2020年以来日均成交额超40亿港元。 相关产品分析: 富国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ETF(基金代码:159506)将于2023年6月 5日公开发行,紧密跟踪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 基金经理田希蒙先生,6年证券从业经历,投资管理经验丰富;富国量化投资团队有着14年历史,目前拥有公募、专户、养老金和海外投资等丰富的产品组合,团队实力强劲且沉淀深厚。 风险提示: 1.未来变化风险;2.医药市场变化风险;3.政策不确定性风险。 2023年06月03日 证券分析师林依源 执业证书:S0600522090006 linyy@dwzq.com.cn 证券分析师高子剑 执业证书:S0600518010001 021-60199793 gaozj@dwzq.com.cn 证券分析师徐梓煜 执业证书:S0600522080001 xuzy@dwzq.com.cn 《换手率变化率的稳定GTR因子——助推换手率的所有家族成员》 2023-05-09 《百舸争流:《每日一基》产品盘点》 2023-05-09 1/17 东吴证券研究所 内容目录 1.成长性与确定性兼具,配置港股医药正当时4 1.1.基本面:多因素叠加,医疗刚需与可选需求共同驱动医疗保健市场扩容4 1.2.政策面:政策边际向好,国产替代、创新药发展正逢其时5 1.3.宏观风口与特色齐备,配置港股医药机不可失6 1.4.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估值处在历史低位8 2.指数介绍和历史表现9 2.1.指数介绍9 2.2.指数成份股市值和权重分布——大中市值风格9 2.3.指数成份股行业分布——聚焦药品和生物技术10 2.4.指数走势、收益对比——高弹性,有望结束超跌行情11 2.5.指数估值分析——回落至低点,安全边际较高11 2.6.十大权重股分析——盈利预期改善,持续向好12 2.7.指数流动性分析——交易活跃,日均成交额趋于稳定14 3.富国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ETF介绍14 3.1.基金介绍:力争把握医药新一轮周期14 3.2.基金经理介绍:6年证券从业经历,投资管理经验丰富15 3.3.基金公司介绍:“老十家”之一的金牛公司,屡获行业殊荣15 4.风险提示16 2/17 东吴证券研究所 图表目录 图1:2000-2022老龄化趋势及卫生费用占GDP比重4 图2:2000-2021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费用支出及占可支配收入比重5 图3: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单位:万人5 图4:美元指数与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变化趋势6 图5:港股与内地股市医药板块细分行业数量占比(2023/6/1)7 图6:赴港IPO生物药企数量(单位:支)7 图7:成份股市值数目分布(单位:港元)10 图8:成份股市值权重分布(单位:港元)10 图9:成份股行业数目分布(单位:只)10 图10:成份股行业权重分布(单位:%)10 图11: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与主要宽基指数累积净值走势(2019/01/21-2023/06/01)11 图12: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市净率(2019/1/21-2023/6/1)12 图13: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市盈率(2019/1/21-2023/6/1)12 图14:前10权重股市值占比(截至2023/6/1)12 图15:前10权重股权重占比(截至2023/6/1)12 图16: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季度日均成交量(2019/01/21-2023/06/01)14 图17:富国基金量化投资团队构成16 表1: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部分成份股在A股上市情况(截至2023年6月1日)7 表2: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成份股一年内最大跌幅(2022年6月1日至2023年6月1日) ....................................................................................................................................................................8表3: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部分成份股估值情况........................................................................9表4:指数编制方法................................................................................................................................9 表5: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与主要宽基指数短期收益对比(截至2023/6/1)11 表6:十大重仓股概况(截至2023/6/1)13 表7:十大重仓股财务预测数据(截至2023/6/1)13 表8:富国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ETF产品信息14 3/17 东吴证券研究所 1.成长性与确定性兼具,配置港股医药正当时 1.1.基本面:多因素叠加,医疗刚需与可选需求共同驱动医疗保健市场扩容 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长期来看医疗刚需将持续增加。2000年至2022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从0.88亿增加至2.09亿,从占总人口7%增长至14.9%。卫生费用占GDP比重也从2000年的4.60%增至2021年的6.72%,呈现出一定相关性。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中国当代基本国情,但伴随着政府财政压力的增加,老龄化也将带动医疗保健刚需的提升,成为医疗保健行业投资增量的来源之一。 图1:2000-2022老龄化趋势及卫生费用占GDP比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东吴证券研究所 人均可支配收入和高净值人群数量稳步上升,医疗保健支出意愿增强,促进健康消费升级。2006年至2020年,我国资产在1000万以上的高净值人群数量由18.1万人 增至262万人,CAGR为19.5%。同时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上升,由2006 年的1.18万元增至2021年的4.74万元,人均医疗保健费用由620.54元增至2521.3元,人均医疗保健费用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稳中有升,健康消费升级潜力极大。除去老龄化带来的医疗保健行业增量,女性、青少年成为另一贡献主力,医美、眼科、生长激素、减肥、辅助生殖、疫苗、民营医院等细分领域有望迎来迅猛增长。 4/17 东吴证券研究所 图2:2000-2021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费用支出及占可 支配收入比重图3: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东吴证券研究所数据来源:Wind,招商银行,东吴证券研究所 注:2019年数据暂无 疫情不利影响逐渐出清,医院诊疗量有望反弹。全国诊疗人次已从2016年的 79.32亿人次增长至2019年的87.20亿人次,CAGR为3.2%,2020年受疫情影响,中国医院门诊量和住院人次大幅下滑。但尽管疫情导致大部分慢性病患者延迟就医,医疗服务需求只会推迟,本身并不会消失。积聚的医疗服务需求及新增需求,将在疫情结束后强劲反弹,预计医院诊疗量将伴随疫情不利影响出清迅猛恢复。同时随着医疗服务回暖,除新冠检测以外的体外诊断、SMO等相关细分赛道也有望迎来恢复。综合来看,无论短期还是中长期,医疗保健行业均具备坚实的成长逻辑。 1.2.政策面:政策边际向好,国产替代、创新药发展正逢其时 集采短期不利影响逐渐消除,未来医保国谈趋向温和。经过几年的探索和机制完善,医保谈判和集采逐渐有了宽松的气氛和环境,摆脱了初期“一刀切”“大降价”的结果。2022年6月13日,国家医保局发布《2022年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细化了调整规则,企业定价策略和选择更加丰富,明确降价预期。集采初期降价影响逐渐消除,随着新产品获批开始放量,未来增长将会提速。 疫情后强调上游供应链稳定,医保控费背景下鼓励国产替代进口政策趋势不改。长期以来,国家出台《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和《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等文件,鼓励国产替代。2021年出台 的《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倒逼医院提高支付管理效率,成本更低的国产药品、医疗器械获得更多机会。疫情下物流货运、疫情防控等问题也为国内企业带来新机遇,国产替代进程大幅加快。医疗器械领域百花齐放,国产手术机器人、化学发光等相关企业成长性与确定性兼具,值得重点关注。 5/17 东吴证券研究所 多重政策鼓励创新药发展,创新药市场增量空间广阔。2022年10月15日国家医 保局公布的《关于2022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专家评审阶段性结果的公告》(“《目录调整公告》”)及其附件3《谈判药品续约规则》(“《续约规则》”),明确创新药续约规则,助力创新药“腾笼换鸟”,淘汰创新性不足的低质量药品,鼓励开发差异化临床价值药品、高质量药品实现以量换价,国产创新性药企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1.3.宏观风口与特色齐备,配置港股医药机不可失 美元加息步入尾声,海外流动性增加,有利于港股市场反弹。日前,费城联储主席哈克认为,至少应该跳过6月份的加息,然后密切关注数据,以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 的政策收紧。CME“美联储观察”显示,美联储6月“按兵不动”的概率为81.9%。随着美元与美债收益率上升趋缓,海外银行业压力趋弱。且历史变化表明,美元指数与恒生医疗保健指数高度负相关,港股医药板块相较A股对海外流动性更加敏感,大概率将迎来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