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政策持续加码刺激行业向好,下游需求释放有望带动配建高增。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充电桩保有量为521万台,车桩比2.5:1;若只考虑公共桩,车桩比仅7.29:1。随着未来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消费潜能逐步释放,预计充电基础设施配建将迎爆发式增长。我们预计,2025年中国充电桩市场规模将超540亿元,2021-2025年CAGR为62%。根据工信部规划,2025年国内车桩比将实现2:1,2030年实现1:1。在下游市场需求+政策的双轮驱动下,充电桩布局正当时。 海外车桩比结构失衡,中国企业出海空间广阔。海外方面,欧、美充电桩配套存在明显缺口,车桩比居高不下。欧洲公共桩车桩比从2017年的4.5飞速攀升至2020年的11.9,2022年创历史新高达12.9,充电桩缺口不断增大。而美国充电桩配套设施更加滞后,2021年车桩比超18.0。当前在政策驱动下,各国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步伐加快,海外需求有望显著放量。我们预计,2025年欧洲/美国充电桩市场规模将达230/145亿元,2021-2025年CAGR分别为48%/80%。中国充电桩企业出海前景广阔。 直流桩未来增量空间可期,高压快充趋势势不可挡。国内方面,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截至2023年4月,国内公共充电桩保有量提升至202.5万台,占充电桩总保有量33.2%。其中交、直流桩保有量比稳定在6:4左右。国际视角下,欧洲/美国公共直流桩占比仅为19%/14%,远低于国内水平,其直流桩市场的配套增量空间不容忽视。我们认为,随着直流桩成本优化及需求演进,全球公共直流桩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大功率快充有望成为充电桩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电压快充有望成现阶段大功率快充的主流路线。 上游核心设备充电模块壁垒较高,中游充电桩整合制造百花齐放,下游运营端规模优势显著。充电模块为充电桩的“心脏”,2021年国内市占率CR5达72.0%,行业集中度较高。快充趋势下,充电模块具备更高的技术壁垒,竞争门槛也因此提升,我们认为具备大功率快充模块设计及生产的厂家有望在2023年乘风而起。 中游充电桩设备市场竞争激烈,网内公司依托电网基础设施及央国企背景,在公共桩建设中具备竞争力;网外企业主要依赖电力设备制造母公司或一体化布局以提升竞争力。运营行业马太效应显著,整体呈现强者恒强局面,2023年4月,公共充电桩运营商CR5约为69%。我们认为头部企业将受益于行业增长持续景气。 国内零部件、运营商和整桩端加快产品布局及出海。零部件端,我们建议关注拥有网内体系大客户及大功率核心模块自研自产技术的公司;整桩端建议关注一体化布局或率先出海卡位欧美市场的企业;运营端建议抓住“设备+运营”先发布局的公司。 1)零部件端,通合科技核心产品充电模块持续迭代,产品加速出海;英可瑞深耕电源行业多年,当前充电模块&充电桩双布局;永贵电器充电枪产品矩阵完善,领先布局液冷充电枪;沃尔核材产品加速出海,液冷充电枪已小批量销售;欧陆通成功拓展充电模块,第二增长曲线显现。 2)整桩制造端,盛弘股份自研模块实现一体化布局,切入BP供应链出海加速; 炬华科技充电桩产品布局丰富,欧美认证加速出海;道通科技240kW以下充电桩均实现量产,且欧洲充电桩市场逐步放量,充电桩通过海外多国认证,产业化初步完成;绿能慧充已与国家电网等国内外众多知名客户建立战略合作,海外充电桩市场开拓主要针对欧洲及东南亚市场。 3)运营商端,特锐德作为智能充电产品+运营提供商,运营龙头规模优势明显; 万马股份充电桩业务已实现一体化布局,运营扩张将驱动业绩加速兑现。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零部件端的通合科技、欧陆通、沃尔核材、永贵电器、英可瑞;整桩端的盛弘股份、炬华科技、道通科技、绿能慧充;运营商端的特锐德、万马股份。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政策推进及落地不及预期;关键零部件供给不足或存在供应链风险;行业竞争加剧;模型测算风险。 一、直流占比有望提升,高压快充趋势势不可挡 1.1充电桩技术趋于成熟,交流/直流两类技术路线确定 充电桩是向电动汽车提供能源补给的设备。充电桩的功能类似于加油站中的加油机,其输入端直接连接到交流电网,输出端则通过充电插头为电动汽车的电池充电。充电桩可以安装在公共建筑物(如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 充电桩按安装地点分为公共和私人,按充电方式分为交流和直流充电桩。按照安装地点的不同,充电桩可分为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其中,公共充电桩又包含面向社会车辆的公共桩与面向专用车辆的专用桩。按照充电方式的不同,充电桩可分为交流慢充桩和直流快充桩。交流充电桩只提供电力输出,需连接车载充电机OBC方可实现充电。直流充电桩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可提供足够功率,输出高电压及大电流,满足快充需求。 图表1:新能源车补能方式 图表2:交流桩和直流桩的充电原理 交流充电桩:需通过OBC为电动汽车充电,功率小,充电速度较慢,但成本低,多用于小区充电桩。交流充电桩与交流电网相连,交流电通过车载充电机OBC进行变压和整流后,利用输出直流电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交流桩普遍受OBC功率较小的限制,因此充电速度较慢,约5-8小时才可充满,俗称“慢充桩”。但由于其对电网改造要求低、结构较为简单、技术门槛相对较低、易于安装且成本较低,主要适用于居民社区、公共停车场、购物中心等场景。 直流充电桩:可直接为电动汽车充电,功率大,充电速度快,但成本较高。由交流电网输出的交流电,通过充电桩内置的充电模块进行变压整流为直流电,再通过充电枪输入给动力电池进行充电。直流桩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充电时功率较高,输出电压/电流调整范围大,充满一般只需要20分钟-2.5小时,可满足快充要求。与交流充电相比,直流充电站将电能从交流转换为直流,需要安装相应的大功率电子设备,因此其技术和设备更为复杂,制造成本和安装成本也较高,更适用于对充电速率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如高速公路服务区、营运交通充电站等。 图表3:交、直流桩性能及优劣势对比 1.2新能源汽车高景气度下,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潜在空间巨大 1.2.1私人桩增量持续提升中,高随车配建等待突破讯号 当前国内私人充电桩市场已被交流慢充桩占据。从桩端来看,私人桩功率通常在7-20kW,其应用场景对充电时间要求相对较低,其用户对性价比要求相对较高;而交流桩成本低廉、技术成熟,产业优势则更优。从车端来看,当前部分车企免费配备随车充,随车充可看作简化版家用充电桩,功率大多小于2kW,可以直接连接家庭220V插座使用。除此之外,部分车企也会随车附赠家用充电桩。受益于车、桩端的双重优势,目前交流桩几乎占据国内私人桩的全部市场。 图表4:各车企家用充电桩性能及价格对比 下游需求高景气度推动产业扩张,私人充电桩增量持续上升。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配套需求,叠加私人充电桩提升电动汽车使用便捷度,用户充电需求被满足,国内私人充电桩配建迎来了快速增长。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2018年,国内私人充电桩保有量仅为47.7万台。而在2023年4月,国内私人充电桩保有量提升至406.7万台。 图表5:中国私人充电桩保有量、年增量及同比增速 私桩占比为近五年新高,环境受限或影响私桩配建率。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2023年4月,我国充电桩保有量达609.2万台,其中私人充电桩占比66.8%,同比增长约6.8pcts,私人桩占比创近五年记录新高。但近年来,我国私桩配建率维持60%-70%,而一、二线城市受居民区建设环境限制,其私桩配建率更低。因此整体来看,短期内我国城市私桩配建率以有较大提升。 图表6:2023年4月中国公共桩、私人桩保有量 图表7:2023年4月中国公共桩、私人桩保有量比例 私桩发展受限三大因素,政府引导迫在眉睫。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截至2022年4月的数据,车主未能随车配建充电桩的主要原因有三:集团用户自建桩、居住地没有固定停车位、居住地物业不配合,对应占比分别为42.7%、9.1%、8.8%,合计达60.6%。 除此之外,工作地没有固定车位、报装难度大、用户选用专用场站充电等原因占比为39.4%。鉴于中国主要居住环境是公寓大厦,停车位相对较少,并且安装私桩涉及产权问题。因此,若要推动充电桩的建设发展,需要各地政府采取措施引导,解决私桩建设可行性等问题,措施引导内容应当包括新建小区的规划设计、存量小区的物业管理等。 图表8:截至2022年4月中国车主未随车配私人桩的原因 1.2.2公共桩增量稳中有升,直流桩市场活力逐渐激发 我国公桩建设区域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广东省分布最多。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北京市的充电桩保有量排名前五,分别为44.4/14.6/14.6/13.5/11.4万台,TOP5地区所建设的公共充电桩占比达48.6%,TOP10地区占比达71.4%。在全国公共充电桩充电量TOP10的省份中,除四川和河南是中部省份、陕西是西北省份,其余地区基本位于沿海地区,尤其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份。 图表9:2023年4月中国公共充电桩充电量TOP10省份(万千瓦时) 图表10:2023年4月中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TOP10省份(万台) 公共桩保有量稳定提升,新增同比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的数据统计,2022年我国公共充电桩新增65.1万台,保有量达到179.7万台。2023年1-4月公共充电桩新增22.7万台,同比+167.7%;4月新增6.7万台,保有量提升至202.5万台。 图表11:中国公共充电桩桩保有量、年增量及同比增速 公共桩保有量中交、直流桩占比稳定在6:4。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的数据统计,2023年4月国内公共充电桩中,直流桩保有量为85.5万台,占比42.2%;交流桩保有量为116.9万台,占比57.8%。整体来看,近年公共桩中交、直流桩占比较为稳定。 图表12:中国公共充电桩中交、直流桩保有量 图表13:中国公共充电桩中交、直流桩保有量比例 长期趋势下的公共直流桩的增长逻辑路线已确定。根据直流桩的成本优化节奏及需求演进速度,我们预计短期内公共桩的交、直流比例将维持6:4,长期来看直流桩占比提升则是必然趋势,主要原因在于: 特大城市对公共充电需求迫切,由于停车位资源紧张叠加居住地安装充电桩难度较高,多数车主更倾向于公共充电。 长途出行提升公共充电桩需求,当前充电技术难以满足大规模电动汽车跨城出行的快速补电需求。长期来看随着纯电车型比例的不断增加,长途出行所带来的快充需求将更加迫切。 随着充电设备的发展和规模化,直流充电桩充电模块成本及价格下降趋势明显。在公共直流桩充电功率正在逐渐提高的同时,成本也在下降。 出租车、公交车等专用车型日行驶里程长,充电频率高,更倾向于使用公共充电作为主要充电途径,因此对充电效率要求高。国内公共桩平均功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国家电网招标的公共直流桩平均功率从2018年的80.6kW逐年提升至2022年的143.8kW;国内新增公共直流桩平均功率也从2018年的62.9kW提升至2022年的131.9kW,极大满足了用户需求。 图表14:2018-2022年国家电网招标公共直流桩的平均功率 图表15:2016-2020年中国新增公共交、直流桩平均功率变化 全球视角下,欧、美直流桩增长空间不容忽视。根据IEA统计,2019-2021年欧洲公共桩当中直流快充桩占比分别为11.8%、13.9%、13.8%;美国分别为16.9%、17.2%、19.3%,而中国同期占比为41.7%、38.3%、41.0%。欧、美公共桩中直流快充占比远低于国内水平,预计拥有较强的增长确定性。 图表16:中国/欧洲/美国公共直流桩占比情况 1.3大功率快充+液冷散热是未来行业重要发展方向 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痛点依旧存在,直流快充桩可满足快速补能需求。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受到续航、充电焦虑等核心痛点的制约,针对以上问题,各大厂商在持续开发电池技术的同时,正在通过加装电池这一手段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