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方达律师事务所]:2022方达破产年度观察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2022方达破产年度观察

2023-05-15-方达律师事务所陈***
2022方达破产年度观察

>>2022 方达破产年度观察 目录 01 总论篇01 前言 一、2022年度事件回放 二、破产行业年度动态观察 1.《企业破产法》修订工作积极推进,破产法治资源不断充实 2.房地产行业迎来至暗时刻,“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3.各类金融机构试水破产,金融稳定重要性空前 4.发力管理人选任机制改革,推荐方式选任成为方向 5.上市公司重整套利监管趋严,强化信披要求 6.中小微企业重整获得重视 7.多重因素交织影响,企业重整难度加大 8.新经济行业破产案件频发,资产处置成关注重点 三、2023年趋势展望 1.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破产案件数量继续攀升 2.稳字当头的背景下,破产程序的挽救功能可能进一步放大 3.金融机构破产将呈常态化 4.“保交楼”和房企债务风险化解仍需破局 5.向市场化破产方向持续迈进 6.个人破产制度有望立法 02 房地产篇13 前言 一、2022年大事记 1.房企债务风险事件 2.政策性支持 二、房企债务风险化解主线回顾3.互联网存贷款制度落地,监管从中央至地方持续加强 1.违约大潮下,政策三连跳 2.舍外保内,稳步推进债务重组 3.民营房企的境外平台遭遇清盘呈请 4.资产管理公司“跑步入场”,保交楼成效明显 5.金融机构下场自救 6.房地产企业破产案件数量较多,以中小民营房企为主 7.“共益债+代建”成为项目公司破产标配 8.房地产企业破产案件的复杂性日渐凸显 三、2023年房地产债务化解与破产趋势展望 1.大型出险房企的债务风险仍不容乐观 2.房地产企业的债务风险继续向上下游企业蔓延 3.项目公司破产博弈难度加大 4.政府将深度参与房地产项目化险 方达破产年度观察2022 目录 03 金融机构篇18 前言 一、2022年重要时点回放 二、2022年金融机构风险化解与破产主线回顾 1.系统完备的金融机构破产法律制度立法正在同步协调推进 2.各类金融机构相继试水破产 3.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始终被置于突出位置 4.行政清理措施通常前置,且趋于多样化及规范化 5.涉众资金处置成为重点工作之一 6.各类保障基金纷纷出台新规或迎来修订 7.妥善推进“明天系”金融机构风险化解 8.新经济行业破产案件频发,资产处置成关注重点 三、2023年趋势展望 1.金融机构破产制度将迎来全面更新 2.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体系有望成型 3.金融机构破产工作联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化 4.各类金融机构的破产案件有望常态化 5.金融机构破产有望进一步市场化 6.中小金融机构和信托公司风险化解迎来攻坚战 7.金融机构破产有望与跨境破产协同发展 04 上市公司篇26 前言 一、2022年度上市公司重整新规二、2022年度上市公司重整实践三、2022年上市公司重整的特点 1.“百米冲刺”式重整助力年末保壳 2.重整方案更加关注中小股民利益保护 3.重整投资人的投资条件予以规范 4.债权清偿率大部分可达到较高水平 5.国资背景投资人成为新主流 6.经营方案获得重视,投资人产业协同成为必选项 四、2023年上市公司重整趋势展望 1.破产重整仍是风险出清主通道,预重整热度持续上升 2.强化监管和信披,进一步压缩套利空间 3.壳价值进一步削弱,重整价值将回归业务自身 4.预计上市公司破产清算即将出现 05 跨境破产篇31 前言 一、2022年跨境破产重要事件回放二、2022年跨境破产实践主线回顾 1.中美跨境破产司法合作基础进一步夯实 2.内地债权人权益保障是司法关注重点 3.以房企为代表的中资企业境外主体面临海外债权人追偿的巨大压力 4.大型集团跨境债务重组越来越依赖多地之间的跨境破产合作 三、2023年跨境破产立法与实践趋势展望 1.香港与内地的跨境破产合作有望加深 2.跨境破产争议问题日益浮现 3.平行程序间的合作协调应予关注 4.我国跨境破产法制有望得以系统化完善 5.本次修法或对其他法律法规产生影响 总论篇 >>>>> 1 前言 星霜荏苒,居诸不息。2022年即将过去,但于国家、社会、行业和个人都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国际环境风高浪急,俄乌冲突震惊世界,全球经济复苏节奏放缓,通胀与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新冠疫情多次反复,宏观经济指标增速回落,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投资、消费信心遭遇重创。于行业而言,《中 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企业破产法》”) 的修订工作积极推进,破产法实施和破产审判实践进一步发展,破产配套制度不断健全。但不讳言,经济下行趋势下,虽然债务重组和破产重整的机会增多,但重组和重整的难度远超想象,多起引人瞩目大型案件重整计划或难产或表决未通过。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房地产行业风险的进一步传导和蔓延,部分金融机构也困难重重,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带来挑战。4月24日,海航集团宣布重整计划执行完毕,海航集团万亿破产重整大案正式落幕,或许标志着一个新的破产时代的到来。 岁聿云暮,一元复始。2023年承载了我们的众多期待。我们希望破产法能更好地回应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时代之问,能更有效地满足助力经济结构调整和困境企业脱困的实践之需。 知所从来,思将所往,方明所去。方达破产组由此首次推出《方达破产年度观察(2022)》系列文章,希望与您共同回顾2022年破产与债务重组行业的重 大事件与行业主线,展望2023年破产法治的新征途。本报告共分五篇,分别是总论篇、房地产篇、金融机构篇、上市公司篇和跨境破产篇。 一、2022年度事件回放 2022年1月1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完善市场化法治化企业破产制度若干规定》正式实施。 1月14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批准紫光集团等七家公司实质合并重整计划草案。 2月2日,美国纽约南区破产法院裁定认可华晨电力于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启动的破产程序为“外国主要程序”。 3月16日,发行人阳光城未能按期足额支付“20阳光城MTN001”利息或兑付本金,构成实质性违约。 4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就其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稳定法(草案征求意见稿)》 (“《金融稳定法(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 意见。 5月12日,融创公告称“因流动性压力,4月陆续 到期的4笔美元债优先票据利息无法在相关期限内 偿还”,涉及金额约1亿美元。 7月6日,银保监会披露《关于新华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破产的批复》,同意新华信托依法进入破产程序。 7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完善市场主体救治和退出机制。 8月3日,银保监会批复原则同意辽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太子河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进入破产程序。 9月29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召开第七十三次全体会议,修改《企业破产法》被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和2022年度立法工作计划。 11月28日,证监会以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的方式 表示,决定在股权融资方面调整优化5项措施(“第三支箭”),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上述措施自即日起实行。 12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第五轮中国-欧盟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上指出,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破产行业年度动态观察 1.《企业破产法》修订工作积极推进,破产法治资源不断充实 全国人大财经委自2019年牵头成立起草组以来,针对《企业破产法》深入开展修法调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对法律实施情况开展法律评估、课题研究、大数据分析,组织实施执法检查,对修法涉及的重大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委托有关部门和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专题研究,多次召开起草组会议,加强沟通协调,积极推进起草工作。1 2022年9月29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召开第七十三次全体会议,修改《企业破产法》被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和2022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目前,《企业破产法》修订草案已经形成,正按照程序加快推进立法进程。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刘贵祥认为,本次《企业破产法》修改工作需从制度缺漏填补和具体规则完善两大方面入手,在制度缺漏方面,要增加自然人破产、跨境破产、中小微企业破产、金融机构破产、合并破产、预重整制度等制度性规则,在具体规则完善方面,则要完善管理人制度、增加破产保障基金、增加政府协调部门、完善保全解除制度、 1.https://www.ynrd.gov.cn/html/2022/rendajujiao_1115/19449.html 完善执行与破产的衔接问题等。 2022年7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完善市场主体救治和退出机制,坚持破产审判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信息化方向,依法稳妥审理破产案件,促进企业优胜劣汰。 2022年10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复制推广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的通知》要求复制推广管理人可以线上查询破产企业财产信息、允许破产企业的相关权利人推荐破产管理人并由法院指定的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破产案件的政策资源进一步增加。 2.房地产行业迎来至暗时刻,“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在坚持房住不炒的政策本位下,由于房地产行业遭受严厉调控长达十余年,大型民营房企基本形成了以美元债、境内债券和信托贷款为主要融资渠道的融资格局。 自2021年下半年恒大集团公开违约以来,民营房企纷纷爆发债务危机,出现债券违约。继恒大集团之后,融创中国等诸多头部民营房企在2022年度纷纷出现债务违约,尤其以美元债公开市场为甚,阳光城更于3月份发生境内公开市场实质性违约。 随之而来的民营房企资金链崩断,叠加新冠疫情影响以及销售不景气,全国各地在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出现停工潮和烂尾,进一步导致购房者消费信心严重不足。 行业危机蔓延过程中,政府果断出手,并经历了从救项目到保主体两个阶段,但始终不变的是保交楼、稳民生。从三月份开始,中央及部委开始对房企融资政策进行松绑,并提出要妥善化解房地产行业风险。3月16日,国务院金融委召开专题会议,谈到关于房地产企业,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 险应对方案,释放了强烈的支持房地产行业的信号。 行至7月,各地业主纷纷喊话停贷,断供潮风云突起。虽然真正停贷涉及金额和楼盘数量并不多,但引起了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和地方政府的强烈反馈。9月初,以郑州市政府为代表,提出大干三十天确保停工楼盘全面复工。 在推动复工过程中,地方政府以专项资金救助、查处违法犯罪、倒查预售资金流失、推动破产清算和破产重整等手段,密集开展了停工项目的处置工作。 11月以来房地产救市进入下半场,中央及各部委对于房企融资态度发生根本转变,逐渐转向保主体。11日,央行、银保监会出台“金融16条”,注入政策强心剂;12日,三部委发文指导银行向优质房企开具保函抵顶预售资金;21日证监会发布“新5条”支持房地产股权融资,射出“第三支箭”。至此,监管对房企融资态度发生根本转向,纾困方向从此前“救项目”转换至“救项目与救企业并存”,房企的融资环境得到优化。 12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第五轮中国-欧盟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上指出,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时隔二十年,支柱产业的提法再现,中央对于房地产行业的支持态度远超预期,但信心修复之路仍然漫长。 于债务重组和破产行业而言,可以预见的是已经出险的部分房企仍将会倒下,一大批烂尾楼盘只能通过破产出清风险和实现交付。本轮地产危机的完全释放,除了依靠政策扶持和消费者的信心修复带来资产价格的上涨以外,对于大量货值不足的项目而言,针锋相对的复杂利益格局,不同权利主体的利益博弈,最终可能仍需通过破产程序来实现盘活和交付。 与其他行业的显著不同在于,房地产行业在每一起案件中都会涉及严重的民生问题,小业主的权利与农民工的权利如何平衡,施工企业与金融机构如何博弈, 存量债权与共益债务的优先顺位问题,项目续建过程中与各政府部门的协调问题,都是房地产企业破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