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IDC]:中国金融行业国产分布式数据库白皮书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中国金融行业国产分布式数据库白皮书

金融2023-05-15-IDC更***
中国金融行业国产分布式数据库白皮书

以数字基础领域的全面进步助力金融企业创新发展 ⸺中国金融行业国产分布式数据库白皮书 Contents IDC观点.01 第一章金融业深耕数字化转型,推进技术架构的现代化发展03 1.1金融行业业务发展态势03 1.2金融行业IT基础架构演变趋势05 1.3数据库在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作用06 第二章分布式数据库助力金融行业加速业务数字化发展08 2.1金融行业数据库应用面临的挑战08 2.2国产分布式数据库成为金融行业的关注的热点12 2.3金融行业用户对国产分布式数据库的需求13 第三章国产分布式数据库迁移案例分析16 3.1金融行业国产分布式数据库应用场景及特性16 3.2国产分布式数据库应用最佳实践19 3.3金融行业分布式数据库迁移的成功要素和路线图总结24 第四章未来展望26 4.1国产分布式数据库在金融行业应用的机遇与挑战26 4.2IDC建议27 关于腾讯云数据库30 IDC观点 金融行业IT基础架构正面临全面升级演进,数据库成为核心发展要素之一:金融行业正在加速实现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从全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为“数字化优先”,重新定义数字化给企业带来的价值。金融企业在当前的发展进步过程中,正呈现出移动互联、数智赋能、开放融合以及全面安全信任等全新发展态势。金融业务形态的快速变化,对IT基础设施能力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数据库作为重要的IT基础组件,将成为未来升级改造的主战场.对支撑金融需求、满足监管要求、有效降低风险、合理控制系统建设成本等诸多方面带来关键价值。同时,数据库技术的发展结合云原生、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ICT技术对业务的持续赋能,将共同保障新一代金融业务系统的安全可靠,帮助金融企业迈向数字化转型的更高阶段。 国产分布式数据库正快速成长,不断契合金融企业创新发展的诉求:关系型数据库是金融企业应用最为广泛的数据库类型。根据IDC数据统计,2021年全年,金融行业在关系型数据库相关领域的支出金额超过4亿美元,约占中国整体关系型数据库软件市场的六分之一,其在关系型数据库本地部署市场支出位列各行业之首。尽管传统的集中式关系型数据库已经在金融行业获得深度应用,但伴随金融新业务的快速创新发展,传统技术架构越来越难以满足新业务的敏捷上线和全面保障需求。分布式数据库以其透明、弹性、安全以及对复杂业务逻辑的广泛支持能力,不仅较好地兼容了传统金融业务应用,也更加适合数字化时代的金融创新需求。国产分布式数据库因其在市场、业务模态、性价比以及政策领域的独特优势,正越来越多地获得金融企业的青睐。由于监管、合规和安全性要求,数据库私有化部署仍是以金融企业为代表的很多行业用户的首要选择,本白皮书将主要围绕金融行业分布式数据库的私有化部署展开讨论。 分布式数据库的建设与迁移是一场大考,需要多方协同,共同制定完备路线:相比于其他行业,金融行业既对新技术有旺盛需求,又高度重视技术升级过程的安全性与平稳度。金融行业国产分布式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可以首先立足于敏态业务,支撑金融业广泛拓展经营渠道,推动业务快速发展创新,提升整体经营效率,以此为基 01 础,在与传统核心业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逐步将服务对象拓展至金融业核心业务系统/业务中台中。金融行业任何的内外部活动均需要建立在全面的保障能力基础上,确保安全、高效、可靠运行。因此,在分布式数据库的建设和迁移工作中,金融企业需重点关注平稳性、合规性、可靠性、兼容性和运营风险等要素,并针对分布式数据库的开发、管理、应用、迁移、知识体系等重点环节建立完整的路线图,完成顶层规划、方案设计、适配改造、数据迁移、精细化调优、测试验证、上线试运行等一系列工作。 02 第一章 金融业深耕数字化转型 推进技术架构的现代化发展 1.1金融行业业务发展态势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日趋复杂的宏观背景下,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更加聚焦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等核心目标,利用金融业的“杠杆”作用,助力国家稳定经济大盘,推进普惠民生发展,并全面服务于实体经济。 金融行业正在加速实现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从全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为“数字化优先”,更注重优先采用数字化手段来解决金融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的深层次问题,重新定义数字化给企业带来的价值。 图1IDC金融企业数字化转型重要场景 数字风险与保险 智能财务和现金管理 数字审计与合规 智能税务管理和优化 数字财务会计和报告 数字化运营会计和控制 数字化交易的能力和实力 来源:IDC,2023 IDC预测,2022年中国移动银行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到28.2亿元,与2021年的 24.4亿元同比增长15.7%。预计到2026年,该市场规模将接近60亿。 IDC调研显示,过半的被访金融机构表示正在与行业外的合作伙伴开展更为密切的合作。 金融企业不断强化技术对业务发展的赋能作用,以移动化、智能化、开放化以及更加安全的数字化业务,为金融行业的服务和运营模式带来深远影响,推动全行业持续进步: 移动互联:金融企业面向B端和C端用户推出了更多的移动化服务,例如移动银行正在成为商业银行服务客户的主要电子渠道,覆盖转账、贷款、购物、缴费等丰富的服务内容。建立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上的一大批新兴业务将进一步增强服务的个性化,不断优化用户体验,服务长尾人群,进而拓展出新的商业机会。 数智赋能: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金融产品创新、流程优化、风控、营销、运维等方面的智慧化发展提供了理想条件,例如银行业的创新解决方案中已经出现了很多细分场景,例如智慧银行、智能风控、智能客服等,帮助银行面向客户提升精准服务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开放融合:金融企业业务发展模式逐步呈现出开放融合的趋势。未来的金融服务将无处不在,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每一个场景。金融企业将在由监管机构参与、技术合作方协作的生态中,打通自身与其他行业的数据资源与服务资源通道,实现数据、应用程序和运营经验等维度的共享。通过金融服务与场景的接入,包括设立产业金融、农村金融等专项领域,推动各领域金融的开放与创新。 安全信任:利用数字化能力强化数据安全合规建设,加强风险管理,鼓励金融企业实现技术自主创新,积极采用国产领域最新发展成果。建立数字信任的关键因素包括客户数据、数据隐私、伦理与社会责任以及终端安全等,多措并举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和发展。 1.2金融行业IT基础架构演变趋势 金融行业创新型业务的发展变化,对以传统IT架构为主体的金融IT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些挑战涉及到新业务所带来的大容量、高可靠、高吞吐、低时延、高并发、高安全、高扩展等关键性需求。在业务创新升级趋势的推动下,中国金融行业开始推进IT架构的现代化升级,加大诸如云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以及安全信任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基础架构升级:由于金融数据环境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围绕新业务的基础数据呈现出大规模、高增长、多样化和分布化特征,需要金融企业高度关注其基础设施向分布式架构演化的需求问题。以金融业务实时查询为例,一些新业务可能需要实现对多源、多维数据的综合查询和计算,传统的集中式架构扩容周期长,性能存在瓶颈,且在新业务的冲击下,其高投入成本会将使企业难以承受。 云原生发展:云的弹性、敏捷、高可靠、低成本特性,以及云上丰富的PaaS、SaaS产品,为行业数字化转型带来了全新的机遇,金融行业的云计算发展,需要综合考虑新老系统的新建、迁移、云化改造和云原生设计等多种要素,推进行业云平台发展,实现统一规划和管理。目前,金融机构仍以私有云架构建设为主,值得关注的重点是应用端的微服务化和容器化改造进程,以及Server-less在诸如金融行业云、私有云环境下的应用问题。特别是在支撑金融敏态业务方面,云原生有值得期待的巨大发展空间。 新兴技术融入:大数据带来的分析、洞察、决策能力,促进传统业务提质增效、推动创新业务快速发展;区块链技术帮助金融机构建立新的信任体系,推动数字货币等新业务形态取得快速进展;AI技术则广泛应用于自动化识别、风险监测、智能化业务流程等多类重要领域环节。新兴ICT技术也将推动金融业建立创新型的组织架构和业务体系,实现面向未来的战略布局。 新一代金融IT安全:金融机构对隐私保护、数据安全、风险控制等安全领域有苛刻的要求,始终高度重视全系统的安全保障问题,符合监管要求,保障业务平稳运行。新一代金融IT安全保障需要重视分布式、云化环境以及海量移动化终端所带来的全新问题,着力将云原生安全与体系化的安全保障手段做深度融合,实现动态、主动、可持续迭代的安全保障能力。 1.3数据库在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作用 金融行业IT架构的转型与发展,是伴随金融业务创新、推动金融IT服务能力全面进步的系统化演进过程,其涉及到技术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管理架构等一系列重要子领域的设计与实践活动。 数据库作为现代IT架构中的关键基础设施,与业务应用全程发生交互,贯穿业务活动的始终。企业通过数据库所提供的数据定义、数据操作、运行管理以及库表建立/维护功能,实现对业务数据科学、高效、规范、有组织地存储、操作和处理,进而更加便捷地管理和利用数据资产,为上层业务构建出丰富多彩的数据服务。 金融数据库在金融IT建设中具有高度核心的地位,是保障金融业务稳定、合规、可靠、安全开展的基座。因此,数据库建设也是金融IT架构优化升级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金融数据库的稳定与安全,事关国家金融发展全局:金融安全事关国家安全,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金融业面向企业和海量个人客户提供服务,其海量的基础信息数据、机构数据、交易数据等均构建于金融数据库之上,数据集中度高、规模大且访问与处理频次高。此外,随着近年来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各类业务系统和第三方渠道也越来越多。因此,金融数据库的建设与升级活动牵一发而动全身,是金融IT保障的重中之重。 金融数据库紧密关联金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质量与效率: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与进步,金融数据库已经关联到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实践过程;特别是随着交易型业务与分析型业务的日渐融合,金融数据库在商业模式、业务形态、产品服务等领域的创新活动中体现出更加广泛的价值。在数据驱动的时代,将复杂数据转换为深度的业务见解,让数据产生创新价值,是金融企业高度重视的战略性任务。 伴随金融业务发展,数据基础环境日趋复杂,多模态数据的应用规模持续增长,金融企业对数据库的总体需求趋势也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 银行:银行体系数据规模大,业务系统多,数据安全等级高。随着网银、渠道、支付、商城等外围创新业务的接入,核心系统受到的冲击也快速加剧。银 行一方面需要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保障创新业务的高效拓展,另一方面也需要认真审视未来核心系统的升级发展问题。 证券:证券行业整体数据规模相对稳定,但交易时段并发量大,对稳定性和实时性有极高要求,业务峰谷效应也较为显著。同时,证券交易规则变化频繁,这对包括数据库在内的IT系统的快速改造能力和自动化、智能化运维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保险:保险行业险种多,不同区域的差异性大,在实现物理大集中的同时,需要考虑多业务间的隔离和扩展问题。同时,保险行业的渠道繁多,一些保险业务关联的历史数据周期很长。因此,在线上线下业务开展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数据一致性和数据实时交互方面的挑战。 金融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实践创新为行业数据库选型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的要求,以进一步提升金融数据库的稳定性、合规性、一致性和安全性。 第二章 分布式数据库 助力金融行业加速业务数字化发展 2.1金融行业数据库应用面临的挑战 中国数据库市场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其中,关系型数据库凭借其良好的通用性、易用性、一致性和完整性等特征,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数据库类型。根据IDC数据统计,2021年,中国关系型数据库软件市场规模27.7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中国关系型数据库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90.7亿美元,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