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未知机构]:泰安市“十四五”数字强市建设规划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泰安市“十四五”数字强市建设规划

2023-05-20-未知机构从***
泰安市“十四五”数字强市建设规划

泰安市“十四五”数字强市建设规划 《泰安市“十四五”数字强市建设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战略部署,根据《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泰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编制。重点阐明了市委、市政府融入数字强省建设,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全面推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战略意图,以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明确了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是推进建设数字强市的行动指南。 本规划基期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第一章基础形势 一、发展现状 现代数字基础设施全面优化。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稳步增强。“十三五”时期,全市建成开通5G基站3279个,所有城区、行政村实现光纤全覆盖,城乡家庭互联网接入能力基本达到100Mbps。4G网络不断完善,累计建设FTTH端口60.2万个,基本实现所有行政村 (居)4G网络全覆盖。用户规模不断壮大,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数达到 162.6万户,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数字经济发展动能快速提升。新旧动能转换落地成效显著,经济发展新动能加速发展。“十三五”时期,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 到369家,是“十二五”末的3.2倍。科研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由 2.23%提高到2.42%。“四新”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017年的 19.6%提高到26%。“筒子纱智能染色工业示范项目”荣获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特种建筑用钢产业集群被列为全省四大钢铁产业集群之一。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壮大,累计接待游客3.2亿人次,泰山作为中国山岳旅游“第一名片”影响力不断扩大。 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互联网+”在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方面深入推进,创新发展新动能加速释放。落实“个十百”产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工程卓有成效,打造了一批区域级、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16个,“中国包装全产业链共享公共服务平台”“土工合成材料生产制造协同创新平台”等2个国家级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落户泰安,“智能康复机器人产业化及医联体康复中心示范综合体项目”入选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名单,“西装国际化高级定制及智能制造”等5个项目入选省级产业互联网培育平台名单。智慧旅游推进成效显著,积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做好“文化+互联网”“旅游+互联网”文章,建设“慧游泰山”平台,涵盖全市43家景区景点、53家特色美食及网红美食打卡地、25处停车场、89处公共厕所及充电站、酒 店、民宿、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公共服务信息。 数字政府建设深入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程成效初显,政府数字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十三五”期间,大数据平台已对接53个部门共计908个业务目录,共归集数据总量7.6亿多 条,其中有620个业务目录保持每天增量更新。资源目录梳理工作扎实推进,法人库、人口库、宏观经济库已分别梳理和注册标准资源目录48个、51个、124个,公共信用库已梳理、合并、注册标准资源目录15个,初步实现公众和企业网上办事“一号登录、一站受理、一网通办”。 智慧便民水平快速提升。“十三五”期间,基础教育学校宽带网络接入率达90%,政务服务事项上网率达100%。实现公共服务“一网通办、一链办理”,“爱山东”APP泰安分厅接入市级630项、6个县(市、区)和泰安高新区的70项高频服务事项,410台“泰好办”自助服务终端覆盖市、县、乡,形成互联网端、移动端、自助终端“三端”融合。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将全市在建项目全部录入平台监管,覆盖率达到100%,有效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基本形成了“互联网+医保+医疗+医药”慢病管理的“泰安模式”,慢病患者线上医保支付1.2万人次,结算医疗费用384万元,统筹基金支 付189万元。 数字生态发展持续完善。初步建立数据驱动发展、“互联网+”等政策体系,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不断完善。国家、省、市信用平台、网站实现互联共享,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初步完善。网络空间法治化加快推进,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力打击。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取得积极进展,媒体数字化建设成效明显。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全面落实,网络安全防护和处置能力显著提升。 “十三五”以来,全市数字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与数字中国建设要求、与人民群众期待、与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占比不高,数字技术应用综合实力偏弱,数字基础设施构成结构不合理;数字产业化规模不大,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贡献不足,对其他产业的影响力有限,大数据、信创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布局没有系统展开,现有链条尚需进一步延伸;产业数字化能力不强,高端智能制造业在工业企业中占比不高,产业高端环节布局不足;数字政府建设中数据共享开放、平台互联互通在顶层设计、应用实施上仍显不足。 二、发展环境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明显增强,为赢得战略主动创造了有利机遇。同时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数字化转型发展将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提升竞争力的共同选择。 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提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数字化发展步伐加快。全省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新旧动能转换扎实推进,综合优势逐渐显现,为发展数字领域关键技术、增强关键领域核心竞争力创造了有利条件。消费升级驱动数字旅游态势持续向好,全市经济发展转向内需拉动趋势显著。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将推动全 市塑造内需驱动经济新优势,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是数字强市建设的宏观愿景。 “十四五”时期,我市处于战略机遇叠加期、政策红利释放期、发展布局优化期、蓄积势能迸发期“四期”叠加的发展环境,“十四五”数字强市建设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第二章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重要论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统筹推进全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全面建设数字强市。 二、基本原则 系统布局、统筹推进。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高效协同机制,加强统筹协调,一体化推进数字强市建设,形成质量、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的数字化发展良好生态体系。 数据驱动、激发活力。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促进数据资源流通,发挥数据作为关键性生产要素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激发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发展活力。 创新引领、助力转型。把握数字技术发展趋势,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以数字化促进政府服务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与变革,赋能全社会高质量发展。 强市富民、惠企便民。充分运用数字化理念、技术和产品,促进政策、资金、产业、数据、技术、人才等要素协同发力,助推企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充分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 守牢防线、安全可控。统筹发展与安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和技术防控体系,加强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全面提升安全防护能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基础设 施、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成效明显,数字强市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果,数字化建设工作水平大幅提升。 基础设施实现高效互联。适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大力提升 5G网络规模、用户规模,传送网主节点速度、物联网终端数 10GPON及以上端口数等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形成全国领先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支撑体系。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等指标进一步提升。 数字科技创新走在前列。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全市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突破一批关键数字技术,数字科技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水平大幅提高,取得一批前瞻性、原创性重大成果。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数字产业化竞争力显著提升,在高端软件、大数据、电子制造等领域培育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产业数字化成效显著,在全市数字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突显,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工业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率大幅提升。智慧旅游保持特色化发展,智慧农业发展迅猛,争创全国智能制造和农业数字化标杆。 数字政府高效协同。数字技术在政务领域广泛普及应用,政府科学决策和精细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大幅提高,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次办好”,全面推行“一网通 办”,全市政务服务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智慧社会惠企便民。着力提升数字化生产力,形成高效便捷的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社保、教育、医疗、就业、水利、养老、交通、文化旅游、社会救助等领域数字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面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有序推动数字乡村试点建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数字生态不断优化。数字强市建设推进机制不断完善,安全保障和风险防范能力显著增强,数据资源供给水平位居全省前列,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开放包容、富有活力的数字化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第三章建设现代数字基础设施 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求,加快推进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技术多样、主体多元、模式创新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供给格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完善泛在连接的信息通信网络。加快5G、千兆光纤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在重点企业、特色园区、商务楼宇、党政机关等场所深度覆盖和县级以上城区功能性覆盖。全面提升乡村光纤宽带网络覆盖水平和高带宽用户占比。推动智慧广电网络建设,建立面向5G的移动交互广播电视传播体系。统筹推进互联网应用IPv6升级,聚焦新型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领域,强化基于IPv6网络的终端协同创新发展,推动新型网络技术商用,建成智能、敏捷、安全的新一代网络,加速建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体系。 建设高效协同的数据处理体系。着眼未来数据存储与高性能计算指数级增长需求,加快建设数据存储基础设施体系,推进高性能计算基础设施落地应用,强化智能计算服务能力。加速数据存储体系建 设,争取国家级、省级行业数据中心和大型互联网企业区域性数据中心落地泰安;引导各县(市、区)、企业合理布局建设专业数据存储分中心,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兼容、上下联动、平滑扩展的数据存储基础设施体系;结合各县(市、区)产业发展需求,支持企业建设面向行业应用需求的边缘计算节点。加快国际文化大数据(泰山)产业 城、泰山政法大数据产业园、泰安AI视觉开放平台(泰山超算中心)等项目的建设,促进数据中心合理布局、集约建设、绿色发展。 布局智能感知终端设施。围绕城市管理、民生服务、公共安全、医疗卫生等领域,实施“5G+”系列行动,打造物联、数联、智联三位一体的新型城域物联专网,推进物联应用服务创新。推动企业内外部工业网络转型升级,力争实现工业以太网及工业无线网络重点园区全覆盖;推动高耗能、高风险、通用性强、优化价值高的工业设备上云,建设工业互联网网络架构体系。适度超前布局新能源终端和智能电网设施,推动建设电力物联网、开展配电网终端智能化改造等。拓展智能末端配送设施投放范围,推动智能售货机、无人贩卖机、智慧微菜场、智能回收站等各类智慧零售终端加快布局,着力提升智能 化、集成化和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