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天风证券]:中国创新药出海展望:量变积累引发质变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中国创新药出海展望:量变积累引发质变

医药生物2023-05-13杨松天风证券李***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中国创新药出海展望:量变积累引发质变

行业报告|行业专题研究 证券研究报告 2023年05月13日 医药生物 中国创新药出海展望——量变积累引发质变 作者: 分析师杨松SAC执业证书编号:S1110521020001 联系人曹文清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行业评级:强于大市(维持评级)上次评级:强于大市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2 摘要:中国创新药出海展望——量变积累引发质变 BD是必须的吗,BD对创新药研发有什么帮助? BD是行业发展至一定阶段的天然产物,回顾过往,BD促进更多FIC药物研发,达成更高销售峰值 回顾2010-2020年在美国获批上市的50款FIC肿瘤药物的研发与商业化历程,在小型biotech主导FIC药物发现的同时,大型药企通过BD途径参与并推动了多数FIC药物的后续开发与商业化,在提升候选管线研发成功率的同时促进了产品未来持续放量,达成更高的销售峰值。 在中国,创新药出海是目前最受关注的一类BD,目前的发展情况,对未来的预期? 中国创新药出海经历了2个阶段,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中国国产创新药自2010年左右起步后开始出海历程。其中第一阶段2010-2019年出海产品数量总和不到20个,多数产品集中于肿瘤领域,国际化趋势尚未形成。而在2020年及以后,中国创新药企积累了近十年的发展成果,多个产品疗效显著获得国际认可,出海进程正式进入第二阶段。中国药企出海及国际BD授权产品数量迅速增长,交易金额屡创新高,治疗领域逐步扩展。出海已成为中国创新药企业绩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BD对股价的影响的大小,持续程度? BD对股价通常具有正面提升作用,中国市场对BD认可度较高 对于海外市场,我们回顾了2015-2022年历年全球top10BD案例,发现成功上市品种数量多于研发失败品种。同时BD对股价具有正面推动作用,BD项目公布后授权方公司股价普遍在第一日出现上涨趋势,且项目公布对授权方的股价涨跌影响比对引入方更加显著。 对于中国市场,我们回顾了多家公司BD项目对公司股价的影响,发现在重大BD项目公布后多数情况下公司第一日股价上涨,同时该上涨趋势经常可延续至首周乃至首月。中国资本市场整体对BD认可度高。 风险提示:出海进度不及预期,授权后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合作进展不及预期,数据统计偏差风险 多数FIC药物由bigpharma通过BD途径参与研发和商业化过程 小型biotech公司是60%以上的FIC药物发现源头,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影响深远。针对2010-2020年FDA批准的50款FIC肿瘤药物的发起者进行统计,其中46%的项目由小型biotech独立发起,16%涉及biotech合作,合计超过60%。由于许多biotech公司多为科学家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后创办,同时biotech公司与学术界等的合作也更为灵活多样,使得小型biotech公司在FIC药物发现和早期研发中占据主导地位。 Bigpharma通过BD参与了多数FIC药物的开发与商业化过程。后期管线推进过程中,biotech和bigpharma的角色发生互换。Bigpharma是后续药物开发和商业化的主导者,通过BD授权等形式获取候选药物权益后,可以为biotech公司承担其临床项目中的大部分财务成本和开发风险,提升产品上市可能性。 图:2010-2020年FDA批准的50款FIC肿瘤药物的发起者图:bigpharma在50款FIC肿瘤药物开发过程中的参与 4% 14% 合作22% 小型制药公司 学术界,14% 小型制药公司 中型制药公司 大型制药公司 其他 27% 药物发现 7 6 3 7 非bigpharma 公司独立发现 上市权 1 3 1 6 2 1 2 益来源 中小型制药公司保留或授权获得权益 bigpharma通过其他合作形式获得权益 bigpharma授权获得权益 46% bigpharma 参与合作 bigpharma独 立发现 26% 药物发现 bigpharma参与了 bigpharma收购作为发起人的biotech 并获得权益 1 6 76% 药物上市 中型药企发展为bigpharmabigpharma保留权益 3 BD项目优势:bigpharma的参与提升了研发成功率 BD项目成功率相较未合作品种更高。成功率高不仅由于授权项目通常本身为优质资产具有开发潜力,而且bigpharma评估外部获得品种的标准也更加严格,更有可能识别在开发过程中早期失败的管线,提高了筛选成功率。且BD可有效进一步推进研发成功率提升。 图:合作项目与未合作项目研发成功率对比图:合作和未合作项目药物各研发阶段成功率对比 1997-20022009-2014 21 18 12 11 11 9 7 5 合作 未合作 4 0 百3 5 3 0 分2 百分比 5 2 0 比1 5 1 0 5 0 1997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 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注册 Bigpharma独立或参与开发的药物销售峰值更高。据NatureReviewsDrugDiscovery杂志发表的文章Smallbiotechsversuslargepharma统计50项FIC肿瘤药物上市后至今的销售峰值发现,bigpharma独立或参与开发的产品销售峰值更有可能超过30亿美元,同时bigpharma独立开发产品的中位数销售额(22.93亿美元)远超小型biotech公司独立开发产品的中位数销售额(2.78 9%($6.7B) 40%($30.88B) 44%($33.6B) 7%($5.5B) 亿美元)。 图:50项FIC肿瘤药物销售峰值统计 A合作小型biotech中型药企或bigpharma学术界 销售峰值合计 B bigpharma或和bigpharma合作推�上市 发起人:小型biotech独立发起学术界、中型制药公司 &合作机构 bigpharma与bigpharma合作研发未与bigpharma合作研发独立开发 销售额中位数$278M$281M <$1B18(78%)17(75%) 销$1B-1(4%)2(10%)售3B峰值$3B-10B4(17%)1(5%) >$10B $2293M$584M$381M 3(43%)8(62%)18(72%) 1(14%)2(15%)2(8%) 2(29%)2(15%)5(20%) 1(14%)1(8%)0 5 法律与监管 BD交易是否具有交易价值,需要从销售、生产、法律等诸多因素进行分析。BD部门首先需要考虑药物面临的竞争格局,例如未来市场上是否具有同类可替代药物;同时还要评估药物研发成功的可能性以及进行这笔BD交易是否符合公司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此外交易团队还需要考虑后续研发和推广持续产生的费用,并结合公司现金流 进行流动性风险评估。最终通过整合所有因素的影响,负责部门将对BD项目进行估值,确定预期心理价位,再通过交易团队与对方公司进行谈判,最终确定BD交易条款和金额。 图:BD交易过程中BD部门需要综合考虑的各方面因素 战略规划和商务拓展 生产 销售和市场战略 高管协助 BD团队 母公司和附属公司运营 研发 财务与会计 BD药物研发越成熟,平均预付款金额越高。1996-2013年,临床前药物BD平均预付款仅为1360万美元,不及III期临床药物BD平均预付款3540万美元的一半;而I期、II期药物平均预付款为2270万美元和2520万美元。整体趋势为平均预付款金额随着研发进度的进展而增长。 不同疾病领域药物BD的平均预付款无显著差异。1996-2013年,神经系统疾病领域以2930万美元位列第一,自身免疫疾病领域为1960万美元相对落后,肿瘤、心血管、代谢领域的平均预付款分别为2620万美元、2480万美元和2750万美元,整体数额围绕2500万美元波动,不同领域之间并无明显差异。 图:不同临床阶段药物交易平均预付款金额(万美元)图:不同治疗领域药物交易平均预付款金额(万美元)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3540 3500 2520 2270 1360 2930 2750 2620 2480 196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临床前I期 II期 III期 0 肿瘤心血管自身免疫神经系统代谢 注:以上两图的数据统计了1996—2013年覆盖近24000家公司和近25000种产品的共计781项药物授权交易 合作牵涉的多项因素可对BD交易金额产生显著影响。KatieArnold等2020年在NatureBiotechnology发表的文章,针对过去10年102个生物药授权合作协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授权合作伙伴类型(bigpharma/biotech)、产品新颖性(是否为FIC/BIC)、产品研发阶段及合作类型(是否涉及商业化授权) 等多项因素均可对BD交易金额产生显著影响。 合作伙伴规模(bigpharma)及产品新颖性(FIC)对交易额影响最大。根据下表,在六项可能的影响因素中,合作伙伴类型(122.8%,肿瘤类186.7%)及产品新颖性(61.7%,肿瘤类107%)对BD金额影响最大。Bigpharma由于资金充足且销售能力更强,通常倾向于给予BD项目更高的估值;同时FIC肿瘤品种 的市场估值通常也为BIC品种的两倍。 表:在三个治疗领域针对主要变量对合作交易金额的影响进行的回归分析 变量对合作交易金额的影响(表示为百分比,95%置信区间) 变量 全体治疗领域 (n=102) 神经类、心血管类、肿瘤类(n=69) 肿瘤类(n=69) 合作伙伴类型(bigpharmavsbiotech) 122.8% 184.1% 186.7% 产品新颖性(FICvsBIC/me-better) 61.7% 65.4% 107% 分子类型(小分子vs其他) 50.6% (0.05<p≤0.3) 19.7% (0.05<p≤0.3) -7.3%(p>0.3) 合作类型(商业化合作vs非商业化合作) 45.2% (0.05<p≤0.3) 18.3% (0.05<p≤0.3) -31.4%(0.05<p≤0.3) 合作区域(全球vs美国)37.6% (0.05<p≤0.3) 27.1%85.8% 产品研发阶段(药物发现阶段-IV期试验)21.5%26.4%20.7% 产品市场规模及研发阶段为公司管理层主观评估BD估值中较为重要的因素。根据KatieArnold等研究,前述的影响BD交易金额的客观定量因素实际影响只占到32%-54%,余下的46-68%则体现为交易双方管理层的主观因素。Katie等针对16位biotech公司高管进行调研,其中分别有88%和69%的受访者认为产品所 处的市场规模及研发阶段对BD估值有重要影响。此外高管针对6项影响BD成交金额因素给出的重要性评分中,研发阶段得到1.13分,显示重要性最高。 表:Biotech公司高管对不同价值驱动因素的重要性观点统计图:Biotech公司高管对影响BD成交金额因素的平均评分 (1-3分,分数越低,重要性越高) 2.19 1.86 1.94 1.94 1.56 1.13 价值驱动因素受访者认为该因素重要的百分比 市场(包含协议牵涉的市场规模、未来潜力、患者人数等) 88% 产品所处的研发阶段 69% 策略(如何将产品融入公司管线组合,同时考虑产品协同效应和对公司现有业务的影响) 44% 竞争(包含竞争所处的市场、竞品,以及同产品其他合作伙伴的销售竞争) 38% Licensee或licensor的企业声誉,以及研发团队和管理层的口碑 31% 对该产品的投融资 25% 知识产权(是否掌握了关键专利或商业秘密) 25% 新颖性(是否为FIC、BIC等) 19% 对产品研发及商业化过程的控制权 6% 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