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西南证券]:新能源业务持续高增,“双子星”战略稳步推进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新能源业务持续高增,“双子星”战略稳步推进

2023-05-09西南证券足***
新能源业务持续高增,“双子星”战略稳步推进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Q1季报&2022年年报,公司2023Q1实现营收14.9亿元(yoy+50.0%,qoq-25.7%),实现归母净利润1.4亿元(yoy+46.3%);2022年实现营收56.5亿元(yoy+16.1%),实现归母净利润2.5亿元(yoy-43.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47亿元(yoy-23.58%),2022年归母净利润下滑主要是因为公司计提减值损失1.7亿元,经营情况整体良好。 UPS业务为基,充分发挥技术协同效应切入数据中心、新能源业务。公司为老牌UPS龙头公司,2007/2016年先后切入新能源、数据中心领域,目前UPS营收较为稳定,2022年实现营收10.0亿元(yoy-8.4%)。公司于2021年提出“科华数据+科华数能”为主的“双子星”发展战略,并将新能源业务放在重要战略位置后新能源业务从2021年营收占比的13.6%迅速提升至31.3%,业务拓展卓有成效。 IDC持续扩容,携手沐曦打造AIGC时代绿色智算新基建。数据中心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底层物理架构,充分受益于5G/下一代6G的流量增长、云计算的算力需求爆发等,23/24年行业增速达到26.5%、23.1%。公司数据中心市占率较为稳定,2022年,单业务实现营收28.2亿元(yoy-7.6%),公司在北、上、广等地拥有9大数据中心,运营机柜数量约3万余个,未来随着公司上架率提升、运维能力改善,叠加行业增长需求,业绩有望持续释放。2023年4月,公司携手沐曦,探索以AIGC为代表的生成式AI技术创新及应用领域,打造算力新业态。 储能:户储+大储,海内外同步推进,率先布局液冷赛道。2022年新能源业务实现营收17.7亿元(yoy+167.4%),公司储能产品方案覆盖3kW-6.9MW功率段,并实现户用、工商业、大型地面电站各应用场景全覆盖,根据CNESA,公司在中国用户侧储能系统出货量稳居第一、公司储能PCS出货量位居全球及国内Top2。报告期内公司发布S³液冷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布局储能液冷赛道。分区域来看:1)国内:大储项目在手订单充沛,2022年底新签1.8gwh储能液冷系统,订单金额高达25.6亿元;2)海外:公司推出新品iStoragE,完善户储产品布局,中标北美多项大储项目彰显公司品牌技术实力,全球化脚步加速。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3/9.6/13.2亿元,同比增长192.2%/32.7%/37.2%。我们看好公司国内大储项目落地、全球化进程加速,算力需求爆发下公司数据中心业务前景,给予公司2023年32x估值,对应目标价50.24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风险,海外政策风险。 指标/年度 1公司概况:UPS业务起家,充分发挥技术协同效应 UPS业务起家,充分发挥技术协同,切入数据中心、新能源领域。公司成立于1988年,旧称科华电子、科华恒盛,从成立起深耕UPS(不间断电源)业务,坚持自主研发低、中、超大功率UPS,2006年成为国内最大的UPS制造商之一,2010年作为我国UPS行业首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在深交所上市。2007年,公司依托已有的技术优势,推出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切入新能源领域;公司自产超大功率UPS属于数据中心核心部件,2016年,公司凭借在超大功率UPS积累的技术优势、29年的运维服务经验、卓越的供应链能力,将业务拓展至数据中心领域。2021年,公司更名为科华数据,打造以“科华数据+科华数能”为主的“双子星”发展战略。 图1:公司历史沿革 数据中心:公司数据中心业务包含中心选址咨询、规划设计、产品方案、集成管理、工程实施、运维管理、增值业务在内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产品主要包括模块化UPS电源、一体化高压直流电源、电池箱、配电柜、动环监控系统、模块化数据中心、集装箱数据中心、冷板式液冷微模块数据中心等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服务。2022-2023年公司分别上线板式液冷微模块数据中心、慧云7.0温控系统助力PUE<1.2。 智慧电源:公司智慧电能产品及系统服务主要包括UPS电源、EPS电源、高压直流电源、核级UPS电源、动环监控、电源配套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服务等。根据赛迪顾问2022年数据,在中国UPS石化、交通、金融行业中,公司UPS市场份额位居第一;根据Omdia报告,公司位列全球模块化UPS市场份额第四。 新能源:包括光伏、储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领域,主要产品包含光伏逆变器、光伏离网控制器、储能变流器、离网逆变器等产品及相应配套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应用场景覆盖了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微电网,拥有全系列、全场景储能解决方案。2022年,根据IHS Markit显示,公司在全球储能逆变器市场份额第五;根据CNESA,公司在中国用户侧储能系统出货量稳居第一、公司储能PCS出货量位居全球及国内Top2。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管理团队技术基因深厚。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陈成辉直接或间接合计持有公司37.4%股权,为公司实控人。董事长陈成辉及总裁陈四雄均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电力电子行业经验丰富,成功带领团队实现业务拓展。 图2:公司股权架构 表1:公司部分高管履历 推出高管增持、员工持股计划,调动员工积极性、彰显公司发展信心。1)董监高增持计划:2022年6月,公司发布增持计划,增持主体为公司陈四雄先生、陈皓先生等9位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拟于6个月内增持金额合计不低于人民币1900万元。截止增持计划到期日,增持主体合计增持公司股份50.6万股(占总股本0.1%),成交均价39.86元/股;2)员工持股计划:同年6月,公司发布员工持股计划,合计人数不超过170人,最长锁定期12个月,存续期36个月,截止9月18日持股计划购买完成,累计购买股票208.3万股(占总股本0.5%),成交均价约为35.09元/股。 公司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2023年3月,公司拟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4.9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主要用于智能制造基地、研发中心、数字化企业建设等项目。 表2:公司募集资金项目内容及投资总额 2公司财务分析:业务结构调整利润短期阵痛 公司业绩情况:业务结构调整,业绩短期阵痛。单季度来看,公司2023Q1实现营收14.9亿元(yoy+50.0%,qoq-25.7%),实现归母净利润1.4亿元(yoy+46.3%);年度数据来看,2022年实现营收56.5亿元(yoy+16.1%),实现归母净利润2.5亿元(yoy-43.4%),2019-2022年营收、归母CAGR分别为13.2%、35.0%,营收增速慢于归母净利润因为公司业务结构调整所致。2022年归母净利润下滑主要是因为公司计提减值损失1.7亿元,经营情况整体良好。 图3:2018-2023Q1营业收入(百万元)及增速情况 图4:2018-2023Q1归母净利润(百万元)及增速情况 公司主营业务结构:数据中心+新能源业务两手抓。根据2022年年报,公司前三大业务分别为数据中心(实现营收28.2亿元,yoy-7.6%)、新能源( 实现营收17.7亿元,yoy+167.4%)、智慧电源(实现营收10.0亿元,yoy-8.4%),数据中心业务营收占比从2019年起的66.1%下滑至2022年的49.9%。公司经历了传统UPS业务时期、开拓数据中心业务时期至大力发展新能源业务时期。2021年公司特别成立科华数能子公司,将新能源业务放在重要战略位置后新能源业务从2021年营收占比的13.6%迅速提升至31.3%,业务拓展卓有成效。 毛利率&净利率:2022年综合毛利率29.5%,同比提升0.3pp,净利率4.7%,同比下降4.5pp。分业务毛利率来看,2022年数据中心毛利率为30.9%,同比提升0.9pp;新能源毛利率为23.2%,同比下降0.7pp;智慧电源毛利率为33.6%,同比提升5.7pp。 费用率:2022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20.73%,同比下降0.2pp。其中销售费用率9.0%,同比提升0.4pp;管理费用率4.0%,同比下降0.1pp;财务费用率1.59%,同比下降1.2pp,主要是因为银行借款减少;研发费用率6.16%,同比提升0.7pp,主要是因为公司研发投入加大。近年来公司大力加强费用管控,期间费用率较为平稳。 图5:2018-2022年主营业务结构情况(百万元) 图6:2019-2022年分业务毛利率情况 图7:2019-2022年毛利率vs净利率情况 图8:2018-2022年各项费用率情况 公司注重研发投入,持续技术创新。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3.5亿元(yoy+30.41%),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为6.7%。研发人员合计1180人,占公司总人数的26.6%,其中本硕合计人数为945人,公司组建了数能技术中心、液冷产品线等研发团队。截至2022年底,公司共拥有有效知识产权1918项,其中发明专利394件(包含4件海外专利)、实用新型专利613件。根据公司年报披露数据,已结项&在研研发项目包括1500V户外储能变流器产品、200KW模块化储能系统、三相户用光储系统开发、MW级液冷储能电池系统关键技术及产品开发等。 表3:2022年年报披露开发中研发项目 3IDC持续扩容,公司携手沐曦打造算力新业态 数据中心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底层物理架构,未来有望持续扩容,23/24年增速达到26.5%、23.1%。IDC即Internet Data Center(互联网数据中心),是为计算机系统(包括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等)安全稳定持续运行提供的一个特殊基础设施。数据中心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底层物理架构,充分受益于5G/下一代6G的流量增长、云计算的算力需求爆发等。从IDC产业链参与方来看,主要包括上游基础设施、中游IDC服务商以及下游终端用户。根据科智咨询,2023年中国IDC市场有望达到4972.7亿元,同比增长30.5%。从IDC产业链来看,参与方主要包括上游基础设施、中游IDC服务商以及下游终端用户。上游基础设施包括IT设备、电源设备、带宽服务等;中游IDC服务商包括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及第三方数据中心,其中三大运营商占比达到54.3%;下游终端用户包括各类政企客户。 图9:中国IDC市场及规模预测 图10:全球IDC市场规模 图11:IDC产业链参与方 三成数据中心采用第三方运营商的商业模式,行业准入对于资金要求较高。我国第三方数据中心按照机房产权归属及建设方式的角度,可以分为自建机房、租赁机房、承接大客户定制化需求机房及轻资产衍生四种商业模式。IDC建设需要四证——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许可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符合节能审查意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此外IDC行业对于资金需求较高,项目平均回报期为7年。根据IDC数据显示,从资本开支来看,购置设备成本占76%、工程建设成本占16%、土地成本占比4%;从设备成本拆分来看,柴油发机组、电力用户站、UPS电源设备分别占23%、20%、18%,因此,电力也是构建竞争壁垒的重要条件之一。 表4:第三方IDC主要商业模式及优缺点对比 图12:数据中心资本开支结构(按基建类型) 图13:数据中心设备成本拆分(按设备类型) 政策端:大力发展信息通信,强调数据中心能耗约束、提升利用效率、加强算力研究。 “十四五”规划强调数据中心布局需实现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到2025年我国基本建成高速泛在、集成互联、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2020年到2025年信息通信行业收入需从2.64万亿元增长至4.3万亿元,PUE指标从1.4降至1.3以下,数据中心算力从90增长至300(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并对多省市数据中心机架数量提出明确指引。 根据《数据中心白皮书(2022)》,我国2020-2022年机架总量分别为401/520/670万架,同比增速+29.7%/+28.85%,其中大规模以上机柜数量占比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