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S龙头企业,智慧电能和数据中心基本盘稳固,新能源开始发力 公司是国内UPS龙头企业,2010年上市后确立智慧电能、数据中心、新能源三核驱动业务体系,2021年成立全资子公司科华数能聚焦新能源业务,打造科华数据+科华数能的“双子星”战略布局。公司高度重视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产品覆盖齐全、技术积淀深厚、项目经验丰富,叠加全球储能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为61.35/103.21/136.5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39/7.45/9.23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63.8/29.1/23.5倍,维持“买入”评级。 1500V高压储能系统先发优势明显+户储渠道突破美国市场,储能订单井喷公司积极布局大储和户储赛道。大储系统方面,公司2022年5月推出1500V液冷储能系统,与传统风冷集装箱相比,降本增效显著。大储PCS方面,根据IHS Markit数据,公司2021年储能变流器出货位居全球第五,国内第二。储能系统方面,公司近期斩获多项储能订单,2022年9月以来在国内中标三项大储项目,累计中标量高达640MWh,12月在美国签订三个储能项目。户储方面,公司推出iStoragE系列户用光储一体机产品,并与多地经销商积极开展合作。技术加持配合渠道突破,美欧澳户储订单累计390MWh。我们认为公司凭借技术先发优势,配合品牌优势及海外渠道建设,有望在行业高景气周期内充分受益。 数据中心业务短期承压,看好长期成长 国家经济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驱动算力需求扩张,托底IDC服务刚需;人工智能、5G等新兴市场进一步拉动需求增长。公司数据中心PUE指标行业领先,深度合作腾讯等战略大客户,数据中心业务长期成长明确。 聚焦高端电源,公司智慧电能业务盈利水平不断提升 公司是国内UPS电源龙头企业。当前UPS需求平稳,行业竞争格局稳定。公司聚焦高端电源,通过研发创新推动产品的智能化、定制化、大功率、模块化,毛利率逐年上行,我们预计公司智慧电能业务营收增长平稳,盈利持续提升。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储能需求不及预期、海外市场开拓不及预期 财务摘要和估值指标 1、UPS龙头企业,数据中心稳健发展,新能源开始发力 1.1、公司发展历史悠久,业务布局广泛 源起于UPS业务,逐步拓展至数据中心和新能源行业。科华数据前身是1988年成立的漳州市科华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之初至2007年专注于UPS业务。1988年至1999年,公司UPS业务高速发展,但受原控股股东经营不力影响,公司于1999年完成股份制改造,国有资产全部退出,并在2006年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UPS制造商之一。在2007年和2009年公司先后进入新能源领域和数据中心领域,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并确立智慧电源、数据中心和新能源三大业务板块。2010年至2020年,公司继续完善UPS产品矩阵的同时数据中心业务高速发展,在北上广自建数据中心,实现云基础服务全国布局。2021年公司优化调整业务模式和聚焦领域,成立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科华数据”、“科华数能”为主的“双子星”战略布局。 图1:公司深耕电力电子设备领域30余年,形成“科华数据”与“科华数能”双子星战略布局 公司拥有智慧电能、数据中心、新能源三大业务板块,产品矩阵丰富: (1)智慧电能业务:产品包括UPS电源、EPS电源、高压直流电源、核级UPS电源、动环监控、电源配套产品,可按需提供定制化系统解决方案服务,用户涵盖金融、交通、核电、政府、医疗、教育、新能源、数据中心等行业,已服务全国40+城,130+条轨道交通线,150+家石化企业,100+家集成电路、半导体、面板等高端制造企业。 (2)数据中心业务:可分为IDC服务和数据中心产品。服务包括从数据中心咨询规划、产品方案、集成管理、工程建设、运维管理、IDC运营到增值服务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产品包括模块化UPS电源、电池箱、配电柜、动环监控系统、模块化数据中心、集装箱数据中心等。从服务到产品,全面支撑金融、互联网、运营商、政府、教育、医疗等行业信息化建设。 (3)新能源业务:主要产品包含光伏逆变器、光伏离网控制器、储能变流器、离网逆变器等产品及相应配套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公司在光伏、储能、微网、风电配套、综合能源服务等领域拥有多元化的解决方案和丰富的项目经验积累。截至2021年底,在光伏领域,全球累计装机规模超过21GW; 在储能领域,全球累计装机规模超过2.6GW/3.8GWh。 1.2、公司管理层与股权结构 公司董事长陈成辉为实控人,直接+间接合计持股29.01%。截至2022年半年报,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子公司共55家,其中对公司营收有重要影响的全资子公司包括漳州科华技术、广东科华乾昇、上海科众恒盛、厦门科华数能,重要的非全资子公司包括广东科云辰航、北京科华众生。 图2: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陈成辉,合计持股29.01% 核心团队专业、稳定,保障公司科学、稳步发展。公司管理团队大多具有电力电子技术背景,行业经验丰富,并且核心技术人员多保持着创始团队成员和公司股东的双重身份,有能力科学领导公司的长远发展。此外,公司注重人才培养,自主培养出4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为公司保持技术创新优势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表1:公司高管技术背景深厚,从业经历丰富 员工持股计划和董监高增持计划彰显公司信心。2022年6月8日,公司发布公告,拟筹集不超过8000万元资金回购公司股份,用于公司核心业务/技术/管理骨干的员工持股计划;此外,公司董监高以自有资金增持公司股份,合计增持金额不低于1900万元。此次员工持股计划和董监高增持计划充分展现出对公司发展前景的信心,有利于深度绑定员工与公司利益,充分发挥员工活力与潜能,推进公司稳步健康发展。 1.3、公司财务状况 整体营收快速增长,新能源业务开始提速,数据中心业务增速放缓。2017-2021年,公司营收由24.12亿元增长至48.66亿元,年化复合增速19.18%。2018年前公司数据中心板块高速发展,为主要的营收增长点,由2014年的0.93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5.04亿元,年化复合增速达100.54%,营收占比由6.31%增至43.76%。后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疫情影响叠加IDC下游需求阶段性减少,公司整体营收增速放缓。 2020年,公司对业务进行调整优化,确立智慧电能、数据中心、新能源三大业务板块。2021年各板块分别实现营收10.88/30.47/6.63亿元,同比+24.34%/+9.06%/+48.65%,分别占总营收22.36%/62.62%/13.63%;2022H1各板块实现营收4.51/13.13/4.14亿元,分别同比-8.33%/-6.01%/+40.34%,分别占总营收20.38%/59.33%/18.71%。新能源业务继续保持高增速,系碳中和与传统能源价格上涨背景下光储行业高景气所致。 图3:公司近5年营收年化复合增速19.18% 图4:2021年起新能源板块营收发力 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平稳,毛利率有所修复。2021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39亿元,同比+14.87%,除2017-2018年公司因收购天地祥云及其商誉减值导致归母净利润出现较大波动外,归母净利润整体保持快速增长。2022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88亿元,同比+1.4%。从毛利率来看,公司持续推动生产的信息化、智能化、精益化管理,成本管控取得明显效果,2022上半年IDC服务、数据中心产品、智慧电能产品 、 新能源产品毛利率分别为25.86%/34.9%/34.37%/27%, 同比分别-2.06/+2.79/+6.36/+3.13pct,综合毛利率得到修复。 图5:公司归母净利润快速增长 图6:2022H1公司产品毛利率得到修复 自2020年以来公司期间费用率相对平稳。为提升内部运营管理效率,公司启动变革管理,推动业务流程变革,不断深化业财融合,提升费用把控能力。公司期间费用率从2016年的26.85%逐渐降至2020年的20.62%,后随着业务调整和新产品的开拓需求,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有所提升,2022年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小幅增加至21.25%。 图7:公司期间费用率相对平稳 公司具有坚实的研发基础,可有效保障技术创新优势。领先的产品与技术是公司长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公司重视研发投入,研发费用持续快速增长,2014-2021年研发费用年均复合增速23.44%,2022前三季度达到2.22亿元,占总营收的6.1%,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是公司抓住市场机遇不断前进的重要举措。高额的投入为研发创新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而员工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高达56.6%,则充分保证了研发人才的培养与供应。2022年上半年内公司完成115项专利申请、101项专利授权和13项软件著作权,截至2022H1期末,公司共拥有1448项有效知识产权。随着未来研发上的不断投入,公司有望继续维持产品领先和技术创新的核心竞争优势并引领行业发展。 图8:公司研发费用持续增长 图9:公司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56.6% 图10:公司已拥有1448项有效知识产权 图11:公司2022H1新增229项知识产权 2、新能源:储能迈入高景气周期,公司新能源业务增势强劲 2.1、储能是能源转型过程中的关键一环 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必要支撑。风、光等清洁能源发电存在间歇性、波动性强且难以预测的特点,其大规模并网会对电网造成冲击。储能技术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进行长期储存,借以实现不同时间尺度上电能的输入输出调控,维持电力系统的功率-能量平衡,保障运行的稳定性。因此风电光伏的发展支撑起储能的刚需起量。 按应用场景可分为表前储能和表后储能。表前储能包括发电侧储能和电网侧储能,主要用于调峰调频、平滑出力曲线等功能。表后储能包括工商业储能和家储,功能涵盖电力自发、峰谷价差套利、容量费用管理、提升供电可靠性等。 图12:储能应用场景多元,涵盖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 按能量储存方式可分为机械储能、电化学储能、化学储能、电磁储能。各种储能技术参数指标不尽相同,适用于不同的应用范围。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容量和功率大、自放电率小,适用于长时间大规模储能;超级电容器、超导磁储能、飞轮的响应速度快、功率密度高,可用于应对瞬时电压降、闪变抑制等从而改善系统电能质量;电化学储能响应速度较快且放电时间较长,适合调节负荷等。储能应用场景众多,单一技术难以满足全部需求,多元发展是必然。 表2:储能技术路线众多,参数指标各异 抽水蓄能装机占比最大,电化学储能成长性更高。抽水蓄能技术最成熟,成本低,在当前市场应用中占比最高,2021年占全球储能装机的86.2%。但因为对地理条件依赖度高,且难以满足多元的应用需求,应用占比逐年降低。电化学储能发展迅速,其中锂电池技术较为成熟,凭借完善的产业链降本效果显著,已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2021年占全球市场的11.09%。随着未来成本的进一步降低,电化学储能占比将持续提升。 图13:抽水蓄能应用占比最高,锂电池储能位居第二 电化学储能市场高度集中,主要市场后续增长动力强劲。2021年美国、中国、欧洲的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分别占到全球的34%、24%、22%,合计贡献了全球80%的装机量。考虑到美国政策端支持力度加强与当地成熟的商业模式,中国“十四五”能源规划引导及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绿电和储能入市交易、欧洲能源危机下电价高企提升户储经济效益和欧洲能源转型速度,未来三大市场依旧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图14:2017-2021全球电化学储能年均复合增速71.58% 图15:2021年全球电化学储能中中美欧共占的80% 2.2、中美欧市场需求旺盛,公司前瞻布局抢占先机 2.2.1、中国:十四五能源规划与强制配储政策共振,支撑起储能刚需 国内新型储能装机量持续提升。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国内新型储能装机量持续提升,截至2022年底,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