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青年工作]:数字经济背景下青年人才培养模式及对策研究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数字经济背景下青年人才培养模式及对策研究

2023-04-13-青年工作向***
数字经济背景下青年人才培养模式及对策研究

青年工作 QingNianGongZuo 数字经济背景下青年人才培养模式及对策研究 □王思霓 摘要:数字经济发展既为激发青年人才创新活力带来黄金机遇,也为全球青年人才竞争带来严峻挑战。如何培养具有数字经济领导力、数字化业务能力和数字化治理能力的青年人才,成为亟待探讨的重要议题。本文提出数字经济背景下青年人才培养的“三维驱动”模式,分别是政府“战略引导+政策支持”模式、高校“知识供给体系建设+产教融合”模式、企业“‘一把手’引领+需求导向”模式。针对“三维驱动”模式进一步提出对策建议,即把牢青年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加强数字经济对青年人才培养的影响研究、推进青年人才投入优先保障机制、打造高水平青年人才培养平台。 关键词:数字经济;青年人才;培养模式;对策 当前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兴起并蓬勃发展,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1]。中国始终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将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呈现出增长趋势稳定、结构优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不断深化的局面。数字化转型是一种颠覆性创新的过程,其本质是组织变革[2],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突出强调党和国家对于卓越人才的渴望和需求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为此,要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更加重视青年人才培养[3]。当代青年与数字技术同生共长,青年人才是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具有某些 典型特征,如极强的创新意识、更高的可塑性、持续迸发的创业活力、更强的新兴技术接受能力、敢于挑战新生事物的冒险精神等。对于中国青年人才发展而言,数字经济发展既为激发青年人才创新活力带来黄金机遇,又为参与全球青年人才竞争带来严峻挑战。数字经济背景下,原有的青年人才培养模式受到挑战,亟须建立新的青年人才培养模式。 一、数字经济对青年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G20对数字经济的定义,是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 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4]。根据这一定义可以看出,数字经济的本质是将数字化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最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所以,数字经济背景下的青年人才不仅仅是技术概念,更是创新重组的新人才[5]。具体而言,青年人才应当具备以下基本素质和能力:一是数字经济领导力。通过数字化感知与意识,把握世界科技前沿和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方向和重点,掌握数字化未来技术和创新思维,形成商业洞察力以及数字化转型领导力。二是数字化业务能力。掌握产业内专业知识,精通产业数字化转型运作模式,包括数字化运营能力、分析能力、产品研发能力、营销能力以及网络安全维护能力等。三是数字化治理能力。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国计民生重大课题作出实际贡献,包括数字化价值观、变革能力以及人文关怀。基于以上基本素质和能力,数字经济时代急需以下三类关键青年人才。 1.数字技术基础研发人才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对数字技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需求陡然增加。对青年人才来说,拥有数字技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至关重要。这种数字技术基础研发人才,一方面需要掌握和运用数据科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要将数据科学知识与专业领域知识相结合形成实践活动,最终通过底层技术的研发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因此,数字经济背景下,青年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是提高数字素养,即培养青年人才通过掌握数据清洗、存储与检索、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等基础知识,并与专业知识融合,从现实生活中快速洞见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及时有效沟通并阐释自己的研究发现。 2.深度应用数字技术适应业务场景的复合型人才 数字经济背景下,作为“未来石油”的数据资源贯穿于制造业研发、生产、运营、管理的全过程。数据要素一方面作为新的生产要素纳入产业链中,另一方面加速推动产业链上其他生产要素重组,通过突破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实现产业升级转型[6]。同时,数字技术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利用数字技术重构组织和业务,提供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形成新的客户体验。企业数字化转型是解决痛点的过程,每个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和路径由业务牵引,业务和IT双轮驱动,具有高度个性化特征。因此,数字经济实际上要求青年人才具备复合型知识和能力结构,具有深 度应用最新数字化技术的跨界能力,在企业内部实现跨部门协同和自我组织,帮助企业制定和执行数字化战略,实现数字化变革。 3.数字化治理型人才 全球数字经济迅猛发展,这一过程中的发展失衡现象也初步显现,表现为数字鸿沟和数据孤岛。数字鸿沟问题主要表现为接入困难和能力短缺。目前全球仍有将近30亿人没有使用过网络服务。与发达国家相比,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在互联网领域的差距有扩大趋势。在国内,城乡之间在信息基础设施与公共平台支撑、信息技术渗透、数字化应用条件与水平、应用主体素质与技能等方面的差距有扩大趋势。5G建设主要集中在城市,乡村刚刚实现4G普及,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不足60%[7]。分区域来看,2018年,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规模达8.63万亿元,西北地区数字经济规模仅为1.26万亿元[8]。数字经济发展失衡,成为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阻碍。同时,人工智能模糊了物理现实、数字和个人之间的边界,带来较为严重的伦理问题。因此,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使青年人才成为普惠性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行动者和数字文明的建设者。青年人才一方面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将数据知识转化为现实服务,赋能各个产业,服务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国际冲突,规避人工智能发展风险,服务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共同迈向数字文明。 二、数字经济背景下青年人才培养的中国事实与国际经验 我国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青年人才培养工作整体处于探索阶段,在部分领域存在亮点,但仍然存在青年数字人才紧缺、培养的政策措施较为缺乏、高校培养体系前瞻性实践性不足、部分企业缺乏青年数字人才培养的战略眼光等问题。发达国家在数字经济背景下青年人才培养工作中探索出的有益经验值得借鉴。 1.中国事实 (1)人才培养整体处于探索阶段,但是存在亮点。高等院校是青年数字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国家和高校为推动人才培养与人才供需有效对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紧缺型、复合型人才,自2019年开始实施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部分高等院校开始探 索数字技术相关交叉学科建设工作。2018年教育部首次批准35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截止到2021年,全国共有440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有730所高校开设大数据专业。在产教融合方面,国内多家名企联合高校探索共同培养青年数字人才。2021年12月,华为与武汉三所高校签约,合作建设“鲲鹏&昇腾产教融合育人基地”,构建产业驱动的中国计算产业核心领域青年人才体系。2022年6月,百度联合全国11家职业教育集团,发布“大国智匠”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AI领域复合型青年人工智能技术人才。阿里云联合武汉科技大学共建大数据科研平台以及新型高端智库,开展创新人才培养。 (2)青年数字人才紧缺。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扩大相关产业就业人数的同时持续放大数字人才需求缺口。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年末就业人数达到349.9万人[9],但是其中拥有中高级专业技能的数字化人才比例并不高,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智能制造等前沿技术领域的数字人才更少。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数字经济就业影响研究报告》指出,2020年中国数字化人才缺口已超过1100万,包括数字产业化需要的数字技术、数字研发人员,还包括产业数字化转型需要的数字技能人才。数字人才紧缺一方面体现为人才总储备不足,人才供给远远落后于数字经济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表现为具备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跨界经验的融合型人才供不应求。领英中国智库一项研究显示,中国的数字人才储备与美国、英国、印度相比尚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领域,美国从业者有85万人以上,而中国仅有5万多人。对在校大学生数字技能培养的不足,以及现有企业缺乏对人才培养的战略眼光,导致人才需求缺口不断扩大。 (3)青年数字人才培养的政策措施较为缺乏。吸引和培养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的青年人才,是建立竞争优势的基础。目前,中国实施的青年数字人才培养政策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一方面,政府在青年数字人才培养中“扮演什么角色”“政策目标是什么”“起到何种作用”仍然模糊,从战略层面推动青年数字人才培养工作仍有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具体政策系统仍不完善。就目前看,哪些因素对培养和吸引青年数字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仍未厘清,导致政府尚未形成从战略引领、高校培养到产业融通的总体安排,零散的政策散布于人才总体规划和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当中。 (4)高校培养体系前瞻性、实践性不足。高校现行人才培养体系已经不能满足数字经济发展需求。比如,学科布局难以匹配大量新兴的数字化行业和数字化应用岗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脱节,高校学生获取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和企业需求不匹配;教研资源和专业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指导能力有限;产学研融通渠道尚未打通,高校学生获得的实践机会少之又少。 (5)部分企业缺乏青年数字人才培养的战略眼光。数字化转型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对于企业而言,培养和储备涉及战略、技术、业务等多个层面的人才是转型成功的关键。但是作为新生事物,企业内部的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和知识体系建设仍处于早期。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开展,大多数企业将战略重点放在数字化业务发展上,忽视了与之相匹配的组织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缺乏具有包容性的企业文化,组织内部青年人才不敢创新、不愿试错,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将受到极大阻碍。 2.国际经验 (1)在高校教育领域,各国政府通过制度设计构建开放多元的新型高等教育系统。不同国家根据全球数字技术发展方向与本国数字经济发展实践,设立跨领域跨学科的新兴交叉学科和课程,以帮助高校学生更好地获取数字技术知识、适应数字时代岗位需求。美国研究型大学在人工智能浪潮中首先进行专业课程体系和组织机构变革。2018年,卡内基梅隆大学开设全美第一个人工智能学士学位,设立包括计算机科学、数学统计、机器学习在内的多领域核心课程。2019年,斯坦福大学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新机构集聚包括计算机科学、神经生物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研究人员,以及业界专家顾问组成的跨学科研究团队,共同进行人工智能相关的前沿课题研究[10]。德国在2016年召开的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上发布 《数字世界中的教育战略》,通过教师培养、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与设备资助、电子政务与学校管理流程体系建设等方式,构建面向数字经济的高等教育体系[11]。 (2)打通产教融通渠道,缩小青年人才与企业需求对接差距。加拿大、德国等政府通过将教育主管部门、高等院校和企业协会纳入同一个教育框架,成立日常管理机构,协调推进青年数字人才技能培训项目。新加坡提出人工智能学徒计划,通过为青年人才提供跨学科培训,提高其在劳动力市场任职适配度。 印度企业扩大对青年人才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培训的支持,加强对员工的数字技能培训,以缩小在大学所获技能与行业要求之间的差距。印度信息技术与管理学院(IIITM)开设有开发研究应用程序和其他软件课程的硕士学位项目,提升学生毕业后在数字经济领域受雇的机会[12]。 (3)积极搭建青年数字人才国际科研合作平台。一些国家充分利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最大优势,鼓励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开展国际科研合作与交流,满足本国青年数字人才的发展要求。欧盟国家积极推进本国青年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青年人才与资深专家进行学术交流,提高本国青年的全球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日本通产省积极推进人才国际化,通过设立国际科学奖励基金,鼓励青年数字人才登上国际舞台。 三、数字经济背景下青年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数字经济背景下,青年人才成长与发展的首要目标是培养数字经济领导力、数字化业务能力和数字化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