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11.7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归母净利润1.7亿元,同比增长8.0%。 Q1业绩短期承压,毛利率及现金流明显改善。受宏观因素及下游景气度波动影响,公司手机和IoT业务收入存在节奏性扰动,导致业绩短期承压;公司Q1合同负债达到4.9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42.2%,后续业绩有望回暖。此外,公司于2023年开始进行经营策略调整,聚焦重点客户与高毛利产品线,Q1单季度毛利率达到40.8%,环比提升5.77pp,已有明显回暖趋势,人效亦稳步提升; 同时,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3.3亿元,同比增长356.2%,连续两个季度维持较高水平,提质增效成果显著。 智能汽车维持高歌猛进,拓宽产品线与生态合作。伴随汽车软件复杂度和价值量的提升,公司先发卡位产业链关键环节,“技术+生态”的壁垒凸显。报告期内公司智能汽车收入仍然保持高歌猛进的态势,智能座舱解决方案E-Cockpit已迭代至7.0版本,并最新推出智能驾驶域控解决方案RazorDCX Pantanal,能够实现记忆泊车、L2.9级高速公路自动驾驶及L3级城区自动驾驶,是业内首款基于高通Ride平台的带功能A样产品。此外,公司与大众旗下CARIAD达成全新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加深在智能汽车软件的合作协同。 拥抱大模型,AI战略再升级。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在掀起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公司宣布全面开启“SmarttoIntelligent”战略升级,将积极投资研发机器人决策大模型,从交互、移动、抓取三个方面真正解决机器人的智能化难题;同时,公司于4月26日与亚马逊云科技达成合作,探索面向汽车、物联网等不同行业的大模型技术研发与应用落地。我们认为,公司在AI领域具备核心技术的深厚积淀,占据手机、汽车、物联网等丰富落地场景,后续有望紧随AI大模型的快速发展,持续创新巩固竞争优势,实现新一轮的加速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年公司EPS分别为2.02元、2.80元、3.72元。公司以核心OS技术为基础,通过“技术+生态”优势卡位智能化赛道,当前进一步实施战略升级,拥抱AI技术变革浪潮,有望实现高质量成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智能驾驶技术发展不及预期,物联网、智能座舱等产品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国际贸易形势恶化,汇率波动等风险。 指标/年度 盈利预测 关键假设: 1)智能软件:公司凭借核心OS技术与生态卡位,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的情况下仍旧保持逆势增长,伴随行业景气度的修复,有望维持稳健成长,预计2023-2025年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15%、15%。 2)智能网联汽车:软件定义汽车趋势明显,公司智能座舱业务的先发布局开始进入收获期,后续驾驶域将逐步接棒驱动成长,预计2023-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0%、35%、30%。 3)智能物联网:公司物联网业务逐步实现“端-边-云”的全面布局,伴随海外经济的复苏,出货有望回暖;同时,公司积极拥抱AI大模型技术发展,后续物联网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战略升级的主要抓手,预计2023-2025年智能物联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0%、40%、40%。 4)公司进行战略调整,重点聚焦关键客户和高毛利产品线,同时内部人效有望持续提升,预计毛利率稳中有升。 基于以上假设,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年分业务收入如下表: 表1:分业务收入及毛利率 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1.5亿元(+31.3%)、93.4亿元(+30.6%)和121. 1亿元(+29.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2亿元(+20.2%)、12.8亿元(+38.5%)、17.0亿元(+32.9%),EPS分别为2.02元、2.80元、3.72元,对应动态PE分别为42倍、30倍、23倍。 相对估值 综合考虑业务范围,选取智能汽车软硬件行业中的德赛西威、经纬恒润作为可比公司。 从PE角度看,公司2023年估值为42倍,行业平均值为43倍。考虑到公司在智能汽车领域占据独有“技术+生态”优势,未来将充分享受车载软件复杂度和价值量提升所带来的的头部区位红利。同时,公司当前进一步实施战略升级,拥抱AI技术变革浪潮,有望深度应用于下游智能终端、汽车、IoT等场景,维持“买入”评级。 表2:可比公司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