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稳健修复。均胜电子2023Q1实现营业收入132亿元,同比+12.7%,环比-5.9%,归母净利润2亿元(去年同期-1.58亿元),环比-23.9%,扣非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去年同期为-0.46亿元),环比+117.5%。 公司2023Q1毛利率为12.96%,同比+2.09pct,环比+1.13pct。分产品看,2023Q1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实现营收40.6亿元,同比+18.5%,毛利率约为20%;汽车安全业务实现营收91.7亿元,同比+10.3%,毛利率约为10%。公司营收表现好于行业,业绩增长得益于汽车电子业务随着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等新产品陆续放量而保持高增长,以及公司在国内市场的开拓。盈利能力改善得益于公司积极推进客户补偿,提升自身供应链韧性,提高生产运营效率等措施。 汽车安全业务扩大中国区份额,加大研发与产能扩建,提升安全业务盈利能力。公司发挥中国区管理优势,扩大中国区份额:1、公司2022年于上海设立全球研发中心。2、建设合肥生产基地,预计一期于2023年投产,该智能生产基地包括研发中心、测试验证实验室、乘用车方向盘以及安全气囊生产中心等。3、湖州三期工厂扩建项目竣工投产,火药、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完成阶段性建设目标,并建立了气体发生器实验室。汽车安全业务订单结构有所优化,2022年报告期内,汽车安全业务新获订单约481亿元,新项目的利润率逐步改善,新能源车型占比提升,来自于国内订单金额占比接近40%。 汽车电子业务稳步推进,在手订单充沛。智能座舱方面,公司合作华为共同推进基于华为芯片和鸿蒙操作系统的座舱域控研发,预计于2023年下半年开始量产。新能源管理方面订单获得突破,2022年公司新获新能源管理订单93亿元,2023年4月公司披露获得某车企全球性项目定点,预计全生命周期订单总金额约130亿元。智能驾驶方面,公司已和国内外多家整车厂商共同推进基于不同芯片平台的智能驾驶域控制器、驾舱融合域控制器及中央计算单元等项目的研发,发力智能驾驶。 投资建议: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0.11/13.38/15.86亿元 , 同比增长156.4%/32.4%/18.5%,每股收益分别为0.74/0.98/1.16元,对应PE为21/16/13倍。随着公司安全业务整合结束,以及汽车电子业务放量,公司的成长性和确定性增强,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商誉减值风险、高资产负债率风险、技术风险、内控风险、估值风险、政策风险、客户拓展风险、毛利率下滑风险、汇率风险等。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均胜电子2023Q1实现营业收入132亿元,同比+12.7%,环比-5.9%,归母净利润2亿元(去年同期-1.58亿元),环比-23.9%,扣非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去年同期为-0.46亿元),环比+117.5%。公司2023Q1毛利率为12.96%,同比+2.09pct,环比+1.13pct。分产品看,2023Q1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实现营收40.6亿元,同比+18.5%,毛利率约为20%;汽车安全业务实现营收91.7亿元,同比+10.3%,毛利率约为10%。公司营收增长好于行业,2023Q1国内汽车产销分别为621万辆和608万辆,同比下降4.3%和6.7%。公司业绩增长得益于汽车电子业务随着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等新产品陆续放量而保持高增长,以及公司在国内市场的开拓与业务增长。 另一方面由于公司海外销售占比高,也得益于海外乘用车销量的增长,据ACEA数据,欧盟2023Q1新车注册量约344万辆,同比增长18%。 费用端,2023Q1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75%、4.69%、4.37%、2.03%,相较于去年同期分别为-0.62pct、-1.45pct、-0.37pct、+0.76pct,环比变化为-1.58pct、+0.51pct、+0.91pct、+0.51pct。盈利能力改善得益于公司积极推进客户补偿,提升自身供应链韧性,提高生产运营效率等措施。公司持续进行降本增效,随着安全业务整合结束,相应的重组费用减少,2023Q1重组费用为543万元,费用有所控制。 图1:公司营业收入及增速 图2:公司单季度营业收入及增速 图3:公司归母净利润 图4:公司单季度归母净利润 图5:公司毛利率及净利率 图6:公司单季度毛利率及净利率 图7:公司分业务毛利率 图8:公司重组费用 汽车安全业务扩大中国区份额,加大研发与产能扩建,提升安全业务盈利能力。 公司发挥中国区管理优势,将中国区升级为亚太区,管理中国区及其他亚洲区域,同时扩大中国区份额:1、公司2022年于上海设立全球研发中心。2、建设合肥生产基地,计划投资20亿元,预计一期于2023年投产,该智能生产基地包括研发中心、测试验证实验室、乘用车方向盘以及安全气囊生产中心等,全部达产后将新增乘用车方向盘系统400万件/年,安全气囊系统1000万件/年产能。3、湖州三期工厂扩建项目竣工投产,火药、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完成阶段性建设目标,并建立了气体发生器实验室。 汽车安全业务订单结构有所优化,2022年报告期内,汽车安全业务新获订单约481亿元,新项目的利润率逐步改善,新能源车型占比提升,同时来自于国内订单金额占比接近40%,增量为国内头部自主企业和新势力品牌。 汽车电子业务稳步推进。 智能座舱方面,公司新一代智能座舱域控制器、集成式中控大屏等多模态智能人机交互产品持续进入客户平台车型的量产阶段。公司座舱域控业务已量产欧系客户,同时合作华为共同推进基于华为芯片和鸿蒙操作系统的座舱域控研发,华为提供解决方案和软件操作系统平台,公司提供智能座舱软硬件及系统集成,并负责相关产品的生产、测试、交付及后续服务,预计于2023年下半年开始量产。 新能源管理方面订单获得突破,公司开发并量产了充电升压模块(Booster)、车载充电机(OBC)、直流电压转换器(DC/DC)、功率分配单元(PDU)等相关功率电子产品以及与电池管理系统(BMS)模块化集成的二合一、多合一解决方案,2022年公司新获新能源管理订单93亿元,同时2023年4月公司披露获得某车企全球性项目定点,为其新能源汽车的800V高压平台提供功率电子类产品,预计全生命周期订单总金额约130亿元。 智能驾驶方面,公司已和国内外多家整车厂商共同推进基于不同芯片平台的智能驾驶域控制器、驾舱融合域控制器及中央计算单元等项目的研发,2022年公司获国内整车厂商关于自动驾驶高算力域控平台的联合开发合作,提供英伟达双Orin方案,实现L2++高速公路及城市场景NOA功能,及AVP代客泊车功能,实现高算力域控制器0-1突破,预计于2024年量产。 公司目前具备了对感知层、决策层、基于5G的V2X量产能力,以及提供导航引擎、定位引擎、自动泊车引擎等软件技术与服务,实现域控制器+激光雷达+车载通信终端+软件服务的解决方案布局,发力智能驾驶。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目前业绩稳步恢复中,维持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553.45/616.18/653.81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0.11/13.38/15.86亿元,同比分别156.4%/32.4%/18.5%。每股收益22-24年分别为0.74/0.98/1.16元。 我们选取德赛西威、华阳集团、科博达、松原股份、华懋科技作为可比公司。截至2023年4月26日收盘价,公司对应当前市值,23-25年分别为21/16/13倍,公司由于盈利处于低位,估值相对同类公司较低,随着公司安全业务整合结束,盈利改善,以及汽车电子业务放量,我们判断公司未来的成长性和确定性增强,维持“买入”评级。 表1:同类公司估值比较(20230426) 附表:财务预测与估值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利润表(百万元)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