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40.22亿元,同比+23.28%;归母净利润2.35亿元,同比+60.48%;扣非归母净利润1.2亿元,同比+7.55%。2023年Q1实现营收7.39亿元,同比+4.26%;归母净利润-0.88亿元,同比亏损幅度扩大。 22年业绩符合预期,电子产品+咨询双轮驱动 22年公司实现营收40.22亿元,同比+23.28%,营收增长主要源于控制器和研发咨询业务。除此之外BMS、底盘控制器和自研软件开始放量,推动营收增长。得益于营业大幅增长、现金管理利息与汇兑损益增加、以及持有的上下游公司股权价值增加所致,22年公司营业利润、利润总额以及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同比50%左右的增长,全年业绩符合预期。23年Q1下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叠加研发费用同比+43.14%,公司利润承压,同比亏损幅度扩大。 坚持平台化发展,完善智能化布局 22年H1公司成立座舱事业部研发AR-HUD,完成智能化全面布局。根据我们测算,25年HUD/座舱域控制器/行泊一体域控制器/车身域控制器/底盘域控制器市场规模分别为133/145/135.5/35.8/17.34亿元,22-25年CAGR分别为68.66%/52.25%/45.46%/51.92%/225.49%,公司积极研发各类智能化新产品,有望凭借平台化的供应能力迎来规模的快速增长。 坚持技术驱动,盈利能力将逐步提升 22年公司研发费用为6.56亿元,同比+43.77%,研发费用率达到16.3%,比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高6pct-8pct。我们认为公司前期大量招聘研发人员是为了开扩各类汽车电子产品业务,实现平台化的布局。23年公司各类域控制器、EPS和BMS等产品将开启放量交付,叠加人员和工具的复用,公司费用率将稳步下降,进而转化为公司利润的增长与盈利能力的提升。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预计23-25年公司营收分别为60.51/83.05/101.79亿元 , 同比增长50.45%/37.25%/22.5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8/5.49/8.51亿元,同比增长39.96%/67.27%/55.02%,CAGR-3为53.68%;EPS分别为2.74/4.58/7.10元/股,对应4月26日收盘市值的PE分别为52/31/20倍。考虑到公司平台化属性强,布局智能与电动各类产品,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公司24年50倍PE,目标价229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销量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持续处于高位;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行业空间测算偏差风险;汽车MCU芯片紧缺。 财务预测摘要 资产负债表 现金流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