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项: 公司发布2022年度报告和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2022年全年营业收入212.6亿,同比+157.5%;归母净利润22.6亿,同比+107.0%;扣非归母净利润23.3亿元,同比+182.2%。其中, 22Q4归母净利润7.8亿元,同比+114.7%,环比+12.7%;扣非归母净利润6.8亿,同比+118.9%,环比+0.7%。22Q4毛利率16.9%,同比+0.6pct,环比+0.6pct; 22Q4费用率3.6%,同比-2.2pct,环比+1.8pct; 22Q4净利率10.9%,同比-0.9pct,环比-0.5pct。 23Q1预计归母净利润4-4.5亿元,同比+3.36%–16.28%,环比-42.3%–-48.7%; 扣非归母净利润4-4.5亿,同比+13.83%–28.06%,环比-33.8%–-41.2%。 评论: 进一步拓展上下游,产能建设有序提速。公司与ALB、SQM、中伟股份、华友钴业、中信国安等镍钴锰供应商的深度战略合作,并牵手下游一线车企电池厂,进而提升技术,保质保供,优化产品,降低成本,实现产业链共赢。同时应对下游业务需求,公司持续提升多个产业基地建设步伐,高镍正极产能持续扩张,新增磷酸铁锂业产能建设加快。2023年随着项目建设及产能释放,公司未来产能规模将实现大幅跃升,进一步夯实公司竞争优势。 深耕海内外市场,全球业务齐增长。2022年公司正极材料产品销量同比增长,其中高镍产品出货量大幅增加,新品贡献率显著提升。公司国际客户销售占比已超过70%,与SK on、AESC、LG新能源、Murata等全球一线品牌动力电池企业均建立了深度战略合作关系,国内持续提升在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小鹏汽车等大客户的供应份额,国内销量也实现大幅增加。 公司2023年一季度业绩同比提升的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国际国内客户需求稳定,销售收入同比持续增长,业绩同步增加。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经营状况良好,海外市场放量,但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增速不及预期,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06/28.32/31.82亿元(原预测值26.27/33.27/-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12/11/9倍。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2023年20x PE,对应目标价98.9元,维持“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锂电池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供应及价格波动、外汇损失风险、行业竞争技术路线替代等。 主要财务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