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if2》的译者、《流浪地球2》科普顾问、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苟利军ChatGPT2023-04-12在ChatGPT正日益变为“搜索”同义词的当下,你似乎只需要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无所不能”的ChatGPT便会为你解答。而正确地提问、娴熟地进行人机交互这件事,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最终能得到的答案。有人甚至认为在将来,与AI对话的能力将成为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会被拔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那如果是一些“蠢问题”该怎么办呢?比如“如果每个人都有且仅有一个知心伴侣,但是是随机匹配的,会发生什么?”“如果宇宙停止膨胀,那一个人开车到宇宙的边缘需要多长时间?”“两个人要持续接吻多久才能让嘴唇消失?”…… 别怕,早在ChatGPT一字一句为你敲打出问题的答案之前,有一位NASA前科学家就在乐此不疲地做着“解答各类看上去不太可能发生的无厘头问题”的工作。这位典型的技术宅叫作兰道尔·门罗,他开设有一个科普漫画网站xkcd.com,物理专业出身的他对于科普工作有着极大的热情,会花费数小时来研究和解答读者粉丝抛来的各种胡思乱想般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被他称为“令人忧心”。但任何问 题在门罗这里都不会被评判为愚蠢或莫名其妙,尽管多数问题的假设条件确实不太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他却都会一一予以从科学角度出发的计算和解答。如今这些问题及解答被集结成了系列书籍 《whatif》(《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让全球读者都得以一窥这些古怪的假设问题与同样古怪却有趣的作答。 出版《whatif》中文版的出版品牌未读,曾经真的将书中的一些问题抛给了ChatGPT,结果发现ChatGPT给出的答案往往并没有门罗在书中展现的解答那般精确、详尽和令人满意,在这场人机PK当中,我们的作者门罗明显更胜一筹,他似乎才是那个回答来自人类的各类“脑洞大开”问题的最佳人 选。 门罗的存在,是否意味着我们真的不用担心被AI取代呢?为何这些古怪的问题值得被逐一解答和让更多人看见?在ChatGPT时代,科普的意义又是什么? Q:您是经由怎样的契机接触到《whatif2》这本书的翻译工作的? 苟利军:因为我之前翻译过几本比较有趣的书,在翻译方面有一定经验,在这本书之前正好跟几位作者翻译了另外一本书,叫做《人类知道的太多了》。那本书跟这本书很像,都是关于各种问题的;但也有点差别,比如《whatif》虽然问到了来自生活中各个方面的不同问题,但在回答的时候都是以作者门罗特定的一套逻辑方式来回答的,尽管并不完全是符合我们想象的方式。当时在翻译完《人类知道的太多了》的时候,一同翻译的几位译者也邀请我加入对《whatif2》的翻译,所以很高兴就接触到了这本书的翻译工作。 Q:作者在其他采访中曾表示,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他通常都要费很大功夫,甚至花费好几个小时查资料做研究来解答,您觉得作者如此认定这些提问很重要、愿意花费很多精力来回答问题,甚至为此专门写一本书的原因是什么? 苟利军:我觉得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会碰到很多看似没有答案的问题,比如小朋友会遇到各种问题,而大人也没办法回答这些在他们看来有些可笑的问题,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就不回答了。但是在这本书中对于这些看似不太容易回答的问题,作者门罗最后都回答了,这是因为这些问题也是有价值的。我 们通常不太好回答的问题,它们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开脑洞”。我们知道这本书中很多的问题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很难作答的,但门罗的回答让我们看到在好多不太可能发生的问题背后,也 是可以用一些科学原理来对它们进行解答的,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作为读者也可以得到思维上的训练。 Q:我们知道现在有ChatGPT这样的大规模数据训练出来的AI模型,有人会说在将来计算能力会变得不再重要,因为计算机肯定会比我们算得更快更准,而作者门罗在书中的一个主旨思想似乎是一切皆可计算、用计算的方式可以回答人们的各类问题。您认为在ChatGPT和算力大爆发的时代,如门罗这样的将很多问题诉诸计算也很擅长计算和解答问题的人,还有自己的独特价值吗? 苟利军:他的价值现在看来是存在的,但未来就很难预测了。因为比如这本《whatif2》书中的很多假设和问题,对于ChatGPT来说大概都是不太可能的。我认为在开脑洞方面ChatGPT的能力会相对比较缺乏一点,因为ChatGPT依赖的是大规模数据输入的学习,它学习的都是一些我们人类认为是“可能”的事情,而对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我认为它应该是不太学习的,也有可能不是它学习的重点——对于它这种类似于为初学者解答问题的机器而言的话。 Q:可能情况的确如您所说,因为未读在前段时间曾在一篇文章中写到过,将其中的一些问题输入进ChatGPT的话,很多时候ChatGPT给出的答案并没有门罗书中解答的那样细致和精确,这是否可以证明我们人类暂时还不用担心被ChatGPT取代? 苟利军:的确是的,我觉得现在我们暂时不用担心,因为就目前而言,门罗在书中所做的主要是用所谓的开脑洞的方式来解答问题,而ChatGPT所做的和门罗所做的是不太一样的,它仍然是一个类似于大量学习的过程,它学习的主要还是传统的知识,但是门罗所做的是对原来我们认为不太可能发生的一些事情,或者想象的事情,通过运行一些计算来进行解答。这样的工作创意成分很大,而ChatGPT生成答案的创意部分则没有这么大,它仍然是在现有的知识体系之内去学习一些所谓新的知识。 Q:您认为像门罗写的这本泛科普类的书籍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苟利军: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意义还是所谓的开脑洞,让我们看到这些脑洞大开的问题的结果是非常有趣的,因为我们已经非常习惯于看到所谓传统的科普内容了,但是门罗所传授给我们的是通过另外一种方式——在这里主要是开脑洞的方式,让我们看到科学的魅力。 Q:这本书让人感觉到门罗是一个精通各门学科的全才,是否像他这样的人最适合面向大众进行科普工 作?在科普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苟利军:其实科普是个很广的范畴,甚至可以称之为一门学科吧。我之前和作者门罗本人接触过,他是个稍微有点内向的人,所以门罗是不太频繁做演讲的,但是他非常适合做另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将看似不太可能的事情或问题,经过一番思考来解决——在这方面他是非常擅长的。而演讲也是科普的一种方式。所以如果我们能够让他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就是最好的,对于门罗这样的内向的人来说,写书或许就是一种比较好的媒介,是适合他的最好的科普方式。我们也看到他将自己擅长的方式做到了极致,毕竟他写的这几本书让大家都非常喜欢看,而这是非常难的。所以科普工作中最重要的或许便是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将科学理念和科学信息传达给大众接收。 Q:《whatif2》书中的问题都很天马行空,有些甚至有些无厘头,而作者的解答虽然充满趣味,但很多时候也涉及各类专业的科学知识比如各类公式,即使作者已经用十分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写作和讲解 了,但其中一些知识仍是有些门槛和理解难度的,您建议普通读者应该怎样来阅读这本书呢?苟利军:我觉得的确是这样,因为这本书涉及到很多科学知识,所以并不是每一个没有相应科学储备 的人都能立即读懂,但是也有一些东西是可以看懂的。我认为读者在第一遍看完这本书之后可能还是需要反复来回顾本书,我们会说所谓的好的专业书籍以及好的教科书是需要反复来看的,而其实对于好的科普书,我们也需要用同样的态度来反复研读。比如可以借助于其他资料,对于小朋友来说,也可以借助于其他成年人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本书。 Q:我们知道您也担任了《流浪地球2》的科普顾问,能否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您具体为本片提供了哪些科普知识? 苟利军:《流浪地球2》的故事背景是,地球即将被太阳的氦闪所淹没,电影中的氦闪要发生在100年后,但其实这也是不太可能的,因为现实中可能要在5、60亿年之后才会发生这样的氦闪——所以这就有点像门罗这本书中所做的一些假设了,这些假设的问题都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但是他对这些不太可能的假设所做出的回答却是非常有趣的。在电影中我们本来是想要炸毁月球的,因为地球要去进行流浪,但是因为操作失误,月球开始朝向地球坠落,所以我们当时就计算了一下坠落时候的这种轨 道,以及要想个什么办法把月球给摧毁掉,最后我们想出的是,用在月球上安放一些核弹的方式将它摧毁掉。除此之外,我们还提供了一些在太阳风暴爆发的时候,月球和地球上的反应这种科学知识背景,比如在月球上的场景是把月尘吹得特别高——虽然我们知道这种场景不会真实发生,但是为了表现太阳风暴到达月球表面的这一情节,最后就设计出了把月球尘土打起了10多米高的这种场景。尽管在这一续集电影中关于天文的成分不是太多,但是在涉及到一些天文的专业知识的时候,如果主创们有什么疑问我们就会帮他们解答一下。 Q:在您看来,在这类科幻作品中,“虚构”与“保持科学的严谨性”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苟利军:这就涉及到“常识”的概念了,比如我们都知道在地球上走的时候不应该飞起来,那如果你在一个电影中看到人在地球上走着走着飞起来,你就会知道这是不真实的,即使片子做得再好,一旦你有了这种不真实的印象的话,对片子的评价就会大打折扣了。所以虽然科学家在片子中不是主要的参与者,但他们起的作用是让与科学有关的部分尽可能地符合科学和具备真实性,可以说科学家的角色还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所谓的科幻片来说。我记得2014年的《星际穿越》的科学顾问吉普索 恩,他写的一本书叫《星际穿越中的科学》,他在书中提到了,电影中所涉及的科学知识可以被分为3大类:一类是科学本身;一类是介于科学和幻想之间的,也就是未被验证的科学知识;而最后一类就是纯粹的幻想。对于幻想部分当然可以根据现有的东西来大胆地想象。而比如说对于黑洞,我们不仅是知道的,而且是可以看到的,那它就是科学知识本身;再比如虫洞这个概念,我们在理论上是得到了,但是对于“它具体是什么样”的,我们是不知道的,所以它可以说是未被验证的、介于科学和幻 想之间的部分;再一类比如“高维空间”这种概念,就纯粹是幻想了。所以一般科幻电影中涉及的科学知识,都可以分为这三大类。 Q:我们如今身处的这一ChatGPT热潮中,大家都似乎更加热衷于讨论技术带来的便捷和好的方面,而倾向于忽略人工智能技术有缺陷和有风险的那部分,您认为在类似这样的新兴技术走向大众的过程 中,科普工作的使命应该是什么? 苟利军:科普工作的目标是让大众了解科学的知识性,那ChatGPT一方面是可以方便我们,因为比如有些知识对于个人来说是不容易搜索到的,而ChatGPT可以帮助来回答疑问,所以在一定程度上 ChatGPT可以减轻对知识的搜索难度,它也可以帮助到科普者,并加速科学知识的传播。但是在向大众传播科学知识的时候,还是不能完全依赖于ChatGPT,因为它的真实性很难保证,在面对过于深入 的问答的时候,ChatGPT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而科普者需要将真正正确和准确的信息传递给大众。Q:有人说在ChatGPT时代,对于普通人来说,“提问的能力,比回答的能力更重要”了,您是如何看待这一观点的? 苟利军:其实一直以来,提问的能力对于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就像爱因斯坦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不论是在科普过程中还是在科学研究里,提出一个好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门罗在这本书里对这些问题的展示和回答,以及对于这些稀奇古怪的提问的鼓励,就有点像科幻小说一般,把一种如今不太可能发生的情况作为假设和问题放到了现在来探讨,最终得到了非常有趣的答案,而这一过程是非常有启发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