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长城证券]:需求下行影响盈利能力,车电业务有望构建第二增长极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需求下行影响盈利能力,车电业务有望构建第二增长极

2023-04-11邹兰兰长城证券佛***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需求下行影响盈利能力,车电业务有望构建第二增长极

事件:公司3月28日发布了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全年公司实现营收38.74亿元,同比下降23.37%;实现归母净利润3.27元,同比下降65.32%; 实现扣非净利润6.00亿元,同比下降92.28%。分季度看,公司2022年Q4实现营收9.55亿元,同比下降13.17%,环比增长19.27%;实现归母净利润0.14亿元,同比下降77.70%,环比增长125.7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75亿元,同比下降232.15%,环比下降12.60%。 消费电子需求量价齐跌,高端市场布局有望助力业绩修复:受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影响,家电、通讯等消费电子终端产品需求量价齐跌,公司业绩短期承压。2022年全年公司毛利率为17.97%,同比-13.94pcts;全年公司净利率8.76%,同比-10.05pcts。2022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双下滑,主要原因系受市场需求下行以及公司处于大项目建设期等因素影响,公司报告期的主营产品盈利能力下滑所致。费用方面,2022年全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及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99%/7.49%/5.82%/-3.31%, 同比变动分别为0.40/0.53/-0.01/-2.85pcts。其中,2022年财务费用率与绝对值均出现了大幅下降,主要系募集资金到位,相应利息收入同比增加所致。受益于5G通信、新能源汽车、物联网、新型移动智能终端等新兴战略性产业蓬勃发展拉动,高端电子元件产品市场需求稳定。为应对消费电子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及市场需求形势变化,公司积极布局高端应用领域和新兴市场,加快高端技术研发,未来随高端市场布局持续取得新突破,公司业绩有望持续改善。 加快推进高端业务拓展,产品、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公司持续推进产品及客户结构优化,高端业务产品研发、市场开拓进展顺利。一方面,2022年公司高端电容、电阻产出占比同比分别提升14%和6%,高端材料自产化率提升近10pcts,高端品产出率、高端材料自产率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公司PIM微型一体成型电感实现量产,圆片瓷介电容部分规格在核心客户供应链实现国产替代,超级电容器10法拉产品通过国网认证。此外,公司重点开拓行业标杆客户,主攻车规、工控、医疗等高端应用市场,同步布局AR\VR、风电、光伏等新兴领域市场。2022年,公司有2000多款产品通过战略客户认证,祥和项目高端MLCC的战略客户交付同比增长超100%;前十大终端客户发货总额同比增长约3pcts,新增客户销售额同比增长超90%。 定增落地助力转型升级,车电业务有望构建营收第二增长极:2022年,公司顺利完成50亿元非公开发行项目,募集资金均用于“祥和工业园高端电容基地建设项目”以及“新增月产280亿只片式电阻器技改扩产项目”建设。 本次非公开发行项目的落地实施,将在巩固公司现有技术、质量和供应保障优势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MLCC和片式电阻器产品的规模化;同时通过与战略客户的深入联动,加快布局新一代移动通讯技术、汽车电子及工业智能控制等高端市场,全面提升公司整体市场竞争力。据JW insight预测,全球车用MLCC用量将于2025年增长至约6500亿颗,中国车用MLCC用量将从2021年的约1500亿颗提升至2025年的超2800亿颗; 此外,新能源汽车正成为车用MLCC增长的主要引擎,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用MLCC用量超3300亿颗,成为继5G之后,MLCC的主要增长驱动力。2022年,公司积极布局汽车电子、工控等高端应用领域,推动公司业务结构高端化转型,产品等级实现从工业级跨入车规级,车规品销售额、汽车电子客户占比持续提升。未来随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成长,公司车用高端电子元件有望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维持“增持”评级:当前公司立足高端行业,开拓5G应用、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标杆客户,并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公司高端产品销售占比同比大幅提升,并成功导入新能源汽车行业标杆客户全系列车规产品。随着公司不断深化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布局,高端产品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未来公司有望步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我们看好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增长空间广阔及公司的业内竞争优势,故维持“增持”评级。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3亿元、9.23亿元、12.19亿元,EPS分别为0.45元、0.80元、1.05元,PE分别为41X、23X、18X。 风险提示:市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供应链成本上行风险;宏观经济环境持续低迷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