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穆迪]:中国政府政策:两会精准支持措施侧重国内需求复苏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中国政府政策:两会精准支持措施侧重国内需求复苏

2023-03-20-穆迪听***
中国政府政策:两会精准支持措施侧重国内需求复苏

SECTORIN-DEPTH 20March2023 目录 概述1 政策措施从“严监管”转向精准支持目标领域的增长1 适度财政扩张减轻了地方政府和基建企业的信用风险6 宽松货币政策旨在维持较低成本的信贷 环境8 增强对房地产业的支持力度反映了其对经济稳定的重要性9 机构改革将增强监管职能10 附录12 分析师联系人 李秀军+86.21.2057.4028 副总裁-高级信用评级主任/信用评级策略与研究 lillian.li@moodys.com MichaelTaylor+61.2.9270.8199董事总经理-信用评级策略michael.w.taylor@moodys.com »AnalystContactscontinuedon lastpage 客户服务 Americas1-212-553-1653 AsiaPacific852-3551-3077 Japan81-3-5408-4100 EMEA44-20-7772-5454 中国政府政策 两会精准支持措施侧重国内需求复苏 概述 今年中国(A1/稳定)的两会于3月15日闭幕,决策者在会上将2023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与穆迪预测水平一致。中国优化疫情防控政策和政策措施,基调从“严监管”回归至“稳增长”,这有望推动私人消费的复苏和房地产市场在低基数基础上企稳。 »政策措施从“严监管”转向精准支持目标领域的增长。同时,化解金融风险,包括房地产业和地方政府债务相关风险,仍然是长期的核心政策目标。政策支持对中国主权信用质量产生的影响将较小,并利好消费品和服务类企业。 »适度财政扩张减轻地方政府和基建企业的信用风险。中国适度的财政政策扩张,包括来自财政预算和地方政府发债的支持,可缓解城投公司和基建企业的信用风险。这将限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国有基建企业杠杆风险的上升。不过,地方政府的资金缺口将因此扩大,意味着城投债和中央政府或有负债风险将攀升。 »宽松货币政策旨在维持较低成本的信贷环境。宽松措施可能会推动银行贷款增长高于去年,并对银行净利息收入形成支撑。解决房地产开发商信用压力的举措将缓解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压力。然而,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措施可能有损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 »增强对房地产业的支持力度反映了其对经济稳定的重要性。政府认为房地产业的稳定环境对短期增长和经济稳定至关重要。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将令今年房地产销售降幅收窄,这利好优质开发商,将提振建材需求,并利好支持相关证券组合的住房抵押贷款。 »机构改革将增强监管职能。国务院机构改革将加强中央政府的监督,加强监管机构在政策重点领域建立和执行统一监管框架的能力,并压缩监管套利空间。 政策措施从“严监管”转向精准支持目标领域的增长2022年3月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全国政协)开幕,会上中国政府发布了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随着中国经济从疫情影响中逐渐复苏,中国政府宣布2023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为5%左右,与穆迪预测水平一致。我们预计,随着国内消费(尤其是旅游和酒店住宿业)的增长,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企稳,以及互联网和资本市场等领域的监管进一步放松,中国经济增长将于年内反弹。 2023年保守的经济增长目标(图表1)低于5.5%-6%左右的市场普通预期和过去5年5.3%的平均增速,这反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回升仍面临挑战的观点。这些挑战包括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以及房地产业和地方政府债务的相关风险。但是,由于保守的增长目 此报告是于2023年03月15日发表的穆迪报告GovernmentPolicy–China:Targetedsupportfromtwosessionsfocusesondomesticdemandrecovery的中文翻译本。(中文为翻译稿,如有出入,以英文为准) 标可以在有限的政策支持下实现(如已宣布的措施),这也让政府有更多政策空间来平衡其他目标。这也反映了在人口老龄化等结构性挑战中,中国经济的长期潜在增速将继续放缓。 图表1 受益于优化疫情防控政策以及提振私人消费和房地产业的措施,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反弹至5% 最终消费总投资净出口实际GDP增速 20 15 实际GDP增速(%) 10 5 0 -5 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F2024F* *2024F为我们的最新预测数据。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 政府的政策重点已经从“严监管”转为支持经济增长反弹。同时,遏制金融风险,包括房地产业和地方政府债务相关风险,仍然是长期的核心政策目标(图表2)。两会提出的主要政策目标包括:促进高质量发展;遏制金融系统性风险;促进技术和创新;深化改革和重启经济;提振市场信心,尤其是私营部门的信心;通过提高消费者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来重新平衡经济;以及供给侧改革和稳定就业、增长和价格。 图表2 两会设定的保守增长目标将得到适度财政扩张和精准货币供应的支持 2023年目标 2022 2021 2020 2019 GDP增速 大约5% 3.0% 8.4% 2.2% 6.0% 城镇新增就业(百万) 大约12 12.06 12.69 11.86 13.52 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 大约5.5% 5.5% 5.1% 5.6% 5.2%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大约3% 2.0% 0.9% 2.5% 2.9% 财政赤字率 3% 2.8% 3.1% 3.7% 2.8% 财政赤字规模(人民币万亿元) 3.88 3.37 3.57 3.76 2.76 中央政府转移支付(人民币万亿元,增长率) 10.1,3% 9.8,18% 8.2,-1% 8.3,12% 7.4,7% 减税降费(人民币万亿元) 无具体目标 2.5 1.1 2.6 2 新增专项债限额(人民币万亿元) 3.8 3.65 3.65 3.75 2.15 货币供应与流动性 稳定精准 灵活适度;合理充裕 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合理 充裕 灵活适度;合理充裕 稳健适度;合理充裕 社会融资总量增速基本与名义GDP增速相当9.6%10.3%13.3%10.7% 中小企业贷款占银行总贷款的比例 增加再贷款,确保普惠小微贷 款明显增长 13% 12% 10% 9% 能耗双控,首要控制化石燃料 减排消耗,灵活评估,走绿色低碳 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无 能耗双控,目标是控制能源 目标是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碳排放强度较2015年下降 48.1%,到2020年实现减排40- 资料来源:国务院、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 发展道路 具体目标,灵活评估 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强度 和2060年前碳中和 45%的目标 本报告并非信用评级行动公告。对于本报告中涉及的任何信用评级,请参阅https://ratings.moodys.com发行人/交易专页,了解最新评级行动信息和评级历史。 我们预计财政支出将适度扩张,集中在上述目标领域。政府在信贷供应方面也将更加宽松。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私营部门的关注也值得注意,原因可能是近期政策重心回归至经济增长(附录:政策措施)。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支持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以及加强社会保障,体现了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消费支出带动经济增长。政府认可房地产业在经济和金融体系中的作用,这表明该行业在较低基数上企稳可能对今年经济的贡献小幅增长,但其对经济增长的支撑程度将取决于今年全年政策措施恢复消费者信心和投资情绪的有效程度。工作报告关于当前从疫情复苏后政策如何持续而有效的刺激消费需求的阐述有限。 此外,中国政府仍然致力于促进碳转型和减少污染等目标。我们预计政府将引导从事关键行业(如钢铁、化工、有色金属和建材)的公司实施碳达标计划。这些计划是去年制定的,包括技术升级、有效利用和回收资源,以及开发绿色产品等。 近期指标反弹反映了执行疫情防控政策期间受抑制的需求得到释放 自中国放宽疫情防控规定以来,多项指标均实现了反弹,显示民众的出行和流动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最新PMI指数显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总体增速都非常强劲(图表3)。供给侧阻滞情形正在减少,服务业和工业部门的需求侧明显反弹。 图表3 制造业和服务业活动普遍反弹 服务业PMI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制造业PMI制造业PMI:就业 56 52 48 % 44 40 36 32 28 2019.022019.052019.082019.112020.022020.052020.082020.112021.022021.052021.082021.112022.022022.052022.082022.112023.02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HaverAnalytics、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 虽然商业及投资情绪开始回升,但企业要在在2023年之后维持增长势头仍面临阻碍。鉴于去年业务环境严重恶化,相较于消费,工业领域的回升需要更多时间,因为重新招聘员工可能会延缓业务运营的正常化。消费者信心和投资意愿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因为在过去三年中,消费者信心和投资意愿已显著转弱。 潜在的疫情反复、房地产行业低迷以及出口需求弱于预期仍是中国经济前景面临的短期风险。人口趋势、之前形成的经济体系整体杠杆率以及生产力增长的限制是中国中期经济增长的关键制约因素外部环境仍将严峻,因地缘政治和安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考虑因素,美国(Aaa/稳定)及其盟友将重新调整其技术投资和贸易政策。 财政政策立场对主权的总体信用影响不大 就财政支持力度及其对一般公共债务的影响而言,此次两会及政策基调对主权信用质量的总体影响不大。5%的增长目标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一致。今年财政政策支持力度仅小幅加大,这表明,考虑到名义增长将稳步回升至7%-8%左右以及相关税收收入将增加的预期,一般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将保持合理稳定。 财政支持温和扩张以及更精准的货币措施显示,包括抑制杠杆水平和化解房地产行业及地方政府债务相关金融风险在内的长期事项仍是长期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会强调持续增强供应链,以减少对海外技术的依赖,提升中国制造业。侧重于技术、创新和能源等领域的相关政策若行之有效,则可在中长期内支持生产力的提高。但中美关系紧张可能会构成阻力,尤其是在获取海外技术方面。 对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医疗、老人及儿童照护以及就业支持)的关注旨在鼓励家庭消费,而非进行预防性储蓄,以使消费需求在拉动增长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不过,这一政策目标已执行多年,但尚未取得重大成效。 政策重点更多地放在促进私人消费上,将其作为经济复苏的驱动力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在疫情暴发前,中国的消费增长略快于GDP增长,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从2013年的51.4%提高至2019年的55.8%。私人消费占约总消费的70%。2019年至2022年,疫情及相关限制措施导致消费增长放缓至6%-7%左右,低于过去十年9%-10%的平均增速,导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小幅下降至54.7%。在出口需求不振、房地产行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减小,且基建业的贡献也在减弱之际,消费复苏成为支持今年经济增速回升的首要政策重点。 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2023年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现温和回升。线上销售增速放缓反映在多数疫情相关限制取消之后,消费者愿意在外出就餐和娱乐上花费更多。疫情消退和春节假期后,消费信心和零售销售的回升势头有望进一步增强(图表4)。 图表4 随着出行正常化以及收入增长的改善,私人消费有望进一步反弹 160 140 指数(2019=100) 120 100 80 60 40 20 零售销售线上销售线下销售消费者信心(右轴) 2020.022020.052020.082020.112021.022021.052021.082021.11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