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软硬件起家,成长为全球领先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与运营商。公司成立于2001年,早期以安防软硬件产品起家,目前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以视频为核心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运营服务商。公司聚焦城市和企业两大核心业务,坚定AIoT、物联数智平台两大技术战略,延展了机器视觉、机器人、视频会议、智慧消防、汽车电子、智慧存储、智慧安检、智慧显控、智慧控制、智慧热成像等创新业务。 短期驱动力:智能化渗透率提升,安防行业底部修复。安防行业2023年有望触底回升,从To G看,安防厂商在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政府端项目有望回暖;此外To B安防业务与宏观经济强相关,伴随疫情放开后整体经济复苏,推迟项目逐步落地。根据Juniper Research数据,2018年全球智能安防市场规模为828亿元,渗透率仅为3.3%,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105亿元,渗透率将达到约16%,智慧安防存量替换空间巨大。公司基本面触底回升,业绩有望重回快速增长通道; 中期驱动力:中移动入股落地,协同数字中国建设落地。2023年3月30日,公司向中国移动发行股票的程序落地,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2.93亿股,每股发行价格为17.40元,实际募资资金净额为50.89亿元,限售期为36个月,在本次定增后,中国移动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占比8.81%。运营商是数字中国基建核心,公司具备硬件、软件、平台能力,有望与中移动在数字中国建设落地中深度受益。在To G业务端,中移动中标的视频监控项目有望于公司形成深度合作;在To B业务端,大华有望配合中移动在企业端推广5G服务,输入自身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长期驱动力:多模态大模型推动下游行业应用层智慧化升级。多模态模型是实现智慧化产业应用的关键,3月14日OpenAI发布GPT-4多模态大模型,显示多模态大模型在整体复杂度及交互性上已有较大提升,模型升级有望加速细分垂直应用成熟,赋能下游智慧化升级,带动需求快速增长。公司作为国内智能视觉龙头,深耕多年,掌握行业大量数据,熟知客户痛点,在垂直下游如智慧农业、智慧出行、智慧医疗等多方面有望迎来解决方案升级。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智慧视觉龙头,短期受益于安防行业底部修复,中期有望受益于中移动入股带来的数字中国建设落地,长期有望受益于多模态大模型推动B端智慧化应用提升。预计23/24年净利润34亿、41亿,对应PE估值22.0、18.2倍。公司目前估值水平低于行业可比公司平均34.0、24.0倍,我们认为叠加底部复苏+数字中国+多模态长期受益三重逻辑,成长空间广阔,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智能安防渗透率不及预期;新产品迭代不及预期;研报使用信息更新不及时风险。 1、智慧视觉领军企业,立足AIoT、物联数智两大技术战略 安防软硬件起家,成长为全球领先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与运营商。公司成立于2001年,早期以安防软硬件产品起家,目前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以视频为核心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运营服务商,公司聚焦城市和企业两大核心业务,坚定AIoT、物联数智平台两大技术战略,延展了机器视觉、机器人、视频会议、智慧消防、汽车电子、智慧存储、智慧安检、智慧显控、智慧控制、智慧热成像等创新业务。 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在交通、交警、港口、公共民生、生态环境等行业,洞察细分场景超5000个,开发业务组件超800个,推出行业解决方案200多个。在企业业务领域,公司将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与行业数据结合,洞察业务细分场景超3000个,开发业务组件1000多个,累计形成行业解决方案300多个。 图表1:公司聚焦城市、企业两大核心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实控人、董事长傅利泉先生持有30.78%股权,与其他管理层合计持股39.82%。3月30日,公司向中国移动发行股票的程序落地,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2.93亿股,每股发行价格为17.40元,实际募资资金净额为50.89亿元,限售期为36个月,本次定增后,中国移动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占比8.81%。 图表2:大华股份股权架构图(更新于2023年3月30日) 公司在安防、智慧视觉行业深耕多年,公司主要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快速发展(2018年以前):受益于“平安城市”、“智慧城市”、“雪亮工程”等政府工程,国内视频监控渗透率快速提高,公司顺利驶入安防市场爆发的“快车道”,营收从2008年6.32亿元提升至2018年的236.66亿元,10年CAGR为43.7%,归母净利润也从2008年1.04亿元提升至2018年的25.29亿元,10年CAGR为37.6%,公司也成为了全球第二的安防企业。 宏观因素致业绩承压(2018-2020年):2018-2020年,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国内安防厂商在海外市场拓展受到一定压制,叠加新冠疫情等宏观因素的影响,公司营收/利润增速放缓。 多重成长曲线开启(2021年至今):2021年10月,公司提出Dahua Think战略,依托AIoT和物联数智平台构建“两横”技术战略,形成城市和企业的“两纵”业务战略。受损于宏观经济情况,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为211.72亿元,同比-1.46%,实现归母净利润16.93亿元,同比-29.43%。短期来看,随着经济复苏以及安防行业景气度回升,公司业绩有望于2023年触底回升,目前在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政府端及企业端的项目已有复苏迹象;中期来看,公司引入中移动增发入股落地在即,公司作为视觉接口,有望在数字中国建设落地中深度受益;远期来看,多模态发展有望推动B端智慧化应用渗透,大模型的应用长期来看不仅从成本端降本增效,需求端带来的快速渗透推广更将为公司带来持续业绩增长。 图表3:2008-2022前三季度营业收入 图表4:2008-2022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 智慧物联产品为收入主要来源,创新业务快速增长。按产品分类,公司收入结构主要包括智慧物联产品、创新业务和其他业务,2021年公司智慧物联产品及方案实现营收280.4亿元,占营收比重为85%,创新业务实现营收28.48亿元,同比+61.70%,其中机器视觉、智能家居、汽车电子增长较快。创新业务包括移动机器人、乐橙家用、汽车电子、智慧安检、智慧存储、智慧消防等系列,创新业务的快速发展大大拓宽了公司智慧物联的航道,已成为公司长期发展的驱动力。 图表5:2021年公司收入结构(按产品分类) 图表6:2021年公司收入结构(按事业群分类) 公司利润率主要受行业景气周期波动影响。2013-2022前三季度期间,大华股份毛利率主要受行业景气度周期变化影响,2014-2018年由于行业竞争激烈,公司毛利率处于较低位臵,2020年公司毛利率快速提升,达到42.7%,主要系毛利率较高的红外测温设备销售销售大幅提升所致,后续随着红外测温设备销售回归2019年以前水平,公司毛利率水平有所下滑,2021、2022年前三季度毛利率分别为38.91%、37.53%。 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较高,研发费用率较为稳定。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共拥有22864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11388人,占比50%; 公司近年来研发费用率在9.5%-11.5%之间波动,总体较稳定。 图表7:2013-2022前三季度大华毛利率 图表8:2013-2022前三季度大华研发费用率 图表9:2021年大华股份研发人员占比50% 2、短期驱动力:智能化渗透率提升,安防行业底部修复 我国早期安防行业由平安城市等政策推动,智能安防成为未来趋势。 我国安防行业的快速成长始于2005年平安城市政策发布,后续智慧城市、雪亮工程等政策依次落地,成为行业发展主要动力。2014-2016年财政公共安全支出增速提升对应16-18年的行业高景气;17年起智慧化成为安防行业发展的主流形式,智能安防渗透率持续提升。 智能安防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存量替换空间大。根据Juniper Research数据,2018年全球智能安防市场规模为828亿元,渗透率仅为3.3%,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105亿元,渗透率将达到约16%,2018-2023年CAGR为30.26%。2023年我国智能安防市场规模约为1022亿元,占全球市场比重约33%,2018-2023年CAGR约为23.27%。总体来看,未来智能安防渗透率提升空间较大。 图表10:相关政策推动安防行业快速成长 图表11:2018-2023年全球/中国智能安防市场规模 图表12:中国智能安防发展历程 图表13:智能安防产业链图谱 受经济环境影响,安防行业2022年景气度出现较大滑坡。2022年,受制于各地疫情防控情况,国内安防上市企业TO G业务受到较大的制约,不少地方政府出现了因疫情推迟既定项目的招标或实施等情况。从我国2022年安防行业发展形势看,Q1、Q2均有较大经营压力,主要景气指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了很大滑坡,三季度情况逐步恢复好转,四季度受疫情大面积反弹、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影响,行业发展景气有所回落。根据中国安防协会调查的安防行业景气指数走势,2022年Q1-Q4我国安防行业景气指数同比2021年同期分别下降了7/39/27/7点,出现明显下滑。 2023年行业景气度有望底部修复。2022年宏观环境严峻复杂、需求收缩等因素给行业发展、企业经营带来了很大挑战,据中国安防协会调查统计,绝大部分企业认为,随着各项政策效应的显现,我国经济增速将持续回升,安防行业也会随之复苏,呈现上升态势。根据调查企业预测,2023年Q1约有32%的企业销售额将会提高,约42%的企业与四季度持平。预计下季度安防行业的发展速度将达到5%,其中视频监控市场增长5%左右,防盗报警及实体防护增长4%左右,出入口控制增长4%左右,社区居民安防增长5%以上,国外市场的增长率预计为4%。 图表14:安防行业景气走势 3、中期驱动力:中移动入股,协同数字中国建设落地 政策支持,数字中国有望快速推进。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作为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重磅文件,《规划》明确了两个重要时间节点:1)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2)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规划》还提出了数字中国建设的“2522”整体框架,即——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 图表15: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新基建”、数字化、信创指明未来发展方向,数字化经济潜力巨大。 目前传统通信业务已经严重同质化,加上“提速降费”的要求,运营商已经连续多年增量不增收,随着经济发展到了新阶段,“新基建”、数字化、信创是十分明确的方向,运营商所处的产业链位臵是助力数字化经济发展的核心,有望扛起数字化创新大旗,推动数字中国建设落地。据中国信通院最新预测,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超60万亿元,我国数字经济投入产出效率将提升至约3.5。另据IDC预测,全球对数字转型的投资将以每年17.1%的复合速度增长,2023年这类投资预计将达到2.3万亿美元。 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拥有坚实的数字化建设基础。在5G建设方面,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5G网络,2022年5G基站新增88.7万个,目前累计已建设231.2万个,全国已有110个城市达到千兆城市建设标准。截至2023年1月,中国移动5G套餐用户总数为6.22亿,中国电信为2.73亿,中国联通为2.16亿,合计11.11亿。另外,自从去年实施“东数西算”战略以来,运营商更是在算力网络建设上全力跟进,针对数据中心、算力和通信网络进行全面规划。 通信运营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