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民生证券]:轻工制造行业“碳中和“专题报告:CCER重启在望,我国碳交易市场大有可为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轻工制造行业“碳中和“专题报告:CCER重启在望,我国碳交易市场大有可为

轻工制造2023-03-30民生证券劣***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轻工制造行业“碳中和“专题报告:CCER重启在望,我国碳交易市场大有可为

“双碳”战略不仅针对气候问题,更是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实现能源独立的发动机。我国提出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目标,不仅体现大国责任,更是我国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的历史性机遇。产业结构亟待升级:我国21年碳排放占全球总量的30.9%,居全球首位,其中80%来自工业制造;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工业先进节能技术平均普及率不及30%。排碳成本的不断上升将倒逼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能源结构暂未独立:我国能源结构仍以煤为主,20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消费比重为56.8%。油气对外依存度高,“双碳”战略有利于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系统,最终实现国家能源独立。 CCER是我国碳交易市场的重要补充,23年CCER审批重启确定性大。我国碳交易市场分为碳配额(CEA)和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配额不足的控排企业可以向实施“碳抵消”活动的企业购买CCER,1:1替代配额;目前CCER可抵消上限为5%。2017年3月,发改委在两年试验后暂停签发CCER,主因:1. 项目供大于求;2.各方参与度较低;3.九个地方交易所标准割裂。22 H2 以来,各部委频繁释放CCER重启信号,我们认为CCER审批有望于近期重启。 我国碳价上升为必然趋势,25年碳配额/CCER现货市场规模分别有望达到4400/200亿元。我国22年碳配额均价约为55.3元/吨,较国际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免费碳配额比例降低&总量逐年递减&接轨国际接轨将推高碳价。规模方面,第一、二履约周期仅覆盖发电行业,在覆盖八大排碳行业后,按现今碳价保守估算25年碳配额/CCER现货市场规模分别有望达到4400/200亿元。 我国碳交易仍处初级发展阶段,以欧盟为鉴,我们预计我国碳市场将遵循三大发展趋势:1.结构丰富化:扩大碳市场所覆盖的行业、完善金融衍生工具及交易品种。2.分配制度有偿化:免费配额减少、总量逐年递减,拍卖占比提升。3. 交易主体多元化:纳入控排企业以外的机构甚至个人,促进市场有效性。 林业碳汇在众多CCER品种中具有独特优势。碳汇指从空气中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为负排放重要手段。林业碳汇为明确纳入CCER的三大方向之一,得到国家重视,其有三大独特优势:1.森林具有负碳作用;2.具有特殊政治经济学意义,控排企业代替政府承担部分转移支付活动,支持林业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较差的地区;3.发展CCER项目有助于刺激林农积极性,促进共同富裕。从开发角度来说,林业碳汇门槛较高,对土地、额外性、方法学均作要求;拥有专业团队以编制项目文件设计(PDD)对项目开发申报较为关键。 重点公司:重点关注深度布局林业碳汇的岳阳林纸,公司为文化纸领军央企,在碳汇领域拥有逾200人专业团队,掌握碳汇开发核心竞争力。截至22年末公司自有林地200万亩,签约项目3511万亩,公司预计2025年末累计签约林业碳汇5,000万亩。长期看好林业碳汇业务带来的盈利弹性,我们预计公司23-24年EPS分别为0.4/0.47元,对应PE为17/15X,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CCER重启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CCER可抵消上限被压缩的风险;CCER项目过多导致其价格低迷的风险。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1“双碳”战略背景以及CCER的设计意义 1.1大背景: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需人类共同体携手应对 1.1.1《巴黎协定》:把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 全球气候变化为典型的全球性问题,已成为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1.其影响是全球性的,没有国家能够独善其身;2.任何国家都没有能力独立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世界各国通力合作,尤其是大国之间的协调应对。 《巴黎协定》是人类共同体携手应对气候问题的一次历史性胜利。2015年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定》。协定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全球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根据协定,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将继续带头减排,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帮助后者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1.1.2“双碳”目标及其含义 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根据英国非盈利机构“能源与气候智能小组”统计,截至22年4月国际上已有126个国家和欧盟以立法、法律提案、政策文件等不同形式提出或承诺提出碳中和目标。 碳达峰:指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 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的介绍,碳达峰是一个过程,即碳排放首先进入平台期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之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 碳中和: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图1:碳达峰示意图 图2:碳中和示意图 1.2大背景:“双碳”目标具有多重意义 1.2.1是大国责任,更是高质量发展&产业升级的发动机 “双碳”是我国主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作出的承诺,体现了对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作为国际大国,我们为世界各国做出了表率,为国际社会落实《巴黎协定》做出重大贡献。 粗放发展难以为继,转型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21年我国碳排放量达到114.7亿吨,占全球总量的30.9%,居世界首位。据人民政协报介绍,如果“十四五”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进入高收入发展阶段,那么GDP年平均同比增长率要保持在5.5%左右;长久期看,如果要在205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均GDP水平赶上发达国家平均水平,30年里年平均同比增长率要达到4.6%以上。若同期碳排放同步增长,那么全球的能源和环境资源都难以支撑,因此必须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 图3:2021年世界碳排放量比例(%) 达成“双碳”目标将使我国碳排放量占比降至8.43%。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如果中国能够实现所承诺的“双碳”目标,那么到2050年前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达成时,我国碳排放量占比会降至8.43%。 1.2.2“双碳”战略使得排碳成本不断上升,倒逼产业结构升级 碳排放与我国经济增长相关性强,80%的碳排放来自工业制造业。2011-2018年,我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GDP总量扩张)相关系数高达0.67;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的相关程度更高,为0.71。截至22年,我国50%以上的能源消耗以及80%的碳排放均来自工业制造业,尤其是电力、钢铁、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 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工业上先进节能技术的平均普及率不及30%。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居民生活、交通等领域用能持续增长,能源消费将保持刚性增长态势。“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以年均2%左右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5%左右的GDP增速,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消耗的依赖程度进一步降低。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幅每扩大1个百分点,每年可减少能源消费0.5亿吨标准煤以上,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亿吨以上;经济增量部分对应的能耗强度仅为目前的1/3左右,将以更大力度减少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单葆国表示,据初步测算,未来随着技术节能、结构节能、管理节能的持续推进,2030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有望较2020年下降30%左右。 图5:2017至2022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情况(%) 图4:2020年中国细分行业碳排放占比(%) 1.2.3排碳成本上升或驱动技术创新 越晚行动,碳减排成本越高。“双碳”背景下排碳约束力度将逐渐加大,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21、2022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已宣布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的配额发放规模将有所收紧,排碳成本的上升会刺激企业向低碳转型的决心。人民政协报表示,我国现阶段生产性碳排放量从百亿吨以上降到90亿-98亿吨,平均每吨碳排放量的影子价格为428元,降到80亿-90亿吨,平均每吨影子价格为4229元(每减少一吨碳排放量GDP的损失)。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周剑提供的测算数据显示,时间越往后推移,我国二氧化碳边际减排成本越高,尤其是从2050年到2060年相关数据上升非常迅速,甚至达到300多美元/吨。 碳价提升或驱动技术创新。能源基金会CEO邹骥认为,碳中和的创新需要减排技术作为基础,而碳价高于减碳成本,就可以驱动技术创新。就政策激励而言,碳市场的设计要有明确目标,划定碳资产的总边界,推动碳资产产权交易市场发展,让市场交易发现碳价。 图6:中国碳价特征成因的理论模型 1.2.4“双碳”加快中国能源结构转型革命,助力国家实现能源独立 我国能源结构仍以煤为主,油气对外依存度高。富煤贫油少气的国情决定了煤炭的“压舱石”地位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在全国已探明的化石能源资源储量中,煤炭占94%左右;截至2020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消费比重依然达到56.8%。 油气排放的二氧化碳远低于煤炭,但截至2018年,我国原油/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分别为71%/43%,能源安全供应并不稳定。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系统,最终实现能源独立。中国“能源独立”战略是指通过能源战略制定、科技攻关、政策引导和科学布局,有序实现国内生产与海外权益产量总体达到与消费基本平衡,自主生产与消费能力基本相当,确保国家在重大事件时期国内生产基本满足消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介绍,中国“能源独立”的重要标志有二:1、国内(能源)生产量占消费量90%以上、清洁能源生产量占消费量70%以上; 2、能源供应实现“长久安全”和“自主可控”。 图7: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图8:中国“能源独立”战略路线图及一次能源消费结构预测 1.3碳交易市场:通过碳排放权的交易达到控制碳排放总量的目的 1.3.1碳交易市场的根本意义在于降低减排成本、控制总量排放 碳交易,即把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当做商品来进行买卖。重点排放企业获得一定的碳排放配额,成功减排可以出售多余的配额,超额排放则要在碳市场上购买配额或CCER。全国碳交易市场将通过价格信号来引导碳减排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 目前仅纳入发电行业,“十四五”期间或将扩大至化工、建材等八大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行业主要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重点排放行业。根据《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重点排放企业是指属于以上覆盖行业的,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企业。首批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共计2225家,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40%。根据取得方式,碳排放配额被分为两类:企业自行购入的碳排放配额、政府无偿分配取得的碳排放配额。《暂行规定》承认碳排放配额的资产属性和流动属性。根据生态环境部2020年12月31日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企业须要在履约期前完成其配额清缴义务,一个履约期的长度为一年。 图9:碳交易示意图 图10:全国碳市场履约交易基本流程 1.3.2我国碳交易市场包括CEA与CCER 我国碳交易市场包括配额(CEA)交易与自愿减排(CCER)市场交易: 配额(CEA):即将该控排目标转化为碳排放配额并分配给下级政府和企业,若企业实际碳排放量小于政府分配的配额,则可通过交易多余碳配额,来实现碳配额在不同企业的合理分配。该交易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包括火电企业。 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CCER交易指控排企业向实施“碳抵消”活动的企业购买可用于抵消自身碳排的核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