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3月24日,香港交易所下属联交所宣布推出新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机制,将接受“无收入、无盈利”科技企业上市申请,新上市机制将于3月31日起正式实施。 与此前刊发的《咨询文件》相比,上市门槛进一步降低。1)对于市值的要求,已商业化公司由不低于80亿港元降至60亿港元,未商业化公司由150亿港元降至100亿港元。2)对研发开支比例的要求,未商业化公司由“不低于50%”降至“收益达1.5亿港元但低于2.5亿港元的未商业化公司降低至30%”;考核时间由“上市前三个会计年度的每个年度”改为“上市前三个会计年度中至少两个年度的每年达有关比例;及上市前三个会计年度合计达有关比例”。3)对于资深投资者投资的标准和定价过程做出进一步优化。 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机制有助于补足港股“硬科技”短板。特专科技公司指主要从事应用于特专科技行业可接纳领域内的科学及/或技术的产品及/或服务(特专科技产品)的研发,以及其商业化及/或销售的公司,主要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及软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食品及农业技术五大领域。2018年港交所上市制度改革以来,港股市场结构已有所丰富优化,新经济企业市值及交易占比显著提升,分别由2017年的14%/16%提升至2022年的32%/41%。但当前新经济企业集中在服务消费、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在特专科技领域仍落后于美国及中国内地,本次制度改革旨在补足“硬科技”领域短板。 与中国香港科技创新实业发展实现协同,助力中国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当前中国香港产业结构偏重于服务业,制造业“空心化”以及科技创新相对匮乏等问题使近年香港经济增长乏力。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2022年香港《施政报告》提出,完善创科生态圈,推动制造业再工业化升级转型,目标未来5年吸引100间具潜力或代表性的创科企业在港设立或扩展业务,包括至少20家龙头创科企业,预计可为香港带来过百亿港元的投资,并创造以千计的本地就业职位。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机制大幅降低硬科技公司的上市门槛,为处于业务规模高速增长、研发投入资金量需求大的初创科技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新增上市规则能够与香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实现协同,推动香港在特专科技行业五大领域实业的发展,助力香港建设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增强香港资本市场影响力,粗略估计可为港交所带来7%的ADT增量。资产端,上市制度优化能够吸引中国及全球高质量科技公司赴港上市; 资金端,特专科技公司通常具备极高增长潜力,能够吸引更多海内外资金流入,增强港股市场整体流动性。我们以中国的独角兽公司数量及估值来测算本次上市制度改革对港股市值及成交额的潜在增长空间。根据长城战略咨询发布的《2022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截至2021年末,中国独角兽企业共316家,总估值超过8.58万亿港元。若未来三年分别在悲观、中性、乐观假设下共有10%、30%、50%的独角兽公司赴港上市,则将为港股市场分别带来增量市值0.86万亿港元、2.57万亿港元、4.29万亿港元增量。根据新经济企业的日均换手率中枢0.33%,预计中性假设下将为港交所带来85亿港元ADT增量,占2022年港交所ADT的7%。 投资建议:中短期来看,中国经济复苏及企业盈利修复的确定性较强,港交所ADT有望伴随港股基本面同步改善;美国加息已进入后周期,港股流动性环境趋于改善。我们预计港交所2023/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4/148/174亿港币,同比分别+33%/+11%/+17%,当前股价对应2023年32×PE,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开通至今港交所PE中枢为41×。 风险提示:特专科技公司上市不及预期;美国加息进一步超预期;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港股市场遭遇黑天鹅事件大幅下跌。 盈利预测: 表1.2022年10月港交所发布的《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制度》咨询文件 表2.特专科技公司《上市规则》咨询文件提出的建议与将会实施的规定的主要区别 表3.特专科技公司覆盖范围 图1.2018年上市制度改革后新经济企业市值及交易额占比显著提升 图2.中国香港市场的特专科技公司发行人数目及合计市值落后于美国和中国内地 图3.2022年中国香港各行业GDP占比 图4.2018年以来中国香港经济增长乏力 表4.国家支持中国香港建设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构建香港第二个“经济引擎” 表5.特专科技上市制度改革粗略估计可为港交所带来7%的ADT增量